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271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存储卡,尤其是指一种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在一壳体的开口端设有一插槽(slot),可供小型存储卡,如XD卡、MS卡、SD卡或MMC卡的插入与定位而成。
有鉴于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机、MP3播放机或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所采用的存储卡,大抵可分为多媒体卡(Multi-Media Card,简称MMC卡),保全数字卡(Secure Digital Card,简称SD卡)、灵巧媒体卡(Smart Media Card,简称SM卡)、快闪微型存储卡(Compact Flash Card,包含Type I和Type II,简称CF卡)、存储条卡(Memory Stick,简称MS卡),以及由日本Olympus公司与Fuji公司所合作推出新的一种XD卡等七种制式存储卡。其中,SD卡与MMC卡仅因接脚数不同,故可共同一读写装置的插槽。此外,前述的XD卡的储存容量可扩充至8GB以上,可满足使用者于影像处理的需求,唯公知的读写装置(读卡机)并无法读取XD卡,诚为美中不足之处。
然而市面上提供存储卡使用的读写装置,大多数仅提供一个插槽给一种存储卡进行读写,以致使用者往往牵就电子产品所采用的存储卡,而选用与的对应的读写装置。此造成读写装置的型式各异,而无法共用外,亦产生与电脑需反复进行插拔的不便。因此,经业者不断开发,终创作出多卡合一的读写装置,使得一读写装置可对多款存储卡进行读写。
该多卡合一的读写装置,是在前方开口端设有至少两插槽,分别供不同类型的存储卡的嵌插,此举大幅增加该读写装置的体积,与组装的复杂度,而非一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是在一绝缘壳体的开口端开设一插槽,并于插槽的前、中、后段分别设置一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组,供任一的XD卡、SD卡(或MMC卡)、MS卡插入时,即形成电气讯号的连接,据以形成一种四合一的存储卡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壳体上方结合一金制片制成的罩盖,而具有防止电磁波外漏功能。该罩壳可进一步与嵌插于壳体两侧壁的定位片接触,而具有接地功能,且该定位片是固定于印刷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各端子组的端子的焊接端(solder end)均在壳体底面,与印刷电路板(PCB)可采用表面粘着技术(SMT)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壳体上方得搭接一驳接器,该驳接器具有一第二插槽,且预设有一端子组,供CF卡或SM卡的嵌插,以因应大型存储卡,而扩充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
具体的讲,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包括一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其两侧壁的开口端向内形成一插槽,该插槽的前、中和后段分别设有一底板及一衔接于两侧壁底部的后壁,该底板的前、后端及后壁依据小型存储卡的脚位讯号,设置复数只呈相对的前、中端子槽及复数只后端子槽,使第一、第二及第三端子组的各端子嵌插定位于所对应的前、中及后端子槽内,而令各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端突伸于插槽,且各端子另端的焊接端则伸出于壳体底部;插槽的尺寸造型对应小型存储卡,任一小型存储卡由插槽插入,其接点在插槽内与所对应的端子组形成接触,据以形成电气讯号连接。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小型存储卡是指XD卡、SD卡、MMC卡或MS卡。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第一端子组具有20只端子,并装设于前端子槽,形状与XD卡配合,以便与XD卡形成电气讯号连接;该第二端子组具有9只端子,并装设于中端子槽,形状与SD卡或MMC卡配合,以便与SD卡或MMC卡形成电气讯号连接;而该第三端子组具有10只端子,并装设于后端子槽,形状与MS卡配合,以便与MS卡形成电气讯号连接。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各端子组的端子的焊接端是以表面粘着技术与印刷电路板结合。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壳体与后壁间具有一镂空部。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壳体顶面套接一金属片制成的罩盖,其两侧翼片设有至少一对榫槽,而壳体的两侧壁对应突设卡榫,使两者经由扣接而结合。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壳体两侧壁底面至少相对设有一嵌接槽,分别供一定位片嵌置,其侧向延伸的连接部可进一步与印刷电路板结合。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罩盖的翼片对应各定位片向内设置一折片,其通过与嵌接槽相通的透槽,而与定位片接触。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壳体的一侧壁内设有一检测装置,其是以一检测端子突设于插槽内的检测部与其隔开的确认端子的接触与否,以判断SD卡是否嵌插至定位。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壳体的另一侧壁内设有一防写装置,其是以一防写端子突伸于插槽内的检测部与其隔开的确认端子的接触与否,以判断SD卡是否处于防写状态。
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壳体上方搭接一驳接座,该驳接座由一隔片的两侧壁及后壁围组成一第二插槽,该后壁依据大型存储卡的脚位讯号开具驳接端子槽,供一第四端子组的端子嵌插定位,使各端子的接触端外露于隔片端子槽,而另端的衔接端则与一中继连接装置与印刷电路板连接,以形成电气讯号连接。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中该大型存储卡是指CF卡或SM卡。其中该中继连接装置是为排线或软质线路板。其中该驳接座的两侧壁相对至少设有一对卡榫,与单壳的两翼片对应设置的榫槽扣接,以封闭驳接座顶面。其中该驳接座背面的衔接端与一电路板的各接点接触,并利用一中继连接装置与印刷电路板连接,以形成电气讯号连接。其中该电路板上设有一讯号接头,并以一中继连接装置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其中该中继连接装置是为排线或软质线路板。
其中,壳体1是由一绝缘材料所制成,其前方开口端11向内形成一插槽12,该插槽12对应小型存储卡,诸如XD卡、SD卡(或MMC卡)和MS卡的尺寸与造形,而形成特殊的阶级状,并开具公知的榫、肋和槽,供前述的存储卡的嵌插与定位。该插槽12底面以一底板13衔接于壳体1的两侧壁14,并于其前、后缘相对形成若干前端子槽131和若干中端子槽132,分别供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的各端子21和31嵌插定位,使各端子21和3 1的接触端22、32彼此相对,而另端的焊接端23、33则分别由底板13的前、后缘向下延伸。
而两侧壁14底部是由一后壁15连接在一起,该后壁15横向开具若干后端子槽151,供第三端子组4的各端子41的嵌插与定位,使其前方的接触端42定位底板13与后壁15间的镂空部133,而焊接端43则沿者后壁15外缘向下延伸。由于各端子21、31和41的焊接端23、33和43均在壳体1底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表面粘着技术(SMT)快速地结合于印刷电路板。
第一端子组2,例如20只端子21是由前端子槽131前方插入,而嵌置与定位,其脚位讯号恰好对应XD卡,因此,当XD卡由插槽12插入,其接点是在插槽12的前段位置与各端子21的接触端22接触,而形成电气讯号的接通,以便对该XD卡进行读写作业。
第二端子组3,例如9只端子31是由镂空部133对准中端子槽132后方插入,而嵌置与定位,其脚位讯号对应SD卡或MMC卡,是以,当SD卡或MMC卡由插槽12插入,其接点是于插槽12的中段位置与各端子31的接触端32接触,而形成电气讯号的接通,以便对该SD卡或MMC卡进行读写作业。
第三端子组4,例如10只端子41是由后端子槽151背面插入,而嵌置与定位,使各接触端42容置于镂空部133,其脚位讯号对应MS卡,因此,当MS卡由插槽12插入,其接点是在插槽12的后段位置与各端子41的接触端42接触,而形成电气讯号的接通,以便对该MS卡进行读写作业。
为能使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能稳定地固设于印刷电路板,因此,各侧壁14底面至少开具一嵌接槽141,供一定位片142的嵌置,使其底缘侧向延伸的连接部142a是与印刷电路板上所预设定位榫结合,利用焊接或螺合方式,可增加壳体1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力。
此外,为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封闭效果,因此在壳体1顶面结合一罩盖5,例如金属片弯折成型的盖体,该两侧壁14表面至少相对突设一对卡榫143,而罩盖5两侧的翼片51相对开具榫槽52,将两者以扣接方式结合。此举除有效遮蔽壳体1外,并可防止电磁波外漏的功能。尤有进者,该翼片51对应定位片142位置向内形成一折片53,通过嵌接槽141上方的透槽144,与定位片142接触,此举可有效避免静电所导致的损坏,并形成接地功能。
请参阅图5和图6,其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壳体1与一驳接座6的立意图,其中,该驳接座6的隔板61下方两侧底壁62对应卡榫143位置设置扣槽621,使驳接座6扣接于壳体1之上,并呈搭接状,该隔板61两侧壁63与后壁64形成一第二插槽64,且后壁64依所欲嵌插的大型存储卡,如CF卡或SM卡的脚位讯号开具驳接端子槽641,供第四端子组7的各端子71的嵌插与定位,使其接触端72于隔板61所预设的隔板端子槽611内定位,而背面的衔接端73则可与一中继连接装置,例如排线或软性线路板而与读写装置的印刷电路板连接。或者驳接座6背面的衔接端73以弹性接触或焊接方式与一驳接电路板74上的接点741形成电气讯号连接,该电路板74另设一讯号接头742,可利用一中继连接装置,例如排线或软性线路板而与读写装置的印刷电路板连接。此外,该驳接座6的两侧壁亦设有至少一对卡榫631,与前述的罩盖5结合。
请参阅

图1至图4、图7和图8,为使SD卡具备检测和防写功能,因此,在壳体1的两侧壁分别嵌置一检测装置8和一防装置9。如图8所示,当SD卡插入插槽,其一侧壁触及检测装置8的检测端子81外露于插槽12的弓形检测部811,可将其挤压变形,并触及与之隔开的确认端子82,据以形成电气讯号接通,此即代表SD卡已插入壳体1内。而当SD卡的防写开关拨至防写状态,并插入插槽12内,该防写装置9的防写端子91外露于插槽12的弓形检测部911触及该防写开关,产生挤压变形,而使其触及与之隔开的确认端子92,进而发出一电气讯号,此即表示该SD卡是处于防写状态。
因此,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该壳体仅须设有一插槽,且各端子组依存储卡的脚位讯号位置,而分别配置在插槽的前、中和后段,使任一款小型存储卡,例如XD卡、MS卡、SD卡或MMC卡插入插槽内,即与所对应的端子组形成电气讯号连接,进而获致单槽多卡合一的预期目标。此外,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与一金属罩盖结合,而防止电磁波外漏,且由其折片与定位片的接触,更可将静电接地,以避免静电所造成的毁坏。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在极有限的空间内,于两侧壁可分别设置一检测装置及一防写装置,使SD卡的检测和防写功能仍能发挥其作用。尤有进者,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方可另行搭接一驳接座,使本实用新型可对大型存储卡,例如CF卡或SM卡进行读写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其两侧壁的开口端向内形成一插槽,插槽的尺寸造型对应小型存储卡,该插槽的前、中和后段分别设有一底板及一衔接于两侧壁底部的后壁,该底板的前、后端及后壁依据小型存储卡的脚位讯号,设置复数只呈相对的前、中端子槽及复数只后端子槽,使第一、第二及第三端子组的各端子嵌插定位于所对应的前、中及后端子槽内,而令各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端突伸于插槽,且各端子另端的焊接端则伸出于壳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小型存储卡是指XD卡、SD卡、MMC卡或MS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端子组具有20只端子,并装设于前端子槽,形状与XD卡配合;该第二端子组具有9只端子,并装设于中端子槽,形状与SD卡或MMC卡配合;而该第三端子组具有10只端子,并装设于后端子槽,形状与MS卡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端子组的端子的焊接端是以表面粘着技术与印刷电路板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与后壁间具有一镂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顶面套接一金属片制成的罩盖,其两侧翼片设有至少一对榫槽,而壳体的两侧壁对应突设卡榫,两者经由扣接而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两侧壁底面至少相对设有一嵌接槽,可嵌置一定位片,其侧向延伸的连接部可进一步与印刷电路板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罩盖的翼片对应各定位片向内设置一折片,其通过与嵌接槽相通的透槽,而与定位片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的一侧壁内设有一检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的另一侧壁内设有一防写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上方搭接一驳接座,该驳接座由一隔片的两侧壁及后壁围组成一第二插槽,该后壁依据大型存储卡的脚位讯号开具驳接端子槽,供一第四端子组的端子嵌插定位,使各端子的接触端外露于隔片端子槽,而另端的衔接端则与一中继连接装置与印刷电路板连接,以形成电气讯号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大型存储卡是指CF卡或SM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中继连接装置是为排线或软质线路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驳接座的两侧壁相对至少设有一对卡榫,与单壳的两翼片对应设置的榫槽扣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驳接座背面的衔接端与一电路板的各接点接触,并利用一中继连接装置与印刷电路板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上设有一讯号接头,并以一中继连接装置连接于印刷电路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中继连接装置是为排线或软质线路板。
专利摘要一种小型存储卡连接器架构,其包括一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其两侧壁的开口端向内形成一插槽,该插槽的前、中和后段分别设有一底板及一衔接于两侧壁底部的后壁,该底板的前、后端及后壁依据小型存储卡的脚位讯号,设置复数只呈相对的前、中端子槽及复数只后端子槽,使第一、第二及第三端子组的各端子嵌插定位于所对应的前、中及后端子槽内,而令各端子组的端子的接触端突伸于插槽,且各端子另端的焊接端则伸出于壳体底部;任一小型存储卡由插槽插入,其接点在插槽内与所对应的端子组形成接触,据以形成电气讯号连接。
文档编号G06K17/00GK2593278SQ0320150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9日
发明者周本原 申请人:链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