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533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机箱,特别是一种便于拆装的电脑机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脑侧板的固定方式有多种,最常用的是直接用螺丝将电脑侧板固定在基座上。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在电脑侧板的组装和拆卸过程中须使用螺丝起子等工具,过程非常繁琐不便。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方便电脑侧板的组装与拆卸,业界也出现了一些改进的,其中一种方式是在一第一侧板的一侧缘压折出一折边,所述折边延伸出若干卡钩,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侧缘压折一 "L"形的折板,在所述折板上分别设若干穿孔。所述卡钩可活动接入电脑基座一侧边缘处的穿槽内,若干螺栓装置在对应所述"L"形折板的穿孔内再旋合于所述基座另一侧边缘处的螺孔内,从而将所述第一侧板固定于该电脑基座。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一卡固件将一第一侧板固定于电脑基座。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本体、 一滑动装设在所述本体上的滑动体、 一枢转装设在所述本体上的操作件, 一弹簧连接所述本体与所述滑动体。安装所述第一侧板时,可扳动所述操作件,使所述滑动体在所述本体上滑动并压縮该弹簧,然后松开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弹簧的复位而使所述滑动体的压合部抵顶在所述第一侧板的折边,从而固定所述第一侧板。
但是,上述电脑机箱结构复杂且拆装过程繁琐费时。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侧板固定结构简单且拆卸简便的电脑机箱。一种电脑机箱,包括一基座及一侧板,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两相对边的一前板及一后板及一分别连接所述前板和后板的顶盖,所述侧板内侧邻近后端垂直设有一固定柱,所述后板设有一滑动槽,所述电脑机箱还包括一滑动装设于所述滑动槽的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外露于滑动槽的操作部及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随着卡固件的滑动卡合或释放所述固定柱。
相较现有技术,上述电脑机箱利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固定柱卡合于装设于所述基座的卡固件的卡合部,从而可简便、快捷地拆卸所述第一侧板。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电脑机箱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2中I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考图l,本发明电脑机箱包括一基座IO、 一第一侧板20、及一将第一侧板20固定于 基座10的卡固件30。
基座IO包括一底板12、分别安装于底板12的两相对端缘的一前板14和一后板16及一连 接前板14和后板16的顶端缘的顶盖18。该底板12、前板14、后板16及顶盖18共同围成一两侧 开口的方形体。底板12与顶盖18的一侧端面的中间部位分别对应地设有一 "凸"字形的通孔 120、 180,通孔120、 180邻近前板14的一端的尺寸略大于邻近后板16—端的尺寸。后板16邻 近一侧处设有一 "H"形的滑动槽160。后板16于滑动槽160的两侧偏下方的部位凸设两定位 块162,该两定位块162分别自后板16垂直延伸一延伸部,之后自延伸部沿着平行后板16的方 向相向弯折成一弯折部。后板16于邻近滑动槽160—侧的边缘处凸设排成一竖直线的两凸耳 164,每一凸耳164上均设有一固定孔166。
第一侧板20安装于基座10的一开口以封闭该开口。第一侧板20内侧靠近后端缘处垂直凸 伸排成一竖直线的两间隔的固定柱202 。第一侧板20内侧靠近上下两侧边缘的中间部位分别 凸伸一卡钩204,卡钩204自第一侧板20垂直延伸后沿着平行第一侧板20的方向向设有固定柱 202的一端水平弯折而成。
卡固件30包括一体成形的一主体32、 一卡合部34及一操作部36。主体32概呈板状,其一 端的两侧沿相反方向分别延伸一固定块320,每一固定块320上设有一通孔(参见图3)。卡 合部34呈"L"形,其自主体32的一面垂直凸伸一固定端,之后自固定端沿平行主体32的方 向向上弯折延伸成一自由端。操作部36自主体32的另一相对面垂直延伸而成。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组装时,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穿过后板16的滑动槽160。 一第一 弹簧50及一第二弹簧60的一端分别钩设于后板16的凸耳164的固定孔166,另一端分别钩设于 卡固件30的固定块320的通孔,此时第一、第二弹簧50、 60处于自然状态。卡固件30的主体 32的一端缘抵顶于邻近后板16的凸耳164的定位块162的延伸部,卡合于该定位块162,卡固 件30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侧板20的两卡钩204分别卡入通孔120、 180邻近基座10的前板14的 部分。移动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使其在滑动槽160内向远离凸耳164的方向移动,卡固件30也 跟着向远离凸耳164的方向移动,直至卡固件30的一另一端缘抵顶于远离凸耳164的定位块162。此时,第一、第二弹簧50、 60被拉伸。自前向后推动第一侧板20使其两卡钩204分别在 通孔120、 180内移动,直至两卡钩204均移动到通孔120、 180的邻近后板16的部位且分别抵 顶于通孔120、 180的侧边,卡钩204将第一侧板20安装于基座10。松开对卡固件30的操作部 36的操作,在第一、第二弹簧50、 60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卡固件30恢复到第一位置。第一 侧板20的一固定柱202卡合于卡固件30的卡合部34与卡固件30的主体32之间,另一固定柱 202位于卡合部34的固定端的下面,将所述卡合部34夹持于该两固定柱202之间,用以防止第 一侧板20向前或向上运动而从基座10上脱离。
拆卸时,再次移动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使其在滑动槽160内向远离后板16的凸耳164的方 向移动,直至卡固件30的一侧边缘抵顶于远离凸耳164的定位块162。此时,第一侧板20的固 定柱202脱离了与卡固件30的卡合部34的卡合。向前滑动第一侧板20,使其两卡钩204均滑到 通孔120、 180邻近前板14的部位,取下第一侧板20即可实现对第一侧板20的拆卸。松开对卡 固件30的操作部36的操作,在第一、第二弹簧50、 60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卡固件30恢复到 第一位置,以便于下次安装第一侧板20。
本发明电脑机箱,后板16上也可仅仅设有一 "H"形的滑动槽160,而不用设置凸耳164 及定位块162。固定第一侧板20时,操作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在滑动槽160内移动,直至操作 部36抵顶于滑动槽160的一端。此时,第一侧板20的固定柱202卡合于卡固件30的卡合部,再 向下移动操作部30使其卡合于滑动槽160的一端向下延伸的竖直部内,将卡固件30定位,从 而将第一侧板20固定于基座10。
拆卸第一侧板20时,操作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在滑动槽160内移动,直至操作部36抵顶 于滑动槽160的另一相对端。此时,第一侧板20的固定柱202脱离于卡固件30的卡合部,再向 下移动操作部30使其卡合于滑动槽160的另一相对端向下延伸的竖直部内,将卡固件30定位 ,取下第一侧板20即可。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机箱,包括一基座及一侧板,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两相对边的一前板及一后板及一分别连接所述前板和后板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内侧邻近后端垂直设有一固定柱,所述后板设有一滑动槽,所述电脑机箱还包括一滑动装设于所述滑动槽的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外露于滑动槽的操作部及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随着卡固件的滑动卡合或释放所述固定柱。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及顶盖的侧 端面分别设有一通孔,所述侧板内侧的上下边缘处分别设有一卡钩,所述卡钩可移动地对应 卡合于所述通孔。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的两端分 别形成一竖直部,所述操作部可卡合于所述滑动槽两端的竖直部,用以定位所述卡固件。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件包括一主 体,所述操作部凸设于所述主体的一侧面,所述卡钩凸设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面,所述后板 于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分别相向凸设一定位块,移动所述操作部,所述主体的侧边可卡合于对 应的定位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包括自所 述后板垂直延伸的一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沿着平行所述后板的方向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自所 述主体垂直凸伸的一固定端及自所述固定端沿平行所述主体的方向垂直弯折朝向所述顶盖延 伸的一自由端。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机箱还包括 至少一使卡固件弹性复位的弹簧。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件设有至少 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后板竖直设有至少一凸耳,所述凸耳设有一固定 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钩设于所述凸耳的固定孔及所述固定块的通孔。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侧还设有一与所述固定柱成竖直间隔排列的另一固定柱,所述两固定柱可夹持于所述 卡合部。
全文摘要
一种电脑机箱,包括一基座及一侧板,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两相对边的一前板及一后板及一分别连接所述前板和后板的顶盖,所述侧板内侧邻近后端垂直设有一固定柱,所述后板设有一滑动槽,所述电脑机箱还包括一滑动装设于所述滑动槽的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外露于滑动槽的操作部及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随着卡固件的滑动卡合或释放所述固定柱,从而简便、快捷地拆卸所述第一侧板。
文档编号G06F1/18GK101458549SQ20071020309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丘亮亮, 刘长春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