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68071发布日期:2024-03-01 12:1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注浆加固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注浆加固技术在道路工程地基补强、压密、防渗等方面应用甚广。道路注浆加固后需要对注浆加固的效果进行检测评价,判断注浆加固效果是否满足预期。目前,常用的注浆加固效果检测方法有:钻孔取芯、地质雷达探测、钻孔窥视探测等,这些方法均为定性评价,存在检测结果不准确、不客观的问题。目前,也有一些对注浆加固效果定量评价的方法,例如p-q-t评价法,该方法凭是基于注浆时注浆压力、注浆量及注浆时间等注浆过程参数进行评价的,设备、浆液等原件、原料的改变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较大。

2、当前,市面上存在的道路注浆形式有“水泥注浆”、“改性地聚合物注浆”、“高聚物注浆”等等,不同单位施工技术不一,鱼龙混杂,部分单位存在着“浆液流动性如何不重要,只要能注就行,注浆压力越大越好,注浆量越多越好”的想法,但实际上,浆液越是粘稠、注浆压力越大、浆液量越多,越有可能破坏道路整体结构,使得道路各结构层更为“疏松”,承载力相较于注浆前反而降低。

3、对道路结构层而言,基层一直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道路承载能力下降通常是先从路基层的破坏开始的。而注浆是利用浆液渗透、压密、劈裂作用,填充提升路基层的密实度,注浆作用不仅提升了路基的弹性模量,同时对基层、以及基层和路基交界处加固作用非常明显。

4、现有的定量评价方法,大多是直接用路面或路基层在注浆前后的回弹模量来评价注浆加固效果。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5、1、基层和路基层的交接处是道路的“薄弱”区域,恰恰是注浆“重点”区域,注浆加固的效果尤为明显,注浆孔中浆液“锚固”了基层和路基层,形成了类似房屋建筑中的“桩基础”,可极大提升基层整体的承载力,显然,仅仅计算路基层注浆前后回弹模量的变化来判定注浆效果是不准确的。

6、2、需要注浆加固的道路多数为路面已经存在损坏,尤其针对沥青路面,注浆后沥青路面多数要进行铣刨重新铺平,注浆过程中浆液对基层及以下的路基层是加固作用(加固作用体现在:钻孔内浆液穿透基层和路基层形成的“锚固”体,同时浆液在界面处扩散、粘接、挤密等作用),但浆液对基层以下的加固,对于面层而言,可能会造成沥青面层“抬升”或“疏松”,对整个路面而言,注浆后弯沉往往会出现注浆前后“变化不大”甚至“提高”的现象,回弹模量也会出现“变化不大”甚至“降低”。显然,计算路面的回弹模量来评价加固效果,忽略了因路面损坏对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准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加固效果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采集评价路段注浆前的每个测点的弯沉盆数据;s2、根据所述弯沉盆数据反演出沥青路面中结构层的回弹模量;s3、根据结构层的回弹模量计算测点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i;s4、对所述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i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s5、获取所述评价路段的修正后的注浆后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b;s6、根据所述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和eb,得到沥青路面注浆加固的检测结果;反演时,将所述沥青路面的既有路面简化为:由面层、基层和路基层组成的三层体系;再利用测得的弯沉盆数据反演出结构层的回弹模量;结构层的回弹模量包括:基层与路基层作为一个整体的回弹模量,以及整个路面的回弹模量;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i的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结构层分配系数,。

3、进一步的,当基层为半刚性基层时,,

4、其中,,,、表示回归系数,,,表示基层的回弹模量,表示路基层的回弹模量,表示基层和路基层的总当量厚度,表示落锤式沉弯仪的测试载荷,表示落锤式沉弯仪承载板的半径,表示落锤式沉弯仪载荷中心处的沉弯值。

5、进一步的,当基层为料粒类层时,,其中,,,表示基层的回弹模量,表示路基层的回弹模量,表示基层和路基层的总当量厚度,表示落锤式沉弯仪的测试载荷,表示落锤式沉弯仪承载板的半径,表示落锤式沉弯仪载荷中心处的沉弯值。

6、进一步的,修正后的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的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评价路段所有测点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i的平均值;表示保证率系数;表示评价路段所有测点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i的标准差;表示由于注浆孔内硬化浆液形成的支撑效应,以及由于注浆或通车因素引起的结构层密实度、模量变化的修正系数;表示弯沉温度修正系数。

7、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后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b的计算方式与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的计算方式相同,其中,在注浆前,的取值为1~1.05,在注浆后,的取值为1.05~1.15。

8、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果的评价指标包括:综合回弹模量的提高率、不同交通等级对应的综合回弹模量,以及两者的结合。

9、进一步的,所述综合回弹模量的提高率;不同交通等级对应的综合回弹模量为:当交通等级为特重时,注浆后的综合回弹模量为eb≥120mpa;当交通等级为重时,注浆后的综合回弹模量为100mpa≤eb<120mpa;当交通等级为中等和轻时,注浆后的综合回弹模量为80mpa≤eb<100mpa。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用注浆前后“基层+路基层”的当量回弹模量和“面层+基层+路基层”的当量回弹模量作为评价参数,更符合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并且,本发明引入了结构层分配系数,有利于提高评价方法的通用性,针对沥青路面的不同情况,只需要修改的数值即可,不需要修改检测方法,现场检测的效率也能大大提高。本发明还引入了修正系数和,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的检测方法,考虑了多个因素对沥青路面的注浆加固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客观。



技术特征:

1.一种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基层为半刚性基层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正后的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的计算公式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后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b的计算方式与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f的计算方式相同,其中,在注浆前,的取值为1~1.05,在注浆后,的取值为1.05~1.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的评价指标包括:综合回弹模量的提高率、不同交通等级对应的综合回弹模量,以及两者的结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道路注浆加固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包括:S1、采集评价路段注浆前的每个测点的弯沉盆数据;S2、根据弯沉盆数据反演出沥青路面中结构层的回弹模量;S3、根据结构层的回弹模量计算测点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subgt;Fi</subgt;;S4、对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subgt;Fi</subgt;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注浆前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subgt;F</subgt;;S5、获取评价路段的修正后的注浆后的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subgt;B</subgt;;S6、根据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subgt;F</subgt;和E<subgt;B</subgt;,得到沥青路面注浆加固的检测结果。本方法有利于提高注浆加固效果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平,顾荣军,张菁燕,刘小泉,黄海鲲,蔡栢容,丁娟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