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501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脑,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三轴式支撑组件的可携式电脑,以连接主机单元及显示单元。
先前技术随着光学科技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已因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例如可携式电脑、可携式电视、行动电话、摄录放影机、桌上型显示器、以及投影电视等消费性电子或电脑产品的显示装置上,成为显示器的主流。
一般而言,可携式电脑的液晶显示器系固定于可携式电脑的上盖中。当使用可携式电脑时,使用者打开上盖即可显露安装于其上的液晶显示器。而上盖与电脑主机之间一般系利用转轴连接。故笔记型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可随着使用者所需的使用角度,调整其上盖的角度。
由于可携式电脑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所以使用者常常将其随身携带,以处理日常工作的所需。但随着不同的使用环境,可携式电脑往往需进行不同的显示工作,以增加使用者的展示能力。但是由于可携式电脑仅能局限在特定的显示角度,因此在旁边听取说明的人员,往往并无法由显示器上获得清楚的影像。再者,随着软体工业的日新月异,电脑作业系统更结合书写输入功能,各家业者分别推出各式的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书写输入系通过一书写装置(例如书写笔)直接将操控指令传达至电脑系统(例如显示屏幕)。具有创新书写输入功能的双用平板电脑,不仅改变人们使用电脑习惯,同时也将让资讯产业迈向全新里程碑。双用平板电脑,结合平板电脑最人性化的笔式书写与笔记型电脑的键盘输入与快速处理的能力。有效针对经常需要走动的使用者所设计,具有人性化的输入介面、并具有可旋转180度的液晶屏幕、因此可轻松携带并使旁边观赏的人员轻易的阅读屏幕上的资料。
平板电脑的屏幕旋转方式一般有两种,请参阅图1,其系绘示习知可携式电脑的立体图。此习知可携式电脑10至少包含主机单元20以及显示单元30,其中显示单元30系以轴线40为中心轴沿着箭头45的方向左右旋转,以变换成键盘输入的使用状态或书写输入的使用状态。
另一种方式,请参阅图2A,其系绘示另一习知可携式电脑的剖面图。此习知可携式电脑50至少包含主机单元60、显示单元70以及支撑组件80,其中支撑组件80的两端分别设于主机单元60及显示单元70的两侧,以连接主机单元60及显示单元70。
请参阅图2B至图2C,其系绘示图2A的习知可携式电脑于键盘输入的使用状态时的作动剖面图。在图2B中,于例如键盘输入的使用状态时,显示单元70系顺着支撑组件80沿着箭头91的方向旋转。然后,使显示单元70的显示面71斜置于主机单元60的操作面61上,而如图2C所示。
此外,请参阅图2D,其系绘示图2A的习知可携式电脑于书写输入的使用状态时的剖面图。在例如书写输入的使用状态时,显示单元70系以设于其两侧的支撑组件80为支点沿着箭头93的方向上下旋转,使显示单元70的背面73叠置于主机单元60的操作面61上,而使显示单元70的显示面71平置向外,以便于进行书写输入。
然而上述可携式电脑存在有下列缺点。首先,图1的可携式电脑的屏幕虽然具有可左右旋转的功能,然而在实际操作时,液晶显示屏幕往往会产生晃动的现象,反而造成屏幕显示不稳定的问题。而图2A至图2D的可携式电脑的屏幕虽然改以设于可携式电脑两侧的支撑组件使屏幕上下旋转,然而设于两侧的支撑组件的操作较为不便,且影响可携式电脑的外观。
因此,如何改善连接主机单元及显示单元的支撑组件,使显示单元得以轻易变换至不同操作位置,以提供使用者一个稳定的输入及显示环境,为笔记型电脑的设计者、制造商以及使用者所共同企盼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的一就是揭露一种可携式电脑,其系利用三轴式支撑组件连接主机单元及显示单元,使显示单元得以轻易变换至变换不同操作位置。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目的,提出一种可携式电脑。此可携式电脑至少包含主机单元、固设于主机单元一侧的三轴式支撑组件、以及枢接于三轴式支撑组件的显示单元。主机单元的操作面上设有凹槽,而显示单元具有显示面及背面。三轴式支撑组件具有依序枢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三支撑部,其中第一支撑部系固设于主机单元的一侧。显示单元具有显示面及背面,其中背面的中央处系枢接于第三支撑部,且通过三轴式支撑组件移动显示单元至第一操作位置、第二操作位置或第三操作位置。当显示单元系位于第一操作位置时,显示面系叠置于主机单元的操作面。当显示单元系位于第二操作位置时,显示面的一侧系定位于凹槽中以斜置于操作面上;以及当显示单元系位于第三操作位置时,显示单元的背面系叠置于主机单元的操作面。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显示单元位于第二操作位置时,第一支撑部距离操作面的第一高度实质上为第二支撑部距离操作面的第二高度的一半。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显示单元系位于第三操作位置时,第一支撑部系与第二支撑部叠合,且上述的凹槽系用以容置第三支撑部。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三支撑部可例如为平板结构或框架结构。
应用上述可携式电脑时,其系利用三轴式支撑组件连接主机单元及显示单元,使显示单元通过此三轴式支撑组件得以轻易变换至不同操作位置,且显示单元的水平旋转角度可达180度,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图1系绘示习知可携式电脑的立体图;图2A系绘示另一习知可携式电脑的剖面图;图2B至图2C系绘示图2A的习知可携式电脑于键盘输入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图2D系绘示图2A的习知可携式电脑于书写输入的使用状态时的剖面图;图3A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脑的立体图;图3B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脑的侧视图;图3C系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轴式支撑组件的立体图;图3D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脑于第二操作位置的剖面图;图3E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轴式支撑组件于第三操作位置的立体图;以及
图3F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脑于第三操作位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可携式电脑,其系利用三轴式支撑组件连接主机单元及显示单元,使显示单元通过此三轴式支撑组件得以轻易变换至不同操作位置。以下配合图3A至图3D,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携式电脑。
请参阅图3A,其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脑的立体图。此可携式电脑100至少包含主机单元110、固设于主机单元110一侧111的三轴式支撑组件120、以及枢接于三轴式支撑组件的显示单元130。
本发明的可携式电脑100,其特征的一在于利用三轴式支撑组件120连接主机单元110及显示单元130,使显示单元130通过此三轴式支撑组件120得以变换不同操作位置,例如显示单元130的显示面系覆盖且叠置于主机单元110、显示面斜置于主机单元110上、或显示面系叠置且外露于主机单元110。
具体言的,请参阅图3B,其系绘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脑的侧视图。在此例示实施例中,可携式电脑100可例如平板电脑,其主机单元110的操作面113上可例如设有凹槽115及其他元件,例如键盘、触控面板等。显示单元130具有显示面131及背面133,其中显示单元130较佳为一触控显示屏幕,可利用手触屏幕以传输操控指令,或可利用一书写装置(例如书写笔)写入屏幕以传输操控指令。三轴式支撑组件120具有依序枢接的第一支撑部121、第二支撑部123及第三支撑部125,其中第一支撑部121系固设于主机单元110的一侧111,而第三支撑部125系枢接于显示单元130的背面133,较佳位置为背面133的中央135处。此处的第一支撑部121、第二支撑部123及第三支撑部125系以平板结构为例,然而三轴式支撑组件120的第一支撑部121、第二支撑部123及第三支撑部125亦可为其他结构,例如框架结构等,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举例而言,请参阅图3C,其系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三轴式支撑组件的立体图。在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三轴式支撑组件120a可例如具有依序枢接的第一框架结构141、第二框架结构143及第三框架结构145。然而,本发明的三轴式支撑组件更可任意搭配使用平板结构及框架结构,例如依序枢接的第一支撑部121、第二框架结构143及第三支撑部125、或依序枢接的第一框架结构141、第二支撑部123及第三框架结构145等其他各种变化组合,故本发明的三轴式支撑组件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所载。
此外,诚如此技术领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了解,显示单元130与主机单元110之间的线路(图未绘示)可设于三轴式支撑组件130中,故在此不另赘述。使用者可通过三轴式支撑组件120将显示单元130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如图3A所示的显示单元130的显示面131系覆盖且叠置于主机单元110)、第二操作位置(如图3D所示的显示面131斜置于主机单元110上)或第三操作位置(如图3F所示的显示面131系叠置且外露于主机单元110),且显示单元130以枢接于背面133的中央135处的第三支撑部125为转轴,使显示单元130进行水平旋转,其显示面131的旋转角度可达180度,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详而言的,当显示单元130系位于第一操作位置时,例如于非使用状态时,显示面(图未绘示)系覆盖且叠置于主机单元130的操作面(图未绘示),如图3A所示。
当显示单元130系位于第二操作位置时,例如于利用键盘输入的使用状态,即显示面131斜置于主机单元110上时,第一支撑部121距离主机单元110操作面113的第一高度H1实质上为第二支撑部123距离主机单元110操作面113的第二高度H2的一半{注此段叙述系因应发明人的要求},使显示面131的一侧137系定位于凹槽115中以斜置于操作面113上,如图3D所示。
当显示单元系位于第三操作位置时,例如于书写输入的使用状态,即显示面131系叠置且外露于主机单元110时,三轴式支撑组件120的第一支撑部121系与第二支撑部123叠合,如图3E所示。上述的凹槽115系用以容置第三支撑部125,使显示单元130的背面133系叠置于主机单元110的操作面113,而使显示面131外露于主机单元110,以便于进行书写输入,如图3F所示。
简言的,本发明的可携式电脑系利用三轴式支撑组件连接主机单元及显示单元,使显示单元通过此三轴式支撑组件得以轻易变换至不同操作位置,且显示单元以枢接于其背面中央处的第三支撑部为转轴,使显示单元进行水平旋转,其显示面的旋转角度可达180度,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显示单元而言,由于本发明的三轴式支撑组件的施力点系于显示单元背面的中央处,因此在变换不同操作位置时,显示单元的受力可减至最低,此更为习知支撑组件远不及本发明之处。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的可携式电脑,其优点在于利用三轴式支撑组件连接主机单元及显示单元,使显示单元通过此三轴式支撑组件得以轻易变换至不同操作位置,且显示单元的水平旋转角度可达180度,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虽然本发明已以数个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惟此技术领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对本发明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携式电脑,至少包含一主机单元;一三轴式支撑组件,该三轴式支撑组件具有依序相互枢接的一第一支撑部、一第二支撑部及一第三支撑部,其中该第一支撑部系固设于该主机单元的一侧;以及一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具有一显示面及一背面,其中该背面枢接于该第三支撑部,且通过该三轴式支撑组件使该显示单元至一第一操作位置、一第二操作位置或一第三操作位置;其中当该显示单元系位于该第一操作位置时,该显示面系覆盖且叠置于该主机单元;当该显示单元系位于该第二操作位置时,该显示面斜置于该主机单元上;以及当该显示单元系位于该第三操作位置时,该显示面系叠置且外露于该主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当该显示单元系位于该第三操作位置时,该第一支撑部系与该第二支撑部叠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部为一平板结构或一框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部为一平板结构或一框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支撑部为一平板结构或一框架结构。
6.一种可携式电脑,至少包含一主机单元,具有一操作面;一三轴式支撑组件,该三轴式支撑组件具有依序枢接的一第一支撑部、一第二支撑部及一第三支撑部,其中该第一支撑部系固设于该主机单元的一侧;以及一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具有一显示面及一背面,其中该背面枢接于该第三支撑部,且通过该三轴式支撑组件使该显示单元分别移至一第一操作位置、一第二操作位置或一第三操作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当该显示单元系位于该第三操作位置时,该第一支撑部系与该第二支撑部叠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部为一平板结构或一框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部为一平板结构或一框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支撑部为一平板结构或一框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当该显示单元系位于该第一操作位置时,该显示面系覆盖且叠置于该主机单元的该操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当该显示单元系位于该第二操作位置时,该显示面的一侧系斜置于该操作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当该显示单元系位于该第三操作位置时,该背面系覆盖且叠置于该主机单元的该操作面。
全文摘要
一种可携式电脑,其系利用三轴式支撑组件连接主机单元及显示单元,使显示单元通过此三轴式支撑组件得以轻易变换至不同操作位置,且显示单元的水平旋转角度可达180度,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文档编号G06F1/16GK1885229SQ200510079580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1日
发明者罗建生, 杨明晋, 孙崇实, 王丽燕, 陈裕元, 李鸿成, 周英吉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