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识别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953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识别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识别卡。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在活动会场等场合防止入场券的不正当利用的无线识别卡。此外,本申请与下述日本专利申请相关。对于认可通过参考来编入文献的指定国,通过参考将下述专利申请所记载的内容编入本申请,将其作为本申请内容的一部分。
日本特愿2003-041407,申请日为2003年2月19日背景技术在音乐会、展览会等活动会场中,使用者通过将事先购买的入场券出示给活动的相关工作人员,从而可以进入活动会场。这种入场券有时会利用无线识别卡(例如,非专利文献1)。在演出期达数日的活动当中,有些活动是同一使用者可使用一张入场券在演出期间内多次出入活动会场。在这样的活动中,当入场者进入活动会场时,通过活动工作人员确认是否为正式的入场券,或者通过设置在入口处的读取装置来读取无线识别卡的信息,由此准许入场者再次入场。
非专利文献日本経済新聞,2002年12月16日,第15面(日本经济报,2002年12月16日,第15版)但是,因为活动的相关工作人员仅通过确认出示的入场券就准许入场者再次进入会场,所以存在着即便入场券被盗以及将入场券转让给他人时,会场工作人员也会准许出示入场券的入场者再次进入会场的问题。即使是利用无线识别卡的入场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无线识别卡。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独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特征的总和来实现。此外,本发明还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规定了更优选的具体例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无线识别卡包括电路部,具有利用来自外部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的电磁感应部、以及存储信息并利用电动势输出信息的信息存储部;基部,配置有电路部,并可以折叠;以及卡合部,设置在基部上,当折叠基部时,电切断电磁感应部,并在折叠状态下卡合基部。
所述无线识别卡还包括将电路部安装在对象上的带子,基部在夹持着带子的状态下被折叠,从而将带子形成环状。另外,所述无线识别卡的卡合部配置在信息存储部附近,并包括从基部突出的突出部以及供突出部插入的基部侧插入部,带子具有在被基部夹持时使卡合部插入的开孔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无线识别卡包括利用来自外部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的主电磁感应部和副电磁感应部、以及存储信息并利用电动势输出信息的信息存储部,其中,副电磁感应部可以从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初始位置向与主电磁感应部层叠的层叠位置折叠。在初始位置上,所述无线识别卡的副电磁感应部相对于信息存储部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的电动势同方向的电动势,并且,在层叠位置上,副电磁感应部相对于信息存储部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的电动势反向的电动势。
所述无线识别卡的信息存储部具有作为可以输出信息的电力的阈值电压,阈值电压小于相对于来自外部的规定强度的电磁波由主电磁感应部在信息存储部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并大于在层叠位置上相对于规定强度的电磁波由主电磁感应部和副电磁感应部在信息存储部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在所述无线识别卡中,副电磁感应部与主电磁感应部并联电连接,还包括当副电磁感应部移动到层叠位置时电切断副电磁感应部的切断部。另外,在初始位置上,所述无线识别卡的副电磁感应部相对于信息存储部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的电动势反向的电动势,并且,在层叠位置上,副电磁感应部相对于信息存储部也可以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的电动势同方向的电动势。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无线识别卡安装在对象上并通过无线电发送对象的相关信息,其包括具有利用来自外部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的电磁感应部、以及存储信息并利用电动势输出信息的信息存储部;安装部,将电路部安装在对象上;以及导线部,配置在安装部上,且至少与信息存储部构成闭合电路。当拆下安装在对象上的电路部时,导线部被断电,从而禁止信息存储部的工作。并且,所述无线识别卡的安装部具有利用环状将电路部安装在对象上的带子,导线部沿着带子的环状具有大致的环形形状。另外,所述无线识别卡的导线部在电磁感应部和信息存储部之间串联电连接。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无线识别卡包括电路部,具有利用来自外部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的电磁感应部、以及存储信息并利用电动势输出信息的信息存储部;可折叠的基部,其配置有电路部;卡合部,在折叠的状态下卡合基部;以及开口式切断部,在基部从折叠的状态打开时,将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电切断。
所述无线识别卡的卡合部配置在信息存储部的附近,具有从基部突出的突出部和供突出部插入的基部侧插入部;开口式切断部包括凹口部,该凹口部具有包围着突出部及信息存储部而设置的凹口;在将基部从折叠状态打开时,使用比从基部侧插入部拔出突出部的力更小的力,使凹口部从基部本体上分离,从而将电路部电切断。而且,所述无线识别卡还包括将电路部安装在对象上的带子,基部在夹持着带子的状态下被折叠,从而将带子形成环状。另外,所述无线识别卡的带子具有在被基部夹持的状态下使卡合部插入的开孔部。
所述无线识别卡还包括配置在带子上、且至少与信息存储部构成闭合电路的导线部;导线部沿着带子的环状具有大致的环形形状;电磁感应部具有主电磁感应部和副电磁感应部;副电磁感应部与主电磁感应部并联,并可以从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初始位置向与主电磁感应部层叠的层叠位置折叠;卡合部在从初始位置向层叠位置移动时,电切断副电磁感应部。
另外,以上所述的发明概要并没有列举本发明所需要的全部特征,这些特征组合的辅助组合也可以构成本发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10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部20的平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初始位置上的电路部20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层叠位置上的电路部20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卡合部32附近的剖面图。
图6是无线识别卡10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无线识别卡10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无线识别卡10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卡合之前的卡合部32的剖面图。
图10是层叠位置上的卡合部32的剖面图。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部20在层叠位置上的等效电路图。
图12是基部30打开时的卡合部32附近的剖面图。
图13是基部30打开时的无线识别卡10的立体图。
图14是第三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10的平面图。
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10的平面图。
图16是使用无线识别卡10的入场者控制系统50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另外,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技术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来说未必是必须的。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radio tag)10的局部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10目的在于通过使用与验证对象确实联系在一起的无线识别卡10以切实防止入场券的不正当利用。无线识别卡10安装在对象上,并通过无线电发送对象的相关信息。无线识别卡10包括发送信息的电路部20和配置有电路部20且可折叠的基部30。电路部具有电磁感应部22、信息存储部24、以及配置有电磁感应部22和信息存储部24的薄膜26。
电磁感应部22是卷绕导线而成的线圈,其利用来自外部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电磁感应部22包括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信息存储部24用于存储信息,并利用电磁感应部22产生的电动势输出信息。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分别并联电连接。薄膜26具有夹着副电磁感应部224的一部分导线而配置的切口262。由于薄膜26具有切口262,所以与没有切口262时相比,被切口262夹着的区域内的薄膜26容易破裂。因此,与没有切口262时相比,配置在切口262之间的副电磁感应部224的一部分导线容易断裂。
基部30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并可以以位于基部30长边的大致中间位置的界线A为中心进行折叠。基部30具有卡合部32和凹口部34。无线识别卡10具有开口式切断部和电切断副电磁感应部224的切断部。另外,凹口部34是开口式切断部的一个示例,卡合部32是切断部的一个示例。卡合部32在折叠的状态下卡合基部30。卡合部32包括突出部322,在基部30上,且在用界线A隔开的一侧的区域内的大致中央位置从基部30突出;以及基部侧插入部324,配置在基部30的用界线A隔开的另一侧的区域内的大致中间位置。基部侧插入部324是供突出部322插入的大致圆柱形的孔,在将基部30以界线A为中心进行折叠,并使突出部322突出的面相重合时,突出部322插入到基部侧插入部324中。
通过将配置有电磁感应部22和信息存储部24的薄膜26贴到基部30的突出部322突出的面上,由此将电路部20配置在基部30上。主电磁感应部222和信息存储部24配置在基部30的用界线A隔开的配置有突出部322的一侧,且信息存储部24配置在设于突出部322附近的凹口部34上。副电磁感应部224配置在基部30的用界线A隔开的配置有基部侧插入部324的一侧,构成副电磁感应部224的导线在基部侧插入部324上通过。薄膜26上的切口262配置在基部侧插入部324的两侧。
如图1所示,初始位置是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22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另外,层叠位置是以界线A为中心将基部30折叠后的位置。在该层叠位置上,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222而层叠。副电磁感应部224与基部30形成一体,且可以从初始位置向层叠位置进行折叠。由于副电磁感应部224可以向层叠位置进行折叠,从而可以使主电磁感应部222形成的平面相对于来自同一方向的电磁波所构成的角度、与副电磁感应部224形成的平面相对于来自同一方向的电磁波所构成的角度互不相同。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部20的平面图。图3和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初始位置和层叠位置上的电路部20的等效电路图。形成第一实施例的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的线圈在初始位置上沿同一方向卷绕。并且,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对于由外部施加给电路部20的电磁波磁场,至少与初始位置的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形成的平面大致垂直的磁场分量在由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所包围的全部区域内相位大致相同。
当在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分别包围的区域上沿着图2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交链的电磁波磁场增加时,分别在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的导线内流动的电流的流向为箭头C的方向。此时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在图3中,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副电磁感应部224所产生的电动势与主电磁感应部222所产生的电动势为同方向。另外,当在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分别包围的区域上沿着箭头B的方向交链的电磁波磁场减少时,分别在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的导线内流动的电流的流向为箭头C的反方向。此时,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副电磁感应部224所产生的电动势也与主电磁感应部222所产生的电动势为同方向。
此外,当在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分别包围的区域上沿着箭头B的反方向交链的电磁波磁场增加时,分别在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的导线内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为箭头C的反方向;而当磁场减少时,分别在导线内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与箭头C同方向。因此,当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222位于初始位置时,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222所产生的电动势同方向的电动势。并且,在从外部接收到相同的电磁波时,通过副电磁感应部224和主电磁感应部222在信息存储部24的端子X和端子Y上所产生的电动势大于仅通过主电磁感应部222在X和Y上产生的电动势。
在图2所示的电路部20中,在将副电磁感应部224以界线A为中心向对应于主电磁感应部222的层叠位置折叠时,在折叠之前和折叠之后,副电磁感应部224对应的电磁波的磁场方向相反。由此,当在主电磁感应部222包围的区域上沿箭头B的方向交链的电磁波磁场增加时,在主电磁感应部222中,电流沿箭头C的方向流动,但是,在位于层叠位置的副电磁感应部224中,电流沿箭头C的反方向流动。此时的等效电路图如图4所示,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副电磁感应部224所产生的电动势与主电磁感应部222所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相反。
即使在层叠位置上,也与初始位置时相同,当朝向箭头B方向的电磁波的磁场减少时,在主电磁感应部222中,电流沿箭头C的反方向流动,在副电磁感应部224中,电流沿箭头C的方向流动。另外,当在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分别包围的区域上沿着箭头B的反方向交链的电磁波磁场增加时,在主电磁感应部222中,电流沿箭头C的反方向流动,同时,在副电磁感应部224中,电流沿箭头C的方向流动;而当磁场减少时,在主电磁感应部222中,电流沿箭头C的方向流动,同时,在副电磁感应部224中,电流沿箭头C的反方向流动。
当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222位于层叠位置时,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222所产生的电动势方向相反的电动势。因此,在从外部接收到相同的电磁波时,通过副电磁感应部224和主电磁感应部222在信息存储部24的端子X和端子Y上所产生电动势小于仅通过主电磁感应部222在X及Y上所产生的电动势。
由此,例如,如果将主电磁感应部222所形成的平面相对于电磁波的磁场方向配置成大致垂直,则当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222位于初始位置时,在信息存储部24的端子X和端子Y上产生的电压最大。随着副电磁感应部224向对应于主电磁感应部222的层叠位置移动,在信息存储部24的端子X和端子Y上产生的电压小于在初始位置上产生的电压,在层叠位置上,在信息存储部24的端子X和端子Y上产生的电压最小。因此,电路部20可以根据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222的相对位置,使信息存储部24两端所产生的电压发生变化。
信息存储部24具有作为可输出信息的电力的阈值电压。阈值电压小于由主电磁感应部222相对于来自外部的规定强度的电磁波在信息存储部24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并且,阈值电压大于在层叠位置上由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规定强度的电磁波在信息存储部24的两端产生的电压。
例如,在使用从无线识别卡10中读取信息的读取器,从无线识别卡10中读取信息时,通过使无线识别卡10接触读取器的发射电磁波的面,从而使无线识别卡10和电磁波放射源之间的距离为规定距离,并使读取器发射的电磁波与主电磁感应部222形成的平面大致垂直。相对于从读取器发射的规定强度的电磁波,主电磁感应部222单独在信息存储部24的两端产生一定大小的电压。而且,相对于同一规定强度的电磁波,利用位于层叠位置的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分别产生的电动势,在信息存储部24的两端产生一定大小的电压。此时,由于将阈值电压设定为这些电压的中间值,从而当主电磁感应部222单独产生电动势时,信息存储部24稳定地工作,而在层叠位置上,当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同时产生电动势时,将确实禁止信息存储部24的工作。
另外,当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位于初始位置时,在信息存储部24的两端产生的电压比主电磁感应部222单独产生的电压大。因此,由于信息存储部24具有阈值电压,所以,即使在初始位置上,信息存储部24也可以稳定地工作。
在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形成第二实施例的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的线圈在初始位置上沿相同方向卷绕,但是线圈的卷绕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作为第二实施例,形成主电磁感应部222和副电磁感应部224的线圈在初始位置上沿相反的方向卷绕。由此,当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222位于初始位置时,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222产生的电动势反向的电动势;而当位于层叠位置时,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222产生的电动势同方向的电动势。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电路部20也可以根据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主电磁感应部222的相对位置,使信息存储部24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发生变化。
图5是卡合部32附近的剖面图。凹口部34包括包围着突出部322而设置的凹口342、以及被凹口342包围且配置有主电磁感应部222的一部分的基座344。由于基座344被凹口342包围,所以与未设置凹口342时相比,用较小的力就可以从基部30上取下基座344。
卡合部32所具有的突出部322大致为圆柱形,包括半球部326、返回部328以及圆柱部330。半球部326设置在突出部322的顶端,大致为半球形。圆柱部330与基座344连通,且圆柱部330的直径比半球部326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小。返回部328设置在半球部326和圆柱部330之间。
基部侧插入部324具有窄部332以及孔径比窄部332大的宽部334。窄部332其孔径与圆柱部330的直径大致相同,并设置在基部侧插入部324的配置有副电磁感应部224的一侧。在基部侧插入部324上,宽部334夹持着窄部332设置在副电磁感应部224的相反侧。宽部334的直径比窄部332的直径大,且与返回部328的直径大致相同。
图6、图7以及图8是无线识别卡10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无线识别卡10具有用于将电路部20和基部30安装在对象上的条状带子40。带子40是将电路部20安装到对象上的安装部的一个示例。带子40具有开孔部402和卡合孔406。在带子40上设置有多个开孔部402。由此,即使安装电路部20的对象的大小不同,带子40也完全可以将电路部20安装在对象上。
如图6所示,通过将突出部322插入带子40的卡合孔406,从而将带子40安装在电路部20上。在将电路部20及带子40配置在基部30上后,无线识别卡10将信息存储到电路部20中。另外,电路部20也可以在预先存储了信息的状态下配置到基部30上。
如图7所示,为了将无线识别卡10安装到对象上,将带子40形成环形的状态,并根据对象的大小来选择用于插入突出部322的开孔部402,在所选择的开孔部402中插入突出部322。接着,如图8所示,在夹持着带子40的状态下折叠基部30,由此将突出部322插入基部侧插入部324,并在折叠的状态下卡合基部30。因此,通过将基部30折叠起来,从而将电路部20准确地安装到对象上。
图9是卡合之前的卡合部32的剖面图。图10是层叠位置上的卡合部32的剖面图。通过将基部30折叠,从而将卡合部32所包括的基部侧插入部324通过副电磁感应部224配置到与穿过了带子40的突出部322相对的位置上。图9的位置表示副电磁感应部224向层叠位置移动的途中,在该状态下,副电磁感应部224仍构成电气闭合回路。在图9的位置上,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产生与主电磁感应部222产生的电动势反向的电动势。
通过接收电磁波,主电磁感应部222及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分别产生电动势。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副电磁感应部224在图9的位置上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与主电磁感应部222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相反,因而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产生的电压小于由主电磁感应部222单独产生的电动势。因为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产生的电压比信息存储部24具有的阈值电压还小,所以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存储部24在图9的位置上不工作。
在从图9的位置继续折叠基部30,使突出部322向图9所示的箭头方向上压时,突出部322将配置在基部侧插入部324上的副电磁感应部224的一部分切断。在通过继续折叠基部30,使突出部322进一步上压时,基部侧插入部324的窄部33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突出部322的半球部326及返回部328穿过基部侧插入部324的窄部332后进入基部侧插入部324的宽部334(图10)。
通过从图9的位置向图10的位置折叠基部30,副电磁感应部224移动到对应于主电磁感应部222的层叠位置。当副电磁感应部224移动到层叠位置时,卡合部32的突出部322电切断副电磁感应部224。因为通过折叠基部30来切断电磁感应部22的一部分,所以无线识别卡10可以在基部30折叠之前和折叠之后使电磁感应部22的电路结构发生变化。
由于突出部322具有半球部326,所以,在具有的直径比半球部326的直径小的窄部332内,可以很容易地插入突出部322。并且,由于突出部322具有半球部326,因此,只要使用比从基部30上拉下基座344所需要的力更小的力,就可以将突出部322插入基部侧插入部324。由于突出部322具有返回部328,所以,在从基部侧插入部324中拔出突出部322时,需要使用比将突出部322插入基部侧插入部324更大的力。因此,突出部322和基部侧插入部324可以牢固卡合而不会轻易脱离。另外,从基部侧插入部324中拔出突出部322时所需的力比从基部30上拉下基座344所需要的力更大。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部20在层叠位置上的等效电路图。在层叠位置上,由于主电磁感应部222及副电磁感应部224产生相互反向的电动势,所以,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路部20不工作。但是,通过将副电磁感应部224的电路向层叠位置折叠,从而使副电磁感应部224的电路断电,所以,副电磁感应部224相对于信息存储部24不产生电动势。由此,信息存储部24利用主电磁感应部222产生的电动势来工作。因此,第一实施例的电路部20在层叠状态下可稳定地工作。
图12是基部30打开时的卡合部32附近的剖面图。图13是基部30打开时的无线识别卡10的立体图。在从折叠的状态打开基部30时,使用比将卡合部32的突出部322从基部侧插入部324中拔出的力更小的力,就会使基座344从基部30上脱离。由此,配置在基部30及基座344上的主电磁感应部222的一部分被电切断。因此,通过将基部30从折叠状态打开,可以准确地禁止无线识别卡10工作。并且,由于无线识别卡10具有带子40,从而无线识别卡10被稳固地安装在对象上,所以,在将无线识别卡10从对象上拆下时,无线识别卡10的工作就会被确实禁止。
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10的信息存储部24中存储有例如作为入场券的信息时,通过将副电磁感应部224折叠到层叠位置上,从而为使用者带上无线识别卡10。当副电磁感应部224被准确地折叠到层叠位置时,副电磁感应部224切断,主电磁感应部222利用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对信息存储部24提供大于等于阈值电压的电压。由此,无线识别卡10稳定地工作,从而可以将存储在无线识别卡10中的入场券的信息准确地出示给活动的相关工作人员。并且,在无线识别卡10再次打开时,主电磁感应部222就会断开,从而无线识别卡10不工作。由此,携带着无线识别卡10的使用者可以证明在最初带上无线识别卡10之后,没有进行过取下后又带上的动作。因此,最初带上的使用者和入场券切实地连接在一起。由此,例如在活动会场中,可以防止入场券的不正当使用。
此外,因为与对象切实连接在一起的无线识别卡10发送对象的相关信息,所以通过为新生儿或痴呆老人等患者带上无线识别卡10,医院的职员就不会认错患者,从而能有效地进行管理。并且,在药物容器上安装无线识别卡10时,通过从无线识别卡10读取信息,不仅可以确认药物的相关信息,还可以确认容器是否被打开过。
图14是第三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10的平面图。在图14所示的无线识别卡10中,对与图1的无线识别卡10相同的结构,使用与图1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导线部404配置在带子40上,并在电磁感应部22和信息存储部24之间串联电连接,与信息存储部24构成闭合电路。将带子40形成环状,以将无线识别卡10带在对象上,导线部404具有沿着带子40的环状的大致环形形状。基部30与带子40形成一体。
第三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10通过从折叠状态打开副电磁感应部224,从而电切断主电磁感应部222的一部分,由此切实地禁止无线识别卡10的工作。并且,在通过将带子40切断以从对象上拆下无线识别卡10时,由于也电切断了导线部404,从而可切实地禁止无线识别卡10的工作。因此,可确实防止无线识别卡10的不正当使用。
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无线识别卡10的平面图。在图15所示的无线识别卡10中,对与图14的无线识别卡10相同的结构,使用与图14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带子40末端的、未配置带子40的基部30的一侧,且配置有导线部404的一侧的带子40的面上设置有粘合部408。粘合部408是通过例如粘接剂密封等涂布有粘接剂的带子40上的区域。导线部404的一部分配置在粘合部408和带子40之间。
通过将配置有粘合部408的带子40的背面粘合到基部30或带子40的未配置粘合部408的带子40的正面,从而将带子40形成环状,由此可以将无线识别卡10带在对象上。并且,涂布在粘合部408上的粘接剂的粘接力大于导线部404和带子40间的粘合力。由此,在将粘合部408粘合到带子40的正面上后,当拉开粘合后的带子40的正面和配置有粘合部408的带子40的背面时,粘合部408附近的导线部404与粘合部408一起粘合、残留在带子40的正面。
另一方面,不在粘合部408附近的导线部404部分与带子40粘合。并且,在拉开粘合后的带子40的正面和配置有粘合部408的带子40的背面时,拉开粘合后的带子40的正面和配置有粘合部408的带子40的背面的力施加在导线部404上,从而使导线部404断开,由此信息存储部24不工作。因此,当将安装在对象上的无线识别卡10从对象上拆下时,可以切实地禁止无线识别卡10工作,从而防止无线电识别卡10的不正当使用。
图16是利用无线识别卡10的入场者控制系统50的构成图。在活动会场等场合使用的入场者控制系统50包括不正当使用模式数据库52,用于存储虚拟的不正当使用模式;接收数据记录器56,存储已检测的入场者的信息;模式比较部54,用于比较不正当使用模式数据库52和接收数据记录器56的模式;无线识别卡10,带在使用者身上;读取记录器60,与无线识别卡10进行通信;以及控制部58,控制读取记录器60。
不正当使用模式数据库52是一种将可以认为是不正当使用的模式以一览表的形式进行登记的数据库。所谓的可以认为是不正当使用的模式可以列举以下模式表示平均每隔单位时间多次入场的的模式,以及表示由于未携带无线识别卡10、无线识别卡10不工作或者无线识别卡10未折叠到层叠位置而导致应答的电磁波比正常的无线识别卡10弱的模式等。
接收数据记录器56是一种将控制部58从无线识别卡10接收的信息与接收时间相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数据库。模式比较部54从不正当使用模式数据库52和接收数据记录器56中读取使用者的入场模式,并比较在不正当使用模式数据库52中登记的入场模式与从接收数据记录器56中读取的入场模式是否一致,在一致时,将该旨意传送给控制部58。控制部58控制读取记录器60,并将从读取记录器60接收的信息存入接收数据记录器56。
无线识别卡10带在对象身上,并无线电发送对象的相关信息。读取记录器60利用电波从带在对象身上的无线识别卡10接收信息,并将接收的信息传送给控制部50。并且,当模式比较部54判定为不正当使用时,读取记录器60通过发出异常声音,从而向使用者以及相关者通知不正当使用。另外,当模式比较部54判定为不正当使用时,控制部58也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向管理中心报告。由此,可以准确地防止入场券的不正当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由上述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无线识别卡10,可以与对象确实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准确地防止入场券的不正当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识别卡,其包括主电磁感应部和副电磁感应部,利用来自外部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以及信息存储部,存储信息并利用所述电动势输出所述信息;其中,所述副电磁感应部可以从相对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初始位置向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层叠的层叠位置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识别卡,在所述初始位置上,所述副电磁感应部相对于所述信息存储部产生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的电动势同方向的电动势;并且,在所述层叠位置上,所述副电磁感应部相对于所述信息存储部产生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的电动势反方向的电动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识别卡,所述信息存储部具有作为可以输出所述信息的电力的阈值电压;所述阈值电压小于相对于来自所述外部的规定强度的电磁波由所述主电磁感应部在所述信息存储部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并大于在所述层叠位置上相对于所述规定强度的电磁波由所述主电磁感应部和所述副电磁感应部在所述信息存储部的两端产生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识别卡,所述副电磁感应部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并联电连接;所述无线识别卡还包括当所述副电磁感应部移动到所述层叠位置时电切断所述副电磁感应部的切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识别卡,在所述初始位置上,所述副电磁感应部相对于所述信息存储部产生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的电动势反方向的电动势;并且,在所述层叠位置上,所述副电磁感应部相对于所述信息存储部产生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的电动势同方向的电动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识别卡,其包括主电磁感应部和副电磁感应部,利用来自外部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以及信息存储部,存储信息并利用所述电动势输出所述信息;其中,所述副电磁感应部可以从相对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初始位置向与所述主电磁感应部层叠的层叠位置折叠。本发明的无线识别卡可以与对象确实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准确地防止入场券的不正当利用。
文档编号G06K19/04GK101071476SQ20071010864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9日
发明者中岛启一 申请人:索福帮Bb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