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脑的多向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837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脑的多向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特别是指一种支撑便携式电脑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以平板电脑(Tablet PC)为例,具有输出入接口合一、屏幕较个人数字助理(PDA)尺寸大而易于观看,及重量较笔记型电脑轻而易于携带等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另一种选择。
而因为平板电脑便于携带的特点,所以在平板电脑的矩形屏幕观看角度上也有横向或直立观看的切换设计,以利于不同场合的应用。但当平板电脑放置于桌面上使用时,一般会借助专用的支撑架将其立于桌面上以便于观看,而一般支撑架的设计仅能够配合平板电脑在不同观看角度时的支撑作用,但缺点在于其设计上通常只能将平板电脑放置在如桌面的支承面上,而不能轻易地调整平板电脑置放的高度或是左右偏转的角度,且支撑架实际上与平板电脑是分别独立且功能上并无相关的设计,因此整体应用上并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脑的多向支撑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与便携式电脑结合成一整体而使得便携式电脑可自由地调整观看角度及高低位置的多向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有便携式电脑充电功能或连接其它接口设备功能的多向支撑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电脑的多向支撑架使该便携式电脑可调整方位地设置在一座体上,支撑架包含一接合单元、一支持单元及一枢接单元。接合单元是供便携式电脑组接,而支持单元包括一接近接合单元的第一端部及一接近座体的第二端部,枢接单元则包括一第一转体及一第二转体。第一转体具有一第一枢接部,第一转体以一第一轴心方向可相对枢转地定位在接合单元上,并使第一枢接部以一第二轴心方向与支持单元的第一端部枢接,而第二轴心方向并与第一轴心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第二转体具有一第二枢接部,第二转体是以一第三轴心方向可相对枢转地定位在座体上,并使第二枢接部以一第四轴心方向与支持单元的第二端部枢接,而第四轴心方向并与第三轴心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枢接单元的连接,使得支持单元分别活动地连结接合单元与座体,进而使接合单元可多方向地相对于座体枢转而改变相对位置。
较佳地,接合单元进一步包括有一充电器,以便对便携式电脑进行充电或直接供应外部电源,而座体则进一步包括有一电脑周边输出/入装置,或者一供电脑接口设备连接的输出/入连接接口,使得便携式电脑具有扩充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脑的多向支撑架的一较佳实施例构造立体分解图,并揭示其与一平板电脑及一座体的结合关系;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转体与一支持单元的第一端部组合后的平面外观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面线的剖视图,并揭示其与一接合单元的组合关系;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与平板电脑及座体组合后另一视觉角度的示意图,并揭示平板电脑呈横向角度观看时的应用状态;图5是图4的平板电脑呈直立角度观看时的应用状态图;及图6是图4的平板电脑与座体呈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支撑架的较佳实施例是供一便携式电脑接合,而为便于说明,以下所称的便携式电脑以平板电脑1代表,使得平板电脑1可被支撑定位在一座体2上。支撑架包含一接合单元3、一支持单元4及一枢接单元5。
接合单元3略呈一长方形体,其长度尺寸是配合平板电脑1的短边长度,接合单元3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形成有一内凹状的插接部31,使插接部31可与平板电脑1相对应的短边组接,进而使接合单元3与平板电脑1连接而相互定位。
支持单元4为一空心杆体,其长度的两端包括一第一端部41及一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用以接近接合单元3,而第二端部42则用以接近座体2,第一端部41及第二端部42的两侧各设有一轴孔43。
枢接单元5包括有一第一转体51、一第二转体52,以及分别设于接合单元3与座体2的一面上的两凹陷部53。
第一转体51具有一第一端面511及一第一枢接部,而第一转体51在接近第一端面511的边缘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卡合凸缘515(可参考图2及图3),而第一枢接部则为二相间隔设置的凸耳512,二凸耳512对应位置处设有一锁孔513,各锁孔513均可供一轴螺丝514锁合。
第二转体52的构造与第一转体51相同,具有一第二端面521及一第二枢接部,在接近第二端面521的边缘也设有一卡合凸缘525,而第二枢接部所形成的二凸耳522也各设有一锁孔523,使得各锁孔523可供一轴螺丝524锁合。
配合图1及图3所示,凹陷部53为一圆形凹槽,且在凹陷部53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内螺纹,另在凹陷部53的开口边缘处向内构成一挡止凸缘531,本实施例中,挡止凸缘531是连接在一外壁面具有外螺纹的环体532的边缘处,通过环体532的外螺纹可对应地螺合在形成凹陷部53的内壁面上的内螺纹,而使挡止凸缘531可分离地位于凹陷部53的开口边缘。
再如图1、图2及图3,以接合单元3与支持单元4的第一端部41的组合为例,其必须先使环体532与位于接合单元3一面上的凹陷部53分离,即挡止凸缘531脱离凹陷部53的开口边缘,使得第一转体51的第一端面511置入凹陷部53内而与形成凹陷部53的内底面接触,再将环体532穿过第一转体51后与形成凹陷部53的内侧壁螺合,如此可使挡止凸缘531位于第一转体51的卡合凸缘515上方而与卡合凸缘515形成相互干涉的效果,使第一转体51的第一端面511被限制在凹陷部53内无法脱离,造成第一转体51被定位在接合单元3的一面上且仅能以一第一轴心方向501相对于接合单元3枢转,另外,第一枢接部所形成的二凸耳512间则用以容置支持单元4的第一端部41,使得凸耳512的锁孔513与第一端部41的轴孔43对位,通过二轴螺丝514分别穿过对应的锁孔513与轴孔43,而使第一枢接部以一第二轴心方向502与支持单元4的第一端部41形成枢接,其中,第二轴心方向502是与第一轴心方向501形成约90度的夹角。由此,接合单元3与支持单元4得以两个自由度的方式互相改变相对位置。
而与上述枢接方式相同,支持单元4的第二端部42也利用第二转体52与座体2上的凹陷部53连接,使得第二转体52是以一第三轴心方向503相对枢转地定位在座体2上,且第二转体52的第二枢接部则以一第四轴心方向504与支持单元4的第二端部42枢接,而第四轴心方向504并与第三轴心方向503也形成约90度的夹角,使得支持单元4也可相对于座体2以两个自由度的方式互相改变相对位置。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支撑架时,请参考图4及图5,在平板电脑1事先与接合单元3连接后,当平板电脑1欲以横向角度观看时,只要将接合单元3相对于支持单元4转动至平板电脑1成为横向位置时即可(如图4所示位置),或者当平板电脑1欲以直立角度观看时,同样地仅需使接合单元3相对于支持单元4转动至平板电脑1成为直立位置(如图5所示)即可,而支持单元4并可同时相对于座体2转动,使平板电脑1进一步可在上下一定的高度内上升或下降,且俯仰、左右的观视角度也可进行调整,故在座体2位置不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多自由度的枢转设计,平板电脑1因此得以多方位地改变与座体2的相对位置,大幅提高平板电脑1在桌面或任何支承面上使用的多样性与方便性。
再如图6,可在座体2连接支持单元4的一侧事先形成一厚度较薄的低陷区21,而当接合单元3与座体2相互接近时,可使得支持单元4平置收纳在低陷区21的位置,如此,平板电脑1则可与座体2形成近乎叠置的形式而缩小整体所占体积,以便于携带、或甚至以平置的方式使用平板电脑1。
请再参考图1,由于平板电脑1也有如个人数字助理的充电座、或如笔记型电脑的用以连接周边装置的扩充坞(Docking)等配件,而基于整合上述支撑架的设计概念,接合单元3实际上可进一步包括一充电器32,并在插接部31内设有一与充电器32电性连接的电源供应连接器33,而在平板电脑1的对应位置处则设有一可与电源供应连接器33对接的对应连接器11,在平板电脑1与插接部31组合时,可使得电源供应连接器33与对应连接器11同时接合而形成导通电路,如此接合单元3将成为平板电脑1专用的充电座,可对平板电脑1进行充电作业,或者当平板电脑1使用时,可由充电器32直接提供外部的电源。
再者,座体2进一步可包括一电脑周边输出/入装置22,例如DVD-ROM或可存取记忆卡的卡片阅读机等,以及用以连接外部电脑接口设备的输出/入连接接口23,例如USB、RJ45或并行端口等,并在插接部31内设有一与电脑周边输出/入装置22或/及输出/入连接接口23电性连接的信号连接器34,而在平板电脑1的对应位置处则设有一可与信号连接器34对接的对应连接器12,在平板电脑1与插接部31组合时,也可使得信号连接器34与对应连接器12同时接合而形成导通电路,使得座体2成为如同扩充坞的构造。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支撑架,通过枢接单元5的连接,使得支持单元4的第一端部41与第二端部42均能以多自由度的方式分别与接合单元3及座体2形成枢接,使得受接合单元3连接的平板电脑1得以多方位地改变与座体2的相对位置,可因此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而若同时结合充电座与扩充坞的设计,可将支撑架与平板电脑1的配件整合为一体,大幅提高应用性及美观性,故确实能达到本新型的目的。
虽然上述说明是以平板电脑作为便携式电脑的代表,但实际上也可供PDA、Webpad等、甚至将来可能发展出来的具有可携带特性的电子装置来加以应用,故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而上述座体虽然以一单独的构件作为说明,然而座体也可直接为车内的仪表板、甚至为桌面、或任何设备的台面,而使得支撑架应用于车内或其它设备上而用以支撑便携式电脑,即凡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电脑的多向支撑架,是使该便携式电脑可调整方位地设置在一座体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接合单元,包括一供该便携式电脑组接的插接部;一支持单元,包括一接近该接合单元的第一端部及一接近该座体的第二端部;以及一枢接单元,活动地连接该接合单元与该座体,以使该接合单元可多方向地相对于该座体枢转而改变相对位置,其包括一第一转体,具有一第一枢接部,该第一转体是以一第一轴心方向可相对枢转地定位在该接合单元上,并使该第一枢接部以一第二轴心方向与该支持单元的第一端部枢接,而该第二轴心方向并与该第一轴心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一第二转体,具有一第二枢接部,该第二转体是以一第三轴心方向可相对枢转地定位在该座体上,并使该第二枢接部以一第四轴心方向与该支持单元的第二端部枢接,而该第四轴心方向并与该第三轴心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该接合单元上的一凹陷部及一位于该凹陷部开口边缘的挡止凸缘,而该第一转体的端部则进一步具有一卡合凸缘,使得该第一转体的卡合凸缘位于该凹陷部内,并通过该挡止凸缘与该卡合凸缘的干涉作用而将该第一转体的端部可转动地限制于该凹陷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为一圆形凹槽,且该凹陷部的内壁面并形成有内螺纹,而该挡止凸缘则连接于一外壁面形成外螺纹的环体的边缘处,在该环体螺合于该凹陷部的内壁面上后,使该挡止凸缘位于该凹陷部的开口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该座体上的一凹陷部及一位于该凹陷部开口边缘的挡止凸缘,而该第二转体的端部则进一步具有一卡合凸缘,使得该第二转体的卡合凸缘位于该凹陷部内,并通过该挡止凸缘与该卡合凸缘的干涉作用而将该第二转体的端部可转动地限制在该凹陷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为一圆形凹槽,且该凹陷部的内壁面并形成有内螺纹,而该挡止凸缘则连接于一外壁面形成外螺纹的环体的边缘处,在该环体与该凹陷部的内壁面螺合后,该挡止凸缘将位于该凹陷部的开口边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所连接的该座体于连接该支持单元的一侧形成一厚度较薄的低陷区,用以在该接合单元与该座体相互接近时提供该支持单元平置收纳于其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充电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单元的插接部具有一与该充电器电性连接的电源供应连接器,通过该电源供应连接器与该便携式电脑内设的一对应连接器相互接合而形成导通电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所连接的该座体进一步包括一电脑周边输出/入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单元的插接部具有一与该电脑周边输出/入装置电性连接的信号连接器,通过该信号连接器与该便携式电脑内设的一对应连接器相互接合而形成导通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所连接的该座体进一步包括一供电脑周边输出/入装置连接的输出/入连接接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单元的插接部具有一与该输出/入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的信号连接器,通过该信号连接器与该便携式电脑内设的一对应连接器相互接合而形成导通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所连接的该便携式电脑为一平板电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电脑的多向支撑架,是使一便携式电脑设置在一座体上,支撑架包含一接合单元、一支持单元及一枢接单元,接合单元是供平板电脑组接,而枢接单元则包括一第一转体及一第二转体,第一转体以不同角度的一第一轴心方向及一第二轴心方向枢接支持单元与接合单元,而第二转体也以不同角度的一第三轴心方向及一第四轴心方向枢接支持单元与座体,使接合单元连同平板电脑可多方向地相对于座体枢转而改变相对位置。
文档编号G06F1/16GK2752838SQ20042009117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蒋政宏 申请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