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448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袖珍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秤,特别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袖珍电子秤。
传统的电子秤一般体积都比较大,大都使用交流220伏市电做电源,不便于随身携带,而且这些电子称的价格往往较高,不能普及民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袖珍电子秤,它本身装有电源,而且体积小,价格低廉,易于被广大用户接受。同时,可以考虑把电子表和简易计算器与其设计为一体,其功能会大大增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设置一可以为任何形状的外壳,以方型为佳,其尺寸为长30mm~200mm,最佳30~80mm,宽10mm~150mm,最佳25mm~35mm,高30mm~300mm,最佳50~100mm。外壳可以用金属或硬质工程塑料制做。
在外壳下方,由外壳内部导出一挂钩,用来挂被称重的物体,挂钩可以用金属材料或硬质工程塑料制成,钩的轴与外壳滑动配合。在外壳上方可以设置一提手,方便用户在称量时使用,此提手也可不设,利用外壳本身做提手,挂钩延伸在外壳内部的部分与设置在外壳内的压力传感器相作用,其作用形式多种多样,本实用新型采用挂钩的作用点压在传感器的受力点上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外壳内的压力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以半导体压力应变式为佳。
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内部设置两节5#干电池做为电源,若体积允许也可以多设置几节,若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设计较大型的便携式电子秤,还可以采用2#、1#干电池若干节做为电源。也可以使用微型的钮扣电池做电源。
在本实用型的外壳内还置有线路板,大部分电子元件安装在其上。本电子秤的电路大致分为三部分一、电源变换电路,二、显示驱动电路,三、称量电路。
电源变换电路将干电池的低电压转换为显示驱动电路和称量电路所需要的稳定的较高电压若干组。
称量电路对被称重的重量进行力→电信号转换后进行运算算放大。显示驱动电路将称量电路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显示。
本实用新型在外壳正面开一长方形孔设置液晶显示屏,同时在外壳正面还开有一些孔,用来设置按键,这些键用来进行予置零、小数点定位、称量换档、通断电源等操作,还可以进行转换电子表、电子表校准、转换简易计算器等操作。
为了便于携带,挂钩和提手可以做成折叠式的,平时不使用时,将挂钩折在外壳的背面,外壳的背面加工成凹槽形状,挂钩和提手折在其中后可以卡紧,不会松脱。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袖珍电电子秤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壳背面的形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袖珍电子秤的电原理方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袖珍电子秤的电源变换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袖珍电子秤显示驱动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袖珍电子秤的称量电路的电原理图。
参照图1。[1]为外壳。[2]为挂钩,可带折叠部分。[3]为液晶显示屏,采用3 1/2 位,也可采用4 1/2 位。[4]为按键,可设置若干个。[5]为提手,可以带折叠部分,若不设提手,可以利用外壳本身做提手。
参照图2。[6]为外壳背面的凹槽。[7]为凹槽中的凸台,凹槽和凸台依据挂钩和提手的形状设计,挂钩和提手折叠过来后,卡在凹槽和凸台之间不致于松动。[8]为导出挂钩的挂钩孔。
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方框图。由传感器检测出的电信号经运放电路放大,由称量电路进行处理后,信号经选择开关(按键)输送至显示驱动电路,然后再由LCD液晶显示器进行显示。整个电路的供电由电池驱动电源变换稳压电路提供,输出0V、+5V、+10V直流电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考虑将电子表电路和计算器电路纳入设计,其转换由按键完成。
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变换电路的电原理图。IC1可选用MC34063或是性能相近的其他型号集成电路。其外围电路由R1、R2、R3、R4、C1、C2、C3、D、L、DW1、DW2组成。DC接在公共地和IC1的第6脚之间,输出由IC1的第1脚接电感L的一端后,经D整流,C3滤波后输出一直流高压,此直流电压经R4、DW1、DW2稳压,在DW2的阴极输出+5V,在DW1的阴极输出+10V,当DC选用3V时,电阻电容的数值可在图4标定的数值附近选取。
参照图5。IC7为液晶显示驱动集成电路,选用常见的7106,LCD为3 1/2 位液晶显示屏。若ICD选用4 1/2 位,则IC7应选用7135。IC8、IC9、IC10、IC11各为四分之一CD4070。
CD4070为四异或门数字集成电路。每个门电路的各一个输入端并接在一起之后,接LCD第1、40脚和IC7的第21脚数字地端,四个门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接称量电路的DP1、DP2、DP3,实现设置显示屏上的小数点,IC7的第32脚为模拟公共端,接+5V,第30脚、第35脚也接于此。第36脚接电位器W1的中心抽头,调节W1决定了电子秤的灵敏度。R21~R24可选用100KΩ,14、7接线点是接4070的电源正负端,R25=22K、R26=100K,C6=100PF,C7=0.1μ,C8=0.47μ,R27=47K,C9=0.22μ,R28=220K,C10=0.1μ,R29=1MΩ。
参照图6。IC2,IC3,IC4,IC5各为四分之一LM324,IC6为CA3140,也可采用LF398。压力传感器YC的输出接IC2组成的输入放大器,IC3,IC4组成比例积分电路,IC3具有时间平均的输出电压,IC4具有与反馈电位器W1成比例的输出电压。
W1、W2可以调节IC3、IC4的放大量使其不产生振荡。
IC5具有20dB的增益,IC6周围是一个取样保待电路,可以进行开关控制的除去毛量,按下AN可以使C5用IC5的输出电压充电,同时可调整电子秤的读数。
本实用新型的载重负荷可为25kg。中间可以设置若干个称重量程,例如0~5kg、5~10kg、10~15kg或0~10kg、10~25kg或0~25kg等等。
线性读数±1个字<1%。
准确度±1个数字,满表度<0.5%。
显示器3/2数位或4/2位,可调小数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另设电子表线路和简易计算器电路与电子秤共用一个显示屏,通过外壳正面设置的按键与另外附加的电子线路实现电子表、计算器、电子秤这三个功能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将挂钩和提手折回卡在外壳背面的凹槽里,体积只有烟盒大小,携带很为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袖珍电子秤,由外壳、挂钩、传感器、线路板、液晶显示屏、按键、提手和电池组成,其特征在于a、外壳[1]的长度为20~200mm,最佳30~80mm、高度为30~300mm,最佳50~100mm,厚度为15~100mm,最佳20~35mm,b、挂钩[2]由外壳底部引出,与外壳滑动配合,c、外壳内部设置两节5#电池,d、压力传感器YC固定在外壳内,e、在外壳上部设置一提手,也可以利用外壳本身作为提手,f、线路板安装在外壳内,g、在外壳正面开有用来固定液晶显示屏的长方形孔,h、在外壳正面还开有用来设置按键的孔,l、外壳正面设置液晶显示屏,j、外壳正面设置按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线路板由电源变换电路、显示驱动电路和称量电路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外壳、挂钩和提手的制做材料为金属或硬质塑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可以采用半导体压力应变传感器或电阻压力应变片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液晶显示屏采用3.1/2位。
6.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a、电源变换电路中的IC1可以选用MC34063或类似的集成电路,IC1与其外围元件R1、R2、R3、R4、C1、C2、C3、D、L接成标准的变换电路,当DC选用3V时,DC正极接R4的一端,C1的正极和IC1的第6脚连接,DC的负极接本电路的公共地端,本电路输出直流电压的正极由C3的正极、R2的一端和D的阴极接点处引出,然后接由R4、DW1、DW2组成的稳压电路,DW2的阳极接在公共地端,DW2的阴极处接出+5V直流电压,DW1的阴极处接出+10V直流电压,b、显示驱动电路的显示屏LCD选用3.1/2位的液晶显示屏,其驱动集成电路选用7106,在LCD的第38、16、12、8脚接4只异或门电路的输出端,每个异或门电路的各一个输入端并接后接LCD的第1、40脚和IC7的第21脚,每个异或门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接称量电路的DP1、DP2、DP3,7106的第30、31脚并接R28、C10后,第31脚串接R29后接称量电路的H1输出端,30脚直接接称量电路的LO端,c、称量电路的IC2、IC3、IC4、IC5可以选用LM324,IC2的反向输入端接压力传感器YC的一个输出端,IC2的输出接IC3、IC4的各一个反向输入端,IC2、IC3、IC4的同相输入端接公共地端,IC3、IC4的输出端之间接一个可调电阻W2,在W2两端通过电阻R13、R14接IC5的两个输入端,IC5的输出端通过R17和开关K接输出H1端,IC5的输出端还通过按钮AN接IC6的同相输入端,IC6的同相输入端还接C5,C5的另一端接在R18、R19的接点处,R19的另一端接公共地,R18的另一端接+10V,IC6的反向输入端接输出端之后,接LO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挂钩和提手均为折叠式,可以折到外壳背后卡在凹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袖珍电子秤,它由外壳、挂钩、传感器、线路板、液晶显示屏、按键、提手和电池组成,它使用两节5号干电池做电源,体积只有烟盒大小,最高可称重25kg,精度为百分之一,采用3(1/2)位液晶显示器、半导体压力传感器以及常见的电子元件制做,便于制做和携带。
文档编号G01G3/12GK2056243SQ89217729
公开日1990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11日
发明者朱晓光 申请人:朱晓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