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笔记本电脑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431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报警笔记本电脑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报警笔记本电脑锁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笔记本电脑锁。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因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而广受使用者推崇,无论是外出工 作还是外出旅游,均可以方便随身携带使用。不过,笔记本电脑价格不低,便成了盗窃分子 的重要目标,由盗窃而产生的经济和数据损失令其使用者不胜其烦、难以承受。目前,公知 的笔记本电脑锁是由锁缆、锁头和锁扣组成,通过锁缆一端的套圈将笔记本电脑锁受约束 活动后锁扣与笔记本电脑上规格化锁孔相锁定而实现防盗。但是,其锁缆细而长比较容易 被剪断或破坏,从而可在离开笔记本电脑的所有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盗取该锁定的笔记本 电脑。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笔记本电脑锁不能在剪断或破坏锁缆时发出远距离警示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报警笔记本电脑锁,该报警笔记本电脑锁的锁缆在剪断或破坏时,能 发出警报音响而产生远距离警示作用,从而有效预防笔记本电脑被窃取。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报警笔记本电脑锁,其包 括有壳体、警报装置、锁头、锁缆及自锁开关;所述锁缆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缩套管、警报装 置探线、钢丝绳及探线接出点;所述锁头套装于内置警报装置的壳体中,警报装置探线完全 均勻地缠绕于钢丝绳,探线的接出点与自锁开关串连后连接于警报装置,热缩套管热缩后 紧凑地套封在缠绕于钢丝绳后的警报装置探线的外围。在锁扣与笔记本电脑的规格化锁孔 锁定后,可提供当锁缆被剪断或锁缆表面的探线被破坏时而发出警报音响,能有效预防该 笔记本电脑被盗窃,解决了现有的笔记本电脑锁只能锁住电脑而无法发出遭窃远距离警报 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笔记本电脑锁单一锁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 遭窃远距离警报功能,能有效地预防笔记本电脑被窃取。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正面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侧面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中1.壳体,2.警报装置,3.锁头,4.锁缆,41.热缩套管,42.警报装置探线, 43.钢丝绳,44.探线接出点,45.另一探线接出点,5.自锁开关,6.锁头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报警笔记本电脑锁的一实施例,一种报警笔 记本电脑锁,主要包括有壳体1、警报装置2、锁头3、锁缆4及自锁开关5 ;所述锁缆4特征 在于还包括热缩套管41、警报装置探线42、钢丝绳43及探线接出点44、45 ;所述锁头3套 装于内置警报装置2的壳体1中,警报装置2接入电源便处于启动状态,设置于壳体1上的 自锁开关5用于测试报警装置是否正常;警报装置探线42完全均勻地缠绕于钢丝绳43,探 线42的接出点44和45与自锁开关5串连后连接于警报装置2,热缩套管41热缩后紧凑 地套封在缠绕于钢丝绳43后的警报装置探线42的外围。请参阅图2,锁头3底端的锁扣6 高出于壳体1的外侧,以保证能够锁定于笔记本电脑的规格化锁孔,锁头3的顶端亦高出于 壳体1的内侧。另图4所示为另一实施例,锁头3的顶端紧贴于壳体1的内侧。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优点,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报警笔记本电脑锁,其包括有壳体、警报装置、锁头、锁缆及自锁开关;所述锁 缆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缩套管、警报装置探线、钢丝绳及探线接出点;所述锁头套装于内置 警报装置的壳体中,警报装置探线完全均勻地缠绕于钢丝绳,探线的接出点与自锁开关串 连后连接于警报装置,热缩套管热缩后紧凑地套封在缠绕于钢丝绳后的警报装置探线的外 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笔记本电脑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装置接入电源便 处于启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笔记本电脑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壳体上的自锁 开关是用于测试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笔记本电脑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装于壳体内的锁头, 其顶端可高于壳体外侧,亦可紧贴于壳体内侧;其底端的锁扣高出于壳体外侧,以保证能够 锁定于笔记本电脑的规格化锁孔。
专利摘要一种报警笔记本电脑锁,涉及一种防盗报警笔记本电脑锁。其包括有壳体、警报装置、锁头、锁缆及自锁开关,锁头套装于内置警报装置的壳体中,警报装置探线完全均匀地缠绕于锁缆中心部的钢丝绳,探线与自锁开关串连后连接于警报装置;其在现有笔记本电脑锁单一锁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遭窃远距离警报功能,能有效地预防笔记本电脑被窃取。
文档编号G06F1/16GK201826650SQ2010202544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
发明者杨龙胜 申请人:杨龙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