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方法

文档序号:633333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音码通过数字键盘输入汉字的 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和3g网络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 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然而目前能在手机平台上实现词语级汉字输入的输入法还不是 很多且功能还有限,因此开发针对手机平台的整句级汉字输入技术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意 义。汉字输入从输入的基本单位上可以分为字、词、语句三种输入方式。其中字词输入 特点是以字或词为基本输入单位,需由用户输入编码后,再由用户选择字词的汉字输入方 式。语句输入特点是以短语或句子为基本输入单位,具有输入过程无需用户分词,输入速度 快,简单易学、并兼容字词输入等优点的一种理想汉字输入方式。要在手机上实现整句汉字 输入,一个主要的难点就是手机键盘的键数比PC键盘少很多,以目前主流使用的T9拼音输 入法为例,拼音字母被依次设置在数字按键“2 9”上,一个数字键对应多个拼音字母,比 如数字键“2”对应“a、b、C”三个拼音字母,所以直接输入数字拼音导致了一串数字串对应 多串拼音串,而且,这些拼音串还可能包含的音节数目都不相同,例如,数字串“7426”所对 应的汉语拼音可以是pia0、pian、qian、qia0、Shan、Sha0这6个单音节拼音,而有些数字拼 音所对应的汉语拼音音节数则不相等,例如,248264,所对应汉语拼音为,chuang,citang, aitani等。这种情况在基于手机的词组以及整句输入中,输入的数字串越长,所对应的汉语 拼音数以及可能的不同音节数也就越多,这就给由汉语拼音到整句句子的后期转化造成计 算复杂度过高、可能的候选句子过多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数字键盘上使用非拼音编码方案或者双拼编码方案,则难以记忆,因缺乏用户 基础而得不到广泛应用。因此,在现有的数字键盘音码输入法的基础上,在尽量不影响原有 用户输入习惯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数字串表达拼音串的重码率,是提高数字键盘上的汉字 输入速度,实现数字键盘上的整句输入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方法,通过对按键设置的调 整,在不影响原有拼音输入习惯的基础上,减少同一数字串对应的汉语拼音串的数量,以提 高汉字输入速度,为实现整句输入创造条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 方法,用于在包括数字按键“0 9”的键盘上进行汉字输入,所述数字按键“0 9”上分布 有组成声母和韵母的字母;对应用于拼音韵母的字母分成7组,分别为,第一组“a”、第二组“O”、第三组“e”、 第四组“i”、第五组“u/v”、第六组“η”和第七组“g”,该7组字母分布在7个不同的按键上;
3
其它仅用于拼音声母的字母分成8组,分布在数字按键“2 9”上;依次输入汉字的声母和韵母中所包含的字母,实现汉字在数字键盘上的输入。对汉语拼音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除单韵母拼音外,每个汉字的拼音都 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每个拼音的韵母都至少有一个元音字母或者至少有一个元音字母 再加上η或ng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对应用于拼音韵母的字母分成7组,分布在7个 不同的按键上,从而,在输入韵母时每个数字按键只能对应7个拼音字母的一个字母(u和ν 不会同时出现,可以根据声母判断),这就能解决有数字序列到拼音序列转化中,一串数字 可能对应多串合法韵母的问题,达到大大减少拼音组合数量的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对应用于拼音韵母的字母的按键分布为,“a”分布在数字按 键“2”上、“O”分布在数字按键“0”上、“e”分布在数字按键“3”上、“i”分布在数字按键 “1”上、“u/v”分布在数字按键“8”上、“η”分布在数字按键“6”上、“g”分布在数字按键“4” 上。所述仅用于拼音声母的字母的按键分布为,“be”分布在数字按键“2”上、“df”分 布在数字按键“3”上、“h”分布在数字按键“4”上、“jkl”分布在数字按键“5”上、“m”分布 在数字按键“6”上、“pqrs”分布在数字按键“7”上、“t”分布在数字按键“8”上、“wxyz”分 布在数字按键“9”上。上述优选方案中,不仅对现有技术中的拼音字母布局的修改不大,而且调整的字 母“i”与数字“1”,字母“O”与数字“0”在字形上还能起到自然对应的关系,因此,用户拼 音输入习惯改变较小,易于记忆。而且原有数字拼音方案中字母“i”与“gh”共用数字键 “4”,造成数字键“4”与数字键“2”、“7”等组合的“24”,“74”数字序列出现在拼音头部既可 以被转换为一个单音节拼音“ci”,也可以被转换为拼音中的一个声母“ch”,例如,数字串 “248264”,可以转换为chuang,citangditani三种不等音节数的拼音序列。同样字母“O” 与“mn ”共用数字键“ 6 ”,造成数字键“ 6 ”与数字键“ 4 ”组成“ 64 ”数字序列,出现在拼音的 尾部既可以被转换为一个单音节拼音“ni”或“mi”,也可以被转换为拼音声母中结尾辅音 “ng”,例如数字串“3264”,可以转换为dang,fang, dani,dami,fani,fami 二种不等音节数 的拼音序列。以上这些组合在实际输入中经常出现,很容易造成一串数字序列就会对应多 串可能音节数不等的拼音序列,而在本发明的数字键盘拼音方案中,已把字母“ i ”布局到数 字键“1”上,把字母“0”布局到数字键“0”上,这就消除由于以上数字组合而在转换中可能 会产生多种不同音节数目的问题。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将用于韵母的字母分成7组,分别设置在7个不同的数字按键上,解决了 现有技术中i和g、η和ο分别位于相同按键上造成的大量重码问题,减少了输入中数字串 对应拼音字母串的重码问题;结合对于声母和韵母的判断,可以进一步实现整句输入;2.采用本发明,用户拼音输入习惯改变较小,易于记忆,因而有利于推广应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按键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方法,用于在包括数字 按键“0 9”的键盘上进行汉字输入,所述数字按键“0 9”上分布有组成声母和韵母的字 母,键盘和字母的对应关系如下1-> (i,l),2-> (abc,2),3- > (def,3),4_> (gh,4), 5- > (jkl,5),6-> (mn,6),7-> (pqrs,7),8_> (tuv,8),9-> (wxyz,9) ,0- > (o,0); 依次输入汉字的声母和韵母中所包含的字母,实现汉字在数字键盘上的输入。在实际使用时,图1中,1可以上下部分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它在数字状态下是数 字1,在拼音状态下为字母i。0可以上下部分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它在数字状态下是数字 0,在拼音状态下为字母O,其他数字键的含义不变。采用本实施例的输入方案对SOGOU互联网词库(在1亿页面以上中,统计出15万 条高频词)数据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本实施例的输入方法在使用频度较高的6位数字串、7 位数字串、8位数字串等情况下,汉语拼音-数字串的重码率明显比T9输入法(现有的手机 拼音)低,如下表所示。如果考虑声母韵母的组合关系以及组词成句规则等用软件对数字 串进行预处理,本发明的输入方法的数字串重码率能进一步降低。表T9输入法、本实施例输入法拼音重码率对比表
权利要求
一种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方法,用于在包括数字按键“0~9”的键盘上进行汉字输入,所述数字按键“0~9”上分布有组成声母和韵母的字母,其特征在于对应用于拼音韵母的字母分成7组,分别为,第一组“a”、第二组“o”、第三组“e”、第四组“i”、第五组“u/v”、第六组“n”和第七组“g”,该7组字母分布在7个不同的按键上;其它仅用于拼音声母的字母分成8组,分布在数字按键“2~9”上;依次输入汉字的声母和韵母中所包含的字母,实现汉字在数字键盘上的输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 用于拼音韵母的字母的按键分布为,“a”分布在数字按键“2”上、“0”分布在数字按键“0” 上、“e”分布在数字按键“3”上、“i”分布在数字按键“1”上、“u/v”分布在数字按键“8”上、 “η ”分布在数字按键“ 6 ”上、“ g”分布在数字按键“ 4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仅用于拼音声母的字母的按键分布为,“be”分布在数字按键“2”上、“df”分布在数字按键 “3”上、“h”分布在数字按键“4”上、“jkl”分布在数字按键“5”上、“m”分布在数字按键 “6”上、“pqrs”分布在数字按键“7”上、“t”分布在数字按键“8”上、“wxyz”分布在数字按 键“9”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音码的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方法,用于在包括数字按键“0~9”的键盘上进行汉字输入,所述数字按键“0~9”上分布有组成声母和韵母的字母,其特征在于对应用于拼音韵母的字母分成7组,分别为,第一组“a”、第二组“o”、第三组“e”、第四组“i”、第五组“u/v”、第六组“n”和第七组“g”,该7组字母分布在7个不同的按键上;其它仅用于拼音声母的字母分成8组,分布在数字按键“2~9”上;依次输入汉字的声母和韵母中所包含的字母,实现汉字在数字键盘上的输入。本发明减少了输入中数字串对应拼音字母串的重码问题,同时用户拼音输入习惯改变较小,易于记忆,有利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G06F3/023GK101976118SQ201010500870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9日
发明者刁红军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