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

文档序号:652170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政务,属于标准测试,尤其是一种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的符合性测试方法。本技术可延伸至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标准的配套测试。
背景技术
《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制定的面向协同工作的新标准。当前,在我国电子政务数据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中,正面临着标准符合性的测试、验证和评估问题,在国际电子信息领域,针对信息内容进行标准测试亦鲜见公开报道。鉴于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是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工作,对数据标准的符合性测试是很迫切的。在缺乏标准符合性测试手段下,标准的试用与实施在应用环境中将遇到棘手的可操作性问题。诸如,各个应用系统独立生成的数据文件在协同工作的交换过程中,由于事先未经标准符合性测试,一旦发生开发的疏忽或不规范的设计,将导致数据文件交换的失败,并不知道错误的具体原因和出处,而不得不从使用发生的错误中事后去改正,造成的损失将更大。
目前在电子政务中,数据标准一般都借助于XML语言(可扩展置标语言)对交换数据进行描述。在遵循这些标准开发的应用系统中,数据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应选择XML电子文件作为测试对象,研究其测试方法和手段,才有现实意义。
迄今为止,涉及XML电子文件的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的研究,在已公开的报道中,仅限于对XML文件在交换中的确认和校验。这种XML文件格式校验方法的过程是这样的有两个输入部分,一个为XML格式的交换数据,即待测文件,另一个是摘自标准文本内的XML大纲定义文件(Schema文件),有一个校验程序对这两个输入文件进行判断,通常的校验程序是使用通用的大纲校验函数进行判断,校验的输出结果是一个布尔量,以表明XML数据是否满足XML大纲定义文件的要求,其图示如下

首先,这种方法取得的结果只有一个简单的布尔量,即真或者假,仅能说明XML数据在大纲结构上的准确性情况,不能分析XML数据的错误原因。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测试并不局限于交换数据的一个大纲定义判断,还包括对数据的取值内容、关键词、表达形式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仅仅使用一个大纲校验,不能满足对被测数据进行标准符合性的测试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该方法可客观地、系统地、量化地描述标准符合性的测试结果,并可依据《标准》,开发出不同应用系统的协同工作的接入提供技术规格和准入依据。
为了描述本发明,先对一个文件进行分析所述的文件如表1所示表1


该文件的构成包括元素、结构、代码和主题词,其定义如下“元素”是构成文件(或者文件的一部分)的具备一定格式和内容的组成部分,“元素”具备明确的名称、格式要求和内容,在《标准》规定的XML表示中,还具备必要的属性。“元素”有大小之区别,一个“大元素”可由几个小的“元素”组成,这些小的“元素”也可称为“大元素”的“子元素”。如表1表示的文件中的上部和下部虚线框所示分别是“眉首”和“版记”,两者的中间部分为“主体”,其中“眉首”又是由“发文机关”(“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和“发文文号”(“国办发 20号”)两个元素组成的。
“元素”按照一定形式进行组合的方式称为“结构”,“结构”包括特定的元素、各元素的数量、格式和排列顺序。比如,一个文件的结构是由一个“眉首”、一个“主体”和一个“版记”依次排列组成的;“主体”中“正文”的结构,是由若干个“段落”、“表”或者“图”以任意数量、任意顺序组成的。
“信息编码”是将事物或者概念(编码对象)赋予的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赋予编码对象的符号称为“代码”。代码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格式代码,字母格式代码、混合格式代码,特殊字符代码等等。《标准》中规定了某些“元素”的内容表现形式必须是满足一定要求的“代码”。如表1中,“发文文号”中的发文年号和发文序号两个元素的内容分别满足“四位数字”的形式和“无前导零数值”的形式。
“主题词”是从文件中优选出的经规范化处理、有组配功能、显示语义关系的名词术语。文件中一些元素,如“标题”、“关键词”,其文本内容中包含了文件的“主题词”,提取主题词可以与《标准》中的主题词词目表进行对照。表1中可以获得的部分主题词如“意见”、“国办”、“信息资源”等。
一份依照《标准》完成的文件文件至少需要在结构、元素和代码上与规定相符合,本测试方法将对待测文件作出上述方面的符合性判断、给出差异内容,提取待测文件的主题词。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分解数据标准文本,采用规定语言,建立数据标准的测试参考模板元素参考模板、结构参考模板、代码参考模板和主题词表;在提出的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标准》的内容及其测试验证要求,抽取、整理和生成建立一套测试参考模板,用作测试过程中的基准值。这些生成的测试模板可根据具体测试要求进行动态配置。测试参考模板的内容包括对“元素”、“结构”和“代码”三个方面的基准值的描述。“元素”参考模板的描述包括名称、格式要求、文本内容和属性;“结构”参考模板的描述包括组成元素的名称、数量、元素的组成方式、排列顺序;“代码”参考模板的描述包括元素名称、代码标准号(如有)、取值格式、固定取值范围。
测试人员修改参考模板,如增减结构参考模板的数量、制作新的结构参考模板等,可以对被测对象的结构测试进行调整,比如“意见”和“通知”的文件结构“眉首”不同,“主体”和“版记”相同,那么准备“意见”和“通知”各自的“眉首”结构参考模板,就可以为“意见”和“通知”两种类型的文件进行结构测试,这在《标准》中对结构的规定发生变化或者为其它的标准进行配套的符合性测试时尤为方便;(2)将待测文件按下列定义进行分解采用规定语言描述待测文件的元素、结构和代码。其中,“元素”的描述包括名称、文本内容、属性值;“结构”的描述包括依排列顺序的组成元素的名称、数量和内容;“代码”的描述包括元素名称、内容取值。
(3)符合性测试,包括i)元素测试,将待测文本的元素与对应标准文本的元素参考模板进行比较,判断待测文本的元素在名称、文本内容、属性上的正确性;ii)结构测试,将待测文件的结构与标准文本的结构参考模板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待测文件与结构参考模板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顺序不正确、某个结构应出现而未出现、某个结构不该出现而出现、缺少内容等;iii)代码测试,将待测文件的代码与标准文本的代码参考模板进行比较;iv)提取主题词,从待测文件中的元素“关键词”、“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发文文号”中提取“主题词”,并与《标准》主题词表进行比较;(4)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编制测试报告。整理生成的符合性测试综合报告,内容包括三方面测试项符合性的正确与否的统计、测试错误的出处与原因、测试结果的综合评价。
所述的规定语言为可扩展置标语言,即XML。
所述的测试是利用计算机完成的;其过程如下①用XML语言在计算机中建立元素参考模板、结构参考模板、代码参考模板和主题词表;②从计算机界面以XML语言输入待测文件,并由分解器生成待测元素、待测结构、待测代码和主题词;③测试器根据从计算机界面输入的测试指令,进行测试将待测文件的元素、结构、代码与相应的参考模板进行比对,形成元素测试结果、结构测试结果、代码测试结果,提取主题词,并将结果存入结果数据库;④由测试报告生成器汇总测试结果按规定格式编制测试报告。
综上,本测试方法与前面提及的XML文件校验方法比较,在过程上、测试结果上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出的面向交换数据的测试检验方法,可以为标准的使用者提供统一、有基准的符合性测试环境,解决《标准》流于文字形式难以掌握以及只有在使用中事后才发现符合情况的难题;2)通过标准符合性测试取得的详细有效的结果可以为标准的使用者提供有益的测试数据和结论内容,以便修改设计错误或疏漏,帮助其在应用系统开发时向《标准》靠拢;3)为测试人员提供专用的、易于掌握的操作交互界面,便于测试人员对测试过程的充分控制,提高测试的准确性;4)测试过程通过动态配置的参考模板与待测文件进行参照测试,参考模板可以针对不同被测数据文件的数据类型加以调整修改,针对不同类型的待测文件进行有效测试,保证测试系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支持在标准修订、延伸时提供一致的测试能力。


图1为本发明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2本发明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中0-操作界面01-标准输入 02-被测文件输入 03测试指令输入1-测试参考模版数据库11-元素参考模板 12-结构参考模板 13-代码参考模板2-分解器21-元素 22-结构 23-代码 24-主题词3-测试器31-元素测试 32-结构测试 33-代码测试 34-主题词提取35-测试结果数据库4-测试报告生成器41-测试报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先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实施例1流程图,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按照《标准》建立测试参考模板,元素参考模板如表2所示

表2结构参考模板如表3所示

表3代码参考模板如表4所示

表4第二步,将待测文件(以表1文件为例)进行分解,得到“元素”、“结构”和“代码”。待测文件的元素描述如表5所示

表5待测文件的结构描述如表6所示

表6待测文件的代码描述如表7所示

表7第三步,符合性测试分别进行元素、结构和代码测试比较。
(1)元素测试,将表2与表5比较,可以判断出下面的结果,如表8所示

表8(2)结构测试,将表3与表6比较,同样可以得到结构的比较结果;(3)代码测试,将表4与表7比较,同样得到代码的比较结果;(4)主题词提取,在“关键词”、“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发文文号”中提取主题词,获得5个相关主题词,如表9所示

表9第四步,依据比较结果编制测试报告,测试报告至少应包括测试项符合性的统计信息、错误的出处与原因、测试结论与建议三部分。下面给出了被测文件存在部分错误的结果报告,如表10所示


表10至此,一个完整的标准符合性测试完成。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2的工作流程图,本发明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是利用计算机完成的;其过程如下①用XML语言在计算机中建立元素参考模板11、结构参考模板12、代码参考模板13和主题词表14;②从计算机界面0以XML语言输入待测文件,并由分解器2生成待测元素21、待测结构22、待测代码23和主题词24;③测试器3根据从计算机界面0输入的测试指令,进行测试将待测文件的元素、结构、代码与相应的参考模板进行比对,形成元素测试结果、结构测试结果、代码测试结果,提取主题词,并将结果存入结果数据库35;④由测试报告生成器4汇总测试结果按规定格式编制测试报告,使用计算机实现的标准符合性测试系统,在描述的语言上使用可扩展置标语言(XML)。
将表1中的文件使用XML加以表示,形成可以由计算机自动测试的电子文件,该XML表示为表11


表11根据《标准》该类文件的结构参考模板表示为XML形式,如表12所示

表12XML大纲的形式给出“标题”元素参考模板如表13所示

表13对“代码参考模板”通过标识字结合正则表达式的形式给出取值格式,例如,使用SecuClass和Date标识字,如表14所示

表14测试人员使用操作界面0将被测文件送入测试系统,被测文件的形式可以是一个XML文件,也可以是一个外部的XML数据接口,操作界面0也接受测试人员给出的测试指令,包括为被测对象指定的测试类型和所需进行的测试步骤等,如要求进行结构、元素和代码的测试,形成电子化指令与被测对象一同送入。
当开始测试时,分解器2将待测文件分解为结构21、元素22、代码23三部分以及主题词24,并存入各自的数据库,测试执行过程由测试器3进行,包括四个步骤,分别是结构测试31、元素测试32、代码测试33和主题词提取34。
分解获得的“元素”、“结构”和“代码”举例如下

表15

表16

表17在测试过程中,结构测试32从测试参考模板数据库1中的结构参考模板12与待测文件的每个对应结构22进行比对,得到结构的符合性结果。如表16与表12文件结构参考模板的比较结果为符合,可以记录为文件(DocumentBody)-结构-符合。
元素测试器31进行元素符合性测试,元素测试器31使用测试参考模板1中的元素参考模板11对待测文件的元素21进行数据类型的检查和取值内容的分析。如表13中“标题”元素需要有三个属性dataElementRegistryID、dataElementID和dataElementVersion,现表15中只有dataElementRegistryID与dataElementVersion两个属性,元素测试的结果记录为Title-元素-不符合缺少dataElementID属性。
代码测试器33进行代码测试。代码测试器33通过代码参考模板13与待测文件的代码内容进行对比匹配,匹配通过的为符合代码格式要求。比如表17“打印日期”(PrintDate)的取值与表14中对应格式“Date”进行匹配比对,结果为PrintDate-代码-符合。
上述测试的结果(包括符合性情况、结论、错误可能原因等)均送入测试结果数据库35中。
从待测文件中出现的标题、文号、正文、关键词等元素提取主题词,对表11电子文件的提取可以得到下列主题词“国办”“意见”“信息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并存入测试结果数据库35中。
测试结果数据库35保存了测试过程中元素测试、结构测试、代码测试和主题词提取产生的结果数据及中间数据,测试人员所关心的过程数据,如DocumentBody包含Header、Body、Record三部分,Title存在两个属性等。
测试人员使用测试报告生成器4从测试结果数据库35中的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列举测试过程得到的错误信息,生成书面测试报告,如表10所示,在显示器上显示或打印输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分解数据标准文本,采用规定语言,建立数据标准的测试参考模板元素参考模板、结构参考模板、代码参考模板和主题词表;(2)将待测文件按下列定义进行分解采用规定语言描述待测文件的元素、结构和代码;(3)符合性测试,包括i)元素测试,将待测文本的元素与对应标准文本的元素参考模板进行比较,判断待测文本的元素在名称、文本内容、属性上的正确性;ii)结构测试,将待测文件的结构与标准文本的结构参考模板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待测文件与结构参考模板之间的差异;iii)代码测试,将待测文件的代码与标准文本的代码参考模板进行比较;iv)提取主题词,在待测文件的“关键词”、“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发文文号”中提取“主题词”,并与《标准》主题词表进行比较;(4)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编制测试报告内容包括测试项符合性、测试错误的出处与原因、测试结果的综合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规定语言为可扩展置标语言,即XML。
3.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是利用计算机完成的;其过程如下①用XML语言在计算机中建立元素参考模板(11)、结构参考模板(12)、代码参考模板(13)和主题词表(14);②从计算机界面(0)以XML语言输入待测文件,并由分解器(2)生成待测元素(21)、待测结构(22)、待测代码(23)和主题词(24);③测试器(3)根据从计算机界面(0)输入的测试指令,进行测试将待测文件的元素、结构、代码与相应的参考模板进行比对,形成元素测试结果、结构测试结果、代码测试结果,提取主题词,并将结果存入结果数据库(35);④由测试报告生成器(4)汇总测试结果按规定格式编制测试报告。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分解数据标准文本,采用规定语言,建立数据标准的测试参考模板元素参考模板、结构参考模板、代码参考模板和主题词表;(2)将待测文件按下列定义进行分解采用规定语言描述待测文件的元素、结构和代码;(3)符合性测试;(4)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编制测试报告。
文档编号G06F17/30GK1722161SQ20051002555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9日
发明者陈家训, 吴小寅, 夏承刚, 孙莉, 杨洪山, 陈鹏 申请人:东华大学,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信息处理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