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指针部件及表盘的表盘单元以及带有表盘单元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373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指针部件及表盘的表盘单元以及带有表盘单元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指针部件及表盘的表盘单元以及带有表盘单元的设备。
背景技术
文献W099/18479中公开了具备如下表盘的手表,该表盘包括设有时刻 指示区域以及多个副指示区域的内表盘元件;以及,与内表盘元件重复形成有 与内表盘元件的时刻指示区域以及多个副指示区域对应的多个开口的外表盘 元件。上述手表还具备与内表盘元件的时刻指示区域以及多个副指示区域的 每一个对应的多个或单个的指针;以及操作这些指针的指针操作模块。上述表 盘与上述指针及上述指针操作模块一起配置并收放在上述手表的手表壳体的 规定位置上。
在该现有的手表中,内表盘元件和外表盘元件贴紧,内表盘元件的时刻指 示区域以及多个副指示区域的每一个与外表盘元件之间的高低差小,缺乏立体 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概念的表盘单元,具备
表盘,其包含具有第 一表面和与第 一表面反向的第二表面且至少在一个规 定部位形成有开口的外表盘元件、从外表盘元件的第二表面离开规定距离且面 对第二表面配置的内表盘元件、以及设置在外表盘元件的上述开口上且封闭上 述开口的周边的至少 一部分和与上述至少 一部分相对应的内表盘元件的至少
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
沿第一表面可移动地配置在外表盘元件的第一表面侧的至少一个指针部 件;以及,
在上述开口中可移动地配置在外表盘元件和内表盘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
副指针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概念的设备,具备
表盘,其包含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反向的第二表面且至少在一个规 定部位形成有开口的外表盘元件、从外表盘元件的第二表面离开规定距离且面 对第二表面配置的内表盘元件、以及设置在外表盘元件的上述开口上且封闭上
述开口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内表盘元件的至少 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才区部件;
沿第一表面可移动地配置在外表盘元件的第一表面側的至少一个指针部
件;
在上述开口中可移动地配置在外表盘元件和内表盘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 副指针部件,以及,
操作这些指针部件及副指针部件的指针部件操作模块。


图l是使用了按照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手表的俯视图。 图2图i的n n线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i的表盘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1以及图3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第二副指示区域及其周 围的主^L图。
图6A是放大表示图1以及图3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第三副指示区域及其 周围的主视图,这里配置在第三副指示区域的副指针使其较长的第一部分向第 三副指示区域露出。
图6B是放大表示图1以及图3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第三副指示区域及其 周围的主视图,这里配置在第三副指示区域的副指针使其短长的第二部分向第 三副指示区域露出。
图7是图1的手表的表侧的立体图。
图8是与图1的手表的表侧的图7不同的角度的立体图。
图9是按照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在 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文大剖视图。
图IO是按照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
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按照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 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按照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 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按照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 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按照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 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按照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 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按照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 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7是图16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 件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18是按照本发明的第IO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一个开口和配置 在该开口上的一个框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9A是放大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第二 副指示区域及其周围的主视图,这里配置在第二副指示区域的椭圆形状的副指 针使其长针部向第二副指示区域露出,并且,
图19B是放大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的第二 副指示区域及其周围的主视图,这里配置在第二副指示区域的椭圆形状的副指 针使其短针部向第二副指示区域露出。
图中
1—手表壳,2—钟表玻璃罩,3—指针部件操作模块(钟表模块),4—表 盘,5—太阳能电池板,6—时刻指示部,7—第一副指示部,8—第二副指示部, 9—第三副指示部,IO—外表盘元件,ll一内表盘元件,12—第一框部件,12a —外方突部,12b—内周面,13—第二框部件,13a—外方突部,13b—内周面,
14一第三框部件,14a—外方突部,14b—内周面,15—指针轴插入孔,16—第 一开口, 17—第二开口, 17a—圓弧的中心,18—第三开口, 18a—圆弧的中心, 19一显示窗,20—指针轴入孔,21—第一开口, 22—第二开口, 23 —第三开口, 24—显示通孔,25—指针轴插入孔,26—第一副轴插入孔,27—第二副轴插入 空,28—第三副轴插入孔,29—显示通孔,30—指针轴,31—指针部件,31a _秒针,31b—分针,31c—时针,32—第一副指针部件,33—第一副指针部轴, 34—第二副指针轴,35—第二副指针部件,36—第三副指针轴,37—第三副指 针部件,37a—第一部分,37b—第二部分;41一框部件,42—定位元件,42a —定位突起,42b—定位孔;45—框部件,45b—内周面;50—框部件,50a— 外方突部;50b—内周面;51—收缩防止凹部;55—框部件支撑板,56—框部 件,56a—外方突部;56b—内周面,56c—内端部,57—装饰层;60—框部件, 61—双面粘接带(固定元件),62—凹部,63—台阶;65—框部件,66—定位 突起,67—前端部,68—通孔,69—锪孔;70—框部件,70a—定位孔(固定 元件和定位元件),71 —固定螺栓(固定元件和定位元件),73—锪孔;75—框 部件,76—定位突起(固定元件和定位元件),76a—卡定槽(固定元件),77 一防脱部件(固定元件),78—定位通孔(固定元件和定位元件),79_锪孔, 80—防脱部件(固定元件),81)^定通孔(固定元件);85—框部件,86—熔 敷突起,90—副支撑部,91一开口, 91a—圆弧的中心,92—框部件,92a—外 方突部,92b—内周面,93 —副指针部件,93a—长轴,93b—短轴,94一副指 针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 图8对带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进行 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是作为携带用钟表的一种的手表,如图1中所示,具备 作为携带用钟表壳体的手表壳体l。该手表壳体l包含在表面和背面开口的内 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收放有设备主体。手表壳体1的背面开口由可装卸地固 定在该开口上的背盖覆盖。手表壳体1的表面开口由固定在该开口上的作为透 光板的钟表玻璃罩2覆盖。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手表壳体1的内部空间,设备主体包括与上述未 图示的背盖邻接配置且包含钟表模块在内的指针部件操作模块3;与钟表玻璃 罩2相对配置并透过光的表盘4;以及配置在表盘4和指针部件操作模块3之 间的太阳能电池板5。在与钟表玻璃罩2相对的表盘4的外表面上设有指示时 刻的时刻指示部6以及第一至第三副指示部7、 8以及9。
如图2~图4所示,表盘4具备具有第一表面(外表面)以及与第表面 反向的第二表面(内表面)的外表盘单元10;从该外表盘单元10的第二表面 离开规定距离且面对第二表面配置的内表盘单元11;在该外表盘单元IO和内 表盘单元11之间配置在与指示时刻的时刻指示部6以及第一至第三副指示部 7、 8以及9对应的多个规定位置上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以及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表盘元件10由聚碳酸酯(PC)或聚曱基丙烯酸甲酯 (PMMA)等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在外表盘元件10的第 一表面的周围区域显示多个时刻标记。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时刻标记数量为 12个。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该外表盘元件10的中心形成有指针轴插入孔15。 在该外表盘元件10中,在与指示时刻的时刻指示部6以及第一至第三副指示 部7、 8及9对应的上述多个规定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在6点钟位置、2点 钟位置、IO点钟位置这三个部位,如图3以及图4所示,形成有第一至第三 开口部16、 17及18。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的每一个可具有从由圓形、 扇形及多边形的组中选择的 一 个形状。
如图3以及图4所示,6点钟位置的第一开口 16具有圆形形状。2点钟位 置的第二开口 17具有带240。的展开角的扇形形状。IO点钟位置的第三开口 18具有带180°的展开角的扇形形状(即半圓形状)。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外表盘元件10的5点钟位置形成有显示窗19。显示 窗19具有四边形状。
内表盘元件11与外表盘元件10同样,由例如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PMMA)等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内表盘元件 11的外径与外表盘元件10的外径实际上相同。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内表盘元件ll的中心,与外表盘元件10的指针 周插入孔15同心地形成指针轴插入孔20。在内表盘元件11中,在对应于外
表盘元件10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的每一个的区域,如图4所示, 形成第一至第三副轴插入孔21、 22及23。在内表盘元件11上还对应外表盘 元件IO的显示窗19形成有四边形的显示通孔24。
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例如由黄铜或铝等耐腐蚀性金属或者塑料 形成,设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上。第一至第三 框部件12、 13及14每一个封闭各自对应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开口 16、 17或 18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该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 之间的间隙。
如图1~图4所示,第一框部件12与外表盘元件10的6点钟位置的圆形 状第一开口 16的周边对应而形成圆环形状。第一框部件12具有直径比第一开 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第一框部件12 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底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 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在第一框部 件12的外端(顶面),在与第一开口 16的周边对应的部分形成沿第一框部件 12的内周面向外方突出的外方突出部12a。
外方突出部12a的外周面具有与第一开口 16的周边相同的直径、相同的 高度,并且第一框部件12的外端面(顶面)在外方突部12a的外周面和第一 框部件12的外周面之间提供台阶。
若第一框部件12的外方突部12a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 侧突入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一开口 16,则如图2中所示,第一框部件12的外 方突部12a的外周面与第一开口 16的周边相接,在第一框部件12的外端(顶 面),通过除了外方突部12a的区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相 接,在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第一框部件12相对于第一开口 16定位。再有,第一框部件12的圓板形状的内端(底面)整体与内表盘元件 11的外表面相接。其结果,第一框部件12在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一开口 16的 整个周边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封闭与第 一开口 16的整个周边对应的部分 之间的间隙。
第一框部件12的内周面12b成为随着从第一框部件12的内端(底面)朝 向外方突部12a的突出端(顶面)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内周面12b可具
有装饰层。装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 提供。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二框部件13形成为与外表盘元件10的作为2 点钟位置的240度展开扇形形状的第二开口 17的周边一部分的圓弧中心(即 扇形形状的扇轴)17a同心且具有直径比上述圆弧还大的外周面和直径比上述 圆弧还小的内周面的圓环形状。第二框部件13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底面) 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 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
在第二框部件13的外端(顶面),在与作为第二开口 17的周边的一部分 的圆弧对应的部分,如图4以及图5所示,形成圓弧状的外方突部13a,该外 方突部13a仅对应第二开口 17的周边的圆弧沿着第二框部件13的内周面向外 表盘元件10的外方突出到与外表盘元件10的厚度实际上相同的高度。
若第二框部件13的外方突部13a沿着作为第二开口 17的周边的一部分的 圆弧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侧突入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开口 17,则第二框部件13的外方突部13a的外周面与作为第二开口 17的周边的一 部分的圓弧相接,通过在第二框部件13的外端(顶面)除外方突部13a的区 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相接,第二框部件13在外表盘元件 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相对于第二开口 17被定位。再有,第二框部件13 的圆环形状的整个内端(底面)与Pll的外表面相接。其结果,第二框部件 13封闭外表盘元件10的作为第二开口 17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圆弧、和在内表 盘元件11的外表面与作为第二开口 16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圆弧对应的部分之间 的间隙。
第一框部件12的内周面13b成为随着从第一框部件12的内端(底面)朝 向外方突部12a的突出端(顶面)直径逐渐变大的4jl形形状。内周面13b可具 有装饰层。装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 提供。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三框部件14形成为与外表盘元件10的作为10 点钟位置的180度展开扇形形状的第三开口 18的周边一部分的圓弧中心(即 扇形形状的扇轴)18a同心且具有直径比上述圆弧还大的外周面和直径比上述
圆弧还小的内周面的圆环形状。
第三框部件14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底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 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和外表盘元件1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 相同。
在第三框部件14的外端(顶面),在与作为第三开口 18的周边的一部分 的圆弧对应的部分,如图4、图6A及图6B中所示,形成圆弧状的外方突部 14a,该外方突部14a^f又对应作为第三开口 18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圓弧沿着第三 框部件14的内周面向外表盘元件10的外方突出到与外表盘元件10的厚度实 际上相同的高度。
若第三框部件14的外方突部14a沿着作为第三开口 18的周边的一部分的 圓弧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侧突入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三开口 18,则第三框部件14的外方突部14a的外周面与作为第三开口 18的周边的一 部分的圓弧相接,通过在第三框部件14的外端(顶面)除外方突部14a的区 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相接,第三框部件14在外表盘元件 IO的第二表面(内表面)相对于第三开口 18被定位。再有,第二框部件134 的圓环形状的整个内端(底面)与Pll的外表面相接。其结果,第三框部件 14封闭外表盘元件10的作为第三开口 18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圆弧、和在内表 盘元件11的外表面与作为第三开口 17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圆弧对应的部分之间 的间隙。
第三框部件14的内周面14b成为随着从第三框部件14的内端(底面)朝 向外方突部14a的突出端(顶面)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内周面14b可具 有装饰层。装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 提供。
太阳能电池板5接受透过外表盘元件10以及内表盘元件11的外部光并产 生电动势。太阳能电池板5如图4所示,形成为与内表盘元件11大致相同大 小的圆形的平板状,且与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重合而配置。在太阳能电池 板5上也与内表盘元件11的指针轴插入孔20、第一至第三副轴插入孔21、22、 23及显示通孔24对应形成指针轴插入孔25、第一至第三副轴插入孔26、 27、 28及显示通孔29。
如图1~图4所示,时刻指示部6包括从包含钟表模块在内的指针部件操 作模块3通过太阳能电池板5的指针轴插入孔25、内表盘元件11的指针轴插 入孔20及外表盘元件10的指针轴插入孔IO延伸到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一表面 (外表面)的外侧的指针轴30、以及安装指针轴30的伸出端部的指针部件31。 并且,由指针部件操作模块3通过指针轴30操作的指针轴30通过指示外表盘 元件10的第一表面(外表面)的周边区域的上述多个时刻标记来指示时刻。
在该实施方式中,指针轴30由同心配置的秒针轴元件、分针轴元件及时 针轴元件构成,指针轴元件由固定在指针轴的秒针轴元件、分针轴元件及时针 轴元件的伸出端的秒针31 a、分针31 b及时针31 c构成。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副针指示部7包括从包含钟表模块在内的指针部 件操作模块3通过太阳能电池板5的第 一 副轴插入孔22以及内表盘元件11的 第一副轴插入孔21延伸到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由第一框部件12包围的 区域的外侧的第一副指针轴33、以及安装在第一副指针轴33的伸出端部的第 一副指针部件32。并且,由指针部件才喿作模块3通过第一副指针轴33操作的 第一副指针部件32指示设置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上述区域的第一副指 示标记。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幅指针部件32是小秒针,第一幅指示标记是秒标 记。第一副指针轴33的伸出端部以及第一副指针部件31通过外表盘元件10 的笫一开口 16不比外表盘元件IO的第一表面(外表面)更向外方突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包含钟表模块在内的指针部件操作模块3在构成为可设 定跑表功能的场合,可将第一幅指示部7的第一副指针部件32以及时刻指示 部6的秒针31a的任一方作为普通的钟表的秒针发挥作用,而将另 一方作为用 于跑表的秒针发挥作用。
如图1 图5所示,第二副针指示部8包括从包含钟表才莫块在内的指针部 件操作模块3通过太阳能电池板5的第二副轴插入孔227及内表盘元件11的 第二副轴插入孔22延伸到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由第二框部件13包围的 区域的外侧的第二副指针轴34、以及安装在第二副指针轴34的伸出端部的第 二副指针部件35。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副指针部件35由在外表面沿圓周方向依次显示潮
汐图表(tide graph )、满月脸(moon face )、星期、日期等的具有周期性的信 息的圆板构成。第二副指针部件35通过第二副指针34由指针部件操作模块3 操作,在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一表面(外表面)的第二开口 17上如上所述周期 性地显示具有周期性的信息。
第二副指针轴34的伸出端部以及第二副指针部件35通过外表盘元件10 的第二开口 17不比外表盘元件IO的第一表面(外表面)更向外方突出。
如图1~图4、图6A及图6B所示,第三副针指示部9包括从包含钟表模 块在内的指针部件操作模块3通过太阳能电池板5的第三副轴插入孔28及内 表盘元件11的第三副轴插入孔23延伸到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由第三框 部件14包围的区域的外侧的第三副指针轴36、以及安装在第三副指针轴36 的伸出端部的第三副指针部件37。
第三副指针轴36的伸出端部以及第三副指针部件37通过外表盘元件10 的第三开口 18不比外表盘元件IO的第一表面(外表面)更向外方突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副指示部9显示现在的时刻为上午(AM)以及下 午(PM)的任意时刻。详细地说,在第三框部件14的外方突部14a的锥面形 状的内周面14b被外方突部14a包围的扇形形状的区域涂敷表示上午(AM) 以及下午(PM)的任意时刻的相互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以及/或者,在上述 内周面以及上述扇形区域的任一方刻印上午的时刻1 12几个标记,在另一方 刻印下午的时刻13~24几个标记。
第三副指针部件37包含从第三副指针轴36沿着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 向相互正反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37a以及第二部分37b。距离第三副指针轴36 的第一部分37a以及第二部分37b各自的伸出长度互不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 第一部分37a的伸出长度如图6A中所示,设定为伸出端到达第三框部件14 的外方突部a的锥形形状的内周面14b,并且,该第二部分37b的伸出长度如 图B中所示,设定为伸出端到达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被外方突部14a包 围的扇形形状的区域。
即,如图6A中所示可知,第三副指针部件37的较长的第一部分37a通 过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三开口 18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向被突部14a包围 的扇形形状的区域露出期间,是上午(AM)以及下午(PM)的预先设定的任
意一方。并且,如果在第三框部件14的外方突部14a的锥形形状的内周面14b 上刻印上午时刻1~12几个标记或下午时刻13 24几个标记的^f壬意一方的槽, 则在第三开口 18中,根据最靠近第三副指针部件37的较长的第一部分37a的 伸出端的时刻标记,可大概地知道上午(AM)以及下午(PM)的预先设定的 任意一方的现在的大概时刻。这期间,第三副指针部件37的较短的第二部分 37b不向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三开口 18中露出,由外表盘元件IO覆盖而隐藏。
如图6B中所示可知,第三副指针部件37的较短的第二部分37b通过外 表盘元件IO的第三开口 18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向被突部14a包围的扇 形形状的区域露出期间,是上午(AM)以及下午(PM)的预先设定的任意另 一方。并且,如果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扇形形状的区域刻印上午时刻 1 12几个标记或下午时刻13-24几个标记的任意另一方的槽,则在第三开口 18中,根据最靠近第三副指针部件37的较短的第二部分37b的伸出端的时刻 标记,可大概地知道上午(AM)以及下午(PM)的预先设定的任意另一方的 现在的大概时刻。这期间,第三副指针部件37的较长的第二部分37a不向外 表盘元件10的第三开口 18中露出,由外表盘元件IO覆盖而隐藏。
包含钟表模块在内的指针部件操作模块3具备通过外表盘元件10的显示 窗19、内表盘元件11的显示通孔24及太阳能电池板5的显示通孔29来显示 星期、月及日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公知的日期信息显示单元。
根以上详细叙述的内容可知,在带有按照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 元的设备中,
在表盘4上设有沿着外表盘元件10的作为第一表面的外表面可移动的时 刻显示部6的指针部件31的秒针31a、分针31b及时针31c;
在外表盘元件IO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中,利用第一至第三框 部件12、 13及14,从外表盘元件10的作为第二表面的内表面离开规定距离 与第二表面相对配置的内表盘元件11中,在与外表盘元件IO的第一至第三开 口 16、 17及18相对并由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包围的区域,第一至 第三副指示部7、 8及9的第一至第三副指针部件32、 35及37可移动地设置 在外表盘元件10和内表盘元件11之间。
因而,如图7以及图8中所示,时刻显示部件6的指针部件31的秒针31a、
分针31b及时针31c与第一至第三副指示部7、 8及9的第一至第三副指针部 件32、 35及37之间的高低差变大,第一至第三副指示部7、 8及9对时刻显 示部6立体感较大。而且,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封闭在外表盘元件 IO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的周边和内表盘元件11之间产生的间隙, 并且,通过在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内周面12b、 13b及14b上设 置装饰层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外观。 (第2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9对按照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照 第2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明的 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 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本 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2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 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应 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 述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41具备 对内表盘元件11进行定位的定位元件42。
框部件41具有圓环形状,该圆环形状具有直径比开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 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框部件41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底 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 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
定位元件42具备定位突起部42a和定位孔42b,定位突起部42a在内表 盘元件ll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且与至少一部 分相接的框部件41的内端(底面)的规定位置上;定位孔42b在内表盘元件 11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至少一部分的规定 位置上。
在框部件41的外端(顶面)沿着框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外方突部。
如图8中所示,通过框部件41的定位突部42a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 的定位孔42b嵌合,从而进行框部件41对内表盘元件11外表面的上述的至少 一部分的定位和固定。
然后,框部件41的外方突部沿着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的周边插入开 口 16中,在框部件41的外端(顶面)除外方突部的区域在外表盘元件10的 第二表面(内表面)与开口 16的周边抵接。其结果,框部件41定位于外表盘 元件10的开口 16中。
这种框部件41的定位元件42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 部件12、 13及14的每一个。特别是设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圓形形状的第一 开口 12上的第一框部件12,其插入圓形形状的第一开口 12的第一框部件12 的外方突部12a也可以是圆形形状,在第一开口 12中容易旋转。该旋转可通 过将第一框部件12的内端(底面)粘接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或者将第 一框部件12的外端(顶面)的肩部在外表盘元件10的内表面粘接在第一开口 12的周边区域来防止。尽管那样,粘接剂的使用也容易产生粘接剂的涂敷不 均引起的粘接不良或粘接剂从粘接面溢出。并且,涂敷不均或粘接剂的溢出由 于通过透明或半透明的外表盘元件IO可从外部看见,所以有损表盘单元的外 观。另外,粘接剂或涂敷用的装置使表盘单元的生产线变得复杂。
框部件41的定位元件42消除了粘接剂的使用带来的这种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概念,与上述的情况相反,将定位元件42的定位突起42a 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至少 一部分的规定位置上,将定位孔42b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对应且与至少一部分相接的框部件41的内端(底面) 的规定位置上。
框部件41可由例如黄铜或铝等耐腐蚀性金属或者塑料形成。 框部件41的内周面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 及14的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做成锥形形状并具有装饰层。装 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提供。 (第3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IO对按照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
照第3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明 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3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3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 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应 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 述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45,利 用树脂对外表盘元件IO的开口 16进行插入成形或双色成形。
再有,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框部件45具有圆环形状,该圓环形 状具有直径比开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 在被框部件45覆盖的外表盘元件IO的第一表面(内表面)中的开口 16的周 边区域和框部件45的内端(底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 面(内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
框部件45与参照图9按照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框部件41 同样,在其内周面(底面)具备对内表盘元件11进行定位的定位元件42。
定位元件42具备定位突起部42a及定位孔42b,定位突起部42a在内表 盘元件ll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且与至少一部 分相接的内端(底面)的规定位置上;定位孔42b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 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至少一部分的规定位置上。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框部件45与参照图9按照上述的第2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的框部件41同样,除了可得到定位元件42提供的上述的各种 技术的优点外,使框部件45对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这种框部件45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 及14的每一个。因而,框部件45的内周面45b也可以与第一至第三框部件 12、 13及14的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做成锥面形状并具有装饰 层。
(第4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1对按照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 照第4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明 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4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4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 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应 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 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50,利用 与内表盘元件11相同的材料与内表盘元件11 一体成形。 一体成形可利用注射 成形或电铸法或冲压加工或切削加工来进行。
框部件50具有圓环形状,该环圓形状具有直径比开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 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框部件50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内 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 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
进行注射成形的场合,在与框部件50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的部 分,为了将伴随注射成形加工的树脂收缩引起的框部件50的尺寸变化掌握在 容许范围内,留有未图示的一体成形的突起突入的收缩防止部51 。
这种框部件50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 及14的每一个。
因而,框部件50可以与对应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 及18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外方突部12a、 13a及14a同样,在 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向外方突起的外端(顶面)上沿框部件50的内周面 具有外方突部50a。
外方突部50a沿开口 16的周边插入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时,在框部 件50的外端(顶面)除外方突部50a外的区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内表面抵接。
其结果,框部件50相对外表盘元件IO的开口 16定位。
再有,框部件50的内周面50b也可以与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 的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做成锥形,并具有装饰层。
在该实施方式中,虽然框部件50与内表盘元件11 一体成形,但是,也可 以取代与内表盘元件11 一体成形而与外表盘元件IO—体成形。 (第5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2对按照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 照第5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明 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5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5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 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应 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 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56,利用 与配置在外表盘元件10和内表盘元件11之间的例如由聚碳酸酯(PC)或聚 曱基丙烯酸曱酯(PMMA )等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或无机玻璃等形成的框部件 支撑板相同的材料一体成形。一体成形可通过注射成形或电铸法或冲压加工或 切削加工来进行。
这种框部件56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 及14的每一个。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与外表盘元 件10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用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对 应多个框部件56利用与框部件支撑板55相同的材料同时一体成形。这样与第 1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个别形成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在外表盘元 件10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的每一个上配置个别的第一至第三框部 件12、 13及14的每一个情况相比较,减少了制造以及组装的繁杂。
在框部件56的外端(端面)上,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
12、 13及14的外方突部12a、 13a及14a同样,沿框部件56的内周面56b形 成外方突部56a。再有,框部件50的内周面56b也与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除内端面56c的大部分做成 锥形形状并具有装饰层57。装饰层57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 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提供。
框部件56与参照图9按照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框部件41同样, 还具备对内表盘元件11的定位元件42。
在该实施方式中,定位元件42设置在位于与框部件56的内端(底面)对 应的位置上,但是,具备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如图1中所示,设 置在收放于手表壳体1的内部空间时不会通过钟表玻璃罩2从外部看见的框部 件支撑板55的区域。在该场合,框部件支撑板55利用定位元件42定位于内 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并被固定。再有,框部件56的外方突部56a 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表盘元件IO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对应的第 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外方突部12a、 13a及14a同样,沿开口16的 周边插入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框部件支撑板55的外表面与外表盘元件 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抵接。
其结果,框部件56相对于外表盘元件IO的开口 16定位。 (第6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3对按照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 照第6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明 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6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6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 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应 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 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60,作为
用于将框部件60相对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至少 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
元件包括双面粘接带61。框部件60具有圓环形状,该圓环形状具有直径比开 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
再有,框部件60的内端(底面)由双面粘接带61固定的内表盘元件11 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与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对应的区域在同一面,与 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上述区域以及包围上述至少一部分的其它区域相比 较,由凹陷的凹部62构成。
凹部62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上述其它区域之间的台阶63防止框 部件60的底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上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双面粘接带 61因施加负载导致的按压力而向上述其它区域露出,并且防止因双面粘接带 61的上述露出而有损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表盘4的外观。
凹部62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上述其它区域之间的台阶63也可以 使用粘接剂来取代双面粘接带61 。
框部件60与参照图9按照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框部件41同样, 在框部件60的内端(底面)还具备对内表盘元件11的定位元件42。
这种框部件60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 及14的每一个。
在框部件60的外端(顶面),与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外表盘元件10的 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外方突部 12a、 13a及14a同样,沿框部件60的内周面形成有外方突部。
如图13中所示,框部件60的定位突起42a插入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 的定位孔42b而定位的同时,框部件60的内端(底面)由双面粘接带61固定 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然后,框部件60的外方突部沿开口 16的周边插入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在框部件60的外端(顶面)除外方 突部50a外的区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抵接。其结果,框 部件50定位于外表盘元件IO的开口 16中。
框部件60可由例如黄铜或铝等耐腐蚀性金属或者塑料形成
再有,在框部件60的内周面还能够与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 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做成锥心形状并具有装饰层。
(第7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4对按照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 照第7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明 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7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7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 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应 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 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65,具备 对内表盘元件11进行定位的固定元件。
框部件65由例如黄铜或铝等耐腐蚀性金属形成。
框部件65具有圆环形状,该圆环形状具有直径比开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 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框部件41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底 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 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
固定元件42具备定位突起66及定位通孔68,定位突起66在内表盘元件 11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且与至少一部分相接 的框部件65的内端(底面)的规定位置上;定位通孔68在内表盘元件11的 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至少一部分的^L定位置 上。在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定位通孔68的周围被做成锪孔69。
如图14所示,框部件65的定位突起66插入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定 位通孔68后,定位突起66的前端部67被铆4矣,在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与 定位通孔68的周边的锪孔69配合,此时,铆接了定位突起66的前端部停留 在霍孔69内,不会比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向外方突出。
位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上的定位元件而起作用。
如图14中所示,框部件65的定位突起66插入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 定位孔68而被定位的同时,通过定位突起66的前端部67被铆接而在内表盘 元件11的内表面与定位通孔68的周围的锪孔69配合,从而框部件65被固定 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上。
在框部件65的外端面(顶面)上,沿框部件65的内周面形成外方突部。 框部件65的外方突部沿开口 16的周边插入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时,在框 部件65的外端(顶面)除外方突部的区域与外表盘元件IO的第二表面(内表 面)抵接。其结果,框部件65定位于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中
这种框部件65的固定元件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部 件12、 13及14的每一个。
框部件65也可由塑料构成。在该场合,定位突起66的前端部67的铆接 通过对上述前端部进行加热并压扁来实现。
在框部件65的内周面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做成锥形形状并具有装饰层。 装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提供。 (第8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5对按照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 照第8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明 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8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8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 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应 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 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70,具备 对内表盘元件11进行定位的固定元件。框部件70由例如黄铜或铝等耐腐蚀性 金属或塑料形成。
框部件70具有圆环形状,该圆环形状具有直径比开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 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框部件70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底 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 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
固定元件具备定位孔70a及定位通孔72和带头固定螺栓71,定位孔70a 在内表盘元件ll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且与至 少一部分相接的框部件70的内端(底面)的规定位置上;定位通孔72在内表 盘元件ll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至少一部分 的规定位置上;带头固定螺栓71从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侧插入定位通孔 72且前端部与框部件70的定位孔70a螺合。
在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定位通孔72的周围被做成锪孔73。
如图15所示,通过借助于内表盘元件11的定位通孔72使带头固定螺栓 71的前端部与框部件70的定位孔70a螺合,从而将框部件固定在内表盘元件 11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上。带头固定螺栓71的头停留在霍孔73内,不会比 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更向外方突出。
固定元件中的带头固定螺钉71、内表盘元件11的定位孔72及框部件70 的定位孔70a的组合还作为用于将框部件70定位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 规定位置上的定位元件而起作用。
在框部件70的外端面(顶面)上,沿框部件70的内周面形成外方突部。 外方突部沿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的周边插入开口 16,此时,在框部件70 的外端(顶面)除外方突部的区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抵 接。其结果,框部件70定位于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中
这种框部件70的固定元件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部 件12、 13及14的每一个。
在框部件70的内周面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做成锥形形状并具有装饰层。 装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提供。
头固定销通过借助于内表盘元件11的定位通孔72而使前端部压入框部件70
的定位孔70a中,从而将框部件70固定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 上。
(第9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6对按照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 照第9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明 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9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9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 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应 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 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75,具备 对内表盘元件11进行定位的固定元件。框部件75由例如黄铜或铝等耐腐蚀性 金属或塑料形成。
框部件75具有圆环形状,该园环形状具有直径比开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 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框部件75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底 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IO的第二表面(内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 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
固定元件具备定位突起76及定位通孔78,定位突起76在内表盘元件 11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且与至少一部分相4矣 的框部件75的内端(底面)的规定位置上;定位通孔72在内表盘元件11的 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至少一部分的规定位置 上。在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定位通孔78的周围^皮做成锪孔79。在定位 突起76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卡定槽76a。
在框部件75的外端(顶面)沿框部件75的内周面形成有外方突部。
如图16所示,框部件75的定位突起76被插入到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 的定位通孔68之后,在定位突起66的前端部的卡定槽76a中卡定有例如E
环那样的防脱部件77。防脱部件77被卡定在定位突起66的前端部的卡定槽 76a中的时候,通过在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与定位通孔78的周围的锪孔79 的底面紧密接触,不仅防止框部件75的定位突起76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 面的定位通孔68中脱落,还拉拽定位突起76而将框部件75的底面在内表盘 元件11的外表面按压在定位突起78的周围。此时,防脱部件77停留在锪孔 79内,不会比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更向外方露出。
固定元件中的定位突起76和定位通孔78的组合还作为用于将框部件75 定位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上的定位元件而起作用。
如图16中所示,框部件75的定位突起76插入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 定位孔78而被定位的同时,通过在定位突起78的前端部的卡定槽76a中卡定 例如E环那样的防脱部件77,从而框部件75被固定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 面的规定位置上。
然后,框部件75的外方突部沿开口 16的周边插入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在框部件75的外端面(顶面)上,在框部件75的外端(顶面)除外方突 部的区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与开口 16的周围抵接。其结 果,框部件75定位于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中
这种框部件75的固定元件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部 件12、 13及14的每一个。
在框部件75的内周面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做成锥形形状并具有装饰层。 装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提供。
该实施方式的固定元件,如图17所示,使用将定位突起76沿径向横断的 卡定通孔81来取代框部件75的定位突起76的前端部的卡定槽76a,另外, 可使用例如插入卡定通孔81的如卡定销那样的防脱部件80来取代如E环那 样的防脱部件77。
如卡定销那样的防脱部件80通过沿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面中的锪孔79 的底面插入框部件75的定位突起76的前端部的卡定通孔81,不仅防止框部 件75的定位突起76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定位通孔68脱落,还拉拽定 位突起76而将框部件75的底面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按压在定位突起78
的周围。此时,防脱部件80停留在锪孔79内,不会比内表盘元件11的内表 面更向外方突出。
(第10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8对按照本发明的第IO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进行说明。按 照第10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的本发 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10 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用于使用了上 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10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 表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 应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设 置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上且封闭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 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内表盘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85,具备 对内表盘元件11进行定位的固定元件。框部件85由例如黄铜或铝等耐腐蚀性 金属或塑料形成。
框部件85具有圓环形状,该圆环形状具有直径比开口 16的周边还大的外 周面、和直径比上述周边还小的内周面,框部件85的外端(顶面)和内端(底 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 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同。
固定元件具备定位突起42a及定位通孔42b,定位突起42a在内表盘元 件11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且与至少一部分相 接的框部件85的内端(底面)的规定位置上;定位通孔42b在内表盘元件11 的外表面形成于与开口 16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至少一部分的》见定位 置上。
定位元件具备形成于框部件85的内端(底面)的至少一个熔敷突起86。 熔敷突起86既可以以点状相互独立地配置在上述底面的多个位置上,也可以 在上述底面上形成为沿上述底面的圓状的伸出方向的圆弧状或圆环状。熔敷突 起86的突出端逐渐变细。
在框部件85的外端(顶面),沿框部件85的内周面形成外方突部。 如图8中所示,通过框部件85的定位突起42a插入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 面的定位通孔42b,框部件75定位于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然 后,对框部件85的熔敷突起86照射超声波使其发热,结果熔敷突起86其突 出端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熔化,上述外表面熔敷在熔敷突起86上。即框 部件85被固定在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上。
然后,框部件85的外方突部沿开口 16的周边插入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中,在框部件85的外端(顶面)除上方突部的区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 二表面(内表面)抵接。其结果框部件85被定位于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16 中。
这种框部件85的固定元件可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框部 件12、 13及14的每一个。
在框部件85的内周面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至第三框部件12、 13及14的内周面12a、 13a及14a的每一个同样做成锥形形状并具有装饰层。 装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提供。 (第11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9A以及图19B对按照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 进行说明。按照第1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8按 照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大部分结构相同。而且,按照本 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可以取代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应 用于使用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设备。
并且,在按照第1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中,对于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 表盘单元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对 应的构成部件所附的参照符号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与按照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不同在于,由 于副支撑部90,形成于外表盘元件10的扇形形状的开口 91的展开角为180 度以下,在该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0度 40度的锐角。
按照该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副支撑部90也具备与开口 91对应设置的框 部件92。框部件92与外表盘元件IO的锐角张开扇形状的开口 91的周边的一 部分即圆弧的中心(上形状的扇轴)91a同心,且形成为圓环形状,该圆环形 状具备具有比上述圓弧还大的直径的外周面和比上述圆弧还小的直径的内周 面。框部件92的外端(顶端)和内端(底面)之间的高度,与外表盘元件IO 的第二表面(内表面)和内表盘元件1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实际上相 同。
框部件92由例如黄铜或铝等耐腐蚀性金属或塑料形成。 在框部件92的外端(顶面),在外表盘元件10的与作为开口 91的周边的 一部分的圆弧相对应的部分,形成圆弧状的外方突部92a,该外方突部92a仅 对应第二开口 17的周边的圓弧,沿着框部件92的内周面向外表盘元件10的 外方突出到与外表盘元件10的厚度实际上相同的高度。
若框部件92的外方突部92a沿着作为开口 91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圆弧从外 表盘元件10的第二表面(内表面)侧突入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91,则框部 件92的外方突部92a的外周面与作为开口 91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圓弧相接,通 过在框部件92的外端(顶面)除外方突部92a的区域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二 表面(内表面)相接,其结果,框部件92相对于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91被 定位。
再有,框部件92的圆环形状的整个内端(底面)与Pll的外表面相接。 其结果,框部件封闭外表盘元件IO的作为开口 91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圆弧、和 在内表盘元件ll的外表面与作为开口 91的周边的一部分的圆弧对应的部分之 间的间隙。
框部件92的内周面92b成为随着从框部件92的内端(底面)朝向外方突 部92a的外端(顶面)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内周面92b可具有装饰层。 装饰层可由包括刻印、印刷、涂装、电镀及蒸镀的公知的装饰处理提供。
在内表盘元件11,在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91的周边的圆弧的中心位置 91a,突出有来自指针部件操作模块的副指针轴94。副指针轴94的突出端位 于内表盘元件11和外表盘元件IO之间的间隙,在上述突出端部安装有细长的 副指针部件93的中心。在该实施方式中,副指针部件93具有椭圆形状。
副指针部件93的长轴93a^皮设定为比外表盘元件10的沿开口 91的周边 外侧的圆弧的框部件92的内周面92b的径向上的内端还短,短轴93b净皮设定
为比外表盘元件10的开口 91的周边内侧的圆弧的直径还大。
副指针部件93根据伴随副指针轴94的旋转角的变化的外表盘元件10的 开口 91中的露出面积的程度,表示例如从包含气温、湿度、高度、气压及某 种大气浓度在内的各种环境信息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环境信息程度。
在副指针部件93的外表面,表示例如从包含气温、湿度、高度、气压及 某种大气浓度在内的各种环境信息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环境信息程度的显示(例 如颜色浓度变化显示或者数值显示)可沿副指针部件93的圆周方向设置。 (其它变形例)
参照图1至图8按照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表盘单元的第二副指示部件8的 圓板形状的第二副指针部件35、以及参照图19A及图19B按照上述第11实施 方式的表盘单元的椭圆形状的副指针部件93的每一个可以是三角形状、四边 形状、五边形状、等其它各种多边形。例如在图19A及图19B中,利用双点 虚线表示四边形状的副指针部件93。
在上述的全部实施方以及变形例中,形成于表盘单元的外表盘元件10的 圆形形状的扇形形状的第一至第三开口 16、 17及18以及开口 92的每一个可 以是三角形状、四边形状、五边形状等其它各种多边形、椭圆、半椭圆等任意 的形状。例如在图4中,利用双点虚线表示四边形的第一开口 16。
再有,使用了上述的按照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表盘单元的设备,例 如是手表那样的携带用钟表,但是既可以是座钟或挂钟,也可以是钟表以外的 各种计时器。
权利要求
1. 一种表盘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表盘,其包含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反向的第二表面且至少在一个规定部位形成有开口的外表盘元件、从外表盘元件的第二表面离开规定距离且面对第二表面配置的内表盘元件、以及设置在外表盘元件的上述开口上且封闭上述开口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上述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内表盘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沿第一表面可移动地配置在外表盘元件的第一表面侧的至少一个指针部件;以及,在上述开口中可移动地配置在外表盘元件和内表盘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副指针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盘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行框部件相对于内表盘元件的定位的定位元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框部件与外表盘元件以及内表盘元件的任一 方为 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盘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框部件相对于内表盘元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元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框部件具有内周面,在上述内周面设有装饰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盘单元,其特征在于,外表盘元件的上述开口具有从由圆形、扇形及多边形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 种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副指针部件具有从由针形、圆形、椭圆形及多边形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副指针部件在对应的开口中沿内表盘元件旋转,副指针部件包括旋转中心、从旋转中心沿内表盘元件伸出的第一部分、及 从旋转中心沿内表盘元件向与第 一部分不同的方向伸出的第二部分,第 一部分 的伸出长度和第二部分的伸出长度相互不同。
9. 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表盘,其包含具有第 一表面和与第 一表面反向的第二表面且至少在一个规 定部位形成有开口的外表盘元件、从外表盘元件的第二表面离开规定距离且面 对第二表面配置的内表盘元件、以及设置在外表盘元件的上述开口上且封闭上 述开口的周边的至少 一部分和与上述至少 一部分相对应的内表盘元件的至少 一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框部件;沿第一表面可移动地配置在外表盘元件的第一表面侧的至少一个指针部件;在上述开口中可移动地配置在外表盘元件和内表盘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 副指针部件,以及,操作这些指针部件及副指针部件的指针部件操作模块。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指针部件操作模块包括钟表模块,还具备收放表盘、指针部件、副指针部件及指针部件操作模块的内部空 间和形成有使收放在内部空间中的表盘露出的开口的携带钟表用壳体,以及覆 盖携带钟表用壳体的上述开口的透光板。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行框部件相对于内表盘元件的定位的定位元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框部件与外表盘元件以及内表盘元件的任一 方为 一体。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框部件相对于内表盘元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元件。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框部件具有内周面,在上述内周面设有装饰层。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外表盘元件的上述开口具有从由圆形、扇形及多边形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 种形状。
16.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副指针部件具有从由针形、圓形、椭圓形及多边形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形状。
17.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副指针部件在对应的开口中沿内表盘元件旋转,副指针部件包括旋转中心、从旋转中心沿内表盘元件伸出的第一部分、及 从旋转中心沿内表盘元件向与第 一部分不同的方向伸出的第二部分,第 一部分 的伸出长度和第二部分的伸出长度相互不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给与指针和副针部件充分的高低差并大幅度地提高立体感的表盘以及具备表盘的电子设备。在规定部位设有第一至第三各开口部(16),指针(31)在上方移针的外表盘元件(10);分别设置在配置于该外表盘元件(10)的下侧的内表盘元件(11)和外表盘元件(10)之间,且与外表盘元件(10)的第一至第三个开口(16)对应的位置上的第一至第三各观察框部(12);以及,分别可移针地设置在该第一至第三个观察框部(12)内的作为副针部件的小秒针(32)。可给与指针(31)和作为副针部件的小秒针(32)充分的高低差,由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立体感。
文档编号G04B19/00GK101393418SQ20081014916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0日
发明者丸山善弘, 佐藤顺一, 有田幸喜, 金刺隆伸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