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测位移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312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遥测位移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矿山地压观测装置,特别适用于远距离观测地下采场、巷道、峒室的顶板下沉及离层等险象的变化情况,是保证地质、采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其他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的较好的监测仪器。
在国内外现用的观测方法和所用仪器中,除无线电遥测外,大部份采用千分表、收敛计等仪表,直接在险区进行观测,测试人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研究本仪器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远离险区进行遥测的装置,实现远距离监测险区的顶板、离层的变化情况,指导生产和施工的正常进行。
本仪器的特点是将作为观测目标的数个发光球,分别用金属杆、套管连接到欲测的不同层位上,通过观测发光球的瞬间位置与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移,即可算出各球所代表层位的位移量,如超出正常范围则可报警。
仪器的核心构件是在一个中心金属杆上套有若干层可自由活动的套管(材料可为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各构件长度和套管数量可根据需要增减或由若干段连接组成,中心杆和每个套管尾端均装有发光灯球;辅助构件是固紧用压缩木、钢爪、螺母等。用作观测目标即测点的发光灯球、球体材料为无色有机玻璃,厚度约为5mm,内外壁加工光洁度V13-14,内壁涂有PM147同位素发光粉,涂料的配制方法为发光粉与清漆比例是2.41、涂层厚度0.5-0.6毫米,为提高亮度,灯球内装有辅助光控电路,该电路上装有发光二极管,电路由光敏电阻、三极管及各类电阻等通用元件组成。灯球上有十字丝标志。
使用时,首先在欲测点打孔,将选定的仪器送入孔内,中心金属杆伸到最深测点,用螺母或压缩木、钢爪固定,再将其他套管按所测层位依次送入,用压缩木、钢爪固定,全部装好后,借助小型探照灯,用径纬仪测定各测点的初始值,以后就将随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即可得出不同层位的顶板下沉量。
附图为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附图1为中心金属杆配有两个套管的遥测位移计安装示意图。
附图2为测点灯泡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光控电路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位移计安装示意图,在需测的顶板上打孔1,深度根据同幅测点定,将位移计送入孔内,中心金属杆3、套管11和12分别用螺母2、压缩木4,装在钢爪座5上的钢爪6和螺母7固定在不同的欲测层位上。在安装时注意刮去压缩木上的石腊;如果一段金属杆长度不够,则前一段金属杆3和后一段金属杆10可用连接管8和销钉9连成一体;位移计测端在各层位固定好后,安装带发光测点(灯球)的测点座19,然后调整位置,使得径纬仪瞄准各测点上的十字丝标志;若在爆破区观测,则增加保护装置18,该装置是用螺母17固定在固定孔13的加固杆16上,固定孔内的泥砂浆14和带钢爪的螺纹杆16是预先埋设的。
附图2为测点灯泡结构示意图
21、26螺母,22上盖,23测点座,24测杆或套管,25下盖,27电池,28电源线,29发光灯球,30后盖,31光控电路板,32光敏电阻,33发光二极管,34发光粉涂层。
附图3为本发明的光控电路图,当探照灯照射到光敏电阻MG45-34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小,三极管BG1导通,推动与BG1直接耦合的BG2三极管放大,输出定值电流值使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增强了发光球测点的亮度,便于径纬仪对准发光球测点上的“十”字丝进行观测;当观测完毕,光敏电阻的电阻值由于没有外来光照变大,BG1及BG2处于近似截止状态,则发光二极管LED不亮。
遥测位移计的主要技术参数1、发光球的照度值非光照时为0.23勒克斯光照时为≥2勒克斯2、非光照的肉眼发现距离为20米左右。
3、光照观测距离60~70米。
4、发光球的寿命观测时保持2勒克斯亮度为2-6年。
5、射线的辐射安全系数>5倍。
6、超压值0.4公斤/厘米2。
7、环境相对湿度<95%。
8、观测精度±1.26毫米。
9、使用电压DC3V(四节5号电池并联成3伏)。
本遥测位移计构思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试用准确度高,能确保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地矿及地下施工的险区监测,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遥测位移计,其特征为,在中心金属杆上套有不多于五层可自由移动的套管,金属杆和每个套管尾端均装有发光标志灯球,该仪还包括用于与岩层固定的螺母、压缩木、钢爪。
2.如权利要求1的遥测位移计,其特征发光标志灯球上带有十字丝标志,灯球为无色有机玻璃制造,内壁涂有发光材料同位素PM147涂层,并配有带发光二极管的辅助光控线路。
专利摘要一种矿山地压观测装置。可远距离观测地下采场、巷道、峒室等顶板下沉、离层等险象变化情况,保证生产和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仪器的结构特征为将作为观测目标的数个发光标志球,分别用金属杆、若干套管连接到相应的欲测层位,通过观测发光球瞬时位置和初始位置的差异,来确定相应层位的位移。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观测结果准确、直观。
文档编号G01B21/02GK2048962SQ88219478
公开日1989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14日
发明者郭玉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