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42060发布日期:2024-05-11 00:2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电工套管中心固定方法,特别是涉及应抗压测试领域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1、穿线管全称“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通俗地讲是一种白色的硬质pvc线管,防腐蚀、防漏电、穿电线用的管子。分为塑料穿线管、不锈钢穿线管、碳钢穿线管。

2、中国专利cn215004689u公开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试验机,以及中国专利cn216350071u公开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试验平衡装置中,在对电工套管进行抗压测试时,均采用特有的夹具或固定装置对电动套管进行位置的固定,而现有车间的测试更多的偏向于手动扶持定位,对比专利中的固定方式对于电工套管仅仅具备固定作用,在测试时发生移动时,难以发觉,影响测试结果,而手动扶持定位的方式,在测试时首先难以严格控制其稳定,其次对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抗压测试时,截面圆形的试样易移动,且难以发觉,导致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首先在测试平台的测试工位上安装多向限位组件,使多向限位组件的中心处正对抗压性能测试设备的测试工位中心处;

4、多向限位组件包括圆形框架、两个分别连接在圆形框架左右两端的自由限位端以及两对分别固定连接在圆形框架前后两端的定位条,每个定位条均通过多个螺栓与测试平台固定;

5、s2、先在待测的电工套管试样上通过马克笔划出定位印记,然后将待测的电工套管试样放置到圆形框架内,并使定位印记朝向正上方,同时使两个自由限位端分别对试样的横向两个端部进行限位,圆形框架对试样在纵向以及竖直方向进行限制,使试样的中心处与测试工位中心处重合,完成电工套管试样的中心固定。

6、在上述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中,通过多向限位组件的设置,可以在短时间内既固定套管,也确保中心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发生移动时也能及时发觉,有效保证抗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圆形框架长度为180-220mm,圆形框架直径为20-24mm,自由限位端的长度不小于75mm,定位条与圆形框架的临近端部之间间隔不小于50mm。

8、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圆形框架为分体式设置,圆形框架包括两个边管以及固定连接在两个边管之间的助测管,助测管朝向外的端部开凿有内嵌槽,自由限位端与内嵌槽滑动连接。

9、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自由限位端包括与内嵌槽滑动连接的外伸弧片以及固定连接在外伸弧片端部的顶样片,外伸弧片中部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控长孔,边管上端开凿有两个与控长孔对应的锁定孔,锁定孔上插设有插销,且插销的下端嵌入至对应的控长孔内,检测时,试样两端分别与两个顶样片抵触。

10、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助测管包括助测管以及固定连接在助测管上端的上测端,定位条与助测管的连接处位于助测管上,助测管和边管均为硬质定型结构,上测端为弹性结构,且上测端不与边管固定,上测端截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

11、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圆形框架为一体式设置,且圆形框架上端中部开凿有助测口,助测口开口的截面角度不小于120°,且助测口的开口大于测试头的最大截面长度。

12、作为本申请的再一种改进,其中一个自由限位端包括顶样片以及多个分别连接在顶样片与圆形框架端部之间的随样扭条,多个随样扭条呈环形阵列分布,且随样扭条为弹性结构。

13、作为本申请的再一种改进的补充,两个顶样片上设置有径动指示组件,径动指示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与顶样片固定连接的限管环、安装在一个限管环上的红外激光测距仪、安装在另一个限管环上的激光接收器以及安装在两个限管环之间的双头测移绳。

14、作为本申请的再一种改进的补充,双头测移绳包括绳体以及连接在绳体两端的连块,一个连块与一个限管环之间连接有拉力传感器,另一个限管环上开凿有t形孔,另一个连块与t形孔卡接,且t形孔与激光接收器的中心点位于限管环截面的同一直径上。

15、综上,通过多向限位组件的设置,可以在短时间内既固定套管,也确保中心位置,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在横向、纵向、竖直方向对试样进行限位,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在径动指示组件的设置下,可对电工套管试样进行实时的径向位置进行监测,当发生径向的滚动或移动时,能及时被发觉,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保证抗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测试过程中,无需人工扶持试样,大幅度降低电动套管进行抗压测试时的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框架(1)长度为180-220mm,圆形框架(1)直径为20-24mm,所述自由限位端的长度不小于75mm,所述定位条(2)与圆形框架(1)的临近端部之间间隔不小于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框架(1)包括两个边管(11)以及固定连接在两个边管(11)之间的助测管(12),所述助测管(12)朝向外的端部开凿有内嵌槽,所述自由限位端与内嵌槽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限位端包括与内嵌槽滑动连接的外伸弧片(31)以及固定连接在外伸弧片(31)端部的顶样片(32),所述外伸弧片(31)中部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控长孔(301),所述边管(11)上端开凿有两个与控长孔(301)对应的锁定孔,所述锁定孔上插设有插销(302),且插销(302)的下端嵌入至对应的控长孔(301)内,检测时,试样两端分别与两个顶样片(32)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测管(12)包括助测管(121)以及固定连接在助测管(121)上端的上测端(122),所述定位条(2)与助测管(12)的连接处位于助测管(121)上,所述助测管(121)和边管(11)均为硬质定型结构,所述上测端(122)为弹性结构,且上测端(122)不与边管(11)固定,上测端(122)截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框架(1)上端中部开凿有助测口(101),所述助测口(101)开口的截面角度不小于120°,且助测口(101)的开口大于测试头的最大截面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自由限位端包括顶样片(32)以及多个分别连接在顶样片(32)与圆形框架(1)端部之间的随样扭条(33),多个所述随样扭条(33)呈环形阵列分布,且随样扭条(33)为弹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样片(32)上设置有径动指示组件,所述径动指示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与顶样片(32)固定连接的限管环(5)、安装在一个限管环(5)上的红外激光测距仪(61)、安装在另一个限管环(5)上的激光接收器(62)以及安装在两个限管环(5)之间的双头测移绳(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测移绳(4)包括绳体以及连接在绳体两端的连块,一个所述连块与一个限管环(5)之间连接有拉力传感器,另一个所述限管环(5)上开凿有t形孔(501),另一个所述连块与t形孔(501)卡接,且t形孔(501)与激光接收器(62)的中心点位于限管环(5)截面的同一直径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应抗压测试领域的一种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中心固定方法,通过多向限位组件的设置,可以在短时间内既固定套管,也确保中心位置,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在横向、纵向、竖直方向对试样进行限位,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在径动指示组件的设置下,可对电工套管试样进行实时的径向位置进行监测,当发生径向的滚动或移动时,能及时被发觉,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保证抗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测试过程中,无需人工扶持试样,大幅度降低电动套管进行抗压测试时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丽,刘欢,李宁宁,李环卓,周健楠,杨志红,王娜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新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