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分样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372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分样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分样器,涉及粮油、种子检验技术领域。该混合分样器,包括进料斗、机架、接料壶、带有上口和下口的主体(外壳锥顶套、锥体、分样芯),所述进料斗设置于主体上方、且所述进料斗的下口与主体的上口相通,所述主体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主体下口的下方设置有接料壶;所述主体包括外壳锥顶套、锥体、分样芯,所述锥体包括带有上开口的上锥体和带有下开口的下锥体,所述外壳锥顶套套于所述锥体外侧,所述分样芯设置于所述锥体内。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分样效率,节约实验时间,将分样的缩分比改为三,满足国内外用户对缩分比为单数的样品进行混合分样的需求。
【专利说明】
一种混合分样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粮油、种子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分样器。
【背景技术】
[0002]分样器是指在颗粒粮食、油料进行品质检测时,将扦取的颗粒粮食油料样品进行充分混合,均匀分取的一种常用检测工具。钟鼎式分样器又是准确度较高的一种分样器,适用于颗粒种子的混样与分样。它采用钟鼎式结构,铜质分样格,具有较高的恢复弹性和耐腐竹性,从而保证了分样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然而现有的分样器分样效率不够高,实验时间较长,且是采用双分分样技术,由于分样只能为双数,在特定分样要求方面,无法完全适应国内外用户对粮食加工和检测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分样器,可提高分样效率,节约实验时间,将分样的缩分比改为三,满足国内外用户对缩分比为单数的样品进行混合分样的需求。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05]—种混合分样器,包括进料斗、机架、接料壶、带有上口和下口的主体,所述进料斗设置于主体上方、且所述进料斗的下口与主体的上口相通,所述主体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主体下口的下方设置有接料壶;所述主体包括外壳锥顶套、锥体、分样芯,所述锥体包括带有上开口的上锥体和带有下开口的下锥体,所述外壳锥顶套套于所述锥体外侧,所述分样芯设置于所述锥体内。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锥体设有三个开口,每个开口下方设有一个接料壶。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锥体是正锥体,下锥体是倒锥体。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下方设有万向轮。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斗与主体之间设有进料开关。
[00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分样效率,节约实验时间,分样的缩分比为三,满足国内外用户对缩分比为单数的样品进行混合分样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料斗,2、料斗开关,3、外壳锥顶套,4、夕卜壳上锥体,5、分样芯,6、外壳下锥体,7、机架,8、接料壶,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混合分样器,包括进料斗1、机架7、接料壶8、带有上口和下口的主体,进料斗I设置于主体上方,且进料斗I的下口与主体的上口相通,主体设置于机架7上,主体下口的下方设置有接料壶8;主体包括外壳锥顶套3、锥体、分样芯5,锥体包括带有上开口的上锥体4和带有下开口的下锥体6,外壳锥顶套3套于锥体外侧,分样芯5设置于所述锥体内,是正锥体状的铜质分样芯。铜质分样芯具有较高的恢复弹性和耐腐竹性。下锥体6设有三个开口,每个开口下方设有一个接料壶;上锥体4是正锥体,下锥体6是倒锥体;所述机架7下方设有三只带锁万向轮9;进料斗I与主体之间设有进料开关2,当开关2打开时,进料斗I内的样品向下淌;关闭时,样品不向主体发现移动。
[0014]具体使用时将样品从高于进料斗5厘米处均匀地倒进进料斗,刮平样品打开料斗开关,样品经自动淌入分样芯,分别汇入三个接料壶8内,当样品流尽后,用手轻拍主体,并关闭料斗开关。必要时可将接料壶内的样品继续混合缩分,直到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本实用新型将大批量样品均分成三份,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
【主权项】
1.一种混合分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机架、接料壶、带有上口和下口的主体,所述进料斗设置于主体上方、且所述进料斗的下口与主体的上口相通,所述主体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主体下口的下方设置有接料壶;所述主体包括外壳锥顶套、锥体、分样芯,所述锥体包括带有上开口的上锥体和带有下开口的下锥体,所述外壳锥顶套套于所述锥体外侧,所述分样芯设置于所述锥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分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锥体设有三个开口,每个开口下方设有一个接料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混合分样器,其特征在于:上锥体是正锥体,下锥体是倒锥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混合分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下方设有万向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分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与主体之间设有进料开关。
【文档编号】G01N1/38GK205642980SQ20162049303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袁建, 魏孟辉, 何荣, 庄健, 鞠兴荣, 吴学友, 袁翔宇, 何海艳, 张高强
【申请人】南京财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