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用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158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用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关于一种脚架(STAND FOOT),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用脚架。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子装置为顾及使用上的便利大多会在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加装一组以上的脚架,以方便使用调整使用角度。加装有脚架的电子装置最常见者例如笔记本电脑、或是计算机键盘等。
就脚架的组装方式而言,其大致分成两种型态,一是直接将脚架装设于电子装置本体(机壳)上,另一方式则是使脚架形成一单一可分离机构(以下称为电子装置用脚架),然后再装设于电子装置上。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一般可将脚架直接装于笔记本电脑机壳上,或是将脚架组装于一脚架本体上(例如电池盖上),然后再通过该脚架本体与笔记本电脑机壳的结合,而使笔记本电脑具有脚架功能。
如图1所示,已知的电子装置用脚架1系主要包含一脚架本体11与一脚架组件12。如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该脚架本体11可以是电池盖,其设置有一脚架容置区111,该脚架容置区111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112,这些第一枢接部112之间设有一第一滑接部113,该第一滑接部113中至少设有一凹孔114。如图2所示,脚架组件12设置于该脚架容置区111中,其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121,这些第二枢接部121分别用来与该第一枢接部112枢接,所述第二枢接部121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接部相互滑动的第二滑接部122,该第二滑接部122中至少设有一凸部123,此外,所述第二枢接部121与第二滑接部122之间分别形成有一缺口124,以便通过外力使该第二枢接部121向第二滑接部122收缩,进而使该脚架组件12容置于该脚架容置区111中,并通过该第二枢接部121的恢复力而使该第二枢接部121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112中。
就上述脚架1的构造而言,由于该脚架组件12仅是单纯地通过第二枢接部121的恢复力而枢接于该脚架本体11的第一枢接部112,且只通过凸部123抵止凹孔114的侧缘1141,因此当该脚架组件12受一不当外力F时,该脚架组件12的凸部123将无法有效抵止于侧缘1141,进而使该脚架组件12产生动摇(如图2中虚线所示),更严重时,该凸部123可能完全滑入于凹孔114中,进而使脚架组件12没入于脚架容置区111中,如此将会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此外,由于该脚架组件12仅是单纯地通过第二枢接部121的恢复力而枢接于该脚架本体11的第一枢接部112,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二枢接部121的恢复力会相对减弱,进而会造成该脚架组件12容易脱落,换言之,即该脚架组件12不易收纳。
上述已知脚架1的构造是以分离型脚架为例,然而,直接设置于一电子装置中的脚架亦有相同的缺陷。
鉴于上述问题,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具有可确实立起、收纳的脚架的电子装置,以及提供一种可确实立起、收纳的电子装置用脚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确实地立起、收纳的脚架的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确实地立起、收纳的电子装置用脚架。
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是通过一弹性组件来提供弹力,而使一脚架组件因该弹性组件的弹力产生滑动位移,进而使形成于该脚架组件上的凸部确实地作为档止之用,而使该脚架组件确实地立起,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亦通过压缩弹性组件而使该脚架组件上的凸部确实地卡置于一电子装置本体的凹孔之中,达到确实收纳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用脚架是通过一弹性组件来提供弹力,而使一脚架组件因该弹性组件的弹力产生滑动位移,进而使形成于该脚架组件上的凸部确实地作为档止之用,而使该脚架组件确实地立起,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用脚架亦通过压缩弹性组件而使该脚架组件上的凸部确实地卡置于一脚架本体的凹孔之中,达到确实收纳的目的。
故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电子装置本体、一脚架组件、及一弹性组件。其中电子装置本体设有一脚架容置区,该脚架容置区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之间设有一第一滑接部,该第一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凹孔。脚架组件设置于该脚架容置区中,其相对应两侧之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分别用来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接部相互滑动第二滑接部,该第二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凸部,该脚架组件容置于该脚架容置区中时,该凸部陷入于该凹孔中。弹性组件设置于某一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一枢接部所对应的第二枢接部之间,该脚架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装置本体转动时,该脚架组件的凸部从该凹孔露出,且该脚架组件因该弹性组件的弹力滑动,而该脚架组件的凸部档止于第一滑接部的侧缘,而使该脚架组件立起。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包括一脚架本体、一脚架组件、及一弹性组件。其中,脚架本体设有一脚架容置区,该脚架容置区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之间设有一第一滑接部,该第一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凹孔。脚架组件设置于该脚架容置区中,其相对应两侧之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分别用来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接部相互滑动的第二滑接部,该第二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凸部,该脚架组件容置于该脚架容置区中时,该凸部陷入于该凹孔中。弹性组件设置于某一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一枢接部所对应的第二枢接部之间,该脚架组件相对于该脚架本体转动时,该脚架组件的凸部自该凹孔露出,且该脚架组件因该弹性组件的弹力滑动,而该脚架组件的凸部的档止于第一滑接部的侧缘,而使该脚架组件立起。


图1为已知电子装置用脚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已知电子装置用脚架的组合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要部立体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B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A为图3A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用脚架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3A~图5,来说明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
如图3A、图3B、图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2包括一电子装置本体21、一脚架组件22、及一弹性组件23。于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本体21包含有一第一壳体211、及第二壳体(未示于图中),该第一壳体211及第二壳体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壳体等电子装置壳体。该第一壳体211形成有一脚架容置区2111,该脚架容置区2111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2112、2112,又如图3B、或图4所示,所述第一枢接部2112、2112之间设有一第一滑接部2113,该第一滑接部2113中设有两凹孔2114、211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枢接部2112、2112为枢接槽。当然,该脚架容置区2111亦可形成在其它电子装置本体的第二壳体上。
该脚架组件22设置于该脚架容置区2111中,其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221、2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枢接部221、221为枢接轴,所述第二枢接部221、221分别用来与所述第一枢接部2112枢接,所述第二枢接部221、221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接部2113相互滑动的第二滑接部222,该第二滑接部222上设有两凸部223、223。如图5A及图5B所示,当该脚架组件22容置于该脚架容置区2111中时,所述凸部223、223系陷入于所述凹孔2114、2114中。该弹性组件23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部2112其中之一与其所对应的第二枢接部2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23为弹簧,其套合于第二枢接部221并置于该第一枢接部2112之内。当该脚架组件22相对于该第一壳体211转动时,该脚架组件22的凸部223从该凹孔2114露出,且该脚架组件22因为该弹性组件23的弹力滑动,而使该脚架组件22的凸部223档止于第一滑接部2113的侧缘,而使该脚架组件立起(如图3B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一枢接部2112、2112与第二枢接部221、221分别为枢接槽与枢接轴,然其还可以分别为枢接轴与枢接槽,此时,该弹性组件23套合于第一枢接部2112上(未示于图)。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装置是通过弹性组件23来提供弹力,而使脚架组件22因该弹性组件23的弹力产生滑动位移,进而使形成于该脚架组件22上的凸部确实地作为档止之用,而使该脚架组件确实地立起。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亦通过压缩弹性组件23而使该脚架组件22上的凸部确实地卡置于电子装置本体的凹孔2114中,因此,达到确实收纳的目的。
以下将参照图6,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用脚架。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用脚架的主要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为避免赘述,其相同的图号沿用上述图号,且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予以省略。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用脚架3包括一脚架本体31、一脚架组件32、及一弹性组件(未标示于图中)。
在本实施例中,该脚架本体31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盖等。该脚架本体31的脚架容置区等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的脚架容置区相同。此外,该脚架组件32及弹性组件的构造亦分别相同于上述实施例的脚架组件22及弹性组件23。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用脚架3的作动亦同于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质,而非限制性质。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电子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设有一脚架容置区,该脚架容置区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之间设有一第一滑接部,该第一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凹孔;一个以上的脚架组件,其设置于该脚架容置区中,其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分别用来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接部相互滑动的第二滑接部,该第二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凸部,该脚架组件容置于该脚架容置区中时,该凸部陷入于该凹孔中;及一弹性组件,其设置于某一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一枢接部所对应的第二枢接部之间,该脚架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装置本体转动时,该脚架组件的凸部从该凹孔露出,且该脚架组件因该弹性组件的弹力滑动,而使该脚架组件的凸部档止于第一滑接部的侧缘,而使该脚架组件立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本体包含有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脚架容置区设于该第一壳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脚架容置区设于该第二壳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为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为枢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部为枢接轴。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套合于该第二枢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为枢接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部为枢接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套合于该第一枢接部。
12.一种电子装置用脚架,包含一脚架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脚架容置区,该脚架容置区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之间设有一第一滑接部,该第一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凹孔;一脚架组件,其设置于该脚架容置区中,其相对应两侧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分别用来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接部相互滑动的第二滑接部,该第二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凸部,该脚架组件容置于该脚架容置区中时,该凸部陷入于该凹孔中;及一弹性组件,其设置于某一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一枢接部所对应的第二枢接部之间,该脚架组件相对于该脚架本体转动时,该脚架组件的凸部从该凹孔露出,且该脚架组件因该弹性组件的弹力滑动时,该脚架组件的凸部档止于第一滑接部的侧缘,而使该脚架组件立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为弹簧。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特征在于该脚架本体组设于一电子装置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为枢接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部为枢接轴。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套合于该第二枢接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为枢接轴。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部为枢接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电子装置用脚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套合于该第一枢接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电子装置本体、一脚架组件、及一弹性组件。该电子装置本体设有一脚架容置区,该脚架容置区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之间设有一第一滑接部,第一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凹孔。脚架组件设置于脚架容置区中,并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用来与第一枢接部枢接,第二枢接部之间设有第二滑接部,第二滑接部中至少设有一凸部。弹性组件设置于某一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之间,当脚架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装置本体转动时,脚架组件的凸部从凹孔露出,且该脚架组件因该弹性组件的弹力滑动,而使脚架组件的凸部档止于第一滑接部的侧缘,而使该脚架组件立起。此外,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用脚架。
文档编号G06F1/16GK2735510SQ20032010210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5日
发明者李国绍 申请人:逸扬公司, 逸扬欧洲公司, 逸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