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标定位装置及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426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标定位装置及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的相关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光标定位装置 及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相对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随 着数字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精彩,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将朝着更高效、更 便利、更有趣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笔记本电脑要求不再局限于其系统 的高性能,更多人性化设计的元素已经成为人们选择笔记本电脑的重要因 素之一。
针对不便随机携带鼠标的使用状况,笔记本电脑大多设置有替代鼠标
的光标定位装置,目前,笔记本电脑光标定位装置的主流技术有两种一 种是基于电容感应原理的触控板(TouchPad ),用户通过触控板控制光标的 移动,使用时,需要用户手指在该触控板上移动一定距离后,抬起手指再 在该触摸板上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反复几次才可以将光标移至理想位 置,操作比较繁瑣。另一种是基于压力感应原理的指点杆(TrackPoint), 用户要通过指点杆控制光标的移动,使用时,只需用户手指在该指点杆上 施加具有方向的力即可以使光标移至理想位置,但是,由于指点杆与手指 的接触面积太小,只允许用户用一个手指进行操作,因此,长期使用时, 存在着用户手指极易产生疲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标定位 装置,旨在通过相应结构的改进设计,提高笔记本电脑自带光标定位装置 的可纟喿作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标定位装置包括形变传感器、指点杆、固定底板、回位部件和滑片;所述指点杆设置在所述形变传感器的上方,且所述指点 杆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形变传感器相抵;所述固定底 板的中部具有通孔并套装在所述指点杆的外侧,且所述固定底板与所述指 点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回位部件,包括第一环状永磁4^和第二环状永石兹 铁,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固定在所述指点杆的所述上端面,所述第二环状 永磁铁的半径小于所述第 一永磁铁的半径;所述滑片位于在所述固定底板 的上方,且所述滑片的中部向下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环状永磁体固 定在所述第 一 凸台上,且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与所述第 一环状永磁铁内、 外嵌套设置。
优选地,所述指点杆上端面的中部具有凹坑,所述滑片上的第一凸台 的外径小于所述凹坑的内径,且所述第一凸台置于所述指点杆上的凹坑内; 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嵌装在所述滑片的第一凸台下表面内;所述第一环状 永磁铁固定设置在所述凹坑外周的指点杆上;其中,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 和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同轴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左键压板、右键压板、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所 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滑片的上表面上,所述左 键压板和右键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的上方,且所 述左键压板和右键压板分别与所述滑片卡接连接。
所述滑片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第二凸台,所述左键压板和所述右键压 板为固连为一体的环状且套装在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所述左才几械4要4建和 右机械^4定分别嵌装在所述滑片上。
优选地,还包括上盖板和限位框;所述上盖板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 上盖板套装在所述左键压板和所述右键压板的外侧,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 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开口的内壁与所述左键压板和所述右键压板的外 周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滑片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位导向 块;所述限位框套装在所述滑片下表面上的卩艮位导向块上,所述限位框的左、右侧内壁或前、后侧内壁分别与所述限位导向块相抵,且所述限位框
的前、后侧内壁或左、右侧内壁与所述限位导向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开
口外周侧的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框的前、后 侧外表面或左、右侧外表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挡块相抵,且所述限位框的左、 右侧外表面或前、后侧外表面与所述限位挡块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滑片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的
限位导向块分別是两个;所述限位框是矩形框,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上设 置的限位挡块是四个"L"形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限位框四个角的 夕卜邻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光标定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户可用单指或多指 触及所述滑片,固定设置在所述滑片上的第二环状永磁铁随之发生位移, 此时,内外嵌套的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和第一环状永磁铁之间的位移变化 而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该磁力通过所述指点杆间接作用于所述形变传感 器上,进而控制光标的输入。用户操作时,只需轻轻滑动所述滑片,即可 完成操作,因此可避免长期操作而产生疲劳;另外,当用户的手指离开所 述滑片时,所述第 一环状永磁体与第二环状永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磁力能 够迅速实现所述滑片的归中回位。
优选方案中,在所述限位框与所述滑片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分别形成相 对位移的约束,以限制所述滑片的转动;所述限位框可分别相对于所述滑 片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发生两个垂直方向的滑动位移,根据两个垂直方向的 位移可以合成中心向外侧任一方向的直线位移。因此,所述滑片受到约束 后不能发生转动,避免了光标的实际位移与用户操:作不一致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可靠的优点,光标移动能够在快速移 动的过程中不失定位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标定位装置,特别适用于笔记本电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器和主机,所述主机与 所述显示器铰接;所述主机包括具有输入接口的主板、嵌装在所述主机内的光标定位装
置和中央处理器;
所述光标定位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板的输入接口连接;所述光 标定位装置包括形变传感器、指点杆、固定底板、回位部件和滑片,所述 指点杆设置在所述形变传感器的上方,且所述指点杆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 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形变传感器相^0所述形变传感器采集指点杆下端的形 变信号并输出光标移动信息;所述固定底板的中部具有通孔并套装在所述 指点杆的外侧;所述回位部件包括第一环状永;兹铁和第二环状永》兹铁,所 述第 一环状永》兹铁固定在所述指点杆的所述上端面,所述第二环状永i兹铁 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半径;所述滑片位于在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 且所述滑片的中部向下形成有第 一 凸台,所述第二环状永》兹体固定在所述 第一凸台上,且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与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内、外嵌套设 置;所述中央处理器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根据从所述输入接口接收的所述 光标定位装置的光标移动信息控制计算机光标在所述显示器的屏幕上移 动。
优选地,所述指点杆上端面的中部具有凹坑,所述滑片上的第一凸台 的外径小于所述凹坑的内径,且所述第一凸台置于所述指点杆上的凹坑内; 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嵌装在所述滑片的第一凸台下表面内;所述第一环状 永^兹4^固定设置在所述凹坑外周的指点杆上;其中,所述第一环状永^兹4失 和所述第二环状永石兹铁同轴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左键压板、右键压板、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所 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滑片的上表面上,所述左 键压板和右键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的上方,且所 述左键压板和右键压板分别与所述滑片卡接连接。
所述滑片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第二凸台,所述左4建压板和所述右^T建压 板为固连为一体的环状且套装在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所述左机械按^t建和 右机械按键分别嵌装在所述滑片上。优选地,还包括上盖板和限位框;所述上盖板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
上盖板套装在所述左4定压板和所述右键压板的外侧,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 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开口的内壁与所述左键压板和所述右键压板的外 周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滑片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位导向
块;所述限位框套装在所述滑片下表面上的限位导向块上,所述限位框的 左、右侧内壁或前、后侧内壁分别与所述限位导向块相抵,且所述限位框 的前、后侧内壁或左、右侧内壁与所述限位导向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开 口外周侧的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框的前、后 侧外表面或左、右侧外表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挡块相抵,且所述限位框的左、 右侧外表面或前、后侧外表面与所述限位挡块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滑片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的 限位导向块分别是两个;所述限位框是矩形框,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上设 置的限位挡块是四个"L,,形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限位框四个角的 外侧。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接口为PS/2接口或者USB接口 。

图l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标定位装置的外形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标定位装置各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视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底板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滑片3的结构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左键压板61和右键压板6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滑片3、上盖板8和限位框9之间装配关 系的仰^L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光标定位装置IO、形变传感器l、指点杆2、凹坑21、台阶22、滑片 3、第一凸台31、凹坑311、环形槽312、第二凸台32、回位部件4、第一 环状永磁铁41、第二环状7Jc磁铁42、固定底板5、通孔51、左键压板61、 右4建压板62、左机械按键71、右机械按4建72、上盖板8、开口 81、内壁 811、限位挡块82、限位框9、主才几20、显示器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标定位装置10的设计思想在于,针对现有指点杆技 术进行结构的改进设计,主要增加了滑片3以及内、外嵌套设置的第二环 状永磁铁和第一环状永^磁铁;操作者触动滑片3并通过滑片3带动第二环 状永磁铁相对于固定设置的第 一环状永磁铁发生径向位移,该位移变化产 生的相互作用的磁力通过所述指点杆间接作用于所述形变传感器上,进而 控制光标的输入;操作者松手后,两个环状永磁铁之间磁力带动滑片3迅 速回位,操作性较高,可避免长期操作而产生疲劳。
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形变传感器1和指点杆2的具体结构及电路连接 关系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所在,相关技术与现有指点杆(TrackPoint) 光标控制原理相同,故在本说明书中未予赘述。
为了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 型所述光标定位装置的外形图;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光标定位装置10包括固定设置 的形变传感器l、指点杆2、固定底板5、滑片3以及由内、外嵌套设置的 第一环状永石兹铁41和第二环状永》兹4失42组成的回位部件4。
其中,所述指点杆2设置在所述形变传感器1的上方,且所述指点杆 2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形变传感器1相抵;所述固定 底板5的中部具有通孔51并套装在所述指点杆2的外侧,且所述固定底板 5与所述指点杆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 一环状永》兹铁41固定在所述指点杆2的所述上端面,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42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 半径;所述滑片3位于在所述固定底板5的上方,且所述滑片3的中部向 下形成有第一凸台31,所述第二环状永一磁体42固定在所述第一凸台31上, 且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42与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内、外嵌套设置。
请参见图5,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底板5的结构示意图。如该 图所示,所述固定底板5的中部具有通孔51。如图2所示,所述指点杆2 的下端部插装在所述通孔51内,所述形变传感器1固定设置在通孔51内,
置于通孔5i内的所述指点杆2的下端与所述形变传感器i相^y妄。
请参见图6,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滑片3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 所述指点杆2上表面的中部具有凹坑321。如图2所示,所述滑片3上的 第一凸台31置于所述指点杆2上的凹坑21内,且所述第一凸台31的外径 小于所述凹坑21的内径;所述第一环状永,兹4失41固定^:置在所述凹坑21 外周的指点杆2上,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42固定设置在所述滑片3下方的 第一凸台31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与所述指点杆2之间的装配连 接关系可以如图2所示的结构,所述指点杆2的上端部外侧具有台阶22, 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套装在所述台阶22上方的指点杆2上;实际上, 不局限于图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状永石兹铁42嵌装在所述滑片的第一凸台31下 表面内;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也可以嵌装在所述凹坑21外周的指点杆 2上表面内;其中,所述第一环状永》兹铁41和所述第二环状永》兹铁42同 轴设置。
实际上,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所述指点杆的上表面上开有环形槽, 所述第一环状永-兹4失置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滑片上第一凸台上开有环形 槽,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置于所述环形槽内。
为更清楚的表示本实施例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请一并参见图3和 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标定位装置各部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3的B向一见图。
实际上,如图所示,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和所述第二环状永J兹铁 42为同轴设置。如此设计,可以确保所述滑片3沿各方向的位移量相等, 以获得良好的操纵手感,因此,此设计为最佳方案。
使用时,用户可以单指或多指来移动滑片3,根据滑片3移动的方向 和距离来控制光标的移动。当滑片3下表面的第一凸台31的外侧壁与所述 指点杆2上凹坑21的内壁接触时,即达到了该方向位移的极限位置,第一 环状永磁铁41和第二环状永磁铁42之间的间隙至最小,此时,所述第一 环状永磁铁和第二环状永磁铁之间的位移变化而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该 磁力通过所述指点杆2作用于所述形变传感器1上,光标即可达到理想位 置;当用户的手指离开所述滑片3时,在第一环状永> 兹铁41与第二环状永 磁铁42之间磁力的相斥作用下,所述第一环状永^兹铁41相对于第二环状 永磁铁42归中位移,即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和所述第二环状永石兹铁42 的轴心线重合,所述滑片3随之回位。
与现有的基于压力感应原理的指点杆(TrackPoint)技术相比,本实用 新型在使用时,用户可以进行多指操作,只需轻轻滑动所述滑片即可;因 此,可避免长时间4喿作光标定位装置所产生的疲劳。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还包括左键压板61、右键压板62、左机械按 键71和右机械按键72,所述左机械按键71和右机械按键72分别固定设 置在所述滑片3的上表面上,所述左键压板61和右键压板62分别设置在 所述左机械按键71和右机械按键72的上方,且所述左键压板61和右键压 板62分别与所述滑片3卡接连接。
本实施方式所述左键压板61、右4建压板62、左机械按键71和右机械 按键72实现的功能与标准鼠标的左、右键的功能相同,其中,左机械按键 71和右机械按键72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标准鼠标中的按键结构相同。
如图3所示,所述滑片3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第二凸台32,所述左键 压板61和所述右键压板62为固连为一体的环状且套装在所述第二凸台32的外侧;所述左机械按键71和右机械按键72分别嵌装在所述滑片3上。 请一并参见图7,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左键压板61和右键压板62的结 构示意图。所述回连为一体的左、右键压板相对于所述滑片3可上、下移 动,使用时,手指轻压一侧的压板,该侧压板与相对应的机械按键相抵, 即完成相应按键的点击操作。
结合指点杆(TrackPoint)的工作原理可知,所述形变传感器1仅识别 所述指点杆2由中心向外侧任一方向的直线位移,因此,若所述滑片3带 动所述指点杆2绕轴心转动,就会发生光标的实际位移与用户操作不一致 的问题出现。
针结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还包括上盖板8和限位框9;请参见图8, 该图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滑片3、上盖板8和限位框9之间装配关系的 仰视图;所述上盖板8的中部具有开口 81,所述上盖板8套装在所述左键 压板61和所述右4建压板62的外侧且所述上盖板8与所述固定底板5固定 连接,所述开口 81的内壁811与所述左键压板61和所述右键压板62的外 周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如图所示,其中,所述滑片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 位导向块33,所述限位框9套装在所述滑片3下表面上的限位导向块33 上,所述限位框9的左、右侧内壁分别与所述限位导向块33相抵,且所述 限位框9的前、后侧内壁与所述限位导向块33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i兌, 沿前、后方向所述限位框9可相对于所述限位导向块33滑动,且所述限位 导向块33限制所述限位框9的沿左、右方向的位移。
其中,所述开口 81外周侧的所述上盖板8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限位挡块 82,所述限位框9的前、后侧外表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挡块82相抵,且所述 限位框的左、右侧外表面与所述限位挡块82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沿 左、右方向所述限位框9可相对于所述限位挡块82滑动,且所述限位挡块 82限制所述限位框9的沿前、后方向的位移。
当然,所述滑片3下表面上的所述限位导向块33可以沿前、后方向对称设置,相应地,所述限位框9的左、右侧外表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挡块82 相抵。即,所述限位框9相对于所述限位导向块33沿左、右方向滑动,所 述限位框9相对于所述限位挡块沿前、后方向滑动。
上述方案的原理在于,在所述限位框9与所述滑片3和所述上盖板8 之间分别形成相对位移的约束,限制了所述滑片3的转动,所述限位框9 可分别相对于所述滑片3和所述上盖板8之间发生两个垂直方向的位移, 根据两个垂直方向的位移可以合成中心向外侧任一方向的直线位移。
如图所示,所述滑片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限位导向块33 分别是两个;所述限位框9是矩形框,所述上盖板8的下表面上设置的限 位挡块82是四个"L,,形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限位框9四个角的外 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和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 42主要作用是产生阻力和保障用户放手后,滑片能自动回弹至起始点;而 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和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42所产生的阻力决定了用 户推移滑片3时所用力的大小,进而决定用户的操作手感。当然,可以根 据需要选用橡胶或异形弹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与其相应的 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故在此未予赘述。
另外,所述滑片3的形状也不局限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形状,它可以 从美感的角度进行变形,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请参见图9,该图是本实用新型 所述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器30和与所述显示器30铰接 的主机20,其中所述主机20包括具有输入接口的主板(图中未示出)、嵌 装在所述主机内的光标定位装置IO和中央处理器(图中未示出)。
其中,所述光标定位装置1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板的输入接口连 接,它包括固定设置的形变传感器l、指点杆2、固定底板5、滑片3以 及内、外嵌套设置的第一环状永磁铁41和第二环状永i兹铁42;其中,所述指点杆2设置在所述形变传感器1的上方,且所述指点杆2的下端部与 所述形变传感器1相抵;所述固定底板5套装在所述指点杆2下端部的外 侧;所述滑片3设置在所述指点杆2的上方,且所述滑片3与所述指点杆 2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4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环状永 磁铁41的外径;其中,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41与所述滑片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42固定设置在所述指点杆2外周的固定底板5上。
所述中央处理器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根据从所述输入接口接收的所述 光标定位装置输出的光标移动信息控制计算机光标在所述显示器的屏幕上 移动。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电脑中光标定位装置10的更具 体的结构与前述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请参见图9,该图是本实用新型 所述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20、与所述主机20铰接的显 示器30和设置在所述主机上光标定位装置10。
其中,所述光标定位装置10包括固定设置的形变传感器l、指点杆 2、固定底板5、滑片3以及由内、外嵌套设置的第一环状永磁铁41和第 二环状永》兹4失42组成的回位部件4。其中,所述指点杆2i殳置在所述形变 传感器l的上方,且所述指点杆2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与所 述形变传感器1相抵;所述固定底板5的中部具有通孔51并套装在所述指 点杆2的外侧,且所述固定底板5与所述指点杆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 一环状永石兹铁41固定在所述指点杆2的所述上端面,所述第二环状永^兹纟失 42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半径;所述滑片3位于在所述固定底板5 的上方,且所述滑片3的中部向下形成有第一凸台31,所述第二环状永石兹 体42固定在所述第一凸台31上,且所述第二环状永石兹4失42与所述第一环 状永磁铁41内、外嵌套设置。
具体地,所述的输入接口为PS/2接口或者USB接口。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电脑中光标定位装置10的更具体的 优选结构与前述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标定位装置可以与外接鼠标(或其它定位设备) 共存,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标定位装置或外接鼠标中有一个正在控制光标时,
另一个会被锁住;当前的设备短时间内不起作用时,另一个即可以使用。 这样,两个用户可共同控制光标,而且不会互相干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标定位装置,在实际操作时,用户 触动所述滑片3,间接推动指点杆2,进而控制光标的输入。本实用新型具 有结构设计合理、可靠的优点,光标移动能够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不失定 位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 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一见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光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传感器;指点杆,设置在所述形变传感器的上方,且所述指点杆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形变传感器相抵;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中部具有通孔并套装在所述指点杆的外侧,且所述固定底板与所述指点杆之间具有间隙;回位部件,包括第一环状永磁铁,固定在所述指点杆的所述上端面,第二环状永磁铁,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半径;滑片,位于在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且所述滑片的中部向下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环状永磁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凸台上,且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与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内、外嵌套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点杆上 端面的中部具有凹坑,所述滑片上的第一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凹坑的内径, 且所述第一凸台置于所述指点杆上的凹坑内;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嵌装在所 述滑片的第 一凸台下表面内;所述第 一环状永磁铁固定设置在所述凹坑外周 的指点杆上;其中,所述第一环状7lcf兹铁和所述第二环状7lc磁铁同轴设置。
3、 4艮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 键压板、右键压板、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所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 键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滑片的上表面上,所述左键压板和右键压板分别设置 在所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的上方,且所述左键压板和右键压板分别与 所述滑片卡接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的上 表面的中部具有第二凸台,所述左键压板和所述右键压板为固连为一体的环 状且套装在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所述左机械按4建和右机械按4定分别嵌装在所述滑片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板 和限位框;所述上盖板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上盖板套装在所述左键压板和 所述右键压板的外侧,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开口的 内壁与所述左键压板和所述右键压板的外周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下表 面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位导向块;所述限位框套装 在所述滑片下表面上的限位导向块上,所述限位框的左、右侧内壁或前、后 侧内壁分别与所述限位导向块相抵,且所述限位框的前、后侧内壁或左、右 侧内壁与所述限位导向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开口外周侧的所述上盖板的下 表面上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框的前、后侧外表面或左、右侧外表面分 别与所述限位挡块相抵,且所述限位框的左、右侧外表面或前、后侧外表面 与所述限位挡块之间具有间隙。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下表 面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的限位导向块分别是两个;所述 限位框是矩形框,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上设置的限位挡块是四个"L"形挡 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限位框四个角的外侧。
8、 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主机,与所述显示器铰接,所述主机包括 具有输入接口的主板;嵌装在所述主机内的光标定位装置,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板的输入接 口连接,所述光标定位装置包括 形变传感器;指点杆,设置在所述形变传感器的上方,且所述指点杆具有上端面和下 端面,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形变传感器相抵,所述形变传感器采集指点杆下端 的形变信号并输出光标移动信息;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中部具有通孔并套装在所述指点杆的外侧; 回位部件,包括第一环状永磁铁,固定在所述指点杆的所述上端面,第二环状永磁铁,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半径;滑片,位于在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且所述滑片的中部向下形成有第一 凸台,所述第二环状永磁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凸台上,且所述第二环状永》兹铁 与所述第一环状永^f兹铁内、外嵌套设置;中央处理器,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根据从所述输入接口接收的所述光标 定位装置输出的光标移动信息控制计算机光标在所述显示器的屏幕上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点杆上端 面的中部具有凹坑,所述滑片上的第一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凹坑的内径,且 所述第一凸台置于所述指点杆上的凹坑内;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嵌装在所述 滑片的第 一凸台下表面内;所述第 一环状永磁铁固定设置在所述凹坑外周的 指点杆上;其中,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和所述第二环状永磁铁同轴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键 压板、右键压板、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所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 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滑片的上表面上,所述左键压板和右键压板分别设置在 所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的上方,且所述左键压板和右键压板分别与所 述滑片卡接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的上 表面的中部具有第二凸台,所述左键压板和所述右键压板为固连为一体的环 状且套装在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所述左机械按键和右机械按键分别嵌装在 所述滑片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板 和限位框;所述上盖板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上盖板套装在所述左键压板和 所述右键压板的外侧,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开口的内壁与所述左键压板和所述右键压板的外周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下表 面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位导向块;所述限位框套装 在所述滑片下表面上的限位导向块上,所述限位框的左、右侧内壁或前、后 侧内壁分别与所述限位导向块相抵,且所述限位框的前、后侧内壁或左、右 侧内壁与所述限位导向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开口外周侧的所述上盖板的下 表面上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框的前、后侧外表面或左、右侧外表面分 别与所述限位挡块相抵,且所述限位框的左、右侧外表面或前、后侧外表面 与所述限位挡块之间具有间隙。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下表 面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的限位导向块分别是两个;所述 限位框是矩形框,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上设置的限位挡块是四个"L,,形挡 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限位框四个角的外侧。
1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接口 为PS/2接口或者USB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标定位装置及笔记本电脑,所述光标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形变传感器、指点杆、滑片、固定底板和回位部件;所述指点杆设置在所述形变传感器的上方,指点杆下端面与所述形变传感器相抵;所述固定底板套装在所述指点杆的外侧且与指点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回位部件由内外嵌套的第一环状永磁铁和第二环状永磁铁组成,所述第一环状永磁铁固定在指点杆的所述上端面;所述滑片位于在固定底板的上方且其中部向下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环状永磁体固定在第一凸台上。用户可用单指或多指触及所述滑片,间接推动指点杆,进而控制光标的输入,因此,可避免长期操作而产生疲劳;光标移动能够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不失定位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06F3/033GK201222234SQ20082010876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雷 马, 马宝宝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