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0809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其包括箱体、减压段、锥形检测段、圆柱检测段、出气管、阀芯、V型阀舌、减压弹簧、弹簧固定网、阀芯固定网、卡接头和尘埃粒子计数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压段、锥形检测段、圆柱检测段和出气管,能够十分方便的检测送风系统的空气的洁净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同时,设置了阀芯与V型阀舌相互配合的减压组件,能够方便、简单的将高压气体减压为一个大气压,以便满足尘埃粒子计数器的检测要求,同时,设置了调节杆,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位置测量空气的洁净度,提高检测的精度。
【专利说明】
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制药、半导体制造、检验所等场合,对空气的洁净度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对这些特殊场合进行空气洁净度检测,目前,空气洁净度检测一般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来实现,尘埃粒子计数器是用于测量洁净环境中单位体积内尘埃粒子数和粒径分布的仪器。它可广泛应用于为各省市药检所、血液中心、防疫站、疾控中心、质量监督所等权威机构、电子行业、制药车间、半导体、光学或精密机械加工、塑胶、喷漆、医院、环保、检验所等生产企业和科研部门,但是,所有的尘埃粒子计数器均只能用于在一个大气压下操作,无法实现对高压气体的空气进行检测,而在空气净化系统的设备中,送风管内的风压通常都比较高,因此,对送风管内的空气的洁净度进行检测,比较麻烦,需要设计一种使用简单、价格较低的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以便满足送风管内空气洁净度的检测。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其包括箱体、减压段、锥形检测段、圆柱检测段、出气管、阀芯、V型阀舌、减压弹簧、弹簧固定网、阀芯固定网和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依次包括减压段、锥形检测段、圆柱检测段和出气管,所述减压段内的进气端设置有阀芯固定网,所述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芯固定网上,所述减压段内远离进气端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固定网,所述减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固定网上,所述减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V型阀舌上,所述V型阀舌与所述阀芯配合,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小锥端与所述减压段连通,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大锥端与所述圆柱检测段连通,所述锥形检测段和所述圆柱检测段内均设置有尘埃粒子计数器,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伸入所述锥形检测段或所述圆柱检测段的深度可调,所述减压段和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卡接头。
[0005]进一步,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调节杆、调节手柄、螺母和密封圈,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螺母和密封圈后伸入设置在所述锥形检测段内,所述调节杆与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的外端上设置有所述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杆的内端上设置有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
[0006]进一步,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调节杆、调节手柄、螺母和密封圈,所述圆柱检测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圆柱检测段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螺母和密封圈后伸入设置在所述圆柱检测段内,所述调节杆与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的外端上设置有所述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杆的内端上设置有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
[0007]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减压弹簧的弹力大小设置为使得所述锥形检测段内的空气为一个大气压。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其通过设置减压段、锥形检测段、圆柱检测段和出气管,能够十分方便的检测送风系统的空气的洁净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同时,设置了阀芯与V型阀舌相互配合的减压组件,能够方便、简单的将高压气体减压为一个大气压,以便满足尘埃粒子计数器的检测要求,同时,设置了调节杆,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位置测量空气的洁净度,提高检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1]图中:1、箱体,2、减压段,3、锥形检测段,4、圆柱检测段,5、出气管,6、阀芯,7、V型阀舌,8、减压弹簧,9、弹簧固定网,10、阀芯固定网,11、卡接头,12、调节杆,13、调节手柄,14、螺母,15、密封圈,16、尘埃粒子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其包括箱体1、减压段2、锥形检测段3、圆柱检测段4、出气管5、阀芯6、V型阀舌7、减压弹簧8、弹簧固定网9、阀芯固定网10和卡接头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I依次包括减压段2、锥形检测段3、圆柱检测段4和出气管5,所述减压段2内的进气端设置有阀芯固定网10,所述阀芯6固定设置在所述阀芯固定网10上,所述减压段2内远离进气端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固定网9,所述减压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固定网10上,所述减压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V型阀舌7上,所述V型阀舌7与所述阀芯6配合,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小锥端与所述减压段连通,所述锥形检测段3的大锥端与所述圆柱检测段4连通,所述锥形检测段3和所述圆柱检测段4内均设置有尘埃粒子计数器16,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16伸入所述锥形检测段3或所述圆柱检测段4的深度可调,所述减压段2和出气管5上均设置有卡接头。
[001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节,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调节杆12、调节手柄13、螺母14和密封圈15,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母14,所述螺母14与所述锥形检测段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15,所述调节杆12依次穿过螺母14和密封圈15后伸入设置在所述锥形检测段3内,所述调节杆12与螺母14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12的外端上设置有所述调节手柄13,所述调节杆12的内端上设置有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16。
[0015]此外,对于圆柱检测段内的尘埃粒子计数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调节杆12、调节手柄13、螺母14和密封圈15,所述圆柱检测段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母14,所述螺母14与所述圆柱检测段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15,所述调节杆12依次穿过螺母14和密封圈15后伸入设置在所述圆柱检测段4内,所述调节杆14与螺母14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12的外端上设置有所述调节手柄13,所述调节杆14的内端上设置有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16。
[0016]此外,所述减压弹簧8的弹力大小设置为使得所述锥形检测段3内的空气为一个大气压。
[0017]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应该保证箱体内的各个尘埃粒子计数器不能同时检测,应该依照一定次序单独检测,以免防止各个尘埃粒子计数器之间会产生干涉,影响检测精度。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压段、锥形检测段、圆柱检测段和出气管,能够十分方便的检测送风系统的空气的洁净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同时,设置了阀芯与V型阀舌相互配合的减压组件,能够方便、简单的将高压气体减压为一个大气压,以便满足尘埃粒子计数器的检测要求,同时,设置了调节杆,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位置测量空气的洁净度,提高检测的精度。
[00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其包括箱体、减压段、锥形检测段、圆柱检测段、出气管、阀芯、V型阀舌、减压弹簧、弹簧固定网、阀芯固定网和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依次包括减压段、锥形检测段、圆柱检测段和出气管,所述减压段内的进气端设置有阀芯固定网,所述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芯固定网上,所述减压段内远离进气端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固定网,所述减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固定网上,所述减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V型阀舌上,所述V型阀舌与所述阀芯配合,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小锥端与所述减压段连通,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大锥端与所述圆柱检测段连通,所述锥形检测段和所述圆柱检测段内均设置有尘埃粒子计数器,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伸入所述锥形检测段或所述圆柱检测段的深度可调,所述减压段和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卡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杆、调节手柄、螺母和密封圈,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锥形检测段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螺母和密封圈后伸入设置在所述锥形检测段内,所述调节杆与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的外端上设置有所述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杆的内端上设置有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杆、调节手柄、螺母和密封圈,所述圆柱检测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圆柱检测段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螺母和密封圈后伸入设置在所述圆柱检测段内,所述调节杆与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的外端上设置有所述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杆的内端上设置有所述尘埃粒子计数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洁净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减压弹簧的弹力大小设置为使得锥形检测段内的空气为一个大气压。
【文档编号】G01N15/02GK205483921SQ20162015892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发明人】徐伟, 刘志坚, 陈曦
【申请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