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压式升液计量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4118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压式升液计量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外部压力产生暂时变形以便排出装入液体的容器,更具体是指一种手压式升液计量瓶。
目前,很多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一般来说是将液体装入容器后,再用容器盖将之盖闭。需要倒出液体时,只要将容器盖打开,提起容器即可将液体倒出。如盛装摩托车(助力车)用的机油的容器即是这样的容器瓶,但细心的人们可能会发现在对摩托车(助力车)添加机油时,对其添加的量不易控制,一不小心,机油就会从摩托车的机油箱中溢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盛装机油的容器瓶一来无法控制所要倒出的添加量,二来该容器瓶无法计量。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盛装液体容器瓶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以控制容器瓶中所要倒出的液体量的手压式升液计量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手压式升液计量瓶包括软质性瓶腔体和瓶盖,瓶腔体包含腔体部和颈部,颈部位于腔体部之上,颈部的上端口为瓶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瓶腔体内设有一使瓶腔体分隔为独立二个腔体的挡液板、以及引流管,挡液板上开设有一穿孔,引流管竖直穿置于穿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其瓶腔体内设置了一可使软质性瓶腔体分隔为独立二个腔体的挡液板以及引流管,并将引流管竖直穿置于挡液板上的穿孔中,因此,当需要将瓶中的液体倒出时,而只要用力挤压瓶腔体,使瓶腔体内的液体通过引流管引入瓶腔体的上半部,这样,再将上半部的液体倒入所要添加的容器内,避免了先将整个瓶体提起倒入容器所带来不易控制添加量而溢出的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地说明

图1为现有液体容器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液计量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液计量瓶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液计量瓶颈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液计量瓶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图4所示,该计量瓶如同现有的容器瓶(见图1)一样,它也包括软质性瓶腔体1和瓶盖2,瓶腔体1包含腔体部11和颈部12,颈部12位于腔体部11之上,颈部12的上端口13为瓶口。所不同的是在所述的瓶腔体1内设有一使瓶腔体1分隔为独立二个腔体的挡液板14、以及引流管15,挡液板14上开设有一穿孔141,引流管15竖直穿置于穿孔141。颈部12表面还刻有可显示液体容积的刻度线121。
所述的挡液板14也可置于瓶腔体1的腔体部11与颈部1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附图3和4中,示意了挡液板14是设置于腔体部11与颈部12的交接处。而引流管15上的引流孔151开设在近上端旁侧,引流管15的上端口密闭。也可以在伸出挡液板14上段的引流管15上罩合封盖,封盖旁侧开设引流孔151,图3和图4就是显示了这样一种结构。不管采用上述的什么结构,引流孔151的数目为一至四个。
在实际加工时,可将瓶腔体1与挡液板14为一体成型。
请再参阅图5所示,该图示意的腔体部11则为另一种形状,该瓶的其它结构均与图2示意的实施例结构相同。
当将该计量瓶中盛装液体后,如机油、药水等,在需要将之倒出瓶时,可用手对瓶的腔体部11进行挤压,液体会通过引流管15和引流孔151进入挡液板14的上部腔体内,此时再提起计量瓶将液体倒出,由于挡液板14的作用,挡液板14下部的腔体内的液体则不会倒出,只能将挡液板14上部的液体倒出,因此不会发生在添加液体时发生外溢的现象。刻度线121用于计量。
权利要求1.一种手压式升液计量瓶,该计量瓶包括软质性瓶腔体和瓶盖,瓶腔体包含腔体部和颈部,颈部位于腔体部之上,颈部的上端口为瓶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瓶腔体内设有一使瓶腔体分隔为独立二个腔体的挡液板、以及引流管,挡液板上开设有一穿孔,引流管竖直穿置于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压式升液计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液板置于瓶腔体的腔体部与颈部之间,颈部表面刻有可显示液体容积的刻度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压式升液计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上段的引流管上罩合有封盖,封盖旁侧开设引流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压式升液计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上的引流孔开设在旁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压式升液计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盖上引流孔的数目为一至四个。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压式升液计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上的引流孔的数目为一至四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压式升液计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腔体与挡液板为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压式升液计量瓶,在其瓶腔体内设置了一可使软质性瓶腔体分隔为独立二个腔体的挡液板以及引流管,并将引流管竖直穿置于挡液板上的穿孔中,当需要将瓶中的液体倒出时,而只要用力挤压瓶腔体,使瓶腔体内的液体通过引流管引入瓶腔体的上半部,这样,再将上半部的液体倒入所要添加的容器内,避免了先将整个瓶体提起倒入容器所带来不易控制添加量而溢出的现象。
文档编号G01F19/00GK2400788SQ9925203
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9日
发明者谢建华, 谢建康, 谢建明 申请人:谢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