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099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伺服器机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伺服器机箱,尤指主机外壳内部的连接模块于风扇模块上方 处滑移退出且宽度较大,使其下方多出的空间可适用不同厂牌的不同尺寸的主机板,即在 不增加占用的空间位置下,可有效缩减主机外壳结构设计上所需的深度,让主机外壳的外 观更短且小型化。
背景技术
现今多元化资讯时代的来临,使各式各样电子产品充斥在生活环境周遭,随着科 技不断创新与进步,同时亦使电子产品朝向多功能、用途以及附加更多的硬体设备迈进,而 许多电子产品皆会以电脑来控制其动作或执行功能,因此电脑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电脑处理效能愈来愈强,硬盘所需储存的资料也愈来愈多,所以在电脑主机 机壳中设置一台或两台硬盘,实不敷使用,必须不断的扩充、连接更多的硬盘、光盘机及烧 录器等硬件设备,但在主机机壳有限的空间架构下 ,使操作者不论是对内部硬件设备各种 排线插拔、操作,或是进行硬体设备维修、更换等作业皆相当的不便。再者,一般工业用电脑的伺服器,其内部通常设置有主机板、电源供应器、散热风 扇等构件,不过也正因伺服器于使用时空间位置有所限制,而造成了伺服器机壳内部的硬 体设备设置必须额外的注意,亦需要预留排线于插拔、操作时所需空间,此种空间限制对于 电源供应器或散热风扇等构件而言,是很容易可轻易克服的,但就以主机板来说,则有了些 许障碍存在,兹因各主机板制造厂商所制定的主机板规格皆不相同,以致使伺服器机壳内 部的硬体设备便需要针对不同尺寸的主机板作一调整,便有业者采用将硬体设备设置于伺 服器机壳所具的盖板上,并将盖板盖合于伺服器机壳外部上,以减少硬体设备占用其内部 空间,但因此种方式仍将造成盖板组装或拆卸于伺服器机壳上时,硬体设备各排线与主机 板进行插拔的不便与困难,或是盖板拆卸时容易拉扯到硬体设备上的排线所导致相关的损 伤与破坏等。此外,目前市面上的伺服器机壳可分为3U机壳(具有可置放有三层5. 25时光盘 机空间)、4U机壳(具有可置放有四层5. 25时光盘机空间),而在4U机壳中,其主要是因应 使用者的需求,即于机壳内部容置有八个硬盘,以及其相应的电源供应器,且电源供应器可 依功率的需求设置,不过当主机板需要较大的尺寸(因需设置两个以上的中央处理器)来 提高运算速度时,则电源供应器将必须设置于机壳前端处,也就是牺牲硬盘的数量,这样才 能有足够空间置放较大的主机板,是以,不论是使用那一种电源供应器,均有其缺点,若是 无法牺牲硬盘数量,即必须牺牲主机板的尺寸及其处理效能,并在伺服器机壳内部空间的 运用上皆已达到了极致,进而造成使用者无法依照不同使用需求而得以自由地运用现有机 壳内部空间,且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研发设计出此种伺服器机箱的新型诞生。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连接模块的容置座体结合于主机外壳内部的接合空间,并位于风扇模块上方,且因连接模块宽度大于风扇模块宽度大小,使其下方多出的空 间可适用不同厂牌的不同尺寸的主机板,即在不增加主机外壳内部电子装置、主机板及风 扇模块占用的空间位置下,可有效缩减其整体结构设计上所需的深度、降低模具设计与制 造上的困难度外,并让主机外壳整体外观更短且小型化,进而可节省材料使用上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连接模块的容置座体可沿着主机外壳两侧边板上 的定位轨道作滑移退出,而推入后亦可形成确实定位的效果,即可方便使用者对主机外壳 内部电子装置及风扇模块所具的各种传输线进行插拔、操作,也可大幅降低清洁、维护或相 关故障排除作业的困难度与时间,以改善使用上的不便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于连接模块容置座体内部的转接板两侧表面上分别 设有可与周边设备、电子装置所具传输线电气对接的多个对接部及插接部,且转接板具有 多个有电子元件及控制电路布局,并当风扇模块于运转时,可透过转接板的控制电路进行 转速控制,辅以电子装置空气对流散热,用以增进整体实用性与适用范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伺服器机箱,包括有主机外壳及连接 模块,其中所述主机外壳内部形成有能供收容预设电子装置及主机板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 间一侧开口处设有风扇模块,并于风扇模块与主机外壳间形成有接合空间;所述连接模块结合定位于主机外壳的接合空间内,并包括有容置座体及转接板, 且容置座体前方结合有预设周边设备,容置座体后方定位有转接板,而转接板一侧表面上 设有能与预设周边设备电气对接的多个对接部,转接板另一侧表面上则设有能与预设电子 装置所具传输线相连接的多个插接部。优选的,所述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定位于风扇模块上方或下方,且容置座体 宽度大于风扇模块宽度,使其上方或下方多出的空间能适用不同尺寸的主机板。优选的,所述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前方设置有呈阵列状的多个定位框架,且 各定位框架内部分别结合有周边设备。优选的,所述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后方利用固定架定位有转接板,且转接板 表面上设有能供插接部露出的多个透空槽。优选的,所述主机外壳位于接合空间两侧设有边板,且各边板上、下方分别设有能 供连接模块所具容置座体推入至接合空间内定位的定位轨道。优选的,所述主机外壳两相对外侧边设有多个穿孔,而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 外侧边设有能与穿孔形成对正的锁孔,再利用固定螺丝依序穿设于穿孔、锁孔内,而使连接 模块与主机外壳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优选的,所述风扇模块具有多个风扇,并于风扇外部结合有框板,且框板内侧边缘 处开设有卡槽,而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后侧边设有能与卡槽形成活动嵌卡的止挡部。优选的,所述风扇模块具有多个风扇,且各风扇分别连接设有能插接于转接板所 具插接部内的传输线,而转接板上具有多个电子元件及控制电路布局,并以转接板上的电 子元件检测周围温度以及控制电路利用不同电压控制风扇转速。[0020]优选的,所述电子装置为电源供应器、散热风扇或主机板。优选的,所述周边设备为硬盘、光盘机或烧录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伺服器机箱,主机外壳内部的连接模块于风扇模块上方处滑移退出且宽度较大,使其下方多出的空间可适用不同厂牌的不同尺寸的主 机板,即在不增加占用的空间位置下,可有效缩减主机外壳结构设计上所需的深度,让主机 外壳的外观更短且小型化。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_主机外壳;11-容置空间;111-接合空间;12-主机板;13-风扇 模块;131-风扇;1311-传输线;132-框板;133-卡槽;14-边板;141-定位轨道;142-限 位柱;15-穿孔;151-固定螺丝;2-连接模块;21-容置座体;211-定位框架;22-转接板; 221-对接部;222-插接部;23-固定架;231-透空槽;24-止挡部;25-锁孔;3-电子装置; 31-传输线;4-周边设备;4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实 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步骤与功能如下,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连接 模块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主机外壳1及连接模块2,其中所述主机外壳1可为工业电脑用的伺服器机体,并于主机外壳1内部形成有可供 收容电子装置3及主机板12的容置空间11,且容置空间11 一侧开口处设有风扇模块13, 而风扇模块13与主机外壳1间则形成有接合空间111 ;此外,主机外壳1位于接合空间111 两侧设有边板14,且各边板14上、下方分别设有定位轨道141,其两定位轨道141外侧间设 有限位柱142 ;再者,风扇模块13具有多个风扇131,并于风扇131外部结合有框板132,且 框板132内侧边缘中央处开设有卡槽133 ;另于主机外壳1两相对外侧边设有多个穿孔15, 以及于穿孔15内则穿设有固定螺丝151。所述连接模块2结合定位于主机外壳1的接合空间111内,并包括有容置座体21 及转接板22,其中容置座体21宽度大于风扇模块13宽度,并于容置座体21前方设置有呈 阵列状的多个定位框架211,且各定位框架211内部则分别结合有周边设备4 ;而容置座体 21后方利用固定架23定位有具多个电子元件及电路布局的转接板22,并于转接板22 —侧 表面上设有可与周边设备4电气对接的多个对接部221,转接板22另一侧表面上露出固定 架23所具透空槽231处则设有多个插接部222 ;又容置座体21后侧边设有可与卡槽133形 成活动嵌卡的止挡部24后,再于容置座体21两相对外侧边设有可与穿孔15形成对正的多 个锁孔25。[0033]上述电子装置3可为电源供应器、散热风扇、主机板等电子设备,并于电子装置3 连接设有传输线31,且所述周边设备4亦可为硬盘、光盘机、烧录器等电子产品周边的相关 设备或辅助设备,而周边设备4结合于容置座体21所设置的定位框架211内部,使其定位 框架211可搭配周边设备4为硬盘盒型式以方便使用者置入或抽取,另,周边设备4后侧则 设有可与转接板22所具对接部221呈相对应电气对接的插槽41,其仅只需提供电子装置3 上的传输线31插头可插接于转接板22所具的插接部222内,并达成与周边设备4相连接 即可,且传输线31也可为信号线或电源线,用以传输资料信号或进行供电,因此举凡运用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其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 新型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连接模块2以容置座体21沿着主机外壳1两侧边板 14上的定位轨道141推入接合空间111内,并以定位轨道141外侧限位柱142限制容置座 体21朝前方位移距离,以避免碰撞主机外壳1内部其他电子元件,此时,即可将电子装置3 所连设的多个传输线31插头分别插接于主机板12上的插座(图中未示出)与转接板22 所具的插接部222内,而达成与周边设备4进行电气连接,同时将风扇131上的传输线1311 插接于转接板22所对应的插接部222内,且待容置座体21完全推入至接合空间111内后, 使其两相对外侧边上的锁孔25与主机外壳1所具的穿孔15形成对正,再利用固定螺丝151 依序穿设于穿孔15、锁孔25内,而使连接模块2与主机外壳1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便完成本 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上述本实用新型主机外壳1与连接模块2较佳实施是以容置座体21沿着两侧边 板14上的定位轨道141推入至接合空间111内滑轨方式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 时,并非是以此作为局限,亦可利用轴部搭配轴槽旋动的方式,或是直接嵌入卡合等结合方 式来实施,其仅只需使容置座体21稳固定位于主机外壳1内,且可方便拉出使用即可,举凡 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其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 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另请同时参阅图2、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使用前的侧 视剖面图及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主机外壳1上方可盖合有盖板 (图中未示出),使连接模块2完全的遮蔽以防止受到外部灰尘、杂质聚积造成信号或电力 传输不稳定,而于使用时,先将盖板取下,并将主机外壳1外侧边上锁接的固定螺丝151予 以卸下,此时,即可推动于连接模块2所具的容置座体21朝外侧拉出后,便沿着两侧边板 14上的定位轨道141作简易滑动位移,同时亦可透过容置座体21后侧边上的止挡部24抵 持于风扇模块13所具的卡槽133形成活动嵌卡,并限制容置座体21朝外拉出位移距离,如 此,便可将连接模块2为于风扇模块13上方滑移退出,且推入后可形成确实定位效果,亦不 需使用工具,即可方便使用者对主机外壳1内部电子装置3及风扇模块13等所具的各种传 输线31、1311进行插拔操作,也可大幅降低清洁、维护或相关的故障排除、更换作业的困难 度与时间,以改善使用上的不便性。由于连接模块2所具的容置座体21结合定位于主机外壳1内部的接合空间111, 并位于风扇模块13上方,且因连接模块2宽度大于风扇模块13的宽度大小,使所述连接模 块2下方多出的空间可适用不同厂牌的不同尺寸的主机板12,即在不增加主机外壳1内部 电子装置3、主机板12及风扇模块13占用的空间位置下,可有效缩减其整体结构设计上所需的深度,让主机外壳1的外观更短且小型化。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连接模块2所具的容置座体21结合定位于风扇模块13上方并呈一滑动 位移,亦可将容置座体21与风扇模块13位置作上、下置换,其仅只需提供连接模块2与电 子装置3、主机板12及风扇模块13间形成确实的分隔,使其多出的空间可适用不同厂牌的 不同尺寸的主机板12即可;而连接模块2内部的转接板22两侧表面上分别设有可与周边 设备4、电子装置3所具传输线31电气对接的多个对接部221及插接部222,且所述转接板 22上具有多个有电子元件及控制电路布局,并当风扇模块13运转时,可透过转接板22控 制电路随着主机外壳1内部温度进行转速控制与调整,辅以电子装置3空气对流散热,并能 有效节省电力的损耗与成本,然而有关电子元件如何检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及控制电路利用 不同电压控制各个风扇131转速等是现有技术的范畴,兹不再赘述;另,转接板22表面上 也可进一步设有电连接器,而可扩充连接更多电子装置3,用以增进整体实用性与适用的范 围,因此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形式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 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伺服器机箱,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 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 案,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实用新型,倘若钧局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创作人定当竭 力配合,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一种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机外壳及连接模块,其中所述主机外壳内部形成有能供收容预设电子装置及主机板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一侧开口处设有风扇模块,并于风扇模块与主机外壳间形成有接合空间;所述连接模块结合定位于主机外壳的接合空间内,并包括有容置座体及转接板,且容置座体前方结合有预设周边设备,容置座体后方定位有转接板,而转接板一侧表面上设有能与预设周边设备电气对接的多个对接部,转接板另一侧表面上则设有能与预设电子装置所具传输线相连接的多个插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定位 于风扇模块上方或下方,且容置座体宽度大于风扇模块宽度,使其上方或下方多出的空间 能适用不同尺寸的主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前方 设置有呈阵列状的多个定位框架,且各定位框架内部分别结合有周边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后方 利用固定架定位有转接板,且转接板表面上设有能供插接部露出的多个透空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外壳位于接合空间两侧设 有边板,且各边板上、下方分别设有能供连接模块所具容置座体推入至接合空间内定位的 定位轨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外壳两相对外侧边设有多 个穿孔,而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外侧边设有能与穿孔形成对正的锁孔,再利用固定螺 丝依序穿设于穿孔、锁孔内,而使连接模块与主机外壳锁接固定成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块具有多个风扇,并于风 扇外部结合有框板,且框板内侧边缘处开设有卡槽,而连接模块所具的容置座体后侧边设 有能与卡槽形成活动嵌卡的止挡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块具有多个风扇,且各风 扇分别连接设有能插接于转接板所具插接部内的传输线,而转接板上具有多个电子元件及 控制电路布局,并以转接板上的电子元件检测周围温度以及控制电路利用不同电压控制风 扇转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电源供应器、散热风 扇或主机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设备为硬盘、光盘机或烧录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伺服器机箱,包括有主机外壳及连接模块,其中主机外壳内部容置空间收容有电子装置及主机板,且容置空间一侧开口处设有风扇模块,并于风扇模块与主机外壳间的接合空间内结合定位有连接模块,而连接模块的容置座体前方多个定位框架内部结合有周边设备、后方则利用固定架定位有转接板,而于使用时可将连接模块于风扇模块上方滑移退出,且因连接模块宽度大于风扇模块宽度大小,使其下方多出的空间可适用不同厂牌的不同尺寸的主机板,即在不增加主机外壳内部电子装置、主机板及风扇模块占用的空间位置下,可有效缩减其整体结构设计上所需的深度,让主机外壳的外观更短且小型化。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556142SQ20092021860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杨易霖 申请人:勤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