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532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文字和语音的信息交互方式,视频 对话已经被应用于通信领域。现有技术中,采用在通信设备上安装摄像头的方式,实现视频对话。通信设备通过 摄像头获取图像,并将获取的图像实时传送到通信对方的通信设备上,通信设备实时显示 收到的对方图像。摄像头相当于对方的眼睛,由于人们在进行视频对话时总是看着通信设备显示屏 上对方的图像或者文字,而不是看着摄像头,所以在进行视频通话时,通信双方看到对方图 像中的眼睛往往是看着屏幕以外其它地方的,而不是与自己的眼睛对视。由于通信双方看 到的对方图像的眼睛注视方向与自己的视线方向总是有个角度差,不能与自己的眼睛对 视,所以无法达到身临其境,面对面对话的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对人脸图像进行校正, 使所述人脸图像按照预定角度显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投影到显示 平面上。一种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 脸图像;投影单元,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 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将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一人脸 图像和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投影后显示平 面上的图像是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的中和。能够改变原来图像的显示角度,使所 述人脸图像按照预定角度显示。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方法中各平面及角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101、通过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 人脸图像。102、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投影到 显示平面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将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一人脸图像和从仰 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投影后显示平面上的图像 是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的中和。能够改变原来图像的显示角度,使所述人脸图像 按照预定角度显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如图2 所示,包括如下步骤201、通过图像获取装置,比如,摄像头,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 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可以使用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顶前端的中间位置的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 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使用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底前端的中间位置的第二图像获取装置从仰 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既可以是人脸 的整体图像,也可以是人脸的部分图像。比如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可以取人脸的上半部分的 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可以取人脸的下半部分的图像。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可以为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装 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到的图像中的人脸部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可以为所述第二图像获取 装置从仰视的角度获取到的图像中的人脸部分。作为本步骤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可以是两个。一个图像获取装置 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顶前端的中间位置,另一个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底前端的中 间位置。以手机为例,可以在手机的顶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摄像头,在手机的底前端的 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可以为如下方案第一、手机顶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的摄像头用来获取人脸的上半部分的图像;手 机底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的摄像头用来获取人脸的下半部分的图像。第二、两个摄像头都可以摄取人脸的整体图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时俯视的角度可 以和所述第二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时仰视的角度相同。202、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方法更有针对性,在所述第一图像获 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到图像后,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比如人脸识别技术从获取到的图 像中提取人脸部分作为待处理的第一人脸图像;在所述第二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 取到图像后,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比如人脸识别技术从获取到的图像中提取人脸部分作为 待处理的第二人脸图像。203、计算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a的余弦值,所 述第二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b的余弦值。这里假定用户在使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方法的终端设备时,人 脸的鼻尖与终端设备显示平面的中心的连线总是与显示平面垂直的。如图3所示,AC代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⑶代表第一图像获取装置在 获取图像时,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显然,AC代表的所述第一人脸图 像所在的平面与DG代表的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是垂直的。AB代表图像显示平面,GE是垂直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平面。显然,GE垂直于AB代 表的图像显示平面。于是,AC代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与AB代表图像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 即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a,和GE与GD代表的第一图像获取装 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之间的夹角a0是相等的。于是,C0S(a) = cos(a0)o通常,在制造终端设备时,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平面 之间的夹角是预先设定的,则可以确定与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 平面之间的夹角互余的角度a0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进而可以得出角度a的值,则当然可以 计算出cos (a)的值。同理,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第二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平 面之间的夹角,计算出第二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b的余弦值 cos (b) ο作为本步骤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制造终端设备时,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 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比如器官 识别技术,使摄像头能够对人脸的某个器官进行跟踪拍摄。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图像 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随人脸与显示平面之间的距离变 化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下面的方法计算cos (a)的值首先,需要确定人脸和显示平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人脸平面 与图像显示平面之间的距离。其次,如图3所示,AC代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⑶代表第一图像获取装 置在获取图像时,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显然,无论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怎样变化,AC代表的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与GD代表的第 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是垂直的。AB代表图像显示平面,GE是垂直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平面。显然,GE垂直于AB代 表的图像显示平面。于是,AC代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与AB代表图像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 即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a,和GE与GD代表的第一图像获取装 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之间的夹角a0是相等的。于是,C0S(a) = cos(a0)ocos (a)= COS(aO)= m/yjm2+n2,其中,m为人脸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间的距
离,η为图像获取装置中心与图像显示平面中心间的距离。同理,可以得出第二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b的余弦值和 GF与GE之间的夹角bO的余弦值相等,eoS (b)= cos (hQ)=m/ylm2+n2 ,其中,m为人脸
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间的距离,η为图像获取装置中心与图像显示平面中心间的距离。204、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余弦值即cos (a)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 上,根据所述第二夹角余弦值即cos(b)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首先,按照x0 = xl/cos(a)、y0 = yl/cos(a)的关系计算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 像素点向所述显示平面投影的坐标,并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 面上。按照x0 = x2/cos(b),y0 = y2/cos(b)的关系计算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 向所述显示平面投影的坐标,并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其中,所述显示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平行,(xUyl)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像素点 的坐标,(x2、y2)为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坐标,(x0、y0)为所述显示平面上的点坐 标,C0S(a)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余弦值,cos (b)为所述第 二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余弦值。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或者将所述 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在时间上可以没有先后顺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避免显示平面上的同一坐标点被重复的投 影,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可以为将所述第二人脸 图像中的像素点没有投影到的所述显示平面上的坐标位置投影。或者所述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可以为将所述第一 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没有投影到的所述显示平面上的坐标位置投影。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人脸图像或者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以后,接下 来在将另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时,不再将另一人脸图像的全部像素点都投影到显 示平面上,而是,只将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向对应的没有被投影过的坐标点投影。避免显示 平面上的同一坐标点被重复的投影。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将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一人脸图像和从仰 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投影后显示平面上的图像 是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的中和。能够改变原来图像的显示角度,使所述人脸图像 按照预定角度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获取单元 41、投影单元42。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1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 第二人脸图像。所述投影单元42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 的对应关系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将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一人脸图像和从仰 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投影后显示平面上的图像 是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的中和。能够改变原来图像的显示角度,使所述人脸图像 按照预定角度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获取单元 51、第二获取单元52、投影单元53。其中投影单元53包括获取模块531、投影模块532。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 第二人脸图像。第二获取单元52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人脸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间的距离。 所述投影单元53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投 影到显示平面上,具体为首先,获取模块531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 之间的第一夹角余弦值,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余弦值; 投影模块532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余弦值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根据所述 第二夹角余弦值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将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一人脸图像和从仰 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投影后显示平面上的图像 是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的中和。能够改变原来图像的显示角度,使所述人脸图像 按照预定角度显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可以使用设置在终端设备 的顶前端的中间位置的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使用设置在终 端设备的底前端的中间位置的第二图像获取装置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获取到的第一人脸图像、第 二人脸图像既可以是人脸的整体图像,也可以是人脸的部分图像。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获取到的第一人脸图像 可以为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到的图像中的人脸部分,所述第二人脸图 像可以为所述第二图像获取装置从仰视的角度获取到的图像中的人脸部分。作为本步骤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包括两个图像获取装置。一个 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顶前端的中间位置,另一个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终端设备 的底前端的中间位置。以手机为例,可以在手机的顶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摄像头,在手 机的底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具体可以为如下方案第一、手机顶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的摄像头用来获取人脸的上半部分的图像;手 机底前端的中间位置设置的摄像头用来获取人脸的下半部分的图像。第二、两个摄像头都可以摄取人脸的整体图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时俯视的角度可 以和所述第二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时仰视的角度相同。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装置中的第一获取单元51获取图像时更 有针对性,在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到图像后,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比如 人脸识别技术从获取到的图像中提取人脸部分作为待处理的第一人脸图像;在所述第二图 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到图像后,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比如人脸识别技术从获取到 的图像中提取人脸部分作为待处理的第二人脸图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模块531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 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余弦值,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二 夹角余弦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这里假定用户在使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人脸图像处理方法的终端设备时,人 脸的鼻尖与终端设备显示平面的中心的连线总是与显示平面垂直的。如图3所示,AC代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⑶代表第一图像获取装置在 获取图像时,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显然,AC代表的所述第一人脸图 像所在的平面与DG代表的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是垂直的。AB代表图像显示平面,GE是垂直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平面。显然,GE垂直于AB代 表的图像显示平面。于是,AC代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与AB代表图像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 即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a,和GE与GD代表的第一图像获取装 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之间的夹角a0是相等的。于是,C0S(a) = cos(a0)o通常,在制造终端设备时,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平面 之间的夹角是预先设定的,则可以确定与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 平面之间的夹角互余的角度a0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进而可以得出角度a的值,则当然可以 计算出cos (a)的值。同理,可以计算出cos(b)的值。作为本步骤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制造终端设备时,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 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比如器官 识别技术,使摄像头能够对人脸的某个器官进行跟踪拍摄。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图像 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随人脸与显示平面之间的距离变 化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下面的方法计算cos (a)的值首先,需要确定人脸和显示平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人脸平面 与图像显示平面之间的距离。其次,如图3所示,AC代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⑶代表第一图像获取装 置在获取图像时,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显然,无论第一图像获取装置 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怎样变化,AC代表的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与DG代表的第 一图像获取装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是垂直的。AB代表图像显示平面,GE是垂直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平面。显然,GE垂直于AB代 表的图像显示平面。于是,AC代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的平面与AB代表图像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即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a,和GE与GD代表的第一图像获取装 置与人脸之间的摄像光路之间的夹角a 0是相等的。于是,C0S(a) = cos (a 0)。cos (a)= cos (aO)= m/ylm2+n2,其中,m为人脸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间的距
离,η为图像获取装置中心与图像显示平面中心间的距离。同理,可以得出cos (b)= C0S (\)Q)=m/yJm2+n2 ,其中,m为人脸平面与图像显
示平面间的距离,η为图像获取装置中心与图像显示平面中心间的距离。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投影模块432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余弦值将所 述第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根据所述第二夹角余弦值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 显示平面上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余弦值即cos (a)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根 据所述第二夹角余弦值即cos(b)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首先,按照χ 0 = xl/cos(a),y0 = yl/cos(a)的关系计算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 像素点向所述显示平面投影的坐标,并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 面上。按照x0 = x2/cos(b),y0 = y2/cos(b)的关系计算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 向所述显示平面投影的坐标,并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其中,所述显示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平行,(xUyl)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像素点 的坐标,(x2、y2)为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坐标,(x0、y0)为所述显示平面上的点坐 标,C0S(a)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余弦值,cos (b)为所述第 二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余弦值。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或者将所述 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在时间上可以没有先后顺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避免显示平面上的同一坐标点被重复的投 影,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可以为将所述第二人脸 图像中的像素点没有投影到的所述显示平面上的坐标位置投影。或者所述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可以为将所述第一 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没有投影到的所述显示平面上的坐标位置投影。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人脸图像或者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以后,接下 来在将另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时,不再将另一人脸图像的全部像素点都投影到显 示平面上,而是,只将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向对应的没有被投影过的坐标点投影。避免显示 平面上的同一坐标点被重复的投影。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将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一人脸图像和从仰 视的角度获取的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投影后显示平面上的图像 是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的中和。能够改变原来图像的显示角度,使所述人脸图像 按照预定角度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PDA、计算机等设备。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 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 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 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投影到显示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 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投影到显示平面上包括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余弦值,所述第二人脸图 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余弦值;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余弦值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根据所述第二夹角 余弦值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将 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根据所述第二夹角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 平面上为按照xO = xl/cos(a),y 0 = yl/cos(a)的关系计算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 素点向所述显示平面投影的坐标,并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 上;按照xO = x2/cos(b),y0 = y2/cos(b)的关系计算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向所 述显示平面投影的坐标,并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其中,所述显示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平行,(xUyl)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像素点的坐 标,(x2、y2)为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坐标,(x0、y0)为所述显示平面上的点坐标, cos (a)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余弦值,cos(b)为所述第二 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余弦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 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为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没有投影到的所述 显示平面上的坐标位置投影;或者所述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为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 中的像素点没有投影到的所述显示平面上的坐标位置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俯视的角 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为使用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顶前端 的中间位置的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使用设置在终端设备的 底前端的中间位置的第二图像获取装置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COS (a) =COS (b)= m/ylm2+n2,其中,m为人脸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间的距离,η为图像获取装置中心与图像显示平面中心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人脸 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为所述 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到的图像中的人脸部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为所述第 二图像获取装置从仰视的角度获取到的图像中的人脸部分。
9.一种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单元,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投影 到显示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单元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余弦值, 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余弦值;投影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余弦值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根 据所述第二夹角余弦值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模块根据所述 第一夹角余弦值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根据所述第二夹角余弦值将所述 第二人脸图像投影到显示平面上为所述投影单元按照XO = xl/cos(a)、y0 = yl/cos(a) 的关系计算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向所述显示平面投影的坐标,并将所述第一人脸 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按照xO = x2/cos(b),y0 = y2/cos(b)的关系计 算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向所述显示平面投影的坐标,并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 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其中,所述显示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平行,(xUyl)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像素点的坐 标,(x2、y2)为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坐标,(x0、y0)为所述显示平面上的点坐标, cos (a)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余弦值,cos(b)为所述第二 人脸图像所在平面与显示平面之间的夹角余弦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单元将所述第 一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为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没有投 影到的所述显示平面上的坐标位置投影;或者所述投影单元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投影到所述显示平面上为将所述第一 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没有投影到的所述显示平面上的坐标位置投影。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 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为所述获取单元使用 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顶前端的中间位置的第一图像获取装置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 像,使用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底前端的中间位置的第二图像获取装置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 人脸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cos (a) =COS (b)= m√(m2+n2),其中,m为人脸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间的距离,η为图像获取装置中心与图像显示平面中心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图像处理装置 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通过距离传感器获取人脸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间的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图像处理领域,能够对人脸图像进行校正,使所述人脸图像按照预定角度显示。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从俯视的角度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从仰视的角度获取第二人脸图像;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中的像素点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投影到显示平面上。主要应用于人脸图像处理。
文档编号G06T5/50GK101986346SQ20101053397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安文吉 申请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