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378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家居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智能家居系统是一种以住宅为平台,结合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家居环境。人们要求能够利用智能化家居环境实现实时的监控,查看和控制家居环境和家用设备,然而,目前的智能家居系统对室内的温湿度采集装置成本高,耗能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目前的温湿度采集装置成本高,耗能大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天线El,所述芯片Ul的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l的一端,其引脚4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其引脚5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其引脚6接电阻R3的一端,其引脚7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且都接天线El,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Jl、传感器J2、传感器J3、传感器J4、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光电耦合U2,所述传感器Jl的引脚I接芯片Ul的引脚20,其引脚2接光电耦合U2的引脚2,所述传感器J2的引脚I接三极管Ql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1,所述传感器J3的引脚I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传感器J3的引脚I接三极管Q2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2,所述传感器J4的引脚I接三极管Q3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3,所述光电耦合U2的引脚I接其引脚4且都接芯片Ul的引脚8,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且接地,其集电极接电压+12V,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压+12V,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压+12V,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L1、电阻R10,所述显示器LI的引脚I接电阻RlO的一端,其引脚2接起引脚6,其引脚3接起引脚7,其引脚4接芯片Ul的引脚13,其引脚5接芯片Ul的引脚14,其引脚8接地,所述电阻RlO的另一端接电压+12V。
[0005]所述芯片Ul选用MCU芯片。
[0006]所述传感器Jl选用温度传感器。
[0007]所述传感器J2选用湿度传感器。
[0008]所述传感器J3选用异味传感器。
[0009]所述传感器J4选用二氧化碳传感器。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1 ] I本专利采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温度,采用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湿度,采用异味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是否有异味,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然后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递给主控芯片进行处理,然后由主控芯片将信号传递给显示模块和天线,由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再由天线进行无线传输。
[0012]2本专利通过3个三极管的导通来控制传感器是否工作,当三极管导通时,传感器工作,当三极管截止时,传感器不工作,这样的好处是,大大降低传感器不工作时的能耗,减少耗能,节约能源。
[0013]3本专利的结构简单,各元器件相对比较便宜,制造成本低,易集成化,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
[0014]4本专利的采用3对电阻与电容串联组成抗干扰电路,提高天线在无线发射时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外界环境干扰使得信号传输丢失的情况发生。
[0015]5本专利采用光电耦合的设计,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和降低输入输出端的电气耦合干扰,提高整体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9]实施例:
[0020]本实施例包括:主控模块(图1)、传感器模块(图1)、显示模块(图2)。
[0021]图1中,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天线E1,芯片Ul的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l的一端,其引脚4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其引脚5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其引脚6接电阻R3的一端,其引脚7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且都接天线El。
[0022]图1中,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J1、传感器J2、传感器J3、传感器J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光电耦合U2,传感器Jl的引脚I接芯片Ul的引脚20,其引脚2接光电耦合U2的引脚2,传感器J2的引脚I接三极管Ql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1,传感器J3的引脚I接三极管Q2的基极,传感器J3的引脚I接三极管Q2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2,传感器J4的引脚I接三极管Q3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3,光电耦合U2的引脚I接其引脚4且都接芯片Ul的引脚8,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且接地,其集电极接电压+12V,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压+12V,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压+12V。
[0023]图2中,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L1、电阻R10,显示器LI的引脚I接电阻RlO的一端,其引脚2接起引脚6,其引脚3接起引脚7,其引脚4接芯片Ul的引脚13,其引脚5接芯片Ul的引脚14,其引脚8接地,电阻RlO的另一端接电压+12V。
[0024]本专利采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温度,采用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湿度,采用异味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是否有异味,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然后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递给主控芯片进行处理,然后由主控芯片将信号传递给显示模块和天线,由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再由天线进行无线传输。
[0025]本专利通过3个三极管的导通来控制传感器是否工作,当三极管导通时,传感器工作,当三极管截止时,传感器不工作,这样的好处是,大大降低传感器不工作时的能耗,减少耗能,节约能源,成本低。
[0026]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l、电阻Rl、电阻R2、电阻R3、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天线El,所述芯片Ul的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l的一端,其引脚4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其引脚5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其引脚6接电阻R3的一端,其引脚7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且都接天线E1,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Jl、传感器J2、传感器J3、传感器J4、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光电耦合U2,所述传感器Jl的引脚I接芯片Ul的引脚20,其引脚2接光电耦合U2的引脚2,所述传感器J2的引脚I接三极管Ql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1,所述传感器J3的引脚I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传感器J3的引脚I接三极管Q2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2,所述传感器J4的引脚I接三极管Q3的基极,其引脚2接芯片Ul的引脚23,所述光电耦合U2的引脚I接其引脚4且都接芯片Ul的引脚8,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且接地,其集电极接电压+12V,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压+12V,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压+12V,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L1、电阻R10,所述显示器LI的引脚I接电阻RlO的一端,其引脚2接起引脚6,其引脚3接起引脚7,其引脚4接芯片Ul的引脚13,其引脚5接芯片Ul的引脚14,其引脚8接地,所述电阻RlO的另一端接电压+12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l选用MCU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Jl选用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J2选用湿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J3选用异味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J4选用二氧化碳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温湿度采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所述芯片U1的引脚2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且都接天线E1,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J1,所述传感器J3的引脚1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L1,所述显示器L1的引脚1接电阻R10的一端。本专利通过3个三极管的导通来控制传感器是否工作,当三极管导通时,传感器工作,当三极管截止时,传感器不工作,这样的好处是,大大降低传感器不工作时的能耗,减少耗能,节约能源,制造成本低。
【IPC分类】G01D21-02, G08C17-02, G01N33-00
【公开号】CN204421953
【申请号】CN201520029321
【发明人】陈曦, 周博, 金群, 梁小江
【申请人】天津七所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