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561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表转换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芯为一字排列结构的时间调整和上弦互不干扰的上条拨针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通过柄轴抽拉的功能转换结构,受到机芯整体结构的限制,不能独立的完成对上条拨针的转换工作,换言之,他们只能单纯的应付由旋向改变所带来的啮合与脱啮动作,相对而言,结构复杂,零件多,且工艺困难。例如,传统机芯的拨针与上弦结构需要将拨针结构与上弦结构分别置于机芯的表盘面和装配面,需要通过立轮和离合轮的离合来实现上条拨针的转换,一方面处于装配面的上弦部分用两个圆柱齿轮(立轮和上条轮) 传递垂直相交轴间的运动,另一方面处于表盘面的拨针部分则用一个圆柱齿轮和一个端面齿轮来传递垂直相交轴间的运动。相对于传动更加平顺的圆锥齿轮啮合而言,上述的两种简化了的传动方式只是对工艺性的一种妥协,同时也存在着弊端,由于此类啮合的传动平顺性完全取决于啮合深度,增大啮合深度可以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即不易产生脱离啮合的现象,但是啮合深度过大时,可能使传动不灵活甚至卡住。目前,啮合深度的确定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只通过经验的推断值往往给设计和实际生产带来很多不便。由于受到立轮尺寸的限制,传统机芯的厚度也很难再进一步降低。对于上弦部分的单向性,需要反向后轮系自动脱啮,传统机芯一般采用的两种方式,一是依靠拉挡簧,利用立轮与离合轮的单向端面啮合,另一种就是在立轮至上条棘轮的上弦轮系中安置具有摇摆特征的轮结构,前者齿形加工存在难度,并且反向后手感不佳;后者,由于结构限制,设计在夹板上的鱼眼结构虽然反向后手感不错,但是轮结构与齿轮的孔轴摩损会很大。针对上弦与拨针功能相互转换,US2006/02330M Al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US2006/0233054 Al采用的是摇板结构,即在一个可沿定轴摆动的摇板上安装齿轮组,齿轮组相对摇板是固定的,由于摇板本身可以在机芯中作定心摆动,则摇板上的齿轮组以摇板为依托同样可以做定心摆动,简言之,是以一个定轴齿轮即上条轮69带动两组动轴轮系即介轮72和上条介轮55同轴安装为一组;第二介轮71和第一过轮51同轴安装,并且与第一介轮70啮合为第二组,来完成上弦和拨针功能转换的工作。US2006/0233054 Al存在以下缺点摇板的固定方式是由一颗在轴心处旋紧的螺丝,辅以两块小夹板完成,虽然轴向上是三点定位,但由于齿轮组与摇板一体的配合方式使得摇板上的齿轮组与相对独立的功能部分的啮合公差被放大,另外,在可摆动的摇板上增加可动的摇摆轮结构,也降低了功能的可靠性。该结构为实现上弦档位自身回位及定位的功能,增加有回位簧、定档簧等,同时用于摇板动作和定位的簧类零件都是从机芯表盘面进行装配,在摇板部分安装好之后需要将机芯翻转,安装拉挡部分和簧类零件,增加了加工和装配的难度。总之该结构以一个定轴的中心轮分别带动变轴心的上弦和拨针两个动轮的形式, 结构复杂,零件繁多,工艺性差,装配不便。同时各部件全部位于机芯装配面设置也很难体现出由机械运动所带来的美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表时间调整和上弦互不干扰的上条拨针转换结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包括调节部分、拉挡部分、转换部分、支撑部分、上条介轮和拨针过轮部件;所述转换部分包括摇摆齿轴和摇摆齿轴簧,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夹板和盖片;所述摇摆齿轴簧安装在夹板上,并作用于摇摆齿轴;所述夹板和盖片上分别形成有位置和形状相同的一轨道A,所述摇摆齿轴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夹板和盖片的轨道A内;所述摇摆齿轴始终与拨针轮部件啮合,并以拨针轮部件为轴心作圆周运动;所述上条介轮和拨针过轮部件分别被固定在夹板与盖片之间;所述调节部分包括柄轴、立轮和拨针轮部件;所述柄轴的方榫穿过立轮的中心方孔安装于夹板上; 所述拨针轮部件安装于盖片与夹板之间;所述拨针轮部件与立轮啮合;所述拉挡部分包括拉挡部件和拉挡轴;所述拉挡部件安装于夹板上,通过拉挡轴定位。所述上条拨针转换机构还包括有拉挡压簧;所述拉挡压簧安装在摇摆齿轴簧上部,压住拉挡部件。所述轨道A的实际长度大于或等于摇摆齿轴的工作行程,且保证所述摇摆齿轴在与上条介轮完全脱啮时,所述摇摆齿轴的齿顶圆与拨针过轮部件的齿顶圆互不干涉。所述拉挡部件由拉挡、第一拉挡钉、第二拉挡钉压合而成,所述第一拉挡钉与柄轴刻槽配合。所述拉挡压簧的末端形成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时间调整和上弦两种不同的功能结构同时安排在机芯的同一侧,其中主要的夹板类零件均单面加工,便于控制尺寸,使精度更高;装配完全在机芯的同一侧进行,避免了因机芯翻转造成零件的散落,同时也便于调整零件的轴向间隙; 由于立轮始终与拨针轮部件啮合,而拨针轮始终与摇摆齿轴啮合,只有摇摆齿轴在夹板的扇形轨道上分别与不同的功能结构在同一平面内啮合与脱啮,保证传动更加平顺,调节功能时的手感更好。另外,所有活动零件均置于同侧,动作一目了然,使手表更具有美感。


图1为手表机芯中主要上条拨针转换机构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手表机芯中上条拨针转换机构部分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手表机芯中上条拨针转换机构中上弦状态的示意图;图3a为手表机芯中上条拨针转换机构中处于上弦状态逆向旋转柄轴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为手表机芯中上条拨针转换机构中处于拨针状态示意图;图5为手表机芯中上条拨针转换机构中局部轴向展开示意图;图6为拉挡压簧的零件放大示意图;图7为此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在双时区机芯中应用示意图。图中
1 拉挡部件Ia 拉挡Ic 第二拉挡钉2 拉挡压簧2b 第二凹槽3 拉挡轴4a 柄轴刻槽5 立轮6a 拨针轮轴6b 拨针轮8 摇摆齿轴簧9 夹板11:拨针过轮部件12:盖片
Ib 第一拉挡钉 2a:第一凹槽 4 柄轴
6拨针轮部件
7摇摆齿轴 10 上条介轮 A 轨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5所示,本发明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包括调节部分、拉挡部分、 转换部分、支撑部分、上条介轮10和拨针过轮部件11。所述调节部分包括柄轴4、立轮5和拨针轮部件6 ;所述拉挡部分包括拉挡部件1、拉挡压簧2和拉挡轴3 ;所述转换部分包括摇摆齿轴7和摇摆齿轴簧8 ;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夹板9和盖片12。所述柄轴4的方榫穿过立轮 5的中心方孔安装于夹板9上,由柄轴4方榫与立轮5中心方孔之间的配合保证同步旋转; 所述拨针轮部件6可以是拨针轮轴6a和拨针轮6b压合为一体组成,也可以只包括拨针轮轴6a或拨针轮6b,不论拨针轮部件6是拨针轮轴6a和拨针轮6b压合为一体或只包括拨针轮轴6a或拨针轮6b,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目的,拨针轮部件6安装于盖片12与夹板9之间; 本发明中选用拨针轮轴6a和拨针轮6b压合为一体,其中所述拨针轮轴6a与立轮5始终处于啮合状态;所述拉挡部件1由拉挡la、第一拉挡钉lb、第二拉挡钉Ic压合而成,安装于夹板9上,通过拉挡轴3定位,且第一拉挡钉Ib与柄轴刻槽如配合;所述摇摆齿轴簧8安装在夹板9上,并作用于摇摆齿轴7,对摇摆齿轴7起到回位作用;拉挡压簧2安装在摇摆齿轴簧8上部,压住拉挡部件1,且拉挡压簧2的末端作用于第二拉挡钉Ic ;所述夹板9和盖片12分别具有形状相同的扇形轨道A,摇摆齿轴7的上下两端分别放置于夹板9和盖片12 的扇形轨道里,夹板9和盖片12的扇形轨道固定了摇摆齿轴7的轴向位置,也限定了摇摆齿轴7的运动轨迹,同时拉挡部件1顶住摇摆齿轴7的侧面,也确定了摇摆齿轴7在轨道A 中的平面位置,起到了空间上的全方位定位作用,轨道A的形状可为多种结构形式,只要保证摇摆齿轴7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在拉挡Ia的作用下顺畅的分别与上条介轮10或拨针过轮部件11完成脱啮与啮合的动作,且轨道A能够提供一段足够大的非工作区间使摇摆齿轴7 在与其中一套功能轮系脱啮的同时并不马上作用于另一套功能轮系,即两个功能正常工作及转换时互不干扰;所述轨道A的工作长度取决于摇摆齿轴7在轨道A中分别与上条介轮 10和拨针过轮部件11分度圆相切时的工作行程,即轨道A的实际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摇摆齿轴7的工作行程,且为了避免上条过程中逆时针转动柄轴4时摇摆齿轴7因与上条介轮10 摩擦作用产生的脱啮所引起的位移对拨针轮部件11的影响,轨道A中必须提供足够大的空间使摇摆齿轴7在与上条介轮10脱啮时,摇摆齿轴7的齿顶圆与拨针过轮部件11的齿顶圆互不干涉;所述摇摆齿轴7始终与拨针轮6b啮合;所述上条介轮10和拨针过轮部件11 分别被固定在夹板9与盖片12之间,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摇摆齿轴7分别与上条介轮10 或拨针过轮11部件啮合。如图6所示,拉挡压簧2的末端具有两个凹槽,分别为拉挡压簧末端第一凹槽加,拉挡压簧末端第二凹槽2b,使得此处的拉挡压簧2不仅起到固定拉挡部件1的作用,还起到了定档的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上弦和拨针功能转换的工作过程加以说明如图3所示,图3为机芯上弦状态,顺时针转动柄轴4,立轮5同步顺时针旋转,立轮5带动拨针轮部件6也做顺时针运动,此时摇摆齿轴7处于夹板9扇形轨道A的最右端, 与上条介轮10啮合,因为摇摆齿轴7始终与拨针轮部件6啮合,所以摇摆齿轴7与拨针轮部件6旋向相反,做逆时针转动,并带动与之啮合的上条介轮10顺时针转动,由于上条介轮 10与上条棘轮(图中未示出)啮合,则上条棘轮逆时针转动,完成上弦工作;如图3a所示,此时为逆时针旋转柄轴4所形成的状态。该状态下,立轮5随柄轴 4逆时针转动,拨针轮部件6也同时逆时针转动,由于上条介轮10只能单向顺时针旋转,因此,此状态下上条介轮10并不旋转,由于拨针轮部件6逆时针旋转,则摇摆齿轴7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与上条介轮10脱啮一个齿,并在摇摆齿轴簧8的作用下又重新与上条介轮10啮合,随着拨针轮部件的旋转,摇摆齿轴7不断地重复脱啮一个齿的动作,在此过程中,摇摆齿轴7往复运动到夹板9扇形轨道A的中间,且不与拨针过轮部件11干涉。向外拉动柄轴4,柄轴刻槽如带动第一拉挡钉lb,使拉挡部件1以拉挡轴3为圆心逆时针旋转,拉挡Ia的末端推动摇摆齿轴7在夹板9的环形轨道内向左侧运动,由拉挡压簧末端第一凹槽加作用于第二拉挡钉lc,变为拉挡压簧末端第二凹槽2b作用于第二拉挡钉lc,拉挡部件1运动停止,此时拉挡Ia的末端顶住摇摆齿轴7,使其始终紧靠盖片12 和夹板9上的扇形轨道A的最左端,保证摇摆齿轴7始终与拨针过轮部件11啮合。如图4所示为机芯拨针状态,柄轴4顺时针转动,立轮5同步顺时针转动,带动拨针轮部件6顺时针转动,此时摇摆齿轴7与拨针过轮部件11啮合,并带动拨针过轮部件11 做顺时针转动,拨针过轮部件11带动与之啮合的时间调整部分(图中未示出),使分轮做顺时针转动,即当柄轴4顺时针转动时分轮也顺时针转动,当柄轴4逆时针转动时,上述各传动关系并未变,分轮也逆时针转动,完成对时间的调整工作。本发明系一个动轮即摇摆齿轴,对比文件为多个动轮即两组定轴轮系,多个动轮势必要增加定位簧,使工艺复杂,加大了零件加工和装配的难度。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例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说明书,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构思,只要对结构的布局进行简单调整,改变轨道的形状或工作长度,拉挡行程,可被转换的功能分别包括日历,周历,月历,24时,双时区等,只要保证轨道的工作长度大于或等于摇摆齿轴分别与两个不动轮系啮合时的工作行程,且必须存在足够的非工作区间使摇摆齿轴不与任何一组轮系啮合,即可实现本发明上条拨针功能互换,总之,只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包括调节部分、拉挡部分、转换部分、支撑部分、上条介轮(10)和拨针过轮部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分包括摇摆齿轴(7)和摇摆齿轴簧(8),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夹板(9)和盖片(1 ;所述摇摆齿轴簧(8)安装在夹板(9)上, 并作用于摇摆齿轴(7);所述夹板(9)和盖片(12)上分别形成有位置和形状相同的一轨道 A,所述摇摆齿轴(7)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夹板(9)和盖片(1 的轨道A内;所述摇摆齿轴(7)始终与拨针轮部件(6)啮合,并以拨针轮部件(6)为轴心作圆周运动;所述上条介轮 (10)和拨针过轮部件(11)分别被固定在夹板(9)与盖片(1 之间;所述调节部分包括柄轴、立轮( 和拨针轮部件(6);所述柄轴的方榫穿过立轮(5)的中心方孔安装于夹板(9)上;所述拨针轮部件(6)安装于盖片(1 与夹板(9)之间;所述拨针轮部件(6) 与立轮( 啮合;所述拉挡部分包括拉挡部件(1)和拉挡轴(3);所述拉挡部件(1)安装于夹板(9)上,通过拉挡轴(3)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条拨针转换机构还包括有拉挡压簧O);所述拉挡压簧( 安装在摇摆齿轴簧(8)上部,压住拉挡部件 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A的实际长度大于或等于摇摆齿轴(7)的工作行程,且保证所述摇摆齿轴(7)在与上条介轮(10) 完全脱啮时,所述摇摆齿轴(7)的齿顶圆与拨针过轮部件(11)的齿顶圆互不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挡部件(1)由拉挡(la)、第一拉挡钉(lb)、第二拉挡钉(Ic)压合而成,所述第一拉挡钉(Ib)与柄轴刻槽 (4a)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挡压簧O)的末端形成有第一凹槽Oa)和第二凹槽Qb)。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包括调节部分、拉挡部分、转换部分、支撑部分;转换部分包括摇摆齿轴和摇摆齿轴簧,支撑部分包括夹板和盖片;夹板和盖片上分别形成有位置和形状相同的一轨道A,摇摆齿轴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夹板和盖片的轨道A内;摇摆齿轴始终与拨针轮部件啮合,并以拨针轮部件为轴心作圆周运动;调节部分包括柄轴、立轮和拨针轮部件;拉挡部件通过拉挡轴定位。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时间调整和上弦两种功能结构同时安排在机芯的同一侧,便于控制尺寸,使精度更高;摇摆齿轴在夹板的轨道上分别与不同的功能结构在同一平面内啮合与脱啮,保证传动更加平顺,调节功能时手感更好。
文档编号G04B27/00GK102262390SQ2010101857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王晨, 赵国望, 马广礼 申请人: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