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72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远距离操作例如TV(电视机)等影像设备的遥控器等输入装置,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输入装置,是折叠式的,实现小型化,而且使用及操作性高。
背景技术
对于TV或光盘播放器等AV(音频视频)设备的家庭用电子设备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操作,最近几乎都能够使用遥控器进行远距离操作。
例如,以TV的遥控器为例进行说明,最近提出了一种TV的遥控器,其具有选择BS高清晰度电视广播或BS数字广播、地波模拟广播、地波数字广播、CS数字广播或数据广播的操作按钮,以及用于选台的操作按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还提出了一种遥控器,除了这些广播选择用的操作按钮之外,还在一个遥控器上具备用于操作视频播放器的按钮。
如上所述,近来的遥控器有操作按钮的数目增多,遥控器自身的纵向长度有变长的大型化的趋势。但是,遥控器的大型化不便于使用,而且由于在同一平面上配置了许多按钮,所以就有使操作本身变得复杂、控器的使用随意性不好的问题。
因此,由于上述理由就提出了折叠式遥控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2001-346281号日本专利公报专利文献2平5-211693号日本专利公报在所述遥控器为折叠式的情况下,考虑通过铰接部使具有由多个输入按钮(键)构成的第一输入按钮组并主要被把持的一个操作壳体和具有由多个输入按钮构成的第二输入按钮组的另一个操作壳体折叠。
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操作壳体内配有如图16所示的副基板50,并且在另一个操作壳体内配有如图16所示的主基板51。下面根据该图16进行说明,52表示设在主基板51上的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装置,控制对应于设在另一个操作壳体上的第二输入按钮组的输入按钮的操作的键,将对应于主基板51的键矩阵53的键编码信号供给所述控制装置52,该控制装置52产生对应于所述输入按钮的操作的控制编码信号。
而且,经由连接电缆55将键编码信号供给设在主基板51上的控制装置52,该键编码信号控制对应于设在一个操作壳体的第一输入按钮组的输入按钮的操作的键,并对应于副基板50的键矩阵54的键,所述控制装置52产生对应于所述输入按钮的操作控制编码信号。
该控制装置52产生的控制编码信号供给设在主基板51上的第二发送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56,而且经由连接电缆55供给设在副基板50上的第一发送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57。
而且,在主基板51上设有显示部用的液晶显示面板(LCD)58,所述控制装置52产生的显示信号供给所述显示部用的液晶显示面板58。
在所述图16中,电源用的电池59设在副基板50上,所述电池59产生的电源供给第一发送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57,而且,所述电池59产生的电源经由连接电缆55供给控制装置52、第二发送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56和显示部用的液晶显示面板58。
此外,60表示设在另一个操作壳体的磁导性开关,该磁导性开关60在折叠该另一个操作壳体时与设在一个操作壳体的永久磁铁61相对,使该磁导性开关60接通。
该磁导性开关60的接通/断开信号供给控制装置52,在该磁导性开关60接通时,将该控制装置52产生的控制编码信号供给第一发送用发光二极管57,不供给第二发送用发光二极管56,在该磁导性开关60断开时,将控制装置52产生的控制编码信号供给第二发送用发光二极管56,不供给第一发送用发光二极管57。
在所述折叠式的遥控器构成为如图16所示结构时,连接电缆55的线数增多,例如由17根构成,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下降的问题,且还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些问题提出的,目的是减少连接电缆的电线数目,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且使价格便宜。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通过铰接部使第一操作壳体和第二操作壳体成为折叠式,所述第一操作壳体具有由多个输入按钮构成的第一输入按钮组并主要被把持;所述第二操作壳体具有由多个输入按钮构成的第二输入按钮组,在该第二操作壳体内配置设有主控制装置的主基板,并且在该第一操作壳体内配置设有副控制装置的副基板,副控制装置判别该第一操作壳体的第一输入按钮组中哪个输入按钮被操作,变换成对应于该被操作的输入按钮的串行数据,发送到该主基板的主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配置在副基板上的副控制装置判别第一操作壳体的第一输入按钮组中哪个输入按钮被操作,变换成对应于该操作的输入按钮的串行数据,发送到主基板的主控制装置,因此就能够减少该副基板和主基板之间的连接电缆的电线数目,例如变成5根,并能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且使价格更便宜。


图1是从上面看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最佳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看图1的平面图。
图3是从底下看图1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展开途中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上方看图1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是图1的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铰接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输入装置的最佳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0A、图10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平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例子的图,A是平面图,B是侧视图。
图14是操作操纵杆控制部的“主选单”按钮时的十字媒体条(Cross MediaBar)的菜单画面。
图15是从图14的菜单画面选择为“BS”时的画面。
图16是表示输入装置的例子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以可以操作TV和视频设备的折叠式遥控器为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从上面看遥控器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看遥控器的折叠状态的平面图;图3是从底下看遥控器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遥控器的展开途中的立体图;图5是从上方看遥控器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遥控器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遥控器的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本例的遥控器由作为用户主要把持的第一操作壳体的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和作为第二操作壳体的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构成,所述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具有后面所述的操作杆控制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和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通过各自一端侧的铰接部3连接,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以该铰接部3为支点如图1所示折叠到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一侧,此外,如图5所示能够展开成大致同一平面并可自由回转。
这里,对设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主面上的操作按钮功能进行说明。4是显示遥控器要操作的设备,例如如果操作的设备是TV就显示文字“TV”,如果操作设备是录像机就显示文字“VTR”的由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构成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4的上部设有“静音”操作按钮5、“画面显示”操作按钮6、“声音切换”操作按钮7以及“电源”操作按钮8。在显示部4的侧部设有切换操作的设备的“操作切换”操作按钮9。
所述显示部4的下方设有地波模拟广播选台的“模拟”操作按钮10、地波数字广播选台的“数字”操作按钮11、BS广播选台的“BS”操作按钮12、CS广播选台的“CS”操作按钮13。此外,设有切换搭载了调谐器的设备的频道的由按钮“1”至“12”构成的频道切换按钮组14、音量调节按钮15、切换为TV和录像机的“输入切换”操作按钮16。
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背面如图2所示设有“静音”操作按钮17、“TV电源”操作按钮18、音量调节用按钮19、频道切换用的按钮20。
另外,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主面上设有用于视频设备或DVD、硬盘记录器等再生/录象的操作按钮组21。在该操作按钮组21的下方设有显示菜单的操作按钮22、操作DVD一体型视频设备等复合设备时选择设备的操作按钮23、以及宽银幕切换的操作按钮24、消耗电能用的操作按钮25、音量模式操作按钮26、画质模式操作按钮27。而且,设有在数字数据广播等中在响应于画面指示时进行操作的操作按钮28。
这里,说明作为本例的遥控器特征部分的操纵杆控制部。
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上设有操纵杆控制部29,其具有十字媒体条(XMB)(注册商标)功能,使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并隆起地位于铰接部3的中心轴上。因此,铰接部3成为了下述结构在操纵杆控制部29的左右两侧位置成对配置。
十字媒体条功能是通过操作操纵杆控制部29来例如使由多个图标构成的菜单画面在TV视听画面中显示为十字状,并通过使光标定位在规定的菜单画面,就能够选择该菜单。
更详细地说明操纵杆控制部29,在操纵杆控制部29的中央部有操纵杆30,该操纵杆30具有向纸面方向(Z轴方向)动作的确定按钮30a。操纵杆30还具备在上下、左右方向(X-Y轴方向)摇动来进行开关动作的操纵杆功能。而且,在操纵杆30的外周部设有显示主选单用(地波模拟广播用)的菜单画面的“主选单”操作按钮31、不返回到原来的菜单画面而进行快速切换(跳跃)显示下一菜单画面的“选项”操作按钮32、显示存储画面的“存储”操作按钮33、返回到前个画面的“返回”操作按钮34、以及显示电视节目表的“节目表”的操作按钮35。
如上所述的操纵杆控制部29自身就可以进行与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和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所具备的各操作按钮的功能相同的操作。例如,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折叠状态下,通过操作操纵杆控制部29和设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背面的操作按钮,就能够完成与使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和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主面上的各个操作按钮相同的操作。
通过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铰接部3上设有上述操纵杆控制部29,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成为形成了被切成半月形的切口部36的形状,以使它的铰接部3侧不挡到操纵杆控制部29,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折叠状态下操纵杆控制部29的外周部半周如图1所示从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和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露出。
通过上述结构,伴随着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折叠或者展开动作,切口部36如图4所示就能跨越操纵杆控制部29回转。而且,由于操纵杆控制部29和切口部36之间的间隙非常小,所以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处于展开状态时,手指或异物等就不会进入到操纵杆控制部29和切口部36之间的间隙内。
而且,在上述遥控器中,具有对于TV或者视频播放器等用于把红外线等信号发送到TV等设备的接收部的两个发送部37、38。发送部例如由发光二极管(LED)构成,第一发送部37设在露出操纵杆控制部29的上述外周部半周部分,第二发送部38设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铰接部3相反侧的前端部。
即,两个发送部37、38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折叠状态时,伴随着遥控器的操作的信号,如图1所示,能够从第一发送部37发送信号a,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展开状态时,考虑到第一发送部37被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遮挡,定向性降低,如图5所示,就切换成从第二发送部38发送信号b。
该第一和第二发送部37、38的切换机构使用通过永久磁铁的磁力进行接通、断开的磁导性开关(称为非接触式开关)。作为一个例子,如图7所示永久磁铁39安装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未图示的电路板上,磁导性开关40安装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未图示的电路板上。
通过这样构成切换机构,如果折叠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磁导性开关40接近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一侧的永久磁铁,受永久磁铁的磁力影响,磁导性开关40就进行接通动作,成为可从第一发送部37发送信号a。而且,如果展开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磁导性开关40不受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一侧的永久磁铁影响,磁导性开关40就切换为断开动作,能够从第二发送部38发送信号b。这样,就能够抑制不必要的电池损耗。
操纵杆控制部29的左右两侧位置成对设置的铰接部3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左右铰接部分用3a、3b表示,一个铰接部分3a起支撑轴部作用,在另一个铰接部分3b中具有在支撑轴部内侧的同轴摩擦机构41。即,通过在铰接部3中具有摩擦机构41,就能够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折叠位置或者展开位置的紧前方在它们的方向上施力,从而能够确实地保持在折叠位置或者展开位置。
而且,摩擦机构41构成为设置在铰接部3b的支撑轴部内侧,因此该摩擦机构41能够收纳入操纵杆控制部29的壳体空间内,这样,铰接部3本身不会从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中出来,不会损坏遥控器的外观。
而且,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操纵杆控制部29一侧的背面部分如图3所示在前端部分具有突起部42,形成有从突起部42向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背面的半圆弧状的凹部43。在拿着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时,食指放在所述凹部43处,能够容易拿住遥控器。
而且,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背面是作为遥控器电源的例子例如单个干电池等电池容纳部,通过开关电池盖44可以更换电池。
而且,如图3所示,通过形成有凹部43的突起部42的前端部和设在电池盖44上的两个支撑面45、45,当把遥控器放置在桌子上时,通过突起部42的前端部和两个支撑面45、45这三点,就能够稳定地放置遥控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遥控器的用户主要把持的第一操作壳体即具备操纵杆控制部29的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内,配有如图9所示的由布线基板构成的副基板70,如图10A所示;而且在作为第二操作壳体的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内,配有如图9所示的由布线基板构成的主基板71,如图10A和10B所示。
对所述图9进行说明,72表示设在主基板71上的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主控制装置,把所述主基板71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上设的键矩阵73产生的键编码供给所述主控制装置72。
所述键矩阵73如图10A所示,根据设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主面上的输入按钮组的操作,即“静音”操作按钮5、“画面显示”操作按钮6、“声音切换”操作按钮7以及“电源”操作按钮8、“操作切换”操作按钮9、“模拟”操作按钮10、“数字”操作按钮11、“BS”操作按钮12、“CS”操作按钮13、频道切换按钮组14、音量调节按钮15、“输入切换”按钮16的操作,控制键,把对应于所述键矩阵73的键的键编码信号供给主控制装置72。
而且,所述键矩阵73如图10B所示,根据设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背面上的输入按钮组的操作,即“静音”操作按钮17、“TV电源”操作按钮18、音量调节用按钮19、频道切换用按钮组20的操作,控制键,把对应于所述键矩阵73的键的键编码信号供给主控制装置72。
所述主控制装置72中根据所操作的输入按钮的键编码信号产生控制编码信号。
此外,74表示设在副基板70上的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副控制装置,把所述副基板70上设的键矩阵75产生的键编码供给所述副控制装置74。
所述键矩阵75如图10A所示,根据设在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主面上的输入按钮组的操作,即用于再生/录象的操作按钮组21、显示菜单的操作按钮22、选择设备的操作按钮23、宽银幕切换的操作按钮24、消耗电能用的操作按钮25、音量模式操作按钮26、像质模式操作按钮27、应答画面指示时操作的操作按钮28的操作,控制键,把对应于所述键矩阵75的键的键编码信号供给副控制装置74。
而且,所述键矩阵75如图10A、B所示,根据设在操纵杆控制部29上的输入按钮组的操作,即“主选单”操作按钮31、“选项”操作按钮32、“存储”操作按钮33、“返回”操作按钮34、“节目表”操作按钮35的操作,控制键,把对应于所述键矩阵75的键的键编码信号供给副控制装置74。
所述副控制装置74中,把所述输入按钮的键编码信号变换为串行数据,把所述串行数据通过连接电缆76供给主基板71的主控制装置72。为了从副基板70的副控制装置74把所述串行数据发送到主基板71的主控制装置72,可以通过连接电缆76内的一根电线进行。
根据图11的流程图说明所述副控制装置74的操作。开始之后,判断是否操作了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输入按钮组和操纵杆控制部29的输入按钮组的输入按钮(步骤S1),如果没有操作,就返回所述状态。
在步骤S1中操作某一输入按钮时,判别所操作的输入按钮的键编码信号(步骤S2),把所述键编码信号变换成对应于所述键编码信号的串行数据(步骤S3),然后把该串行数据发送到主基板71的主控制装置72(步骤S4),返回步骤S1。
在所述主控制装置72中,根据所述副控制装置74产生对应于串行数据的控制编码信号。
所述主控制装置72产生的控制编码信号供给在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铰接部3的相反侧的前端部(即主基板71的前端部)设的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第二发送部38,同时,通过连接电缆76供给设在操纵杆控制部29露出的外周部半周部分(即副基板70的操纵杆控制部29侧前端部)的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第一发送部37。
为了把所述主控制装置72产生的控制编码信号发送到第一发送部37,使用连接电缆76的一根电线。
而且,在所述主基板71上设有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的显示部4,主控制装置72产生的显示信号供给所述显示部4,如上所述,显示所述遥控器欲操作的设备,例如如果操作的设备是TV就显示文字“TV”,如果操作的设备是视频设备就显示文字“VTR”。
而且,在所述图9中,在所述副基板70上设有电源用的电池77,所述电池77产生的电源供给副控制装置74和第一发送部37,同时所述电池77产生的电源通过连接电缆76供给主控制装置72和第二发送部38以及显示部4。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电源供给使用连接电缆76的一根电线。
而且,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的磁导性开关39设在主基板71上。在所述遥控器可动壳体2折叠时,所述磁导性开关39与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副基板70上设的永久磁铁40相对,此时如上所述使所述磁导性开关39接通。
所述磁导性开关39接通/断开信号供给主控制装置72,在所述磁导性开关39接通时,所述主控制装置72把其产生的控制编码信号供给第一发送部37,不供给第二发送部38,而且不供给显示部4电源。这样就能减少电能损耗。
在所述磁导性开关39断开时,所述主控制装置72把其产生的控制编码信号供给第二发送部38,不供给第一发送部37。
参照图12的流程图说明所述主控制装置72的动作。开始之后,判断是否有键编码信号输入到主控制装置72或者副控制装置74(步骤S10),当没有键编码信号输入时重复该判断,当有键编码信号输入时,判断所述键编码信号是输入到主控制装置72还是副控制装置74(步骤S11)。
在步骤S11,如果是主控制装置72时判别键编码信号(步骤S12),转移到步骤S13,如果是副控制装置74时判别串行数据(步骤S14),移动到步骤S13。
在步骤S13,把键编码信号或者串行数据分别变换成对应的控制编码信号。然后,判断磁导性开关39是否接通(步骤S15)。
磁导性开关39接通时遥控器可动壳体部2呈折叠状态,此时主控制装置72产生的控制编码信号只输出到第一发送部37,不输出到第二发送部38,而且也不向显示部4供给电源(步骤S16)。
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发送部37的控制编码信号发送到被控制的电子设备,例如TV的光接收部,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所希望的控制。然后返回步骤S10。
而且,在步骤S15中磁导性开关39断开时,所述主控制装置72将控制编码信号只输出到第二发送部38,不输出到第一发送部37。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发送部38将控制编码信号发送到被控制的电子设备,例如TV的光接收部,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所希望的控制。图9中70a是连接到副基板70的连接电缆76的另一个连接器76b的连接器,71a是连接到主基板71的连接电缆76的一个连接器76a的连接器。
根据本实施例,判别副基板70上配有的副控制装置74操作了遥控器主体壳体部1的输入按钮组中的哪个输入按钮,根据所操作的输入按钮变换成串行数据,发送到主基板71的主控制装置72,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电缆76的电线能够至少由5根构成,即所述串行数据的发送线、所述电池产生的电源的发送线、通过主控制装置72将控制编码信号发送到第一发送部37的发送线、电池接地线和机壳接地线。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使副基板70和主基板71之间的连接电缆76的电线数最少,例如5根,能够把所述连接电缆76例如通过装架图13A和B所示的铰接部3的左铰接部分3a的轴心设的空腔等,能够简化结构,而且由于电线数量少了,所以能够提高可靠性。
而且,由于所述连接电缆76的电线数少了,所述连接电缆76、连接器76a、76b、71a、71b等便宜了。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操作操纵杆控制部29对TV广播进行选台的一个例子。
例如说明从视听地波模拟广播的“1”频道状态下切换到BS数字广播的顺序。首先,如果视听地波模拟广播的“1”频道状态下操作操纵杆控制部29的“主选单”按钮31,则如图14所示在视听画面上显示十字媒体条的主菜单。所述菜单的横轴从左开始表示“设定”、“图象”、“视频”、“地上”、“BS”、“CS”、“外部输入”各个类别图标,操作“主选单”按钮31时把焦点F设定在“地上”类别图标的下部,所述焦点F中显示地波、模拟广播的“1”、“3”、“4”、“5”各个频道编号。而且,在“地上”类别图标的上部显示节目表。由于从所述菜单画面开始频道编号“1”显示在焦点F内,因此就能够识别视听地波模拟广播的“1”频道的状态。
而且,在所述菜单画面中,通过向下箭头侧操作操纵杆30,使“3”或者“4”频道编号移动到焦点F内,而且通过操作操纵杆30的确定按钮,就能够视听“3”或者“4”频道的地波模拟广播。
而且,为了从图14的菜单画面选择BS数据广播,通过向右箭头侧操作操纵杆30,焦点F移动到“BS”类别图标,变成图15所示的菜单画面。而且,在“BS”类别图标的下部显示“1”、“3”、“4”、“5”。在所述图15中焦点F聚焦到“1”频道。所述“1”频道意味BS1。这里,通过“1”频道操作操纵杆30的确定按钮,十字媒体条消失,能够视听BS数字广播的BS1。
然后,在对广播进行选台时,操作操纵杆控制部29的“主选单”按钮31,从图14所示的十字媒体条的菜单画面开始操作操纵杆30,进行选择规定的类别的广播的操作也可以。
另外,虽然上述例子中以操作TV或者视频设备的遥控器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此外也可以广泛作为DVD播放器或者DVD一体型视频设备等的遥控器使用。
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当然可以采用其他各种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输入装置,通过铰接部使第一操作壳体和第二操作壳体成为折叠式,所述第一操作壳体具有由多个输入按钮构成的第一输入按钮组,并主要被把持;所述第二操作壳体具有由多个输入按钮构成的第二输入按钮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操作壳体内配置设有主控制装置的主基板,并且在所述第一操作壳体内配置设有副控制装置的副基板,所述副控制装置判别所述第一操作壳体的第一输入按钮组中哪个输入按钮被操作,变换成对应于该被操作的输入按钮的串行数据,发送到所述主基板的主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纵杆控制部,其与上述第一操作壳体一体化并配置在上述铰接部的轴上,在外周部具有第三输入按钮组,该第三输入按钮组由能够进行对应于上述第一输入按钮组和第二输入按钮组的操作功能的多个输入按钮构成,上述操纵杆控制部在上述第二操作壳体的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任何一种状态下都能露出,并进行输入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操作壳体上设有第四输入按钮组,由多个输入按钮构成,在通过铰接部与上述第一操作壳体折叠、使上述第一操作按钮组和第二操作按钮组重合隐藏的状态下,所述多个按钮也能够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一发送部,在上述第二操作壳体折叠时成为信号发送部;第二发送部,在上述第二操作壳体展开时成为信号发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铰接部分备有上述第一发送部;在上述第二操作壳体的前端部分备有上述第二发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发送部和第二发送部通过上述第二操作壳体的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来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是电子设备的远距离操作装置的遥控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连接电缆的电线数目,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且使价格便宜。本发明的输入装置,通过铰接部(3)使第一操作壳体(1)和第二操作壳体折叠(2),所述第一操作壳体(1)具有由多个输入按钮构成的第一输入按钮组,并主要被把持;所述第二操作壳体(2)具有由多个输入按钮构成的第二输入按钮组,在该第二操作壳体(2)内配置设有主控制装置(72)的主基板(71),并且在该第一操作壳体(1)内配置设有副控制装置(74)的副基板(70),该副控制装置(74)判别该第一操作壳体(1)的第一输入按钮组中哪个输入按钮被操作,变换成对应于该被操作的输入按钮的串行数据,发送到该主基板(71)的主控制装置(72)。
文档编号G06F3/02GK1750590SQ20041008992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5日
发明者久保智子, 大沼博幸, 矢田晴彦, 冼广生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