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

文档序号:665031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当通过网络在汽车导航系统中更新地图数据时用于配送显示地图数据的更新部分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载于车辆中的汽车导航装置中,存储了包含道路和设施等数据的地图数据。汽车导航装置通过使用该地图数据,实现将车辆位置周边等的地图显示在画面上或者搜索由用户指定的目的地和经由地之通路的功能。因此,汽车导航装置上所存储的地图数据希望经常进行最新的更新。然而,通过一次全部更新此时所存储的全部地图数据将变成需要相当的费用和时间,这对用户来说,不一定是有用的。
因此,提出了在汽车导航装置的地图数据当中仅仅更新此时所需要的差分数据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地图数据配送系统,其显示出与由车辆位置数据所特定位置附近之规定范围相对应的地区信息以及用户从其中选择希望进行配送的地区。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驾驶导航装置,其显示用于下载最新地图数据的菜单画面以及用户根据该画面选择希望下载的地区和POI(兴趣点、观光地和各种设施)种类。
但是,在现有技术汽车导航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在下载地图数据之前用户所能知道的仅仅是规定地区数据被更新之类的信息,并不知道实际上该地区内什么东西变成了新的或者哪些东西变化了(不能够预览)。故此,还存在用户对于涉及该地图数据的下载所需要费用和时间不能估计而变成担心的情况。
专利文献1特开2004-37331号公报(第0032~0039段,图3,图4)专利文献2特开2002-342330号公报(第0048~0062段,图3,图6,图7)。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课题是提供一种机构,该机构使得在汽车导航系统中在下载地图数据之前用户能够知道其更新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在至少存储地图数据且显示该地图数据的终端以及存储规定地图数据与最新地图数据之间的差分数据的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所构成的系统中,根据来自所述终端的要求,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差分数据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终端从现在的地图数据中将成为更新对象的地图区域指定为最新地图数据,并将第一要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服务器的步骤,该第一要求消息用于要求能够显示概要对象的概要差分数据;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要求消息,并在规定的存储装置中检索由该第一要求消息所指定的地图区域内的能够详细显示对象的详细差分数据的步骤;所述服务器从所述检索的详细差分数据中抽出所述概要差分数据的步骤;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抽出的概要差分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的步骤;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概要差分数据,并在规定的显示装置中,通过重叠到已经被显示的地图数据上来显示所述接收的概要差分数据的步骤。
追加到所述各个步骤,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将第二要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服务器的步骤,该第二要求消息用于要求与所述显示的概要差分数据相对应的详细差分数据;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要求消息,并在规定的存储装置中检索所述详细差分数据的步骤;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检索的详细差分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的步骤;所述终端接收所述详细差分数据,并在规定的显示装置中,删除所述显示的概要差分数据以及显示所述接收的详细差分数据的步骤。
追加到所述各个步骤,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将所述接受的详细差分数据存储到规定的存储装置中的步骤。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用户由于最初参考了概要差分数据,因此能够减少与更新内容的确认相关的费用和时间。由于在下载详细差分数据之前大体上知道了更新内容,因此能够给用户以安心感。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地图数据配送系统和车载终端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地图数据配送系统和地图更新服务器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在进行差分更新要求时所使用的XML数据的图。(a)表示差分更新要求格式。(b)表示差分更新要求例子(概要要求)。(c)表示差分更新要求例子(详细要求)。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差分地图数据格式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道路数据的表构成的图。(a)表示道路数据表的构成。(b)表示道路数据更新管理表的构成。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道路数据的表构成的图。(a)表示道路类别表的构成。(b)表示道路数据更新日期和时间表的构成。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背景数据之表构成的图。(a)表示背景数据表的构成。(b)表示背景数据更新管理表的构成。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背景数据之表构成的图。(a)表示背景类别表的构成。(b)表示背景数据更新日期和时间表的构成。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POI数据表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POI数据之表构成的图。(a)表示种类表的构成。(b)表示地域表的构成。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车载终端整体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车载终端中差分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车载终端中目的地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差分数据发送处理(通过第一次要求)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差分数据发送处理(通过差分数据ID)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汽车导航菜单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地图更新菜单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差分更新菜单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更新模式设定菜单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用于显示概要更新地图数据之画面的图。(a)表示差分更新检索中画面。(b)表示概要更新地图数据显示画面。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用于显示详细更新地图数据之画面的图。(a)表示最新地图下载中的画面。(b)表示详细更新地图数据显示画面。(c)表示实际更新地图数据显示画面。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在道路删除时的画面的图。(a)表示概要更新地图数据显示画面(失效的道路)。(b)表示实际更新地图数据显示画面。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在道路被变更时的画面的图。(a)表示概要更新地图数据显示画面(变更的道路)。(b)表示实际更新地图数据显示画面。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目的地设定之菜单画面的图。(a)表示目的地设定菜单。(b)表示周边检索菜单(种类选择)。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相关目的地显示之画面的图。(a)表示目的地候补周边之地图显示和更新要求。(b)表示最新数据的概要显示。
图中符号说明1-差分地图数据配送系统(系统),2-车载终端(终端),3-触摸屏显示器(规定的显示装置),4-地图更新服务器(服务器),5-通信线路(网络),25-终端DB(规定的存储机构),44-用于更新的DB(规定的存储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式。
(系统构成和概要)参考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实施形式地图数据配送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差分地图数据配送系统1通过由通信线路5连接车载终端2和地图更新服务器4而构成。车载终端2是用于车辆所装载的汽车导航系统的终端,被连接到触摸屏显示器3(以下称为“显示器”)。图1中,尽管显示了1个车载终端2,但在实际上存在多个车载终端2,其从地图更新服务器4接受差分地图数据的配送。地图更新服务器4是保持差分地图数据以及配送到各个车载终端2的服务器。图1中,尽管示出了1个地图更新服务器4,但也可以存在与例如地图种类和地域范围等相对应的多个地图更新服务器4。通信线路5是连接车载终端2和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线路,其通过连结车载终端2和无线局的无线线路以及连结无线局和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专用线路等实现。
<车载终端的构成>
下面,参考图1,说明车载终端的构成。车载终端2由终端通信部21、差分更新地图格式解释部22、地图差分更新部23、终端DB管理部24、终端DB25、终端DB检索部26、汽车导航功能部27等构成。终端通信部21被连接到通信线路5,实现车载终端2中的通信功能。具体地,通过无线线路连接设备等实现。差分更新地图格式解释部22输入终端通信部21通过通信线路5从地图更新服务器4接收的差分地图数据以及解释该输入的差分地图数据的差分更新地图格式。具体地,由于该差分地图数据在用于数据通信的地图更新服务器4中从DB形式被变换到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形式或者二进制形式,因此通过将其还原并分析差分地图数据的内容后展开为存储于终端DB25的形式。地图差分更新部23使差分更新地图格式解释部22展开的地图差分数据被存储于终端DB25的地图DB251中。实际上,其将差分地图数据的存储指示发行到终端DB管理部24。终端DB管理部24在接受到来自地图差分更新部23和终端DB检索部26的指示后检索并读出在终端DB25的各个DB中所存储的数据,以及将数据写入到各个DB中。终端DB管理部24通过所谓DB管理系统实现。
终端DB25是车载终端25所使用的DB群,其通过使DB的软件和数据结构存储在存储装置中而实现。终端DB25由地图DB251、POI DB252、制导信息DB253、路径检索DB254、住所DB255和更新履历DB256构成。在地图DB251上,存储了诸如道路、背景、道路和背景之名称的数据。在POI DB252上,存储了诸如观光地和各种设施的数据。在制导信息DB253上,存储了汽车导航功能部27的路径制导装置271所使用的信息。在路径检索DB254上,存储了汽车导航功能部27的路径搜索装置272所使用的信息。在住所DB255上,存储了根据住所指定而在各种检索中所使用的涉及住所的体系数据。在更新履历DB256上,存储了表示更新各个数据之日期和时间的更新日期和时间表。各个DB被构成为通过指定与各自数据相关的条件而能够检索该数据。
而且,在实现终端DB25的存储装置中,考虑例如由存储原始地图数据的DVD(数字通用盘)和存储差分地图数据的SD(安全数字式)存储卡等构成的结构。也可以做成汇集存储原始地图数据和差分地图数据的硬盘装置。此时,既可以使用汽车导航专用的DB,也可以使用一般的DB。
终端DB检索部26在根据规定条件从汽车导航功能部27接受到终端DB25的检索指示后,通过将该指示展开为DB管理系统能够解释的形式而发行到终端DB管理部24。汽车导航功能部27通过与显示器3联合来实现所谓的汽车导航功能。
汽车导航功能部27由路径制导机构271、路径搜索机构272、定位器(locator)273、地图显示机构274和菜单控制机构275构成。路径制导机构271在确定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路径时,在显示器3上进行制导显示,使得根据该路径能够到达目的地。路径搜索机构272在目的地确定时,多个提取从车辆的当前地点到目的地的路径,并从中选出最合适的路径。
定位器273是把握车辆的现在位置和运行速度等的机构,被连接到GPS接收机273a、陀螺仪(gyro)273b、车速脉冲测量器273c等上。GPS接收机273a被用来测量车辆的现在位置。陀螺仪(gyro)273b被用来测量车辆的角速度(前后方向的旋转角速度)。车速脉冲测量器273c被用来测量车辆的运行速度。
地图显示机构274从终端DB25的地图DB251和POI DB252中读出各种地图数据并显示在显示器3的显示部31上。菜单控制机构275将汽车导航菜单和地图更新菜单等菜单显示在显示器3上,根据由用户进行的菜单选择,显示下一个菜单或者将地图显示在地图显示机构274上。菜单控制机构275将各个菜单的画面数据保持在规定的存储器上并进行管理。
而且,差分更新地图格式解释部22、地图差分更新部23、终端DB管理部24、终端DB检索部26、汽车导航功能部27通过由CPU执行车载终端2内置的规定存储器上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
显示器3包括显示部31、菜单按钮32、当前地点按钮33和返回按钮34。显示部31是显示地图数据和菜单的画面。菜单按钮32是在显示汽车导航菜单(参考图16)时所使用的按钮。当前地点按钮33是当在地图上显示车辆的现在位置时所使用的按钮。返回按钮34是当返回到一个之前所显示画面时所使用的按钮。
<地图更新服务器的构成>
下面,参考图2,说明地图更新服务器的构成。地图更新服务器4由服务器通信部41、地图差分检索部42、更新用DB管理部43、更新用DB44、差分更新地图格式变换部45等构成。服务器通信部41连接到通信线路5,实现地图更新服务器4中的通信连接功能。具体地,其通过网络连接设备等实现。地图差分检索部42输入了服务器通信部41通过介入通信线路5从车载终端2所接收的差分更新要求数据,并基于该输入的差分更新要求数据进行地图数据的检索。具体地,差分更新要求数据由于是被变换成用于数据通信的XML形式和二进制形式的用于表示在地图上的范围和数据的类型的数据,因此通过将其还原而展开到地图数据的检索条件。更新用DB管理部43输入了地图差分检索部42展开的地图数据的检索条件,并通过该检索条件检索更新用DB 44的各个DB。更新用DB管理部43通过所谓DB管理系统实现。
更新用DB 44是地图更新服务器4所使用的DB群,其通过使DB的软件和数据存储在硬盘装置等中来实现。更新用DB 44由更新用地图DB441、更新用POI DB 442、更新用制导信息DB 443、更新用路径检索DB444、更新用住所DB 445和车载终端管理DB 446构成。在各个更新用的DB441到445中存储了用于更新车载终端2的各个DB之数据的差分数据。在车载终端管理DB 446中存储了该地图更新服务器4应该配送地图数据之终端的地址等。差分更新地图格式变换部45输入了更新用DB管理部43所检索的差分数据,并将该差分数据变换到XML形式和二进制形式等格式。然后,将该格式变换后的差分数据输出到服务器通信部41。此时,服务器通信部41将所输入的差分数据通过经由通信线路5发送到车载终端2。
(数据的构成)下面,参考图3到图10,说明在本发明实施形式地图数据配送系统中操作数据的构成。
<与差分更新要求相关的数据>
图3表示当从车载终端在地图更新服务器上进行差分更新要求时所使用的XML数据。差分更新要求数据在显示器3显示部31所显示的差分更新菜单(参考图18)中在指定进行差分更新之范围(当前地点周围等)的时刻发出。
图3(a)表示主要被用作为差分更新要求格式的XML的标志(tag)和数据。在主要标志名中,有更新地区(area)、接收模式、要求数据类型、POI种类、差分数据ID等。更新地区是进行差分更新的范围,使用“地区”之类的标志。而且,为了指定更新地区,通过使用“圆周(circle)”之类的标志来指定由圆引起的范围,或者通过使用“多边形(polygon)”之类的标志来指定由多边形引起的范围。更新地区的指定可以是多个。接收模式是在接收差分数据时的模式,使用“模式”之类的标志。当作为接收模式指定概要接收时,设定“预览(preview)”之类的标志,当指定详细接收时,设定“细节(detail)”之类的标志。
要求数据类型是用于指定进行差分更新要求的数据的种类,使用“类型(type)”之类的标志。在要求数据类型中,有表示道路/背景/名称的“MAP”,表示POI数据的“POI”,表示制导/路径搜索的“ROUTE”等。要求数据类型的指定可以是多个。POI种类是用于指定希望取得差分数据的POI的种类,使用“POI”之类的标志。POI种类的指定可以是多个。而且,当省略POI种类的指定时,变成要求全部的种类。差分数据ID是车载终端2在接收了概要差分数据之后指定用于进行详细差分数据接收的整数,使用“ID”之类的标志。具体地,对于一次差分更新要求,其是在从地图更新服务器4发送的差分数据(MAP、POI和ROUTE当中的至少一种数据)上固有的序号。
图3(b)表示当概要接收时的差分更新要求例子(XML记述例子)。在由圆引起的更新地区的指定上,将“点(point)”(圆的中心点)的“lat”(纬度)设定为“xxx1”,将“lon(经度)”设定为“yyy1”。而且,将“半径(radius)”的“单位(unit)”设为“km”,将其数据设定为“10”。另一方面,在由多边形引起的更新地区的指定上,设定“lat”是“xxx1”、“lon”是“yyy1”的地点以及“lat”是“xxx2”、“lon”是“yyy2”的地点等。作为接收模式,设定“预览(preview)”(概要接收)。接着,作为要求数据类型,设定“MAP”和“POI”,而且,作为POI种类,设定“高尔夫场”。
图3(c)表示当详细接收时的差分更新要求例子(XML记述例子)。作为差分数据ID,设定“100”之类的数据。作为接收模式,设定“详细(detail)”。而且,尽管该例子表示出将此前在概要接收时的差分数据ID使用在详细接收时的差分更新要求上的情况,但可以设定图3(b)那样的具体条件。
图4表示地图更新服务器所发送的差分地图数据的格式。在图4中,尽管用层级结构表示差分地图数据的格式,但实际上其由XML的标志和数据实现。因此,图4所示的各个项目相当于XML的标志名。差分数据ID表示地图更新服务器4发送的差分数据中固有的序号。数据大小表示概要数据的大小。详细数据大小表示与概要数据相对应的详细数据的大小。详细数据的推测下载时间表示在下载详细数据时相关时间的推测值。道路数据表示涉及道路的数据。背景数据表示涉及背景的数据。名称数据表示涉及道路和背景之名称的数据。“POI”表示涉及观光地和各种设施的数据。制导数据表示涉及向着目的地而制导的数据。路径搜索数据表示涉及向着目的地而搜索路径的数据。在道路数据、背景数据、名称数据和POI数据中都包含概要标记(flag)。该概要标记是表示该数据是否是概要差分数据的标记。即,如果概要标记是on,则为概要差分数据。如果概要标记是off,则是详细差分数据。对于其他的数据,其详细说明省略。
<涉及道路数据的表>
图5表示涉及道路数据的表的构成。图5(a)的道路数据表和图5(b)的道路数据更新管理表被存储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更新用地图DB441中。如图5(a)所示,道路数据表具有由网格(mesh)ID51、道路ID52、道路类别ID53、坐标值列54、更新道路ID55等构成的数据。网格ID51是当将地图分割成格子状时的一个矩形区域作为网格时该网格所固有的序号。道路ID 52是在该网格内道路所固有的序号。因此,即使为连续的道路,如果所属的网格ID51不同,也不局限于道路ID52为相同。道路类别ID53是表示高速道路和一般道路之道路类别所固有的序号。后述其细节。坐标值列54是当假设将道路划分线段时将该线段两端地点的坐标值进行顺序表示的值。更新道路ID55是表示当在由该道路ID确定的道路上有更新时在道路数据更新管理表上固有的道路序号的ID。例如,对于道路数据表中“网格ID 51=1000,道路ID 52=1”的“更新道路ID55=1”与道路数据更新管理表中的“更新道路ID55=1”相对应。
如图5(b)所示,道路数据更新管理表具有由更新道路ID 55、道路类别ID53、概要坐标值列56、坐标值列54、道路名称57、更新日期和时间58、删除日期和时间59等构成的数据。这里,省略了图5(a)说明的内容。概要坐标值列56与坐标值列54同样,是当假设将道路划分线段时将该线段两端地点的坐标值进行顺序表示的值。而且,之所以为“概要”,是因为概要坐标值列56的坐标值的个数比坐标值列54的坐标值的个数更少。道路名称57是表示该道路的名称。该道路名称57在将道路数据显示在显示器3的显示部3上时被辅助显示。更新日期和时间58表示该道路数据被追加到道路数据更新管理表上的日期和时间。即,该日期和时间是相当于道路数据表所具有的原始道路数据被“更新”的日期和时间。删除日期和时间59表示该道路数据被删除的日期和时间。
图6接着图5表示涉及道路数据的表的构成。图6(a)的道路类别表被存储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更新用地图DB441中,其表示了图5各个表之构成要素之一即道路类别ID和道路类别之间的对应。例如,如果道路类别ID 53是“10”,则该道路类别61是“高速道路”。图6(b)的道路数据更新日期和时间表被存储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更新用地图DB441中,其记录了对每个网格ID追加了道路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以及删除了道路数据的删除日期和时间。例如,对“网格ID 51=1000”,作为更新日期和时间58,设定了“2004/5/5”。该设定基于图5(a)的道路数据表和图5(b)的道路数据更新管理表进行。即,当将更新道路ID55为“1”的数据追加到道路数据更新管理表上时,通过参考道路数据表,该道路所属网格的“网格ID 51=1000”记录该道路被更新到“更新日期和时间58=2004/5/5”。
<涉及背景数据的表>
图7表示涉及背景数据的表的构成。图7(a)的背景数据表和图7(b)的背景数据更新管理表被存储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更新用地图DB441中。如图7(a)所示,背景数据表具有由网格(mesh)ID51、背景ID71、背景类别ID72、坐标值列54、更新背景ID73等构成的数据。网格ID51是当将地图分割成格子状时的一个矩形区域作为网格时该网格所固有的序号。背景ID71是在该网格内背景所固有的序号。因此,即使为一个统一的背景,如果所属的网格ID51不同,未必背景ID71为相同。背景类别ID72是表示水域和飞机场之背景类别所固有的序号。后述其细节。坐标值列54是当假设将背景通过线段连接所围成的是多边形时将该线段两端地点的坐标值进行顺序表示的值。更新背景ID73是表示当在由该背景ID71确定的背景上有更新时在背景数据更新管理表上固有的背景序号的ID。例如,对于背景数据表中“网格ID 51=1000,背景ID 71=100”,“更新背景ID73=1”与背景数据更新管理表中的“更新背景ID73=1”相对应。
如图7(b)所示,背景数据更新管理表具有由更新背景ID73、背景类别ID72、概要坐标值列56、坐标值列54、背景名称57、更新日期和时间58、删除日期和时间59等构成的数据。这里,省略了图7(a)说明的内容。概要坐标值列56与坐标值列54同样,是当假设将背景通过线段连接所围成时将该线段两端地点的坐标值进行顺序表示的值。而且,之所以为“概要”,是因为概要坐标值列56的坐标值的个数比坐标值列54的坐标值的个数更少。背景名称74是表示该背景的名称。该背景名称74在将背景数据显示在显示器3的显示部31上时被辅助显示。更新日期和时间58表示该背景数据被追加到背景数据更新管理表上的日期和时间。即,该日期和时间是相当于背景数据表所具有的原始背景数据被“更新”的日期和时间。删除日期和时间59表示该背景数据被删除的日期和时间。
图8接着图7表示涉及背景数据的表的构成。图8(a)的背景类别表被存储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更新用地图DB441中,其表示了图7各个表之构成要素之一即背景类别ID和背景类别之间的对应。例如,如果背景类别ID 72是“10”,则该背景类别81是“水域”。图8(b)的背景数据更新日期和时间表被存储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更新用地图DB441中,其记录了对每个网格ID追加了背景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以及删除了背景数据的删除日期和时间。例如,对“网格ID 51=1000”,作为更新日期和时间58,设定了“2004/6/30”。该设定基于图7(a)的背景数据表和图7(b)的背景数据更新管理表进行。即,当将更新背景ID73为“1”的数据追加到背景数据更新管理表上时,通过参考背景数据表,该背景所属网格的“网格ID 51=1000”记录该背景被更新到“更新日期和时间58=2004/6/30”。
<涉及POI数据的表>
图9表示POI数据表的构成。POI数据表被存储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更新用POI DB442中。如图9所示,POI数据表具有由POI ID91、类别ID92、地域ID93、坐标值94、POI名称95、住所96、电话号码97、更新日期和时间58、删除日期和时间59、概要形状98等构成的数据。POI ID91是POI固有的序号。类别ID92是POI所属的例如银行或者快餐店等类别所固有的序号。地域ID93是POI所属的例如北海道或者岩手县等地域所固有的序号。坐标值94是在地图上成为该POI中心位置之地点的坐标值。例如使用经度和纬度的组合等。POI名称95是该POI的名称。住所96是该POI现在的住所。电话号码97是成为该POI联结端的电话号码。更新日期和时间58是涉及该POI的数据被更新的日期和时间。删除日期和时间59是涉及该POI的数据被删除的日期和时间。概要形状98是表示用于概要表达POI之矩形的形状,具体地是该矩形相对的2个顶点的坐标。
图10接着图9表示涉及POI数据的表的构成。图10(a)的类别表和图10(b)的地域表被存储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更新用POI DB442中。图10(a)的类别表表示了图9POI数据表之构成要素之一即类别ID和类别之间的对应。例如,如果类别ID 92是“100”,则该类别101是“银行”。图10(b)的地域表表示了图9POI数据表之构成要素之一即地域ID和地域之间的对应。例如,如果地域ID 93是“10”,则该地域102是“北海道”。
(系统动作)下面,参考图11到图15的流程图和图16到图27的画面,说明本发明实施形式地图数据配送系统的动作(适当参考图1到图10)。
<车载终端的整体动作>
图11表示车载终端的整体动作。当通过接入电源启动车载终端时,首先进行存储器上的数据和表的初始化(S1101)。接着,通过参考存储了电源断开前状态的不挥发性存储器,检查是否存在在电源断开前所显示的路径(S1102)。如果没有所显示的路径(S1102否),则显示地图画面(S1103)。具体地,地图显示装置274读出地图DB 251所存储的道路数据、背景数据和名称数据以及POI DB252所存储的POI数据,并将所读出的数据显示在显示部31上。在位于显示器3右侧的菜单按钮32没有按下期间(S1104否),继续地图画面的显示(S1103)。当有菜单按钮32的按下时(S1104是),转移到S1107。另一方面,如果电源断开前所显示的路径存在(S1102是),则显示路径制导画面(S1105)。具体地,路径制导装置271从制导信息DB253中读出制导信息,并将所读出的制导信息显示在显示部31上。此时,地图显示装置274以容易制导使用者的形式显示地图DB251和POIDB 252的地图数据。例如,在一般情况下进行普通道路显示,当接近交叉点时,放大该交叉点附近地区并进行容易区分应该前进方向的显示。然后,在显示器3的菜单按钮32没有按下期间(S1106否),继续路径制导画面的显示(S1105)。当有菜单按钮32的按下时(S1106是),转移到S1107。而且,是否具有菜单按钮32被按下的判断是在从显示器3被连接到车载终端2的信号线当中通过检查与菜单按钮32对应的信号线的接通/断开(on/off)来进行。其他按钮同样,各个画面所显示的按钮也是同样。
在S1107,显示汽车导航菜单。具体地,菜单控制机构275在检测到菜单按钮32按下时,将汽车导航菜单显示在显示部31上。如图16所示,作为汽车导航菜单,显示了目的地设定按钮161、地图更新按钮162和更新模式设定按钮163。目的地设定按钮162是用于更新地图DB 251和POIDB252所存储的地图数据的按钮。更新模式设定按钮163是当用地图更新按钮162更新地图数据时用于设定模式的按钮。接着,菜单控制机构275检查汽车导航菜单是否有地图更新按钮162的按下(S1108)。如果有按下(S1108是),就将地图更新按钮显示在显示部31上(S1109)。
如图17所示,作为地图更新菜单,显示了全国汇总按钮171、不同地域按钮172和差分更新按钮173。全国汇总按钮171是用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和更新地图DB 251和POI DB252之地图数据的按钮。不同地域按钮172是用于将地图数据按照地域更新的按钮。差分更新按钮173是用于通过指定规定的有限区域来更新地图数据的按钮。菜单控制机构275检查是否有全国汇总按钮171的按下(S1110)。如果有按下(S1110是),就进行全国汇总地图更新(S1111)。然后,返回到S1102。如果没有全国汇总按钮171的按下(S1110否),就检查是否有不同地域按钮172的按下(S1112)。如果有按下(S1112是),就进行不同地域地图更新(S1113)。然后,返回到S1102。如果没有不同地域按钮172的按下(S1112否),就检查是否有差分更新按钮173的按下(S1114)。如果有按下(S1114是),就进行差分更新处理(S1115)。后面详细叙述。此后,返回到S1102。如果没有差分更新按钮173的按下(S1114否),就返回到S1109。就是说,只要没有地图更新菜单按钮的按下,就继续该菜单的显示。
如果在S1108没有汽车导航菜单地图更新按钮162的按下(S1108否),就检查是否有目的地设定按钮161的按下(S1116)。如果有该按下(S1116是),就进行目的地设定处理(S1117)。后面详细叙述。然后,返回到S1102。如果没有目的地设定按钮161的按下(S1116否),就检查是否有更新模式设定按钮163的按下(S1118)。
如果有按下(S1118是),就将更新模式设定菜单显示在显示部31(S1119)。如图19所示,作为更新模式设定菜单,显示了不更新按钮191、详细显示后更新按钮192、概要显示后更新按钮193和不确认更新按钮194。不更新按钮191是用于使得不更新地图数据的按钮。详细显示后更新按钮192是用于一旦详细显示地图数据的更新内容就确认该内容后进行更新的按钮。概要显示后更新按钮193是用于一旦概要显示地图数据的更新内容就确认该内容后进行更新的按钮。不确认更新按钮194是用于不进行确认就更新地图数据更新内容之显示的按钮。然后,检查显示了更新模式设定菜单的显示部31是否有任何一个按钮的按下(S1120)。如果有按钮按下(S1120是),就进行更新模式设定(S1121)。具体地,菜单控制机构275将与具有按下之按钮相对应的更新模式存储在车载终端2内的规定存储器中。此后,返回到S1107。如果没有按钮的按下(S1120否),返回S1119。就是说,只要没有更新模式设定菜单按钮的按下,就继续更新模式设定菜单的显示。而且,由更新模式设定菜单引起的更新模式的设定不仅在差分更新处理中有效,在目的地设定处理中也有效。
如果在S1118没有汽车导航菜单更新模式设定按钮163的按下(S1118否),就返回S1107。就是说,只要没有汽车导航菜单按钮的按下,就继续汽车导航菜单的显示。
<车载终端差分更新的动作>
图12表示车载终端中差分更新的动作。这是详细说明图11的S1115的图。在图11的S1114中,当图17地图更新菜单之差分更新按钮173被按下时,菜单控制机构275作为差分更新处理(S1115)的开始而将差分更新菜单显示在显示器3的显示部31上(S1201)。如图18所示,作为差分更新菜单,显示了现在地点周边按钮181、自家周边按钮182和沿着路径按钮183。该差分更新菜单是用户大致选择希望进行差分更新区域的菜单。现在地点周边按钮181是用户将现有当前地点周边作为区域而进行选择的按钮。自家周边按钮182是将用户自家周边选择作为区域的按钮。沿着路径按钮183是将从现在地点到目的地的沿着路径选择作为区域的按钮。然后,当用户按下任何一个按钮时,根据其选择,在差分更新要求格式当中,设定更新区域(S1202)。具体地,生成通过圆或者多边形指定与自家周边按钮182和沿着路径按钮183之任何一个相对应区域的数据。将使所生成数据作为更新区域的差分更新要求(第一要求消息)发送到地图更新服务器4(S1203)。
接着,菜单控制机构275检查更新模式是否是“不更新”(S1204)。如果是“不更新”(S1204是),则在显示部31上显示更新模式设定菜单(参考图19)(S1205),并定期检查显示部31是否有按钮按下(S1206)。如果有按钮按下(S1206是),则返回S1204并进行更新模式的检查(S1204)。如果没有按钮按下(S1206否),则返回S1205并继续更新模式设定菜单的显示(S1205)。而且,因为通过用户的选择操作来显示差分更新菜单(S1201),因此考虑不需要进行更新模式是否是“不更新”的检查(S1204),但是,为了与更新模式是未设定的情况相对应,要进行检查。
如果在S1204更新模式不是“不更新”(S1204否),则检查更新模式是否是“概要显示后更新”(S1207)。如果更新模式是“概要显示后更新”(S1207是),则从地图更新服务器4中下载概要更新地图(S1208),并将所下载的概要更新地图显示在显示部31上(S1209)。在概要更新地图的下载中,显示如图20(a)所示的画面,并表示出为“差分更新检索中”。在概要更新地图的显示中,显示如图20(b)所示的画面,并使得用户能够确认更新数据。即,用大致的虚线表示道路的概要形状,用矩形表示设施。如画面左上所示,显示了追加道路的条数、追加设施的件数以及详细数据的推测下载时间。而且,显示了用于开始详细数据下载的下载开始按钮201和用于终止该下载的下载终止按钮202。
如果有下载开始按钮201的按下(S1210是),则下载详细更新地图(S1212),并将所下载的详细更新地图显示在显示部31上(S1213)。在详细更新地图的下载中,显示如图21(a)所示的画面,并显示“最新地图下载中”以及下载的进展率。在详细更新地图的显示中,显示如图21(b)所示的画面,并用接近实际的详细形式显示道路和设施。接着,进行用于更新登录显示部31所显示的详细更新地图的地图更新处理(S1214)。该地图更新处理主要通过地图差分更新部23进行。具体地,首先,地图差分更新部23由终端通信部21通过由通信线路5从地图更新服务器4中进行下载,并输入差分更新地图格式解释部22根据差分地图数据格式所分析的差分地图数据。地图差分更新部23通过介入终端DB管理部24并根据所输入的差分地图数据的内容来更新终端DB 25的地图DB251、POI DB252或者更新履历DB 256。在地图更新处理结束之后,如图21(c)所示,在显示部31上作为实线显示被追加的道路。当用户用手指触摸显示部31的“OO公园”时,通过弹出显示,显示出更新目的地检索数据。即,变为知道此时新更新的部分。
而且,在S1210中,如果没有按下下载开始按钮201(S1210否),则进行下载终止按钮202按下检查(S1211)。如果有下载终止按钮202的按下(S1211是),则结束差分更新处理。如果没有下载终止按钮202的按下(S1211否),则返回到S1209。这意味着在图20(b)所示概要更新地图的显示画面中,如果没有涉及下载的按钮(211,212)的按下,则继续概要更新地图的显示,如果有涉及下载的按钮的按下,则进行与该按钮相对应的处理。
在S1207中,如果更新模式不是“概要显示后更新”(S1207否),则下载详细更新地图(S1215)。根据图19所示更新模式设定菜单,如果假设更新模式不是“不更新”并且不是“概要显示后更新”,则更新模式变为是“详细显示后更新”或者“不确认更新”。如果更新模式是“不确认更新”(S1216是),则进行地图更新处理(S1214)。如果更新模式不是“不确认更新”即是“详细显示后更新”(S1216否),如图21(b)所示,将下载的详细更新地图显示在显示部31上(S1217)。这里,用户通过按下更新按钮211或者不更新按钮212,能够选择是否进行地图更新处理。菜单控制机构275在检测出有更新按钮的按下时(S1218是),则在地图差分更新部23上进行地图更新处理(S1214)。在规定的时间以内,当没有更新按钮211的按下时(S1218否),则结束差分更新处理。
在根据图12的流程图进行的车载终端的差分更新动作中,尽管说明了追加道路和POI的情况,但是在这里,补充说明道路消失和变更的情况。
首先,参考图22,说明道路消失的情况。如图22(a)所示,在画面中央下的位置上用点线示出了删除的道路。这例如是概要更新地图显示,其表示出在图20(a)画面中央下用实线所显示的道路消失的情况。此时,作为更新数据,消除道路是1条,由于不需要从地图更新服务器4进行下载,因此在地图更新处理中不浪费时间和费用。因此,与用户的意图(更新,不更新)无关而仅仅显示出OK按钮,如果用户按下OK按钮221,则进行地图更新处理。然后,如图22(b)所示,显示出没有道路的状态。
接着,参考图23,说明道路变更的情况。如图23(a)所示,在画面中央下的位置上用点线示出了变更前和变更后的道路。这例如是概要更新地图显示,其表示出在图20(a)画面中央下用实线所显示的道路(变更前)被变更到在图23(b)画面中央下用实线所显示的道路(变更后)的情况。此时,变更前的道路由详细数据显示,变更后的道路由概要数据显示。当变更前的道路和变更后的道路交错时,由于难以区分变更前后的状态,因此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各自的道路。作为更新数据,形状变更道路是1条,显示了来自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推测下载时间、下载开始按钮231以及下载终止按钮232等。这里,如果用户按下下载开始按钮231,则用点线显示出变更后道路的详细数据,而且,如果进行地图更新处理,如图23(b)所示,用实线显示变更后道路的详细数据。
<车载终端的目的地设定动作>
图13表示出车载终端中的目的地设定动作。这是用于详细说明图11的S1117的图,由目的地设定处理、所设定目的地之数据的显示/更新处理以及从当前位置向着目的地的路径搜索处理构成。
目的地设定处理是在S1301进行的处理,当在图16的汽车导航菜单中按下目的地设定按钮161时(S1116是)开始。具体地,首先,菜单控制机构275将图24(a)所示目的地设定菜单显示在显示部31上。在目的地设定菜单上显示了周边搜索按钮241、种类搜索按钮242和住所搜索按钮243。周边搜索按钮241是在沿着从现在位置到目的地的路径中用于选择所搜索的类目(category)的按钮。另外进行详细说明。种类搜索按钮242是通过POI的种类来设定目的地的按钮。住所搜索按钮243是通过住所设定目的地的按钮。
当按下周边搜索按钮241时,显示如图24(b)所示的周边搜索菜单。在周边搜索菜单上显示了在前的类目按钮244和下一个类目按钮245,通过按下该按钮(244,255),前后屏幕滚动显示周边搜索按钮。而且,这里,作为周边搜索菜单,显示了饭店按钮246、高尔夫球场按钮247和温泉按钮248。当按下高尔夫球场按钮247时,图25(a)所示的目的地候补周边地图被显示在显示部31上。在图25(a)所示的显示部31上,在左边显示出4件将类目作为高尔夫球场的检索结果,在右侧显示出“OOO田园俱乐部”的地图。“OOO田园俱乐部”地图通过按下左侧检索结果的“OOO田园俱乐部”而显示出。
目的地数据显示/变更处理是在S1302到S1310和S1314到S1317中进行的处理。该处理相对于显示部31所显示的目的地的地图数据(POI数据),由于通过实施与图12的S1204到S1218同样的处理来进行目的地数据的显示/更新,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S1305的概要更新数据的显示如图25(b)所示那样进行。
<地图更新服务器的差分数据发送的动作(根据初次要求)>
图14表示在地图更新服务器中差分数据发送的动作。该动作将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地图差分检索部42作为中心进行,特别与来自车载终端2的初次要求相对应。初次要求称为不指定差分数据ID的要求。首先,地图差分检索部42通过由通信线路5和服务器通信部41从车载终端2中接收差分更新要求(第一要求消息)(S1401)。接着,检查在所接收的差分更新要求的要求数据类型中是否包含了“MAP”(S1402)。具体地,检查在差分更新要求的XML数据中是否存在<Type>和</Type>所夹着的“MAP”之类的数据。如果包含“MAP”(S1402是),则基于差分更新要求的更新区域来进行道路/背景/名称之数据的差分检索处理(S1403)。具体地,通过DB检索功能,如果在差分更新要求的XML数据通过<Area>和</Area>夹着数据所指定的范围内存在道路/背景/名称的数据的差分,则检索它。然后,检查差分更新要求的接收模式是否是“预览”(S1404)。具体地,检查在差分更新要求的XML数据中是否存在<Mode>和</Mode>所夹着的“预览”之类的数据。如果接收模式是“预览”(S1404是),则地图差分检索部42从所检索的数据的差分中抽出概要数据(S1405)。此时,如果已经存在概要数据,则不需要抽出。而且,当不包含“MAP”时(S1402否),或者接收模式不是“预览”(S1404否),则转移到S1406的处理。
接着,检查在接收的差分更新要求的要求数据类型中是否包含“POI”(S1406)。具体地,检查在差分更新要求的XML数据中是否存在<Type>和</Type>夹着的“POI”之类的数据。如果包含“POI”(S1406是),则基于差分更新要求的更新区域和PO1种类来进行POI数据的差分检索处理(S1407)。具体地,通过DB检索功能,在由差分更新要求的XML数据的<Area>和</Area>夹着的数据所指定的范围内,如果存在由<POI>和</POI>夹着的数据指定的种类所属的POI数据的差分,则检索它。然后,如果差分更新要求的接收模式是“预览”(S1408是),则地图差分检索部42从所检索的POI数据的差分中抽出概要数据(S1409)。此时,如果已经存在概要数据,则不需要抽出。而且,当不包含“POI”时(S1406否),或者接收模式不是“预览”(S1408否),则转移到S1410的处理。
还检查在接收的差分更新要求的要求数据类型中是否包含“ROUTE”(S1410)。具体地,检查在差分更新要求的XML数据中是否存在<Type>和</Type>夹着的“ROUTE”之类的数据。如果包含“ROUTE”(S1410是),则基于差分更新要求的更新区域来进行制导/路径搜索数据的差分检索处理(S1411)。具体地,通过DB检索功能,在由差分更新要求的XML数据的<Area>和</Area>夹着的数据所指定的范围内,如果存在制导/路径搜索数据的差分,则检索它。如果不包含ROUTE(S1410否),则不进行制导/路径搜索数据的差分检索处理。
差分更新地图格式变换部45对于通过以上所抽出的差分数据和制导/路径搜索数据的差分进行向用于数据通信的XML形式或者二进制形式的更新格式变换(S1412)。然后,将没有该格式变换的差分数据通过经由服务器通信部41和通信线路5发送到车载终端2(S1413)。此时,发送在该差分数据中包含的为固有序号的差分数据ID。在通过各个差分检索处理所检索的差分数据被保持在规定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中期间,该差分数据ID变成有效的信息。
<地图更新服务器的差分数据发送的动作(根据差分数据ID)>
图15表示在地图更新服务器中差分数据发送的动作。该动作将地图更新服务器4的地图差分检索部42作为中心进行,特别是与来自车载终端2的差分数据ID所产生的要求相对应。该差分数据ID所产生的要求是在一旦接收了概要差分数据之后,在还没有接收其详细差分数据时,车载终端2通过指定接收了概要差分数据时的差分数据ID来要求与该差分数据ID相对应的详细差分数据的要求。
首先,地图差分检索部42通过由通信线路5和服务器通信部41从车载终端2中接收差分更新要求(第二要求消息)(S1501)。接着,如果所接收的差分更新要求指定了差分数据ID,则通过该差分数据ID确定详细差分数据(S1502)。具体地,从规定的高速缓冲存储器所保持的差分数据组中检索具有差分数据ID的差分数据。然后,对于确定的详细差分数据,进行更新格式变换(S1503)。而且,将该被格式变换的详细差分数据发送到车载终端2(S1504)。
另外,即使是差分数据ID所产生的要求,当在地图更新服务器4中该差分数据ID变为无效时,就变为与初次要求相对应的动作相同。即,地图更新服务器4变为依靠对于车载终端2发行不指定差分数据ID的初次要求并接收该初次要求来进行动作。
尽管说明了以上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但是通过将由图1和图2所示车载终端2和地图更新服务器4分别执行的程序记录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中以及将该记录媒体所记录的程序读入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成为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形式的车载终端和地图更新服务器的形式。
对于本发明,尽管以上示出了优选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合适的变更。例如,考虑以下这样的实施形式。
(1)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作为进行更新的对象(要求数据类型),在地图上的对象当中,记载了将道路、背景和名称汇总成一个(MAP),但是,也可以使得能够个别指定每一个。此时,对于每个道路、背景和名称,使得能够指定XML标记(tag)的数据。根据这,不下载详细差分数据就能够知道涉及各个地图数据的更新内容的概要。
(2)在所述实施形式中,记载了对于车载终端2的显示器3所显示的概要差分数据,当要求详细差分数据时,使得通过差分数据ID来要求整个差分数据,但是,也可以使得指定详细显示的对象。例如,当用户用手指触摸显示部31时,可以通过指定其触摸的对象的类型(道路、背景、名称或者POI)来发送详细差分数据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是在至少存储地图数据且显示该地图数据的终端以及存储规定地图数据与最新地图数据之间的差分数据的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所构成的系统中,根据来自所述终端的要求,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差分数据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终端从现在的地图数据中将成为更新对象的地图区域指定为最新地图数据,并将第一要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服务器的步骤,该第一要求消息用于要求能够显示概要对象的概要差分数据;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要求消息,并在规定的存储装置中检索由该第一要求消息所指定的地图区域内的能够详细显示对象的详细差分数据的步骤;所述服务器从所述检索的详细差分数据中抽出所述概要差分数据的步骤;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抽出的概要差分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的步骤;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概要差分数据,并在规定的显示装置中,通过重叠到已经被显示的地图数据上来显示所述接收的概要差分数据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将所述第一要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服务器的步骤中,指定所述更新对象为在所述对象当中表示道路的POI、背景的POI、道路和背景的名称的POI、或者观光地或各种设施的POI,当指定所述更新对象为POI时,还指定POI的种类。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终端将第二要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服务器的步骤,该第二要求消息用于要求与所述显示的概要差分数据相对应的详细差分数据;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要求消息,并在规定的存储装置中检索所述详细差分数据的步骤;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检索的详细差分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的步骤;所述终端接收所述详细差分数据,并在规定的显示装置中,删除所述显示的概要差分数据以及显示所述接收的详细差分数据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将所述第二要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服务器的步骤中,在所述详细差分数据当中,指定成为详细显示之对象的对象。
5.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终端将所述接受的详细差分数据存储到规定的存储装置中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对象的概要差分数据包括由起点、终点以及其间的点坐标构成的道路数据。
7.如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差分地图数据配送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对象的概要差分数据包括由类目名称和代表坐标构成的POI数据。
全文摘要
一种在汽车导航系统中在下载地图数据之前就将其更新内容告知用户的机构。车载终端根据用户的选择设定差分更新区域(S1202),并将差分更新要求发送到地图更新服务器(S1203)。当这种情况下的更新模式是“概要显示后更新”时(S1207是),车载终端就从地图更新服务器中下载概要更新地图(S1208)。然后,将概要更新地图显示在显示器的显示部上(S1209)。这里,当按下显示部上所显示的下载开始按钮时(S1210是),车载终端就从地图更新服务器中下载详细更新地图(S1212)。然后,将详细更新地图显示在显示器的显示部上(S1213)。还进行终端DB所存储的地图数据的更新处理(S1214)。
文档编号G06F17/30GK1770220SQ20051011866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
发明者新吉高, 川股幸博, 奥出真理子, 宫崎幸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