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609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使手提式电子装置具有第一操作型态和第二操作型态的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移动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等手提式电子装置应运而生。
以移动电话为例,因为其提供给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互相沟通,而不必受限于固定地点,因此,移动电话已迅速地成为消费者生活中重要的通信工具。移动电话除了具有最基本的通话功能外,也提供了语音信箱和简讯传输等服务,使移动电话的功能更加完备。
对使用者来说,用移动电话来传送简讯是经常使用的重要功能。因此,输入简讯的方法方便与否,将直接决定操作的便利性,也是选购移动电话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目前移动电话的按键设置方式,是在0~9的数字键上,加设有文字键的功能。举例来说,将26个英文字母A~Z分设在10个数字键上,这样,每个数字键同时也表示至少3个英文字母,例如数字键‘2’同时表示英文字母‘A’、‘B’和‘C’。由于每个数字键都同时表示多个英文字母,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数字键来输入文字简讯时,每按压一个数字键,就必须挑选一次欲输入的英文字母,输入愈多英文字母,就必须挑选越多次,这样是十分麻烦的。另外,由于英文字母的编排方式,往往使得不善于使用此编排方式的使用者,常常在寻找欲输入的字母时浪费许多时间,使用上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用以使手提式电子装置具有第一操作型态和第二操作型态,以解决传统手提式电子装置因输入不便所造成的困扰。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其装设在一手提式电子装置上,使手提式电子装置具有一第一操作型态和一第二操作型态,其中手提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该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包括一第三壳体、一凸起部以及一转动模块。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固接,并以可动的方式耦接于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包括一第一滑轨、一第二滑轨和一第一凸肋。第一滑轨具有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和一第三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第二滑轨具有一第四位置和一第五位置。第一凸肋配置在第二滑轨的一第一侧。凸起部配置在第二壳体上,并与第一滑轨相对应。转动模块穿透第二滑轨,而且转动模块的一第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上,转动模块的一第二端配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转动模块的第二端具有至少与第一凸肋相抵触的一凸点。
其中,当手提式电子装置操作在第一操作型态时,凸起部和转动模块分别位于第一位置和第四位置。当第三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动而使凸起部沿着第一滑轨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转动模块也沿着该第二滑轨自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五位置,并在转动模块抵达第五位置时,释放一弹力,该弹力使得转动模块旋转,并使得凸点得以推动第一凸肋,以带动凸起部自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并使第三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以便切换手提式电子装置至第二操作型态。当凸起部自第三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凸起部带动转动模块在第五位置上旋转,以使转动模块储存弹力。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于理解,下面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A表示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电子装置的分解图;图1B表示图1A的手提式电子装置的组合图;图2表示图1A的手提式电子装置的旋转铰链的分解图;图3表示图1A的第三壳体、转动模块与第二壳体组合时的仰视图;图4表示图3的俯视图;图5A~5C表示图1B的手提式电子装置由第一操作型态切换至第二操作型态的连续动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装设在一手提式电子装置中,用以使该手提式电子装置具有第一操作型态和第二操作型态。以下实施例是将该机构设置在移动电话内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在实际应用上,还可将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特征应用于例如个人数字助理等各种手提式电子装置中。本文中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发明实质的一种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1A和图1B。图1A表示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手提式电子装置的分解图,图1B表示图1A的手提式电子装置的组合图。由图1A可清楚地看出,手提式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以及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130。第一壳体110设置有多个数字键112以及多个应用键114。应用键114例如是代表选单、取消或是接听电话等简单的功能键。第二壳体120设置有多个文字键122。为方便使用者操作,文字键122的编排方式优选为英文键盘(Qwerty Keyboard)的编排方式。手提式电子装置100最好还包括第四壳体309,以与第二壳体120耦接。
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130包括第三壳体142、转动模块162以及凸起部152。第三壳体142与第一壳体110固接,并以可动的方式耦接于第二壳体120。因此,当第三壳体142相对于第二壳体120滑动或转动时,第三壳体142将带动第一壳体110,使得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也将产生相对滑动或转动。
第三壳体142包括第一滑轨144、第二滑轨146、第一凸肋147以及第二凸肋148。第一滑轨144与凸起部152对应配置,并具有第一位置144a、第二位置144b和第三位置144c,且第二位置144b位于第一位置144a与第三位置144c之间。第二滑轨146具有第四位置146a和第五位置146b。第一凸肋147和第二凸肋148分别配置于第二滑轨146的两侧。然而,第一滑轨144与第二滑轨146的结构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滑轨144与第二滑轨146也可以是相连通的滑轨。
转动模块162包括旋转铰链164和滑动轮166。为清楚地说明旋转铰链164的结构,参照图2,图2表示图1A的手提式电子装置的旋转铰链的分解图。在图2中,旋转铰链164包括第一端164a、第二端164b、弹簧172和凸轮174。当第二端164b相对第一端164a旋转时,凸轮174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而压缩弹簧172,使弹簧172得以储存一弹力。当第二端164b相对第一端164a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例如旋转90度时,凸轮174所受到的向上的力使得凸轮174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时,弹簧172得以释放其所储存的弹力,使凸轮174产生旋转。再参照图1A,滑动轮166具有多个凸点168,凸点168与第一凸肋147和第二凸肋148相抵触,并可减少滑动轮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然而,凸点168的个数并没有限制,只要各凸点都与第一凸肋147或第二凸肋148相抵触,并使滑动轮166能顺利地沿着第一凸肋147和第二凸肋148滑动即可。
为方便说明手提式电子装置100中各元件间的连接关系,同时参照图1A、图3和图4。图3表示图1A的第三壳体142、转动模块162与第二壳体120组合时的仰视图,图4表示图3的俯视图。由图3可清楚地看出,第三壳体142以可动的方式耦接在第二壳体120上,凸起部152配置在第二壳体120上,并与第一滑轨144相对应,旋转铰链164穿透第二滑轨146,其第二端164b配置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三壳体142之间,而滑动轮166配置于第一端164a与第二端164b之间,并与第二端164b固接。为减少凸起部152沿着第一滑轨144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在第二壳体120上并位于凸起部152的周围优选地设置有助滑元件153。
此外,由图4可知,旋转铰链164的第一端164a与第二壳体120固接。第一端164a与第二壳体120例如是以螺丝锁定在一起。因此,旋转铰链164与第二壳体120之间仅能做旋转的相对运动,而不能做滑动的相对运动。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组合手提式电子装置100时,只要使旋转铰链164的第二端164b相对于第一端164a旋转至特定角度,使弹簧172储存弹力,并依照上述的组合方式组合图1A的手提式电子装置100,即成为图1B所示经组合后的手提式电子装置100。这时,凸起部152和转动模块162分别位于第一位置144a和第四位置146a,而弹簧172所储存的弹力受到第一滑轨144的限制而不能释放。此外,设置在第一壳体100上的数字键112与应用键144是外露的,便于使用者操作,而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的文字键122隐藏在第一壳体110的下方,称此状态为第一操作型态。当手提式电子装置100操作于第一操作型态时,使用者可通过数字键112来拨打电话号码,并通过应用键114来操作手提式电子装置100的接听、挂断和电话查询等基本功能。
同时参照图3和图5A~5C。图5A~5C表示图1B的手提式电子装置由第一操作型态切换至第二操作型态的连续动作状态的示意图。首先,如图5A所示,只要沿着箭头10的方向对第一壳体110或第三壳体142施加一外力,即可使得第一壳体110和第三壳体142相对于第二壳体120滑动,从而使凸起部152自第一位置144a沿着第一滑轨144向第二位置144b的方向滑动,并使转动模块162自第四位置146a沿着第二滑轨146向第五位置146b的方向滑动。
由于凸起部152只能沿着第一滑轨144滑动,且第一滑轨144的形状限制了第三壳体142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当凸起部152和转动模块162位于第一位置144a和第四位置146a时,或是当凸起部152和转动模块162分别自第一位置144a和第四位置146a沿着第一滑轨144和第二滑轨146滑动至第二位置144b和第五位置146b之前,第三壳体142只能相对于第二壳体120移动,所以,储存在弹簧172内的弹力暂时不能释放。
当凸起部152自第一位置144a滑动至第二位置144b时,转动模块162也自第四位置146a滑动至第五位置146b,并在转动模块162抵达第五位置146b时,设置在转动模块162内的弹簧172自动地释放其所储存的弹力,使得凸轮174产生旋转。旋转的凸轮174将带动滑动轮166转动,这时,设置在滑动轮166上的凸点168推动第一凸肋147和第二凸肋148,使得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转动,如图5B所示。当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以箭头20的方向转动时,凸起部152自第二位置144b沿着第一滑轨144向第三位置144c的方向滑动,而转动模块162仍然位于第五位置146b。
当凸起部152滑动至第三位置144c时,手提式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二操作型态,如图5C所示。这时,除了数字键112与应用键114外露以外,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的文字键122也外露,便于使用者操作。因此,当手提式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二操作型态时,使用者可同时借助于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上的数字键112、应用键114以及文字键122,快速地输入简讯。
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欲使用文字键122来输入文字时,只要对第一壳体110施加一外力,使凸起部152和转动模块162分别自第一位置144a和第四位置146a沿着第一滑轨144和第二滑轨146滑动至第二位置144b和第五位置146b,即可使得弹簧172释放其所储存的弹力,进而使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自动地产生转动,从而切换至第二操作型态,因此,在操作上极为便利。
当手提式电子装置100欲从第二操作型态切换至第一操作型态时,只要使凸起部152自第三位置144c经第二位置144b然后再滑动至第一位置144a即可。当凸起部152自第三位置144c滑动至第二位置144b时,凸起部152将带动转动模块162,使得转动模块162能够在第五位置146b上旋转,以使转动模块162在弹簧172中储存弹力。
与传统的移动电话相比较,本实施例的手提式电子装置,其数字键和文字键分别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因此,在输入简讯时,不会产生如传统移动电话那样输入不便的困扰。此外,本实施例的手提式电子装置通过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使手提式电子装置可依实际需求而切换于第一操作型态和第二操作型态之间,因此,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间接地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优选实施例揭示,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出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提式电子装置,其可切换于一第一操作型态和一第二操作型态之间,该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一凸部;一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固接,并以可动的方式耦接于第二壳体,第三壳体设有一第一滑轨和一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凸起部对应配置,并具有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和一第三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第二滑轨具有一第四位置和一第五位置;以及一转动模块,穿透第二滑轨,并分别固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其中,当电子装置操作在第一操作型态时,该凸起部和转动模块分别位于第一位置和第四位置,这时转动模块储存一弹力,且该弹力的释放受第一滑轨的限制;当第三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动而使转动模块沿着第二滑轨自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五位置时,凸起部也沿着第一滑轨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并于凸起部抵达第二位置时,转动模块释放弹力,并带动第三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使凸起部自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并使电子装置切换至第二操作型态。其中,当凸起部自第三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凸起部带动转动模块在第五位置上旋转,以使转动模块储存该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转动模块包括一旋转铰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助滑元件,该助滑元件配置在第二壳体上,并位于凸起部周围,以减少凸起部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多个数字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至少一应用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多个文字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文字键的编排方式与英文键盘的编排文字实质上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是一移动电话或一个人数字助理(PDA)。
全文摘要
一种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装设在手提式电子装置中,以使手提式电子装置具有第一操作型态和第二操作型态,其中手提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滑动和自动旋转机构包括第三壳体、凸起部以及转动模块。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固接,并以可动的方式耦接于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第一凸肋。第一凸肋配置在第二滑轨的第一侧。凸起部配置在第二壳体上,并与第一滑轨相对应。转动模块穿透第二滑轨,其第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上,而其第二端配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并具有至少一凸点与第一凸肋相抵触。
文档编号G06F1/16GK1750547SQ20041007524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3日
发明者陈效吾 申请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