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闹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9184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闹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闹钟,属于钟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钟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它具有走时准确,价格低廉的优点。在众多类型的电子钟当中,有一部分还具有闹钟的功能,可以在设定的时间开启闹铃,提醒使用者注意时间。但是,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对于闹钟的铃声也有不同的需要,如家庭成员中有人要在夜间起来工作,需要闹钟在预定的时间响铃,但是这就会影响其他成员的休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闹铃能够及时提醒设定时间的人员,又不影响其他人员,就成为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一般的电子闹钟的铃声较小,对于沉睡中的人员不易叫醒,也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给设定时间人员发出定时铃声、又不影响其他人员的电子闹钟。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闹钟,它由电路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电路部分包括石英晶振、CMOS集成电路芯片、电池、步进电机、闹响电路,机械部分包括传动齿轮、闹时控制、指针,其中石英晶振、电池、步进电机、闹响电路、闹时控制分别与CMOS集成电路芯片的各管脚相连接,它的闹响电路包括扬声器Y,其改进之处是,在上述闹响电路中设有耳机插孔Q,耳机插孔Q的两接线端与扬声器Y的两端相并联,耳机插孔Q与扬声器Y之间的连接线上有转换开关K2。
采用带有耳机插孔的电子闹钟,可以在定时后将耳机插头插入电子闹钟的耳机插孔内,在预定时间闹响电路发出的闹铃声由耳机传入使用者的耳部,扬声器Y不发声,不会影响其他人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电子闹钟由电路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电路部分包括石英晶振、CMOS集成电路芯片、调整电容、电池、步进电机、闹响电路。机械部分包括传动齿轮、闹时控制、拨校齿轮、指针。CMOS集成电路芯片内设有振荡电路、分频电路、驱动电路、闹时信号。CMOS集成电路芯片与其外围的石英晶振、调整电容等产生一个标准的4194304Hz或32768Hz频率的振荡,经过集成电路内部的分频电路形成所需脉冲,驱动电路将脉冲信号加到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在每秒一次的脉冲驱动下,其定子线圈产生的磁场随脉冲旋转180度,即电机转子以每秒180度的步距角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轮,使整个机械部分和指针运动,在运转到设定时间时,集成电路内的音频信号与闹响电路的闹响器件接通,发出闹时信号。
图2显示的电路部分包括石英晶振、CMOS集成电路芯片U1、调整电容、电池、步进电机、闹响电路。CMOS集成电路芯片U1的1、2、8脚接闹响电路,3、4脚接步进电机,5、6脚接石英晶振,7、8脚接电池,调整电容C1、C2、C3接在U1的5、6脚和闹响电路之间。闹响电路由晶体管T1、扬声器Y、耳机插孔Q、电阻R2、开关K1,K1为闹响开关。晶体管T1的基极接U1的2脚,发射极接1脚,集电极接扬声器Y的一端,扬声器Y的另一端接电池。耳机插孔Q的两接线端与扬声器Y的两端电连接,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孔Q时,就会断开扬声器Y,扬声器Y不发音。图2中的晶体管的型号为3DG201,CMOS集成电路芯片U1为STP2744B芯片。
在三极管和管脚2之间可以加设一个音乐芯片,由管脚2给出的信号触发该音乐芯片,以发出悦耳的铃声。
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是指针式电子闹钟,若是液晶显示式电子闹钟,其闹响部分的扬声器或蜂鸣器也可以安装耳机插孔,这种电子闹钟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闹钟,它由电路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电路部分包括石英晶振、CMOS集成电路芯片、电池、步进电机、闹响电路,机械部分包括传动齿轮、闹时控制、指针,其中石英晶振、电池、步进电机、闹响电路、闹时控制分别与CMOS集成电路芯片的各管脚相连接,它的闹响电路包括扬声器Y,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闹响电路中有耳机插孔Q,耳机插孔Q的两接线端与扬声器Y的两端相并联,耳机插孔Q与扬声器Y之间的连接线上有转换开关K2。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闹钟,属于钟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给设定时间人员发出定时铃声、又不影响其他人员的电子闹钟,其技术方案是它由电路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电路部分包括石英晶振、CMOS集成电路芯片、电池、步进电机、闹响电路,机械部分包括传动齿轮、闹时控制、指针,它的闹响电路包括扬声器Y和耳机插孔Q,耳机插孔Q的两接线端与扬声器Y的两端相并联,耳机插孔Q与扬声器Y之间的连接线上有转换开关K2。这种电子闹钟,可以在定时后将耳机插头插入电子闹钟的耳机插孔内,在预定时间闹响电路发出的闹铃声由耳机传入使用者的耳部,扬声器Y不发声,不会影响其他人员。
文档编号G04C21/00GK2727820SQ20042001672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日
发明者李勇利 申请人:李勇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