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粘弹泊松比非接触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689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时粘弹泊松比非接触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带高低温槽的实时粘弹泊松比非接触测量仪。
测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泊松比,可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但是对固体高聚物等粘弹性材料,它在恒定外载作用下要产生松弛或蠕变,力学性能与载荷作用时间和温度有强烈的依赖关系,测量粘弹泊松比尚末见到理想的测量仪器,目前对软试件或硬塑料由于高温下试件变软,采用接触测量技术,其横向变形测量结果很不可靠,甚至出现反常现象。国外采用照相网格法、迈克耳逊光干涉法测量泊松比,其实验结果散布大,精度差,又不能自动连续测量。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时粘弹泊松比非接触测量仪,这种仪器在高低常温和不同拉伸载荷条件下,能实时测量试件横向应变和纵向应变及随载荷作用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数值,测定粘弹泊松比,如果安装不同的剪切、弯曲、压缩夹具,还可进行静态剪切、弯曲和压缩实验。
本发明主要由主体结构、试件长度粗细调节机构、试件夹紧结构、加载与载荷传递结构、传感器安装结构、高低温槽与温测温控系统和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组成。主体结构为左右支座3、29,底座32和调节机构座35组成,试件长度粗细调节机构由螺旋测微器1、丝杆5、螺圈2、滑柱36、斜滑块18、左夹具4组成,加载与载荷传递结构由尼龙绳11与传力导向筒10、横轴22和轴承组合支座23组成,尼龙绳上挂有砝码12,最小载荷为100克,最大载荷为5公斤。试件夹紧结构主要由夹具头8与其中的托板,固定夹板与可调夹板组成。二个横向传感器20和一个或二个纵向位移传感器6用螺钉固定在传感器的支架19上,传感器支架又与调节机构中的斜滑块18相连。高低温槽与温测温控系统主要由高低温槽9,带孔隔板33,贮热散热铝板7和34、温度传感器31、液氮瓶17、支架16、低温电磁阀15、冷热风机13、气化室14以及温测温控仪组成。一般试验温度范围为-50℃~+50℃,最高试验温度可达+100℃,温控精度为±0.3℃~±0.5℃。
本发明的特点为1、小载荷小应变线性好,外载荷采用砝码加载,性能稳定准确、无载荷重量零点漂移问题;
2、实时非接触测量,解决了接触测量软试件横向变形不可靠的难题;
3、变形测量分辨率高为0.1μm;
4、带高低温槽与温测温控系统,可进行高低常温试验;
5、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结构简图由附

图1、2给出。
图1为实时粘弹泊松比非接触测量仪前视图。
图2为实时粘弹泊松比非接触测量仪右视图。
图中主要结构为螺旋测微器1、螺圈2、左支座3、左夹具4、丝杆5、纵向位移传感器6、散热片7、夹具头8、高低温槽9、传力导向筒10、尼龙绳11、砝码12、冷热风机13、气化室14、低温电磁阀15、支架16、液氮瓶17、斜滑块18、传感器支架19、横向位移传感器20、试件21、横轴22、轴承组合支座23、固定螺钉24、固定架25、支承板26、支钉27、砝码托台28、右支座29、角板30、温度传感器31、底座32、带孔隔板33、贮热散热铝板34、调节机构座35、滑柱36。
测试时,首先预热仪器,设置试验温度值,将试件21固定好,调节二个横向位移传感器20和纵向位移传感器6的初始位置。高温试验时由温测温控仪控制热风机吹热风,低温试验由温测温控仪控制氮电磁滴阀开闭时间与规律达到所设置的温度值。旋转砝码托盘给试件施加载荷,位移传感器测得的信号经过放大和AD转换后,由计算机数据采集记录。某固体推进剂在+20℃和+40℃时实测处理的粘弹泊松比υ(t)的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实时粘弹泊松比非接触测量仪,主要由主体结构、试件长度粗细调节机构、试件夹紧结构、加载与载荷传递结构、传感器安装结构、高低温槽与温测温控系统和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组成,主体结构由左、右支座3、29,底座32和调节机构座35组成,试件长度粗细调节机构由螺旋测微器1、丝杆5、螺圈2、滑柱36、斜滑块18组成,试件夹紧结构由夹具头8、固定夹板与可调夹板组成,加载与载荷传递结构由尼龙绳11、传力导向筒10、横轴22和轴承组合支座23组成,传感器支架19上固定有二个横向位移传感器20和一个或二个纵向位移传感器6,传感器支架19与斜滑块18相连,支架16上装液氮瓶17、冷热风机13和气化室14、低温电磁阀15、高低温槽9、高低温槽上、下、前、后装有贮热散热铝板7、34,带孔隔板33,高低温槽内装有温度传感器31。
全文摘要
一种带高低温槽的实时粘弹泊松比非接触测量仪,由主体结构、试件长度粗细调节结构、试件夹紧结构、加载与载荷传递结构、传感器安装结构、高低温槽与温测温控系统及实验结果实时采集与处理系统组成。可用来测定不同温度和拉伸载荷条件下,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及其随载荷作用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数值,测定粘弹泊松比。若安装不同的夹具,还可进行静态剪切、弯曲和压缩实验。该技术也可移植到其它热机械分析仪上。
文档编号G01N3/00GK1073766SQ9111181
公开日1993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伯华, 辛振河, 沈月萍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