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比色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969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极比色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析测量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极比色皿。
【背景技术】
[0002]比色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手段,通过测定物质对光的不同吸收来判定物质的吸收峰、浓度等特征。比色皿是比色仪器的配件,用来装待测溶液,放入仪器中进行下一步测定。比色皿通常为带有规则空腔的长方体柱,待测溶液装在空腔中,光从长方体柱的光面透光板(通常由玻璃或石英制成)透过,并从另一侧的光面透光板透出,根据被吸收的光的多少来判定空腔中待测溶液的溶度等特征。现有技术中有各种不同结构的比色皿,比色皿的相关结构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 201220393027.8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7104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一种比色皿》,专利号为ZL 201020557175.X (授权公告号为CN20180394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比色皿》。虽然,上述比色皿结构较为简单,但均不是电极比色皿,而现有的电极比色皿则存在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且制作较为不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电极比色皿。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极比色皿,包括左侧非透明片、右侧非透明片、底面非透明片、正面透明片和背面透明片,所述的左侧非透明片、右侧非透明片、底面非透明片、正面透明片和背面透明片固接为顶部形成有开口的皿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非透明片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极片,在底面非透明片上开有通孔,第一电极片上固定有第一电极引线,且第一电极引线向下穿过所述的通孔,在所述的皿体内设有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位于第一电极片的上方并与所述皿体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注液口,在所述的第二电极片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引线,且所述的第二电极引线向上伸出于所述皿体顶部的开口。
[0005]优选地,在所述左侧非透明片的内侧面开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凹槽,在所述右侧非透明片的内侧面开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左右两侧分别嵌设在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正面透明片的内侧面和/或第二电极片与背面透明片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的注液口。
[0006]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左右两侧分别粘接固定在左侧非透明片和右侧非透明片的内侧面,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正面透明片的内侧面和/或第二电极片与背面透明片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的注液口。
[0007]为了使比色皿的密封性更好,在所述的第一电极引线上套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密封的密封圈。
[0008]正面透明片和背面透明片可以采用不同材质的透明片,优选地,所述的正面透明片和背面透明片均为透明的石英玻璃片。
[0009]左侧非透明片和右侧非透明片可以采用不同材质的非透明片,优选地,所述的左侦_透明片、右侧非透明片和底面非透明片均为毛玻璃片。
[0010]作为上述任一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均为铂金电极片。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电极比色皿通过在皿体内设置第一电极片和位于第一电极片上方的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上的第一电极引线通过底面非透明片上的通孔引出至皿体上,第二电极片上的第二电极引线向上伸出于皿体顶部的开口,可见该电极比色皿的整体结构简单且制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所示比色皿去掉正面透明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所示比色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所示比色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包括左侧非透明片1、右侧非透明片2、底面非透明片5、正面透明片3和背面透明片4,其中,正面透明片3和背面透明片4均为透明的石英玻璃片,左侧非透明片1、右侧非透明片2和底面非透明片均为毛玻璃片。左侧非透明片1、右侧非透明片2、底面非透明片5、正面透明片3和背面透明片4固接为顶部形成有开口 8的皿体。本实施例中,左侧非透明片1、右侧非透明片2、底面非透明片5、正面透明片3和背面透明片4的厚度均为1mm,正面透明片3和背面透明片4的宽度为1cm,左侧非透明片1、右侧非透明片2的宽度为5_。
[0018]在底面非透明片5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极片6,在底面非透明片5上开有通孔51,第一电极片6上固定有第一电极引线61,第一电极引线61向下穿过通孔51,第一电极引线61上套设有与通孔51相密封的密封圈10。在皿体内设有第二电极片7,第二电极片7位于第一电极片6的上方并与皿体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注液口 9,在第二电极片7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引线71,且第二电极引线71向上伸出于皿体顶部的开口 8。
[0019]本实施例中,在左侧非透明片I的内侧面开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凹槽11,在右侧非透明片2的内侧面开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凹槽21,第二电极片7的左右两侧分别嵌设在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内,并且,第二电极片7与正面透明片3的内侧面以及第二电极片7与背面透明片4的内侧面之间均形成注液口 9。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6和第二电极片7均为铂金电极片。
[0020]使用时,往注液口 9注入待比色的溶液,使溶液浸没第二电极片7,并将比色皿放置在固定架上,正面透明片3和背面透明片4用于测量对某波长光线的透光度或吸光度。比如测量细胞(如人体外周血液中红细胞)在外加电场的低渗溶液中先聚集后溶血,其透光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过程,可用于判断正常和异常红细胞(细胞)膜。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极比色皿,包括左侧非透明片(I)、右侧非透明片⑵、底面非透明片(5)、正面透明片⑶和背面透明片(4),所述的左侧非透明片(I)、右侧非透明片(2)、底面非透明片(5)、正面透明片(3)和背面透明片(4)固接为顶部形成有开口(8)的皿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非透明片(5)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极片¢),在底面非透明片(5)上开有通孔(51),第一电极片(6)上固定有第一电极引线(61),且第一电极引线(61)向下穿过所述的通孔(51),在所述的皿体内设有第二电极片(7),所述第二电极片(7)位于第一电极片(6)的上方并与所述皿体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注液口(9),在所述的第二电极片(7)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引线(71),且所述的第二电极引线(71)向上伸出于所述皿体顶部的开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比色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非透明片(I)的内侧面开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凹槽(11),在所述右侧非透明片(2)的内侧面开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电极片(7)的左右两侧分别嵌设在所述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内,所述第二电极片(7)与正面透明片(3)的内侧面和/或第二电极片(7)与背面透明片⑷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的注液口(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比色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片(7)的左右两侧分别粘接固定在左侧非透明片⑴和右侧非透明片⑵的内侧面,所述第二电极片⑵与正面透明片⑶的内侧面和/或第二电极片⑵与背面透明片⑷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的注液口 (9) 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比色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电极引线(61)上套设有与所述通孔(51)相密封的密封圈(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比色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面透明片(3)和背面透明片(4)均为透明的石英玻璃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比色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非透明片(I)、右侧非透明片⑵和底面非透明片(5)均为毛玻璃片。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极比色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片(6)和第二电极片(7)均为铂金电极片。
【专利摘要】一种电极比色皿,包括由左侧非透明片、右侧非透明片、底面非透明片、正面透明片和背面透明片固接为顶部形成有开口的皿体,其特征在于:在底面非透明片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极片,在底面非透明片上开有通孔,第一电极片上固定有第一电极引线,且第一电极引线向下穿过通孔,在皿体内设有第二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位于第一电极片的上方并与皿体内侧面之间形成注液口,在第二电极片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引线,且第二电极引线向上伸出于皿体顶部的开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电极比色皿通过在皿体内设置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引线通过底面非透明片上的通孔引出至皿体上,第二电极引线向上伸出于皿体顶部的开口,整体结构简单且制作非常方便。
【IPC分类】G01N21/03
【公开号】CN204630917
【申请号】CN201520068554
【发明人】李大东, 熊金凤, 杨兴林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