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64905发布日期:2024-03-22 10:1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定性检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光致产酸剂是一类在光、射线、等离子体等辐射下能够分解生成特定酸的化合物,所产生的酸可使酸敏树脂发生分解或者交联反应,从而使光照部分与非光照部分溶解反差增大。光致产酸剂被广泛应用于光固化材料、热敏印刷版材及化学增幅抗蚀剂等成像体系中。鉴于光致产酸剂的工作原理,产酸剂中残留酸的存在以及不同含量的残留酸会影响成像体系的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不同批次的同种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含量不同,最后导致使用了不同批次光致产酸剂的成像体系性能有所差别,这对成像体系的稳定性有不良的影响。

2、在无机体系中,残留酸的存在一般可以使用ph计进行测量。但是光致产酸剂只能溶于有机溶液中,所以,在现有技术下,光致产酸剂中的残留酸并不能在常规实验室使用通用、简单的设备快速的检测出来。

3、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光致产酸剂中是否有残留酸,以及不同批次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含量是否相同至关重要。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光致产酸剂中是否有残留酸,以及不同批次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含量是否相同。

2、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和溶剂混合,得到标准溶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标准溶液以获取标准紫外吸收曲线;

5、再将待检测的光致产酸剂与所述标准溶液混合,得到第一混合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以获得第一紫外吸收曲线;

6、将所述标准紫外吸收曲线和所述第一紫外吸收曲线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光致产酸剂中是否含有残留酸。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包括丹参隐螺内酯、大叶土木香内酯、异去甲蟛蜞菊内酯、雷酚内酯、异乌药内酯和香豆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包括乙腈、石油醚、乙醚和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标准溶液中,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01~0.01mg/l。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标准溶液中,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1~0.008mg/l。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光致产酸剂的浓度为0.001~0.1mg/l。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光致产酸剂的浓度为0.01~0.08mg/l。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标准溶液的过程中,扫描波长为200~500nm。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过程中,扫描波长为200~500nm。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为丹参隐螺内酯、大叶土木香内酯、异去甲蟛蜞菊内酯、雷酚内酯、异乌药内酯和香豆内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溶剂为乙腈、石油醚、乙醚和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标准溶液中,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1~0.008mg/l;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光致产酸剂的浓度为0.01~0.08mg/l;所述光致产酸剂的浓度与所述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的浓度的比值为1~1000;所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标准溶液的过程中,扫描波长为200~500nm;所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过程中,扫描波长为200~500n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各个步骤的配合,通过对比标准溶液在加入光致产酸剂前后吸收峰的变化,来判断光致产酸剂中是否存在残留酸,以及不同批次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含量是否相同,该方法快速、准确地确定光致产酸剂;该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包括丹参隐螺内酯、大叶土木香内酯、异去甲蟛蜞菊内酯、雷酚内酯、异乌药内酯和香豆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乙腈、石油醚、乙醚和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溶液中,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01~0.01mg/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溶液中,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1~0.008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光致产酸剂的浓度为0.001~0.1mg/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中,光致产酸剂的浓度为0.01~0.08m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标准溶液的过程中,扫描波长为200~50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第一混合体系的过程中,扫描波长为200~5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为丹参隐螺内酯、大叶土木香内酯、异去甲蟛蜞菊内酯、雷酚内酯、异乌药内酯和香豆内酯中的任意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定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本发明的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芳香内酯类的化合物和溶剂混合,得到标准溶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标准溶液以获取标准紫外吸收曲线;再将待检测的光致产酸剂与所述标准溶液混合,得到第一混合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以获得第一紫外吸收曲线;将所述标准紫外吸收曲线和所述第一紫外吸收曲线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光致产酸剂中是否含有残留酸。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光致产酸剂中是否有残留酸,以及不同批次光致产酸剂中残留酸含量是否相同。

技术研发人员:马洁,李冰,孙嘉,孙佳琦,王文芳,董栋,张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