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4731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让使用者更加方便于维修计算机信号接头的新型结构。
请参阅

图1所示,为一种公知计算机信号接头的结构,其将一插头10插设在一电路板14上,该插头10上设有二个接合体11,该接合体11前侧面分别形成有一插槽12,该插槽12用于插接计算机外设产品(如鼠标、键盘、数码相机、扫描仪、调制解调器及打印机等)的连接器(图略),该插槽12内设有数个接点13,该接点13连接于PIN脚15的一端,而该PIN脚15另一端用以插设于该电路板14上,而且,并通过焊接等工作使其固定连结于该电路板14上,因此,计算机外设产品的连接器插接该插槽12后,即能通过该接点13及PIN脚15的传输,并使其达到顺利运作。
请参阅图2所示,为另一种公知计算机信号接头的结构,其将一插头10a上的板体111a与一计算机外壳112a利用螺丝113a等将其螺合锁固,以使该插头10a能与计算机外壳112a稳固连结,并使该板体111a前侧的插槽12a能穿出于该计算机外壳112a的窗口114a,借以方便使用者能通过凸出的该插槽12a插接相关的计算机外设产品(如鼠标、键盘、数码相机、扫描仪、调制解调器及打印机等)(图略)。
由于该插槽12a内设有数个接点13a,该接点13连接于该板体111a后侧面的接合体11a内,且该接合体11a下方设有数个接合脚座15a可供固设于电路板(图略)上,因此,插接后的计算机外设产品,能通过该接点13a及接合脚座15a等,提供相互传输的信号,借以令计算机外设产品得以顺利运作。
由于该接合体11、11a内分别设有数个接点13、13a,该接点13、13a用以与计算机外设产品的连接器插接时接触,而使用不同的计算机外设产品,即须插设不同的连接器,因此,该接合体11、11a即必须不断承受不同连接器的插、拔等工作,如此,极容易因该接合体11、11a的松脱或接点13、13a而导致与计算机外设产品的连接器接触不良等问题,而必须经常进行更换及维修,但是,由于该插头10、10a是利用PIN脚15及接合脚座15a等焊接于电路板14上,如此,更增加该插头10、10a维修及更换的困难。
又,(如图2所示)由于该板体111a及片体112a需利用螺丝113a等组件螺合锁固,如此,安装插头10a的过程势必使用螺丝起子等专业工具才能进行安装的工作,而目前即有的安装工具体积均小,组装者如遗失或遗忘,组装工作就无法进行,因此,上述的结构,也容易造成组装的困扰。
再者,(如图2所示)螺丝113a锁合时若施力过大,极容易造成螺牙的崩解,进而导致该螺丝113a的空转而无法螺固,如此,安装者即必需重新更换螺丝113a,才可再进行锁合的工作,如此,也十分浪费资源及组装成本。
因此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两种计算机信号接头的结构,在实际的安装及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点有待于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不需任何专业工具及零组件(如螺丝起子及螺丝等),即可进行计算机信号接头的组装及拆卸等工作,借以达到节省资源及组装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其是在盒体上形延伸两具有适当弹性的压抵片,该两压抵片一端连结于该盒体的后侧,另一端并凸出于板体的凹陷部外,以便于使用者能通过凸出凹陷部外的压抵片向内侧压制,并使该两压抵片脱离或卡固于计算机外壳上的窗口,借以方便将整体的该插头卡固或拖出于计算机外壳的外部,并方便使用者进行维修、更换及安装该插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其是在该盒体一侧延伸一容易弯折的软性缆线,以便能具有足够的伸缩空间,借以充分配合不同的电路板,并使该第二连接器能顺利与不同的电路板插接,借以避免因空间及第二连接器的长度限制,而必须添购转接头的困扰。
10插头11接合体12插槽13接点 14电路板15PIN脚10a插头11a接合体111a板体112a计算机外壳113a螺丝114a窗口12a插槽 13a接点
15a接合脚座20插头201第一连接器 202凸缘203插槽204接点205凹陷部21板体 22压抵片23盒体231凸条30软性缆线 301连接线31第二连接器40计算机外壳401卡固单元402窗口50电路板该插头20设于一计算机外壳40的适当位置处,并可供计算机外设产品(如鼠标、键盘、数码相机、扫描仪、调制解调器及打印机等)(图略)的连接器(图略)插接,该板体21设于插头20的中心处,该板体21前侧设有二个第一连接器201,该第一该连接器201并可依使用者需要而增加或递减,该第一该连接器201方便供不同的计算机外设产品插接,以使该计算机外设产品能得以正常使用。
该第一该连接器201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凸缘202,该凸缘202方便计算机外设产品的连接器容易与第一连接器201相互插接,该第一连接器201前侧面形成一插槽203,该插槽203内设有数个接点204,该插槽203方便与计算机外设产品插接,该接点204供该计算机外设产品的连接器插接时接触,以使该计算机外设产品得以正常使用。
该板体21另一侧设有一盒体23,该盒体23设于第一连接器201后侧,该盒体23上形成数道凸条231及两压抵片22,该凸条231及压抵片22分别用于卡固相对应的计算机外壳40上的卡固单元401及窗口402,同时,相互配合的卡固单元401与凸条231及窗口402与压抵片22等,也可有效帮助该插头20与计算机外壳40的定位,并避免插接时发生错误。
该两压抵片22具有适当的弹性,且呈相对应的状态,其一端连结于该盒体23的后侧,另一端并凸出于该板体21的凹陷部205外(如图4所示),以便于使用者能通过凸出的压抵片22向内侧压制(如图5所示),并使该两压抵片22脱离卡固于计算机外壳40上的窗口402(如图6所示),借以方便使用者将整体的插头20拖出于计算机外壳40之外(如图7所示),并达到方便使用者进行维修及更换该插头20的动作,反之,即可利用该两压抵片22快速与计算机外壳40上的窗口402相互卡固,借以达到组装及拆卸的方便性。
该盒体23一侧延伸一软性缆线30,该软性缆线30内包覆数条连接线301,该连接线301一端固定于插槽203内的接点204上,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接器31连接,该第二连接器31插接于计算机的一电路板50(如图5所示)或其相关的电路板上,以便于该计算机外设产品能通过第一连接器201的插槽203插接后,再通过该接点204的接触,以及该连接线301的传输,最后经由该第二连接器31将信号传送至电路板50,以使其正常运作及使用。
再者,当该第一连接器201因须满足使用者插接不同的计算机外设产品时,只须增加或递减相对应的连接线301,即可达到扩充该计算机外设产品插接的数量。
又,由于该软性缆线30及接线301十分容易进行弯折,因此,具有足够的伸缩空间可充分配合不同方向的电路板50,以便该第二连接器31能顺利插接,除可增加使用者在使用上的方便性外,更免除因第二连接器31的限制而必须添购转接头(图略)的困扰,更容易达到节省使用的经济负担。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至少具有以下诸多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具适当弹性的两压抵片22卡设于计算机外壳40上的窗口402,完全不需任何专业工具(如螺丝起子等),即可进行维修、更换及安装插头20的工作,借以增加使用者在使用上的方便性及实用性。
(2)彻底改变公知需利用螺丝螺合及锁固的困扰,除可大幅减少零组件的消耗外,更可节省资源及减少组装成本,以有效提升其竞争力。
(3)容易弯折的该软性缆线30及连接线301,具有足够的伸缩空间,借以充分配合不同方向的电路板50插接,除可增加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外,更可免除因第二连接器31的插接限制而必须添购转接头的困扰,有效节省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其特征是,在一插头上设有包括一板体、两压抵片、一盒体、一软性缆线及一第二连接器;该板体设于该插头上,该板体前侧设有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前侧面形成一插槽,该插槽内设有接点,该板体后侧设有一盒体,该盒体上形成凸条及两压抵片,该盒体一侧延伸一软性缆线,该软性缆线内包覆连接线,该连接线一端并固定于插槽内的接点,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接器连接,以使该第二连接器可插接于计算机内的电路板上;其中,该两压抵片具有适当的弹性,且呈相对应的状态,其一端连结于该盒体的后侧,另一端并凸出于该板体的凹陷部外,以便于使用者能通过由凸出的部份向内侧压制,并使该两压抵片脱离或卡固于计算机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其特征是,该第一该连接器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凸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其特征是,该第一连接器可增加或递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线可配合第一连接器增加或递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计算机信号线接头的结构,其是在一插头上设有包括一板体、两压抵片、一盒体、软性缆线及一第二连接器;该板体设于插头的中心处,该板体前侧设有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前侧面形成一插槽,该板体后侧设有盒体,该盒体上形成两压抵片,该盒体一侧延伸有软性缆线,该软性缆线内包覆数条连接线,该连接线一端并固定于插槽内,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接器连接,以便使该第二连接器可插接于电路板上,该两压抵片具有适当的弹性,且呈相对应的状态,其一端连结于该盒体的后侧,另一端并凸出于该板体的凹陷部外,以便于使用者能通过凸出的部分向内侧压制,并使该两压抵片能脱离或卡固于计算机外壳上。
文档编号G06F3/00GK2569221SQ0223111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5日
发明者黄明郎 申请人:大连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