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5801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计算机,特别是涉及多层可堆叠式模块化的个人计算机架构。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6,118,663,揭示了一种多层结构组合式计算机(Multi-configuration modular computer),包括显示模块、键盘及指向模块、主机板及电源模块及扩充模块堆叠而成;使用者通过选择所需的模块加以堆叠组合,可作为LCD显示器、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等不同的用途。
台湾专利公告第490121号,揭示一种可集成模块化计算机机壳构造,包括多个舱体,该多个舱体设有一准系统舱与一显示器舱等元件;其中该准系统舱,由一外壳、一内座及一面板组合而成;该外壳后端设有凹陷部,而形成向内缩的连接空间,外壳适处设有多个连接件,外壳内部设有该内座,该内座后端设有凹陷部以对应外壳后端的凹陷部,而形成内缩的连接空间,而内座前端固设该面板;该显示器舱是由一显示器主体与一外框相互活动结合;该外框周围适处设有多个连接件,而外框与显示器主体之间设有与其它舱相对应的连接线空间;该准系统舱与显示器舱以多个连接件相互稳固联结,以使整体长宽一致、有相对应的空间以供各种连接线及接头配置在各舱后侧的连接空间内。
上述美国专利揭示的组合式计算机,相邻的模块之间均以公、母端子导通,而非以一般组装计算机常用的电气导线,上层模块的端子无法通过电气导线跨越中间层模块电气连接下层模块的端子。
上述台湾专利揭示的组合式计算机,其各层之间的连接结构,及各种电气连接线均裸露于外壳后端的凹陷部,影响整体造型的美观。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使模块化个人计算机的电气导线及各层结合结构均隐藏于架体内部,具有一致性的外观,而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使各层机架具有相通的孔,使模块化个人计算机的电气导线及各层结合结构均隐藏于架体内部,具有一致性的外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方便各层机架的组装及稳固结合。
本发明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用以供组装个人化的计算机者,该个人计算机架构,包括多个架体;该多个架体系依序堆叠相结合,且该每一架体的上端分别具有连通上层架体的透空孔;该多个架体包括置于最底层的第一架体;该多个架体中置于该第一架体上方的其它架体的底边,具有供至少一电器导线穿过的孔,以使该各电气导线穿梭于该多个架体之间,使模块化个人计算机的电气导线及各层结合结构均隐藏于架体内部,具有一致性的外观。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功效,请参阅图式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的实施例组合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状态的另一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架体的分解状态及扣合孔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架体的分解状态及扣耳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支架的上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上盖的俯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第一架体100 穿透孔11 第一外壳111、121、326 底边112、122、314 前边113、123、321、621 左侧边114、124、322、622 右侧边
115 肋片 116、125、131 后边117、126、127、327 孔118、311 插槽12 第一支架 128、323 支撑片129、324 扣合孔 1291 狭缝13 电源供应器132 螺孔 20 第二架体30 第三架体 31 第一外壳310 穿透孔 3131 耳片312、611 槽孔313、612 扣接片315 凹陷面 316 穿透孔317 导槽 318 遮板32 第三支架 325、623 扣耳3251 凸耳40 第四架体50 第五架体 60 上盖61 第六外壳 62 第六支架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的实施例,用以供使用者视个人的需要组装个人化的计算机者,个人计算机架构包括依序堆叠结合的第一架体10、第二架体20、第三架体30、第四架体40、第五架体50及一上盖60;第一架体10的下边结合多个脚垫70;每一架体的上端分别具有连通上层的穿透孔者。
请参阅图3所示。第一架体10,包括一第一外壳11的内部结合一第一支架12;第一支架12的内部结合一电源供应器13。第一外壳11的底边111支撑于第一支架12的底边121。第一外壳11的前边112及左、右侧边113、114的内侧分别具有多个肋片115,以分别抵靠于第一支架12的前边122及左、右侧边123、124。第一外壳11的后边116及左、右侧边113、114的连接处的上端分别具有插槽118。电源供应器13的后边131具有多个螺孔132。第一支架12的后边125具有与螺丝孔132相对应的孔126,以供多个螺丝穿过孔126螺接于电源供应器13的螺丝孔132,使电源供应器13结合于第一支架12的后边125;第一支架12的前边122与电源供应器13的前边之间留有空隙,并形成连通上层架体的穿透孔100,以供容置电气导线。第一支架12的后边125及第一外壳11的后边116分别具有与电源供应器13的开关133及电气连接器134对应的孔117、127。第一支架12的左、右侧边123、124的上端分别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支撑片128,以支撑上层的外壳。两支撑片128分别与第一支架12的左、右侧边123、124的连接处,分别具有多个扣合孔129,扣合孔129的前端较窄形成狭缝1291,扣合孔129的后端较宽。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架体20、第三架体30、第四架体40及第五架体50具有相同的结合结构,其结合结构以第三架体30为例,说明如下。
第三架体30包括一第三外壳31的内部结合一第三支架32。第三外壳31与第三支架32的结合构造,大致如图3所示第一外壳11与第一支架12的结合构造;但第三架体30的上、下边均具有与第一架体10的穿透孔100相对应的穿透孔310。
第三外壳31的后边与左、右侧边的连接处的上、下端,对应于图3所示第一外壳11的插槽118,分别具有插槽311及槽孔312。槽孔312延伸至第三外壳31的底端。槽孔312内活动式结合一扣接片313,扣接片313的耳片3131伸出槽孔312外。
第三支架32的左、右边321、322的上端,分别具有与图3所示的第一支架12的左、右侧边123、124上端的向外侧弯折的支撑片128相对应的支撑片323,并具有与扣合孔129相对应的扣合孔324;支撑片323用以支撑上层的外壳,扣合孔324用以扣接上层支架底边的扣耳。
第三支架的32的左、右侧边321、322的下端,分别具有向外侧延伸的扣耳325,扣耳325与图3所示的两支撑片128的扣合孔129后端的较宽部分相对应。扣耳325的前端具有凸耳3251,凸耳3251分别与左、右侧边321、322之间不相连具有间隙。
当使第三支架32的扣耳325被置于第二架体20的第二支架的扣合孔后端的较宽部分,再推动第三支架32往前方移动,即可使扣耳325的前端的凸耳3251扣入第二架体20的第二支架的支撑片下边,置于支撑片的扣合孔前端的狭缝的外侧边;再扳动耳片3131带动扣接片313的底端伸出槽孔312的下端,扣接于第二架体20的第二外壳的插槽内,即可使第三外壳31不能往后边移动,使第三支架32的扣耳325不能脱离第二架体20的第二支架的扣合孔,而使第二架体20与第三架体30稳固结合,如图2所示。
请参阅图4所示。第三外壳31的前边314具有一凹陷面315;凹陷面315具有一穿透孔316。凹陷面315的左、右侧边分别具有导槽317。一遮板318的左、右两侧可分别置入导槽317内,使凹陷面315结合遮板318而封闭穿透孔316。
请参阅图5所示。第三支架32的底边326的前端具有孔327,以供电气导线穿过。
本实施例,第二架体20、第三架体30、第四架体40、第五架体50的内部可分别结合主机板、光驱、硬盘机等电子产品,或可为空架体供容置下层内向上方凸出的电子组件。利用其支架底边连通下层的孔,使电气导线可连通布置到各层架体,方便各层架体的电子装置,可分别利用电气导线直接连接至第一层架体的电源供应器或第二层架体的主机板,且使导线隐藏于各层架体的外壳内部,不影响整个模块化计算机的美观,且各层架体的内侧分别具有相对应的扣合结构,使各层架体的扣合结构隐藏于外壳内部,亦使整体外观更为一致性。
请参阅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上盖60,包括第六外壳61的内部结合一第六支架62。第六外壳61的后边的下端,分别具有与如图4所示第三外壳31的槽孔312及扣接片313相对应槽孔611扣接片612。第六支架62的左、右侧边621、622,分别具有与如第三支架32的左、右侧边321、322及支撑片323的扣合孔324相对应的扣耳623。使上盖60可利用扣耳623及扣接片612分别扣接于第五架体50相对应的扣合孔及插槽内,使上盖60与第五架体50稳固结合。
本发明揭示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使各层机架具有相通的孔,以利各电气导线穿梭于各层,使模块化个人计算机的电气导线及各层结合结构均隐藏于架体内部,具有一致性的外观,并方便各层机架的组装及稳固结合。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发明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术者运用本发明所为的修饰、变化,都属本发明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用以供组装个人化的计算机者,该个人计算机架构,包括多个架体;该多个架体依序堆叠相结合,且该每一架体的上端分别具有连通上层架体的穿透孔;该多个架体包括置于最底层的第一架体;该多个架体中置于该第一架体上方的其它架体的底边,具有供至少一供电器导线穿过的孔,以使该各电气导线穿梭于该多个架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第一架体内侧的上端具有扣合结构;该其它架体的内侧的上、下端分别具有相对应的扣合结构,以使该多个架体之间藉由该扣合结构分别相结合,且该各扣合结构隐藏于该多个架体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第一架体内侧的上端的扣合结构及该其它架体的内侧的上端的扣合结构,是该各架体的左、右侧边的上端及后边的上端分别具有扣合孔及插槽;该其它架体的内侧的下端的扣合结构,是该其它架体的左、右侧边的下端及后边的下端分别具有扣耳及槽孔;其中该槽孔延伸至该架体的底端;该槽孔内活动式结合一扣接片,该扣接片具有耳片,该扣接片的耳片伸出该槽孔外;使上层架体的该扣耳扣入下层架体的该扣合孔内,再扳动上层架体的该耳片带动该扣接片的底端伸出该槽孔的下端,扣接于下层架体的该插槽内,使该多个架体分别相结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多个架体分别包括一外壳,该外壳的内部结合一支架;该支架的左、右侧边的上端及该外壳的后边的上端,分别具有该扣合孔及该插槽;该其它架体的支架的左、右侧边的下端及该其它架体的外壳的后边的下端,分别具有该扣耳及该槽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支架的左、右侧边的上端分别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支撑片;该支撑片与该支架的左、右侧边的连接处,分别具有该扣合孔;该扣合孔的前端较窄形成狭缝;该扣合孔的后端较宽,以容置上层架体的该扣耳;该扣耳的前端具有凸耳,该凸耳分别与该支架的左、右侧边之间具有间隙,使扣耳前端的凸耳扣入下层架体的的该支撑片下边,置于下层架体的该扣合孔的前端较窄的的狭缝的侧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插槽及该槽孔分别置于该外壳的后边及左、右侧边的连接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外壳的内侧具有多个肋片,该多个肋片分别抵靠该支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多个架体中至少一架体的外壳的前边具有一凹陷面;该凹陷面具有一穿透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凹陷面的左、右侧边分别具有导槽;一遮板的左、右两侧分别置入该导槽内,使该凹陷面结合该遮板,而封闭该穿透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多个架体中最上层的架体结合一上盖。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多个架体中最上层的架体结合一上盖;该上盖的内侧的下端具有与该架体上端的扣合结构相对应的扣合结构,使该上盖与该架体相扣合。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多个架体中最上层的架体结合一上盖;该上盖的左、右侧边的下端及后边的下端分别具有扣耳及槽孔;其中该槽孔延伸至该上盖的底端;该槽孔内活动式结合一扣接片,该扣接片具有耳片,该扣接片的耳片伸出该槽孔外;使该上盖扣耳扣入该架体的扣合孔内,再扳动该上盖耳片带动该扣接片的底端伸出该槽孔的下端,扣接于该架体的插槽内,使该上盖与该架体相扣合。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多个架体中最上层的架体结合一上盖;该上盖包括一外壳,该上盖的外壳的内部结合一支架;该上盖的支架的左、右侧边的下端及该上盖的外壳的后边的下端,分别具有扣耳及槽孔;其中该槽孔延伸至该上盖的底端;该槽孔内活动式结合一扣接片,该扣接片具有耳片,该扣接片的耳片伸出该槽孔外;俾使该上盖扣耳扣入该架体的扣合孔内,再扳动该上盖耳片带动该扣接片的底端伸出该槽孔的下端,扣接于该架体的插槽内,使该上盖与该架体相扣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其中该第一架体的下边结合多个脚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堆叠式模块化个人计算机架构,包括多个架体;该多个架体依序堆叠相结合,该多个架体中置于该第一架体上方的其它架体的底边,具有供至少一电器导线穿过的孔,使模块化个人计算机的电气导线及各层结合结构均隐藏于架体内部,具有一致性的外观。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051235SQ20061007328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7日
发明者林德安, 陈志雄, 王武楠, 杜铮, 林璟棠 申请人: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