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403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随身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身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产生多种色彩光的随身碟。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是一种一般的随身碟,其包含一以薄金属板冲压弯折形成的壳体91、一容设于壳体91内的闪存92、一组设于壳体91前侧的电连接器93、一容置于壳体91内的控制模块94、一装设于控制模块94后端的发光二极管95(Light EmittingDiode,LED),及一由可透光的塑性材料所制成的封闭单元96。
前述的壳体91具有一形成于其后侧用以透光的开口911。闪存92是设在控制模块94上并与控制模块94形成电连接,控制模块94前端与电连接器93后端连设进而形成电连接,而发光二极管95是设在控制模块94上并接近壳体91的开口911,控制模块94可控制闪存92的信息存取并适时驱使发光二极管95发光。封闭单元96具有一用以封闭开口911的挡块961,以及一以射出成形方式包覆在壳体91外表面的封装体962。
借此,当发光二极管95受控制模块94驱动而发光时,光线将自壳体91的开口911穿透经挡块961与封装体962而放射出来。
然而,由于一般的随身碟的发光二极管95数量只有一个且发光位置固定,致使随身碟的整体色彩较为单调且造型变化性稍显不足;如能让使用者根据发光二极管95的颜色变化明了随身碟目前的使用状态,使用上将较为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出多色光以指示不同使用状态,并且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的随身碟。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随身碟包含一壳体单元、一存储元件、一电连接器、一发光单元,及一控制模块。该壳体单元由透光材料所制成。该控制模块容设于该壳体单元内。该存储元件容设于该壳体单元内,用以储存信息。该电连接器组设于该壳体单元的一端,用以传输信息。该发光单元容置于该壳体单元内,并包括数个不同颜色的发光组件。该控制模块与该存储元件、该电连接器,及该发光单元形成电连接,用以控制该存储元件的信息存取,以及控制该电连接器的信息传输,且可适时驱动该发光单元中不同发光组件发光以产生多彩的光线经该壳体单元穿出。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随身碟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现有技术的随身碟。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随身碟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主视部分组合图,说明一壳体单元、一罩盖,及一外框套。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主视组合图,说明一导光单元、一发光单元,及一控制模块的配置关系。
图5是一主视组合图。
图6是一主视组合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随身碟的第二实施例。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与图3,本新型随身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壳体单元1、一容设于壳体单元1内的存储元件21、一电连接器22、一控制模块23、一发光单元3、一导光单元4,及一包覆单元5。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单元1由透光材料所制成。壳体单元1包括互相组设在一起且相配合界定一容置空间11的一上壳体12与一下壳体13。
上壳体12具有一顶壁121、一沿顶壁121周缘朝下延伸形成的围壁122、一形成于围壁122一侧的第一缺口123、四间隔地由顶壁121底面朝下延伸形成的定位凸梢124,及一凸设于围壁122一侧的第一挂置部125。
下壳体13具有一与顶壁121相间隔的底壁131、一沿底壁131周缘朝上延伸形成且对应围壁122的周壁132、一形成于周壁132且与第一缺口123对应的第二缺口133、四间隔地由底壁131向上延伸形成的定位凸梢134,及一凸设于周壁132一侧且与第一挂置部125对应的第二挂置部135。第二挂置部135是用以与第一挂置部125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可供一绳索(图未示)穿置的穿孔14,以方便使用者随身佩带使用,提高携带的便利性。而第一缺口123与第二缺口133二者可相配合界定一开口15。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元件21为一闪存(Flash Memory)。存储元件21是容置于容置空间11内且装设于控制模块23上,用以储存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22为一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连接埠。电连接器22是与控制模块23前端连设并部分容置于容置空间11中,且其前端穿出壳体单元1的开口15进而外露于壳体单元1外侧。
发光单元3包括分别设于控制模块23四角隅处的一位于前侧并用以发出红光的第一发光组件31、一位于前侧且与第一发光组件31相间隔并用以发出绿光的第二发光组件32,及二位于后侧且相间隔并用以发出蓝光的第三发光组件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31是红光二极管,第二发光组件32是绿光二极管,及这些第三发光组件33皆是蓝光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31、32、33的数量是为四,然也可以一、二、三,或者四以上,设计者当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适当调整发光组件31、32、33的数量,借此增强或减弱光线亮度,抑或是还改这些发光组件31、32、33配设位置,以改变光线混和效果进而增加随身碟的特殊性与美观效果。
控制模块23是容设于容置空间11,并与存储元件21、电连接器22,及发光单元3形成电连接,用以控制存储元件21的信息存取,且可适时驱使该发光单元3的发光组件31、32、33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穿经该壳体单元1射出。其中,控制模块23具有二位于其左右二侧的嵌装槽231。
参阅图2及图4,导光单元4包括一装设于控制模块23后侧且位于这些第三发光组件33间的第一导光组件41,及二分别嵌置于控制模块23的嵌装槽231中且介于对应的发光组件31、32、33间的第二导光组件42。其中,第二导光组件42具有二分别间隔形成于第二导光组件42的一顶面421与一底面422的定位孔423,用以供对应的定位凸梢124、134穿设,借此将第二导光组件42确实地定位于壳体单元1的容置空间11内。
参阅图2、图3及图5,包覆单元5包括一可分离地罩设于电连接器22前端的罩盖51,及一可分离地套覆于壳体单元1外侧的外框套52。外框套52兼具固定与保护壳体单元1的功能,并具有一套本体521,及二分别凹设于套本体521二侧并对应第二导光组件33用以透光的镂空部522。
于实际使用时,控制模块23可依使用状态改变而控制存储元件21及电连接器22并输出对应的信息,进而驱动发光组件31、32、33发光。
例如,当电连接器22与一电子装置(图未示)插接在一起时,控制模块23令发光组件31、32、33同时发光并维持一定时间;当电连接器22插设于电子装置上但是随身碟并无存取动作时,控制模块23令这些发光组件31、32、33的其中的一持续发光或逐一发光;而当电连接器22插设于电子装置且随身碟处于存取状态时,控制模块23令发光组件31、32、33一起发光并佐以动态闪烁方式(如一闪一灭)。
借此,不但可提示使用者随身碟目前使用状态,并且发光单元3所发出的红光、绿光、蓝光经导光单元4导光散射后交错混合,再透出壳体单元1及镂空部522将呈现多彩炫烂的效果。
参阅图6,本新型随身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大致构造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包覆单元5的外框套52具有一套本体521,及三分别间隔地凹设于套本体521二侧并对应第二导光组件33用以透光的镂空部522。在本实施例中,镂空部522的数量是为三,然镂空部5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二,或者三以上,可依市场需求而定。
归纳上述,本新型随身碟借由控制模块23与数个发光组件31、32、33的配合,可使这些发光组件31、32、33依随身碟多种操作模式而变换不同的发光模式,不但可让使用者一眼就明了随身碟的使用状态,且发光组件31、32、33的光线经导光单元4散射而混和后,再由壳体单元1及外框套52的镂空部522透射出来还可显现亮丽多彩的效果,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而确实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随身碟,包含一壳体单元、分别容设于该壳体单元内的一控制模块及一存储元件、一组设于该壳体单元的一端的电连接器,及一容置于该壳体单元内的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包括数个不同颜色的发光组件,且该壳体单元由透光材料所制成,该控制模块与该存储元件、该电连接器,及该发光单元形成电连接,用以控制该存储元件的信息存取,以及控制该电连接器的信息传输,且可适时驱动该发光单元中不同发光组件发光以产生多彩的光线经该壳体单元穿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包括互相组设在一起并可相配合界定一容置空间的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且该存储元件、该控制模块,及该发光单元是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具有一顶壁、一沿该顶壁周缘朝下延伸形成的围壁,及一形成于该围壁的第一缺口,该下壳体具有一与该顶壁相间隔的底壁、一沿该底壁周缘朝上延伸形成且对应该围壁的周壁,及一形成于该周壁且与该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缺口,且该第一缺口与该第二缺口二者可相配合界定一供该电连接器插置进而外露一端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为一通用序列总线连接端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随身碟还包含一安装于该控制单元上的导光单元,用以传导这些发光组件的光线并经混合后,使由该壳体单元的两侧透射出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具有二位于其相反二侧的嵌装槽,该导光单元包括一装设于该控制模块后侧的第一导光组件,及二分别嵌置于对应的嵌装槽的第二导光组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凸设于其内壁面的定位卡梢,该导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供该定位卡梢穿设的定位孔,借此将该导光单元确实地定位于该壳体单元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还包括一连设于其外表面的穿孔,用以供一绳索穿置进而提高携带的便利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具有一凸设于其外表面的第一挂置部,该下壳体具有一凸设于其外表面且对应该第一挂置部的第二挂置部,该第一挂置部可与该第二挂置部相互组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可供一挂绳穿置的穿孔,借此提高携带的便利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随身碟还包含一包覆单元,其包括一可分离地罩设在该电连接器上的罩盖。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随身碟还包含一包覆单元,其包括一可分离地套设于该壳体单元外侧的外框套,且该外框套具有一套本体,及至少一凹设于该套本体并对应该发光单元用以透光的镂空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随身碟还包含一包覆单元,其包括一可分离地套覆于该壳体单元外侧的外框套,该外框套具有一套本体,及二分别间隔地凹设于该套本体并对应该发光单元用以透光的镂空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用以发出红光的第一发光组件、至少一用以发出绿光的第二发光组件,及至少一用以发出蓝光的第三发光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随身碟,其特征在于这些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专利摘要一种随身碟,包含一由透光材料制成的壳体单元、分别容设于该壳体单元内的一控制模块及一用以储存信息的存储元件、一组设于该壳体单元一端用以传输信息的电连接器、一容置于该壳体单元内并包括数个不同颜色的发光组件的发光单元,该控制模块与该存储元件、该电连接器,及该发光单元形成电连接,用以适时驱动不同发光组件发光以产生多彩的光线经该壳体单元穿出。
文档编号G06F1/00GK2798493SQ20052010871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6日
发明者陈冠如 申请人: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