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838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分布式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系 统中,主控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SDH系统中的板间通信组成了一个典型的多机通信系统, 其中,主控板为多机通信系统中的主机(Server),SDH系统中的其余部件为主控板的从机 (Slave)ο现有技术中,分布式SDH系统的板间通信常采用串口通信和网口通信两种方式。 串口通信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使用一根传输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传输线接 收数据,因此采用两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板间通信。网口通信利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简称CPU)的全双工串行通信控制器(serial communication control,简 称SCC)和IEEE802. 3/以太网(Ethernet)协议实现CPU间的以太网通信;在实现网口通 信时,由于CPU—般只集成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子层协议,因 此需要增加物理层(PHY)芯片用于通信信号的转换。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陷由于串口通信 按位发送和接收字节,随着板间通信数据量的增大通信时间增长,通信实时性下降,无法满 足实时性较高的通信系统;由于网口通信需要增加物理层(PHY)芯片,增加了网口通信的 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提高通信效率,降 低通信系统的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所述板间通信地 址为已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寄存器地址;根据所述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方法,通过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 终端,利用板间通信地址的唯一性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 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板间通信装置,包括地址分配模块,用于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板间通信 地址为寄存器地址;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 息;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装置,通过地址分配模块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 端和第二终端,触发模块根据板间通信地址的唯一性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从而 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
信效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板间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 端、板间通信装置;所述板间通信装置,用于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并触发所 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板间通信地址向所述板间通信装置发送的通信请求 消息;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向所述板间通信装置返回响应中断消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系统,通过设置板间通信装置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 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板间通信地址的唯一性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从而 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
信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板间通信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板间通信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板间通信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板间通信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板间通信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板间通信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板间通信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板间通信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板间通信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以下步骤步骤101、接收第一终端根据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其中,板间通信 装置地址已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步骤102、根据通信请求消息触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为CPU,或者SDH系统中的主控板或
5者线路板。具体地,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为CPU,当第一终端为主控端(Server)时,第 二终端相应地为受控端(Slave);当第一终端为受控端(Slave),第二终端相应地为主控端 (Server)。在SDH系统中,若第一终端为主控板,则第二终端相应地为线路板;若第一终端 为线路板,则第二终端相应地为主控板,并且主控板和线路板均设置有相应的CPU。板间通 信地址可以为能够保存通信数据,并且能够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的寄存器地址, 也可以为能够实现保存通信数据以及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的其他地址,只要能够 实现保存通信数据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即可。具体地,板间通信地址可以为设置 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大规模集成电路上 的读写寄存器地址,也可以为设置在FPGA等大规模集成电路上的中断状态寄存器地址。通 信请求消息可以为触发板间通信地址进行读写操作的时钟信号。本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方法,通过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配板间通信地址, 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有硬 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图2为本发明板间通信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 括以下步骤步骤201、接收第一终端根据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其中,板间通信 地址已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步骤202、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步骤203、接收第二终端验证请求中断消息后返回的响应中断消息;步骤204、根据响应中断消息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上述步骤201中,板间通信地址可以为能够保存通信数据,并且能够触发第一终 端和第二终端通信的寄存器地址,也可以为能够实现保存通信数据以及触发第一终端和 第二终端通信的其他地址,只要能够实现保存通信数据并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即 可。具体地,板间通信地址可以为读写寄存器地址,也可以为中断状态寄存器地址,并且板 间通信地址具有唯一性,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直接进行通信。 此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内部设置有对该板间通信地址进行控制的结构单元。通信请求 消息具体可以为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通过上升沿或者下降沿的触发,使第一终 端和第二终端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快速地进行读写操作,减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之间的通信时间,满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的实时性。上述步骤202中,第二终端验证请求中断消息中携带的中断状态,第二终端根据 中断状态确认请求中断消息的真实性。中断状态包括信号丢失(Signal Fail,简称SF) 中断和K字节中断(K为整数)。其中,SF中断是由信号丢失引起的中断;K字节中断是当 连续几帧检测到和前一帧不同的K字节时,触发CPU产生的中断。若第二终端检测到中断 状态为K字节中断,则第二终端响应K字节中断,进入K中断处理任务,把新的K字节写入 板间通信地址,并写入中断类型,向第一终端上报该中断状态为K字节中断。若第二终端检 测到信号丢失,则中断状态为SF中断,第二终端响应SF中断,进入SF中断处理任务,将SF 事件写入板间通信地址,并写入中断类型,触发第一终端产生SF中断。上述步骤203中,第二终端根据请求中断消息与预设通信规则的比较结果确认通 信内容后返回响应中断消息。该预设通信规则具体可以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接收和发送的通信数据,通信数据具体可以为K字节的实际值;以及,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可以 接收的中断状态,该中断状态可以为SF中断或者K字节中断。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将预 设通信规则约定设置完毕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按照预设通信规则实现数据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为CPU,或者SDH系统中的主控板或 者线路板。具体地,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为CPU,当第一终端为主控端(Server)时,第 二终端相应地为受控端(Slave);当第一终端为受控端(Slave),第二终端相应地为主控端 (Server)。在SDH系统中,若第一终端为主控板,则第二终端相应地为线路板;若第一终端 为线路板,则第二终端相应地为主控板,并且主控板和线路板上均设置有相应的CPU。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方法,通过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 终端,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 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通过 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以及第二终端返回响应中断消息的信息交互过程,提高了第 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准确性。图3为本发明板间通信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 括以下步骤步骤301、接收第一终端根据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其中,板间通信 地址已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步骤302、接收第一终端根据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数据;步骤303、写入通信数据;步骤304、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步骤305、接收第二终端返回的响应中断消息;步骤306、根据响应中断消息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步骤307、将通信数据发送给与板间通信地址相对应的第二终端。上述步骤301中,板间通信地址可以为能够保存通信数据,并且能够触发第一终 端和第二终端通信的寄存器地址,也可以为能够实现保存通信数据以及触发第一终端和 第二终端通信的其他地址,只要能够实现保存通信数据并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即 可,并且板间通信地址具有唯一性。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直接 进行通信。此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内部设置有对该板间通信地址进行控制的结构单元。 通信请求消息具体可以为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通过上升沿或者下降沿的触发, 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快速地进行读写操作,减少第一终端和 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时间,满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的实时性。上述步骤302中,在步骤301后,第一终端发送通信请求消息后,将通信数据写入 板间通信地址相对应的存储空间。上述步骤303中,通过将接收到的第一终端根据发送的通信数据写入,进一步使 第二终端可以读取该通信数据。上述步骤304中,第二终端验证请求中断消息中携带的中断状态,第二终端根据 中断状态确认请求中断消息的真实性。中断状态包括SF中断和K字节中断(K为整数)。 其中,SF中断是由信号丢失引起的中断;K字节中断是当连续几帧检测到和前一帧不同的
7K字节时,触发CPU产生的中断。若第二终端检测到中断状态为K字节中断,则第二终端响 应K字节中断,进入K中断处理任务,把新的K字节写入板间通信地址,并写入中断类型,向 第一终端上报该中断状态为K字节中断。若第二终端检测到信号丢失,则中断状态为SF中 断,第二终端响应SF中断,进入SF中断处理任务,将SF事件写入板间通信地址,并写入中 断类型,触发第一终端产生SF中断。 上述步骤305中,第二终端根据请求中断消息与预设通信规则的比较结果确认通 信内容后返回响应中断消息。该预设通信规则具体可以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接收 和发送的通信数据,通信数据具体可以为K字节的实际值;以及,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可以 接收的中断状态,该中断状态可以为SF中断或者K字节中断。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将预 设通信规则约定设置完毕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按照预设通信规则实现数据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方法,通过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 终端,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 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通过 写入第一终端发送的通信数据,使第二终端能够读取该通信数据,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 端之间的数据通信;通过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以及第二终端返回响应中断消息的 信息交互过程,提高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数据的准确性。图4为本发明板间通信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 的板间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图1 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本实施例包括第一接 收模块41、地址分配模块42、触发模块43。其中,地址分配模块42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接收模 块41接收第一终端根据地址分配模块42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触发 模块43根据第一接收模块41接收到的通信请求消息触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为CPU,或者SDH系统中的主控板和线 路板。具体地,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为CPU,当第一终端为主控端(Server)时,第二 终端相应地为受控端(Slave);当第一终端为受控端(Slave),第二终端相应地为主控端 (Server)。在SDH系统中,若第一终端为主控板,则第二终端相应地为线路板;若第一终端 为线路板,则第二终端相应地为主控板,并且主控板和线路板均设置有相应的CPU。板间通 信地址可以为能够保存通信数据,并且能够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的寄存器地址, 也可以为能够实现保存通信数据以及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的其他地址,只要能够 实现保存通信数据及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即可。具体地,板间通信地址可以为设 置在FPGA等大规模集成电路上的读写寄存器地址,也可以为设置在FPGA等大规模集成电 路上的中断状态寄存器地址。通信请求消息可以为触发板间通信地址进行读写操作的时钟 信号。本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装置,通过地址分配模块42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 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触发模块43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直 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 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图5为本发明板间通信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图1 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本实施例包括第一 接收模块51、地址分配模块52、触发模块53。其中,地址分配模块52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接收模 块51接收第一终端根据地址分配模块52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触发 模块53根据第一接收模块51接收到的通信请求消息触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进一步地,触发模块53包括第一发送单元531、接收单元532、触发单元533。第一发送单元531根据第一接收模块51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 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接收单元532接收第二终端返回的响应中断消息;触发单 元533根据接收单元532接收到的响应中断消息触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装置,地址分配模块52通过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 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触发模块53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 端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 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第一发送单元531通过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以及 接收单元532接收第二终端返回响应中断消息的信息交互过程,提高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 端之间通信数据的准确性。图6为本发明板间通信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 供的板间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图1 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本实施例包括第一 接收模块61、地址分配模块62、触发模块63、第二接收模块64、以及写入模块65。其中,地址分配模块62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接收模 块61接收第一终端根据地址分配模块62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第二 接收模块64接收第一终端根据地址分配模块62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数据;写 入模块65写入第二接收模块64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触发模块63根据第一接收模块61接 收到的通信请求消息触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进一步地,触发模块63包括第一发送单元631、接收单元632、触发单元633、第 二发送单元634。第一发送单元631根据第一接收模块61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 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接收单元632接收第二终端返回的响应中断消息;触发单 元633根据响应中断消息触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第二发送单元634将通信数据发 送给与板间通信地址相对应的第二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装置,地址分配模块62通过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 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触发模块63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 端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 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写入模块65通过写入第一终端发送的通信数据,使第二终 端能够读取该通信数据,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第一发送单元631通 过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以及接收单元632接收第二终端返回响应中断消息的信 息交互过程,提高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准确性。图7为本发明板间通信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板 间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71、第二终端72、板间通信装置73。其中,板间通信装置73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终端71
9根据板间通信装置73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向板间通信装置73发送通信请求消息;第二终 端72向板间通信装置73返回响应中断消息;板间通信装置73触发第一终端71与第二终 端72通信。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71和第二终端72可以为CPU,或者SDH系统中的主控板 或者线路板。具体地,若第一终端71和第二终端72均为CPU,当第一终端71为主控端 (Server)时,第二终端72相应地为受控端(Slave);当第一终端71为受控端(Slave),第 二终端72相应地为主控端(Server)。在SDH系统中,若第一终端71为主控板,则第二终端 72相应地为线路板;若第一终端71为线路板,则第二终端72相应地为主控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系统,通过设置板间通信装置73将板间通信地址 分配给第一终端71和第二终端72,并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触发第一终端71和第二 终端72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 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图8为本发明板间通信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 例的板间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81、第二终端82、板间通信装置83。其中,板间通信装置83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终端81 根据板间通信装置83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向板间通信装置83发送通信请求消息;第二 终端82向板间通信装置83返回响应中断消息;板间通信装置83触发第一终端81与第二 终端82通信。进一步地,板间通信装置83包括地址分配模块831、第一接收模块832、触发模块 833。其中,地址分配模块831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81和第二终端82 ;第一 接收模块832接收第一终端81根据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模块833根据 通信请求消息触发第一终端81与第二终端82通信。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81和第二终端82可以为CPU,或者SDH系统中的主控板 或者线路板。具体地,若第一终端81和第二终端82均为CPU,当第一终端81为主控端 (Server)时,第二终端82相应地为受控端(Slave);当第一终端81为受控端(Slave),第 二终端82相应地为主控端(Server)。在SDH系统中,若第一终端81为主控板,则第二终端 82相应地为线路板;若第一终端81为线路板,则第二终端82相应地为主控板,并且主控板 和线路板均设置有相应的CPU。板间通信地址可以为能够保存通信数据,并且能够触发第一 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的寄存器地址,也可以为能够实现保存通信数据以及触发第一终端和 第二终端通信的其他地址,只要能够实现保存通信数据及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信即 可。通信请求消息可以为触发板间通信地址进行读写操作的时钟信号。本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系统,通过地址分配模块831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 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触发模块833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直 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 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在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终端82可以包括接收模块、验证模块、确 认模块、比较模块、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接收板间通信装置83发送的请求中断消息;验证模块验证板间通信装置83发送的请求中断消息中携带的中断状态;确认模块根据中断状态确认请求中断 消息的真实性;比较模块根据请求中断消息与预设通信规则进行比较;发送模块根据比较 模块的比较结果向板间通信装置83返回响应中断消息。通过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以及第二终端根据请求中断消息与预设通信 规则进行比较,确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类型,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终端和第二 终端之间通信的准确性。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 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具体为主控板91、第二终端具体为线路板92、板间通信装置具 体为FPGA93,板间通信地址具体为寄存器地址。FPGA93将寄存器地址分配给主控板91和线路板92,具体地,FPGA93可将接收K 字节和发送K字节的寄存器地址映射到主控板91和线路板92。若主控板91需要向线路 板发送K字节的通信数据,则主控板91首先向FPGA93发送通信请求消息,通信请求消息可 以为主控板91向FPGA93发送的一个时钟上升沿或者时钟下降沿,FPGA93接收到该通信请 求消息,同时主控板91将该K字节的通信数据写入FPGA93 ;当该K字节的通信数据被写入 FPGA93后,FPGA93向线路板92发送请求中断消息,具体地,该请求中断消息可以为SF中断 或者K字节中断,由主控板91和线路板92之间的预设通信规则确定;线路板92接收到该 请求中断消息后,根据中断状态确认请求中断消息的真实性,并根据请求中断消息与预设 通信规则的比较结果确认通信内容后向FPGA93返回响应中断消息,FPGA93触发主控板91 和线路板92通信,并使线路板92读出主控板91写在FPGA93中的K字节的通信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FPGA93等硬件资源无需增 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FPGA93通过为主控板91和线路板92分配FPGA93的读写寄 存器地址,或者FPGA93的中断状态寄存器地址,使主控板91和线路板92根据已分配的读 写寄存器地址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 础上,缩短了通信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主控板91和线路板92之间的通信效率。可选地,FPGA93也可以设置在线路板92上,通过将FPGA93设置在线路板92上进 一步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本发明实施例不仅适用于SDH设备的板间通信,还适用于所有分布式系统的板间 通信。若板间通信仍基于串口通信,则仅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第 一终端和第一终端通过串口根据已分配的板间通信地址直接进行通信,在不更改硬件设备 并且确保硬件设备的兼容性的前提下缩短了通信时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第一终端根据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所述板间通信地址已分配给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所述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所述第 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通信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中断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验证请求中断消息后返回的响应中断消息; 根据所述响应中断消息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中断消息中携带的中断状态由所述第二终端验证,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中 断状态确认所述请求中断消息的真实性;所述响应中断消息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请求中断消息与预设通信规则的比较结 果确认通信内容后返回。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 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数据; 写入所述通信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所述第 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之后还包括将所述通信数据发送给与所述板间通信地址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终端。
6.一种板间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址分配模块,用于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通信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请求中断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响应中断消息;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中断消息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数据; 写入模块,用于写入所述通信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通信数据发送给与所述板间通信地址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终端。
10.一种板间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权利要求6 9 任一所述的板间通信装置;所述板间通信装置,用于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并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板间通信地址向所述板间通信装置发送通信请求消息;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向所述板间通信装置返回响应中断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板间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请求中断消息;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请求中断消息中携带的中断状态;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中断状态确认所述请求中断消息的真实性;比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中断消息与预设通信规则进行比较;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向所述板间通信装置返回响应中断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根据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根据所述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装置包括地址分配模块,用于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板间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请求消息触发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将板间通信地址分配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利用板间通信地址的唯一性触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在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基础上,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
文档编号G06F13/38GK101902436SQ20091014131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31日
发明者刘朝伟, 张勇, 赵丽华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