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681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计量标准的管理是确保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或校准数据或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其中,计量标准是计量标准器具的简称,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的,用于检定其它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它把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逐级的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及将测量结果在允许的范围内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对计量标准的管理,都是通过人工来管理的,由于该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依靠人工管理比较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手续复杂,资料容易丢失。另外,对资料的维护工作量大,缺乏动态监管和自动提醒;又无法利用计量标准管理对证书\报告要素有效性进行一体化同步管理,也无法对新建计量标准资料中常见错误进行智能识别与自动更正。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实施标准化、智能化、动态化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对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的自动检查、动态管理和智能维护,并强化计量管理、简化计量管理流程、减少失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在建立计量标准的系统基础信息及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后, 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需要新建计量标准的任意一项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根据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及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并对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判断该新建计量标准是否需要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均需进行,则记录相应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在对新建计量标准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后,获取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标有核查标准的设备,分别用该新建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测量所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以及该测量不确定度对应的测量值的测量结果,并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得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在判定所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正确后,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进行自动校验,得到新建计量标准综合性评价报告,并生成计量标准资料,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包括计量标准履历书、稳定性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申请书和考核报告。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计量标准的系统基础信息及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建立单元,用于确定需要新建计量标准的任意一项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根据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及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并对建立的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信息;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用于判断该新建计量标准是否需要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均需进行,则记录相应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新建计量标准测量不确定度验证单元,用于在对新建计量标准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后,获取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标有核查标准的设备,分别用该新建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测量所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以及该测量不确定度对应的测量值的测量结果,并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得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生成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正确后,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进行自动校验,得到新建计量标准综合性评价报告,并生成计量标准资料,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包括计量标准履历书、稳定性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申请书和考核报告。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计量标准实施智能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方法和系统,实现了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的网络建档、重复性(稳定性)自动计算、履历书自动生成、测量过程异常自动判断、数据智能分析纠错等功能。达到了强化管理、简化流程、减少失误的目的。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说明实施例之前,为了便于理解,先介绍下述名词量值传递是指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由通过各等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量值溯源是指通过一条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基准或国际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中,在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 建立计量标准的系统基础信息及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该步骤是预先建立的,为可选步骤,只需要建一次,后续直接使用即可。其中,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可以包括计量器器具名称管理信息、计量单位管理信息、检定或校准人员管理信息、合格供应商管理信息、设备管理信息、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信息、计量标准名称分类管理信息和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管理信息。 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在该步骤中,所述建立计量标准的系统基础信息及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具体包括逐层建立计量器具名称的分类信息库;按照计量单位的分类逐层建立计量单位库,并在计量单位库建立后,建立计量器具名称与计量单位的映射关系;获取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获证信息,建立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获证信息与计量标准的对应关系;建立为机构提供检定或校准服务的供应商基础数据库,并根据所述供应商基础数据库确定其每个授权项目的测量范围及准确度等级;对设备进行分类,并记录设备的基础信息;存储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基础信息;逐层建立计量标准名称分类信息库;获取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的有效版本,根据所述有效版本的内容按照传递关系分层存储在数据库中,并根据传递关系生成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步骤102 确定需要新建计量标准的任意一项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根据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及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并对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其中,所述根据系统基础信息及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并对所述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得到所述计量标准信息,具体包括从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查询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若没有查询到,则根据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传递关系生成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关联与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将所关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适用范围中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该新建计量标准已包含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比较,并在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增加新建计量标准未包含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按照其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被测量进行展开,建立被测量与其对应设备的精确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库中设备的计量特性估算计量标准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所述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还可以包括准确度等级;根据估算的计量标准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修改所述计量标准对应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技术指标;判断所述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同一被测量是否对应多台设备,若是,根据每台设备的技术指标按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将被测量进行二级展开;若否,则不进行展开;通过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统计出计量标准的总价值;关联该计量标准对应的检定或校准人员;记录接收到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号及其对应的授权机构、授权时间及有效期、计量标准类别、启用时间和专业证书字,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优选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库中设备的计量特性估算计量标准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具体包括对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的估算和对测量范围的估算,其估算过程具体包括1)对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的估算具体包括判断计量标准器是否为单台仪表或量具。若是,则继续判断设备计量特性中是否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若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则等级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级别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没有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判断试验设备是否需要增加修正使用,若需要增加修正使用,则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若不需要,则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判断计量标准器是由多台仪表或测量设备组成的一套系统,则将设备划分为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两部分,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信息为能分辨对应设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时,采用单台原则分别计算,否则,分别计算所述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的测量不确定度。2)对测量范围的估算具体包括判断各试验设备测量范围的计量单位是否统一, 若统一,自动估算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否则,则接收用户输入的测量范围及计量单位或自定义单位换算公式进行换算。步骤103 判断该新建计量标准是否需要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均需进行,则记录相关试验数据,即记录相应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具体包括判断新建计量标准的名称是否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或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若是,则对所述计量标准不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若否,继续判断是否选择测量过程控制,若选择进行测量过程控制, 则不再单独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接收用户根据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难易程度设定的重复测量次数,并根据所述重复测量次数自动选择对应的控制图,根据选择的测量子组数,以及接收到每一组的取样数据,自动计算统计控制量、控制界限、绘制控制图;若不选择,则记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采用的重复性、稳定性数据,判断该计量标准是否能测量多个参数,若能测量多个参数,则记录每一种参数的重复性、稳定性数据;记录数据的方式为根据接收到用户自定义的重复测量次数和测量组数,并设置间隔时间,在新建计量标准中记录每一种参数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步骤104 在对新建计量标准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后,获取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标有核查标准的设备,分别用该新建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测量所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以及该测量不确定度对应的测量值的测量结果,并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得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步骤105 在判定所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正确后,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进行自动校验,得到新建计量标准综合性评价报告,并生成计量标准资料,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包括计量标准履历书、稳定性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申请书和考核报告。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登录系统后对周检到期的计量器具自动进行预警,或者,在检定或校准证书制作时选中该器具时对该器具进行送检倒计时报警;监控检定或校准人员是否按时对试验设备的测量范围、计量标准建立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检定或校准证书结果、数据模板、原始记录空白模板、人员培训按新方法进行确认,并按设定的期限自动进行提醒检定或校准人员确认;否贝U,停止使用;在检测到计量标准到期时,显示预警,以便于资料管理员对计量标准进行复查,若逾期未对计量标准进行复查,则停止该计量标准对应所有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制作。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对生成的所述计量标准资料从时间、权限、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性控制,并将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对应的证书或报告的全部要素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以对所述证书或报告进行动态管理。本发明通过建立统一的计量标准基础数据库及要素间关联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设计,实现了对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的自动检查、动态管理和智能维护,实现了对各类考核(比如“计量标准考核”、)“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考核”)相关资料的自动输出、实现了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的在线提交、审核、备案, 便于计量考核人员对申请资料的迅速查阅、智能校对和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的对已授权建立的计量标准的动态管理。最后通过设计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数据接口,实现与各计量技术机构现有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由对接和数据共享。也就是说,本发明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计量标准实施智能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了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网络建档、重复性(稳定性)自动计算、履历书自动生成、测量过程异常自动判断、数据智能分析纠错等功能。达到了强化管理、简化流程、减少失误的目的。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管理系统,其结构示意图详见图2, 所述系统包括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21,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建立单元22,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23,新建计量标准测量不确定度验证单元M和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生成单元25。其中,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21,用于建立计量标准的系统基础信息及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建立单元22,用于确定新建计量标准的任意一项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根据所述建立单元21建立的系统基础信息及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并对建立的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得到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23,用于判断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建立单元22得到的新建计量标准是否需要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均需进行,则记录相关试验数据;其中,所述相关试验数据包括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所述新建计量标准测量不确定度验证单元M,用于在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23对新建计量标准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后,获取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 21建立的系统基础信息中标有核查标准的设备,分别用该新建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测量所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以及该测量不确定度对应的测量值的测量结果,并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23进行该计量标准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得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生成单元25,用于在判断所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正确后,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进行自动校验,得到新建计量标准综合性评价报告,并生成计量标准资料,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包括计量标准履历书、稳定性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申请书和考核报告。优选的,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包括计量器器具名称建立单元,计量单位建立单元,检定或校准人员信息建立单元,合格供应商建立单元,设备信息建立单元,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存储单元,计量标准名称分类建立单元和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其中,计量器器具名称建立单元,用于逐层建立计量器器具名称的分类信息库;计量单位建立单元,按照计量分类逐层建立计量单位库,并在计量单位库建立后,建立计量器具名称与计量单位的映射关系;检定或校准人员信息建立单元,用于获取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获证信息,并建立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获证信息与计量标准的对应关系;合格供应商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为机构提供检定或校准服务的供应商基础数据库,根据所述供应商基础数据库确定其每个授权项目的测量范围;设备信息建立单元,用于对设备进行分类,并记录设备的基础信息;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基础信息;计量标准名称分类建立单元,用于逐层建立计量标准名称分类信息库,所述计量标准名称分类信息库包括计量标准分类代码、计量标准名称、对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的计量标准进行标注;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用于获取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的有效版本,根据所述有效版本的内容按照传递关系分层存储在数据库中,并根据传递关系生成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优选的,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评定单元具体包括查找单元,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关联单元,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比较单元,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添加单元,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对应设备关联单元,技术指标估算单元,技术指标修改单元,第一判断单元,二级展开单元,计量标准总价值计算单元,检定或校准人员关联单元,新建计量标准基本信息确定单元,查找单元,用于从所述生成的计量标准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查找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用于在查找单元没有查询到对应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时,根据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传递关系生成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关联单元,用于关联与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将所关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适用范围中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该新建计量标准已包含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比较,并在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增加新建计量标准未包含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对应设备关联单元,用于对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按照其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被测量进行展开,建立每个被测量与其对应设备的精确对应关系;技术指标估算单元,用于对应设备一经对应,则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库中设备的计量特性估算计量标准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所述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技术指标修改单元,用于根据估算的计量标准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修改所述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对应的技术指标;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同一被测量是否对应多台设备;二级展开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对应一台设备时,根据每台设备的技术指标按测量范围对所述被测量进行二级展开;计量标准总价值计算单元,用于通过计量标准对应的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价值统计出计量标准的总价值;检定或校准人员关联单元,用于关联该计量标准对应的检定或校准人员;新建计量标准基本信息确定单元,用于记录接收到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号及其对应的授权机构、授权时间及有效期、计量标准类别、启用时间和专业证书字,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的基本信息。优选的,所述技术指标估算单元具体包括第一技术指标估算单元和第二技术指标估算单元,其中,第一技术指标估算单元,用于对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进行估算,具体包括判断计量标准器是否为单台仪表或量具。若是,则继续判断设备计量特性中是否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若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则等级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级别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没有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判断试验设备是否需要增加修正使用,若需要增加修正使用,则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若不需要,则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判断计量标准器是由多台仪表或测量设备组成的一套系统,则将设备分为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两部分,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信息时能分辨设备对对应的测量结果影响时,采用单台原则分别计算,否则,分别计算所述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的测量不确定度; 第二技术指标估算单元,用于对测量范围进行估算,具体包括判断各试验设备测量范围的计量单位是否统一,若统一,自动估算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否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测量范围及计量单位或自定义单位换算公式进行换算。优选的,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具体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简化处理单元,第三判断单元,测量过程控制单元,第四判断单元,第一记录单元和第二记录单元,其中,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建计量标准的名称是否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或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简化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或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时,对所述计量标准不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没有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或不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时,继续判断是否选择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过程控制单元,用于在选择测量过程控制时, 不在单独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接收用户根据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难易程度设定的重复测量次数,并根据所述重复测量次数自动选择对应的控制图,根据选择的测量子组数,以及接收到每一组的取样数据,自动计算统计控制量、控制界限、绘制控制图;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在没有选择选择测量过程控制时,用于根据用户的选择判断计量标准是否能测量多个参数;第一记录单元,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能测量多个参数,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自定义的重复测量次数和测量组数,并设置间隔时间,记录计量标准对应的每个参数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信息;第二记录单元, 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不能测量多个参数,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自定义的重复测量次数和测量组数,并设置间隔时间,直接记录新建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信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自动提醒单元,用于在登录系统后对周检到期的计量器具自动进行预警,或者,在检定或校准证书制作时选中该器具时对该器具进行送检倒计时报警;和/或监控检定或校准人员是否按时对试验设备的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计量标准建立报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检定或校准证书结果、数据模板、原始记录空白模板、人员培训记录等资料按新方法进行确认, 并按设定的期限自动进行提醒检定或校准人员确认;否则,停止使用;和/或在检测到计量标准到期时,显示预警,以便于资料管理员对计量标准进行复查,若逾期未对计量标准进行复查,则停止该计量标准对应所有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制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动态监管单元,用于对生成的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资料从时间、权限、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性控制,并将新建计量标准资料对应的证书或报告的全部要素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以对所述证书或报告进行动态管理。本发明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计量标准实施智能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了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网络建档、重复性(稳定性)自动计算、履历书自动生成、测量过程异常自动判断、数据智能分析纠错等功能。达到了强化管理、简化流程、减少失误的目的。还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管理系统应用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31、计量标准管理单元32, 还可以包括自动提醒单元33和动态监管单元34。进一步,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在线查询单元35、计量标准资料共享单元36,以便于用户通过统一入口登录本系统,进行在线查询和计量标准资料共享。其中,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31包括计量器器具名称建立单元311,计量单位建立单元312,检定或校准人员信息建立单元313,合格供应商建立单元314,设备信息建立单元315,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存储单元316,计量标准名称分类建立单元317以及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即集成有标准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318,所述计量标准管理单元32包括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建立单元321、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322、新建计量标准测量不确定度验证单元323和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生成单元324。其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详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31,是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系中其他单元的数据来源,具体包括计量器具名称信息建立单元311,用于依据JJF1051-1996逐层建立计量器器具名称的分类信息库,具体包括建立器具学名,及其对应的别名、实际使用名称、强制检定目录名称、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名称以及上述信息的对应英文信息;依据JZB17-2008针对器具名称中的强检计量器具添加强检计量器具类型分类代码的映射关系;依据JJF1051-1996和 CNAS-IL06,添加器具分类代码和领域代码信息;对分类领域分配其对应的授权签字人;依据当地“计量检定收费标准”,添加器具分类信息和收费标准信息,在添加过程中,对数据库中纳入的器具名称进行补充。记录器具名称与其对应计量单位的映射关系。
所述计量单位建立单元312,用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他相关资料按计量分类逐级建立计量单位库,所述计量单位库包括计量单位名称、计量单位符号等信息。该库建立完成后,可建立计量器具名称与计量单位的映射关系。所述检定或校准人员信息建立单元313,依据本地区计量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申请表建立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信息,其中,所述检定或校准人员信息包括检定证书号、有效期、检定资质、是否为授权签字人等信息,但并不限于此。所述合格供应商建立单元314,建立为机构提供检定或校准服务的供应商基础数据库,对其资质类型、证书编号及有效期、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进行预设、搜集、导入资质附件的电子版本(word或excel格式)。系统将从电子版本中自动提取、生成每个授权项目的测量范围,也可以生成准确度等级。所述设备信息建立单元315,主要包括下述功能1、对设备进行分类,设备可分为计量器具和非计量器具,计量器具可分为周检器具和非周检器具,周检器具可分为标准器、标准物质、配套设施。2、设备基础信息可分为3类,(1)、固定信息,其中包括购置时设备的计量特性。其计量特性包括参数、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测量不确定度、最大允许误差;( 、每次送检信息;(3)、设备期间核查信息以及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信息;(4)标识该设备是否属于核查标准等,其中,设备固定信息作为设备资产卡信息的一部分,通常由设备生产商填写, 在设备验收时,由设备使用人核对,双方签字后由设备管理员上传信息。3、对于由单位内部检定或校准的设备,系统自动从相应的业务系统中获取周期检定信息以及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电子副本。4、对于外部检定或校准,设备管理员扫描检定或校准证书原件作为电子副本。并利用Adobe Reader等工具抓取关键送检信息,包括本次检定日期、证书编号、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器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等级等信息。5、相关人员依据检定或校准证书,检查并确认本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较最近一次送检是否发生变化。如遇变化,应及时调整。主要技术指标一经确认,系统将根据合格供应商建立单元314中所设定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判断其与本次送检确认的设备主要技术指标是否匹配。6、相关人员依据检定或校准证书,添加当年上级法定计量机构检定数据,系统自动计算年变化量和结论,并自动生成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对于结论为“不合格”的计量标准器,系统自动报警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其中年变化量指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的
变化量。7、当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发生更换时,设备管理员应根据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进行更换,并建立更换前设备和更换后设备的对应关系,系统保存每个设备的更换记录。根据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请表中对计量标准器进行封存。8、对于首次送检设备,系统将根据合格供应商建立单元314中预设的邮箱地址, 自动将该设备信息发至各邮箱,便于寻找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检定或校准机构必须从供应商基础数据库中选择,对资质过期的供应商设备管理员应索取最新版的资质证书及其附件。9、系统可将需要送检的设备生成送检委托协议书,将协议书发送至合格供应商建立单元314中预设的邮箱。10、在添加设备溯源性的信息的同时,系统将根据计量器具名称与其计量单位的映射关系,提供该设备对应的计量单位供用户选择。所述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存储单元316,设置并存储计量标准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基本信息,其基础信息包括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名称、实施时间、废止时间、使用状态、类别等信息;此外,设置其使用信息,具体包括1、规程替代记录,规程可能被另外一个规程全部替代,也可能被其部分替代;2、规程使用记录,包括规程领用人,领用时间、归还时间等信息。此外,系统中以附件形式保存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word格式的现行有效版本(或利用转换工具将PDF格式转成word格式),并且设置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通用的查询关键词,根据关键词从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中抓取该关键词对应的信息,具体包括如下信息1、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适用范围中的器具名称和限制条件。2、检定或校准项目(一览)表中的被测量以及其检定或校准方法的条款号。观察那些项目(如外观、相互作用等)在使用中可不检,又不影响检定或校准结果,可删去该项目;若实验室已通过CNAS,可根据该方法批量导入上述信息。对其中涉及示值误差的项目应予以标注,并未对涉及示值误差的项目设置其最大允许误差。3、规程、规范的英文名称。4、原始记录格式和检定或校准证书内页格式,在数据库中设置其中的关键字。5、测量结果不确定度。6、环境条件。7、计量单位(如规程、规范中明确存在该项内容)。8、检定或校准结论。9、每个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被测量。所述计量标准名称分类建立单元317,依据JJF1022-1991逐层建立计量标准分类信息库,该计量标准分类信息库包括计量标准分类代码、计量标准名称、对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的计量标准进行标注。所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318,搜集、整理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的 word格式的现行有效版本(PDF或word),在此基础上将其内容按传递关系存储在数据库中,每层的级别信息包括该层所对应的器具的“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计量单位”等信息,但并不限于此,对级别信息可以允许修改,并且, 系统可以根据传递关系自动生成计量标准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建立单元321又包括查找单元、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规范关联单元,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比较单元,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添加单元, 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开展单元,技术指标估算单元,技术指标确定单元,第一判断单元,二级展开单元,计量标准总价值计算单元,检定或校准人员关联单元,新建计量标准基本信息确定单元,再接收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后,先选取任一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系统将根据标准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设置的信息查询包含该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所述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在查找单元没有找不到合适的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时,可以根据接收到用户可输入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设置的传递关系,生成新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所述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关联单元在新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后,系统根据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关系,关联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所述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关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适用范围中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该新建计量标准已经对应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比较;所述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添加单元,用于根据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在所述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增加新建计量标准未包含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即便于用户补全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未包含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所述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对应设备关联单元,在拟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一经确认,系统根据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模块中建立的映射关系,自动对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按规程或规范中规定的被测量进行展开,以便于用户建立每个被测量与其对应设备的精确对应关系,设备可按照计量标准器及辅助设备两类进行对应。所述技术指标估算单元,即计量标准所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参数自动估算单元在被测量对应的设备一经确认,系统根据设备的计量特性(包括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测量不确定度、最大允许误差)的预设,提供新建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供参考,该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对“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的估算,可按如下流程进行(1)、系统判断计量标准器是否为单台仪表或量具,(2)、若是单台仪表,判断设备计量特性中是否出现等(级)别信息,(3)、若出现等(级)别信息,则等级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级别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G)、若不出现等(级)别信息,判断试验设备是否需要加修正使用,( 、若加修正使用,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若不使用,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 6)、若用户判断计量标准由多台仪表或测量设备组成的一套系统,则须将计量标准器划分为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两部分,(7)、若用户可分辨这两部分对各自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则按单台原则分别计算。否则,用户计算上述两部分的测量不确定度。其次,是对“测量范围”进行估算,可按如下流程进行(1)、判断各试验设备测量范围的计量单位是否统一,O)、若单位一致,自动估算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3)、若单位不一致,可人工设定“测量范围”及计量单位或自定义单位换算公式。所述技术指标估算单元,用于修改自动估算结果,即自动估算的结果不能直接引用,只是参考,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指标确定后,关联修改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被测量是否对应多台设备;所述二级展开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存在多台设备时,系统根据每个设备的技术指标按测量范围与准确度等级组合对所述被测量进行二级展开。所述计量标准总价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价值统计出计量标准的总价值。
所述检定或校准人员关联单元,关联该计量标准对应的检定或者校准人员;所述新建计量标准基本信息确定单元,根据接收并记录用户添加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号及其对应的授权机构、授权时间及有效期、计量标准类另O、启用时间、专业证书字等信息,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322,用于对于每一个计量标准对应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信息进行评定,具体包括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计量标准名称是否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 或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所述简化处理单元,用于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为列入或属于的结果时,则按《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规定可不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没有列入或不属于时,则继续判断用户是否选择测量过程控制,若选择测量过程控制,则不必再单独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所述测量过程控制单元,用于在不选用测量过程控制时,则输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采用的重复性、稳定性数据,并接收用户根据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次数的难易程度设定的重复测量次数,并根据所述重复测量次数自动选择对应的控制图,选择测量子组数, 以及接收到的取样数据,自动计算统计控制量、控制界限、绘制控制图;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在没有选择选择测量过程控制时,用户判断计量标准是否可测量多种参数;所述第一记录单元,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能测量多个参数,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自定义的重复测量次数和测量组数,并设置间隔时间,记录计量标准对应的每个参数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信息。所述第二记录单元,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不能测量多个参数,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自定义的重复测量次数和测量组数,并设置间隔时间,直接记录新建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信息。其中,所述测量过程控制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具模块,主要是得到控制图,与其他模块无必然联系,具体为(1)、用户根据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次数的难易,设定重复测量次数,系统自动选择对应的控制图,(2)、选择测量子组数(要求k = 20),(3)、输入取样数据, 系统自动计算统计控制量、控制界限、绘制控制图并判断测量过程异常。所述新建计量标准测量不确定度验证单元323,用于并对所述该新建计量标准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即获取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标有核查标准的设备分别用该新建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测量所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以及该测量不确定度对应的测量值的测量结果,并对所述该计量标准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也就是说,为设备管理中标示为“核查标准”的设备,添加用该新建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测量所得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和该测量不确定度所对应测量值的测量结果, 系统将自动计算、并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对于无法采用传递比较法时,系统采用比对法进行验证,其中,所述传递比较法或比对法已为本领域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生成单元324,用于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进行自动校验,得到新建计量标准综合性评价报告,并生成计量标准资料,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包括计量标准履历书、稳定性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申请书和考核报告,具体包括1、自动校验的过程主要包括1)用户判断是否存在内容上有缺项;2)判断申请书、考核报告、履历书中的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测量不确定度、最大允许误差等信息是否一致;3)系统上传的典型检定或校准证书内页和原始记录空白模板是否涵盖了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存储单元中对该计量标准中对原始记录格式和检定或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所定义的全部关键词。4)检查申请书中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新建计量标准报告评定出的测量不确定度、规程、规范中评定出测量不确定度、被检计量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等四者的数据平衡关系是否正确。5)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是否现行有效、检定或校准人员资质是否有效,是否涵盖所有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所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是否连续、有效溯源等。2、新建计量标准结果的输出系统对自动校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新建计量标准综合性评价报告。3、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的自动生成及管理根据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评定单元的信息,针对每一个计量标准,生成新建计量标准资料,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资料包括计量标准履历书、稳定性记录、重复性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申请书、考核报告信息等,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本实施例不做限制。所述自动提醒单元34,主要对下述情况进行提醒、预警或报警等1、周检器具到期自动预警周检器具到期自动预警分为系统登录集中预警,以及检定或校准证书制作时选中该器具送检倒计时报警2种,一旦超过送检时限,在制作检定或校准证书时,该器具将无法被选中。2、对新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实施情况确认新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颁布后,如检定或校准人员不按时按新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对试验设备的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计量标准建立报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检定或校准证书结果、数据模板、原始记录空白模板、人员培训等进行确认,所述自动提醒单元将提前按设定天数自动进行提醒,逾期不进行确认的,将停止该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以及与其关联的所有要素的使用。3、计量标准器更换确认计量标准器发生更换后,所述自动提醒单元将自动要求相关人员对计量标准建立报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检定或校准证书结果、数据模板、原始记录空白模板按新计量标准进行重新修改,逾期不修改的将停止该设备的选用。4、计量标准到期预警所述自动提醒单元自动提供计量标准到期预警给资料管理员,如预期对计量标准进行复查,将停止该计量标准所有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证书制作。
5、检定或校准人员资质到期预警、整改时限预警。所述动态监管单元34,用于对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数据共享和动态监管,即用于对生成的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资料从时间、权限、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性控制,并新建计量标准资料对应的证书或报告的全部要素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以对所述证书或报告进行动态管理。该功能属于简单查询功能,其目的是将新建计量标准数据传递给省局、形成统一计量标准平台,便于掌握建立计量标准情况,和计量标准使用情况,和计量标准使用状态, 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变化情况和计量标准器及时送检情况,及时发现计量标准器过期,自动生成考核报告和各类统计报表。所述在线查询单元35,利用自动校验功能,对其中疑似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报告,这样将为考评员节省大量时间、将考核重点放在对其检定或校准能力的考核上。同时可以方便的对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等资料进行快速查阅。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共享单元36,该单元通过网上交互式平台,给用户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料交换的场所。用户通过此平台可以实现计量标准资料的共享、共建和信息交互。最大程度地实现对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流程的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避免重复性建设。本发明通过建立统一的计量标准基础数据库及要素间关联匹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设计,实现了对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的自动检查、动态管理和智能维护,实现了对计量标准考核、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以及国家实验室认可考核要求资料的自动输出、实现了计量标准资料的在线提交、审核、备案,便于计量考核人员资料的迅速查阅、智能校对和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的动态管理。最后通过设计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数据接口,实现与各计量技术机构现有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由对接和数据共享。也就是说,本发明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计量标准实施智能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方法和系统,实现了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网络建档、重复性(稳定性)自动计算、履历书自动生成、测量过程异常自动判断、数据智能分析纠错等功能。达到了强化管理、简化流程、减少失误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 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计量标准的系统基础信息及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需要新建计量标准的任意一项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根据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及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并对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判断该新建计量标准是否需要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均需进行,则记录相应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在对新建计量标准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后,获取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标有核查标准的设备,分别用该新建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测量所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以及该测量不确定度对应的测量值的测量结果,并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得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在判定所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正确后,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进行自动校验, 得到新建计量标准综合性评价报告,并生成计量标准资料,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包括计量标准履历书、稳定性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申请书和考核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包括计量器器具名称信息、计量单位信息、检定或校准人员信息、合格供应商信息、设备信息、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信息、计量标准名称分类信息和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计量标准的系统基础信息及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具体包括逐层建立计量器具名称的分类信息库;按照计量分类逐层建立计量单位库,并在计量单位库建立后,建立计量器具名称与计量单位的映射关系;获取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获证信息,建立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获证信息与计量标准的对应关系;建立为机构提供检定或校准服务的供应商基础数据库,并根据所述供应商基础数据库确定其每个授权项目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对设备进行分类,并记录设备的基础信息;存储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基础信息;逐层建立设备的计量标准名称分类信息库;获取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的有效版本,根据所述有效版本的内容按照传递关系分层存储在数据库中,并根据传递关系生成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得到所述计量标准信息,具体包括从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查询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若没有查询到,则根据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量值传递关系生成新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关联与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将所关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适用范围中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该新建计量标准已包含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比较,并在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增加新建计量标准未包含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按照其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被测量进行展开,建立每个被测量与其对应设备的精确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库中设备的计量特性估算新建计量标准对应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所述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根据估算的新建计量标准对应的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修改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技术指标;判断所述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所述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同一被测量是否对应多台设备,若是,根据每台设备的技术指标按测量范围对所述被测量进行二级展开;若否,则不进行展开;通过该计量标准对应的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价值统计出计量标准的总价值; 关联该计量标准对应的检定或校准人员;记录接收到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号及其对应的授权机构、 授权时间及有效期、计量标准类别、启用时间和专业证书字,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的基本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库中设备的计量特性估算计量标准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所述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具体包括对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的估算具体包括判断计量标准器是否为单台仪表或量具。若是,则继续判断设备计量特性中是否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若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则等级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级别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没有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判断试验设备是否需要增加修正使用,若需要增加修正使用,则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若不需要,则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判断计量标准器是由多台仪表或测量设备组成的一套系统,则将设备划分为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两部分,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信息为能分辨对应设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时, 采用单台原则分别计算,否则,分别计算所述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的测量不确定度; 对测量范围的估算具体包括判断各试验设备测量范围的计量单位是否统一,若统一,自动估算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否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测量范围及计量单位或自定义单位换算公式进行换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该新建计量标准是否需要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均需进行,则记录相应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包括判断新建计量标准的名称是否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或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若是,则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不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若否,继续判断是否选择测量过程控制,若选择进行测量过程控制,则不再单独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接收用户根据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难易程度设定的重复测量次数,并根据所述重复测量次数自动选择对应的控制图,根据选择的测量子组数,以及接收到每一组的取样数据,自动计算统计控制量、控制界限、绘制控制图;若不选择,则记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采用的重复性、稳定性数据,判断计量标准是否能测量多个参数,若能测量多个参数,则记录每一种参数的重复性、稳定性数据;记录数据的方式为根据接收到用户自定义的重复测量次数和测量组数,并设置间隔时间,在新建计量标准中记录每个参数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登录系统后对周检到期的计量器具自动进行预警,或者,在检定或校准证书制作时选中该器具时对该器具进行送检倒计时报警;和/或监控检定或校准人员是否按时对试验设备的测量范围、计量标准建立报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检定或校准证书结果、数据模板、原始记录空白模板、人员培训的确认,并按设定的期限自动进行提醒检定或校准人员确认;否则,停止使用;和/ 或在检测到计量标准到期时,显示预警,以便于资料管理员对计量标准进行复查,若逾期对计量标准没有进行复查,则停止该计量标准所有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证书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生成的所述计量标准资料从时间、权限、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性控制,并将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对应的证书或报告的全部要素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以对所述证书或报告进行动态管理。
9.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计量标准的系统基础信息及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建立单元,用于确定需要新建计量标准的任意一项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根据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及系统基础信息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关系,建立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并对建立的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新建计量标准信息;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用于判断该新建计量标准是否需要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均需进行,则记录相应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新建计量标准测量不确定度验证单元,用于在对新建计量标准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后,获取所述系统基础信息中标有核查标准的设备,分别用该新建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测量所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以及该测量不确定度对应的测量值的测量结果,并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验证,得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生成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测量不确定度验证信息正确后,对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进行自动校验,得到新建计量标准综合性评价报告,并生成计量标准资料,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包括计量标准履历书、稳定性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申请书和考核报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基础信息建立单元包括 计量器器具名称信息建立单元,用于逐层建立计量器器具名称的分类信息库;计量单位建立单元,用于按照计量分类逐层建立计量单位库,并在计量单位库建立后, 建立计量器具名称与计量单位的映射关系;检定或校准人员信息建立单元,用于获取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获证信息,并建立机构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获证信息与计量标准的对应关系;合格供应商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为机构提供检定或校准服务的供应商基础数据库,根据所述供应商基础数据库确定其每个授权项目的测量范围;设备信息建立单元,用于对设备进行分类,并记录设备的基础信息; 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基础信息; 计量标准名称分类建立单元,用于逐层建立设备的计量标准名称分类信息库,所述计量标准名称分类信息库包括计量标准分类代码、计量标准名称、对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的计量标准进行标注;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用于获取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的有效版本,根据所述有效版本的内容按照传递关系分层存储在数据库中,并根据传递关系生成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计量标准信息建立单元具体包括查找单元,用于从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查找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生成单元,用于在查找单元没有查询到对应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时,根据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传递关系生成新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关联单元,用于关联与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关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适用范围中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该新建计量标准已经对应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比较;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添加单元,用于根据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在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增加该新建计量标准未包含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与对应设备关联单元,用于对每个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按照其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被测量进行展开,建立被测量与其对应设备的精确对应关系;技术指标估算单元,用于在被测量与其设备对应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库中设备的计量特性估算新建计量标准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所述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技术指标修改单元,用于根据估算的新建计量标准对应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修改所述生成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中各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技术指标;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管理中规定的同一被测量是否对应多台设备;二级展开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对应多台设备时,根据每台设备的技术指标按测量范围对所述被测量进行二级展开,否则,不进行展开;计量标准总价值计算单元,用于通过计量标准对应的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价值统计出计量标准的总价值;检定或校准人员关联单元,用于关联该计量标准对应的检定或校准人员; 新建计量标准基本信息确定单元,用于记录接收到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号及其对应的授权机构、授权时间及有效期、计量标准类别、启用时间和专业证书字,得到所述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对应的计量标准的基本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指标估算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技术指标估算单元,用于对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进行估算,具体包括判断计量标准器是否为单台仪表或量具;若是,则继续判断设备计量特性中是否出现等级和 /或级别信息,若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则等级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级别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没有出现等级和/或级别信息,判断试验设备是否需要增加修正使用,若需要增加修正使用,则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若不需要,则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判断计量标准器是由多台仪表或测量设备组成的一套系统,则将设备分为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两部分,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信息时能分辨设备对对应的测量结果影响时,采用单台原则分别计算,否则,分别计算所述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的测量不确定度;第二技术指标估算单元,用于对测量范围进行估算,具体包括判断各试验设备测量范围的计量单位是否统一,若统一,自动估算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否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测量范围及计量单位或自定义单位换算公式进行换算。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计量标准试验数据管理单元具体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新建计量标准的名称是否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或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简化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或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时,对所述计量标准不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没有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或不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时,继续判断是否选择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过程控制单元,用于在选择测量过程控制时,不在单独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接收用户根据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难易程度设定的重复测量次数,并根据所述重复测量次数自动选择对应的控制图,根据选择的测量子组数,以及接收到每一组的取样数据,自动计算统计控制量、控制界限、绘制控制图;第四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选择判断计量标准是否能测量多个参数; 第一记录单元,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能测量多个参数,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自定义的重复测量次数和测量组数,并设置间隔时间,在新建计量标准中记录每个参数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信息;第二记录单元,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不能测量多个参数,则根据接收到用户自定义的重复测量次数和测量组数,并设置间隔时间,直接在新建计量标准中记录该一个参数的重复性数据、稳定性数据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自动提醒单元,用于在登录系统后对周检到期的计量器具自动进行预警,或者,在检定或校准证书制作时选中该器具时对该器具进行送检倒计时报警;和/或监控检定或校准人员是否按时对试验设备的测量范围、计量标准建立报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检定或校准证书结果、数据模板、原始记录空白模板、人员培训的确认,并按设定的期限自动进行提醒检定或校准人员确认;否则,停止使用;和/ 或在检测到计量标准到期时,显示预警,以便于资料管理员对计量标准进行复查,若逾期对计量标准没有进行复查,则停止该计量标准所有拟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证书制作。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动态监管单元,用于对生成的所述计量标准资料从时间、权限、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性控制,并将所述计量标准资料对应的证书或报告的全部要素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以对所述证书或报告进行动态管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新建计量标准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统一的计量标准基础数据库及要素间关联匹配关系,通过对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设计,实现了对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的自动检查、动态管理和智能维护,最后通过设计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数据接口,实现与各计量技术机构现有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由对接和数据共享。本发明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计量标准实施智能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方法和系统,实现了新建计量标准资料网络建档、重复性(稳定性)自动计算、履历书自动生成、测量过程异常自动判断、数据智能分析纠错等功能。达到了强化管理、简化流程、减少失误的目的。
文档编号G06Q50/00GK102479351SQ2010105601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5日
发明者胡畅, 郭建 申请人:西安计量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