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788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笔记型计算机,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
眷O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贩卖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作为屏幕光源的笔记型计算机,而此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所采用的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包括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一背板。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皆设置在背板上,而发光二极管皆设置于导光板旁。导光板一般为矩形板,所以导光板具有一对长度较短的短边侧面以及一对长度较长的长边侧面。受限于背光模块一般的机构设计,在背光模块的内部构造中,短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通常小于长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且上述短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相当狭小。倘若将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短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中,则会因为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太近,导致在大视角的范围内出现漏光的情形,从而降低画面质量。因此,这些发光二极管都是仅设置在长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中,而不设置在短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中,但是这样却会使得背光模块所包括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偏多,从而增加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的制造成本以及消耗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不仅可以解决上述漏光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制造成本与消耗功率。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包括一盖体、一胶框、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盖体适于枢接一笔记型计算机主体。胶框设置于盖体上。背光模块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一导光板以及一发光组件。光学膜片设置于盖体与胶框之间。导光板设置于盖体与光学膜片之间,并具有一出光面、一对第一侧面与一对第二侧面。出光面连接于这些第一侧面与这些第二侧面,而光学膜片位于出光面的对面。这些第一侧面连接于这些第二侧面之间,而这些第一侧面的长度小于这些第二侧面的长度。发光组件设置于盖体与胶框之间,并位于其中一第一侧面的对面。显示面板设置于胶框上。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源与一电路板。这些发光源装设于电路板上,并位于电路板与第二侧面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区,可视区与这些发光源之间的距离大于4厘米。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这些发光源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6. 9厘米。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这些发光源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7. 5厘米。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可视区与这些发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及这些发光源之间的间距满足以下数学式[0013]其中A为可视区与这些发光源之间的距离,而P为这些发光源之间的间距。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这些发光源为多个发光二极管。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还包括一反射片。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与盖体之间。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可让发光组件设置在导光板的短边侧面(即第一侧面)处, 同时能增加可视区与发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如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解决在大视角的范围内发生漏光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的制造成本与消耗功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所应用的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线I-I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以及盖体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所应用的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100能与一笔记型计算机主体200 组装,以形成一笔记型计算机10,其中笔记型计算机主体200内装设有主机板(mother board) > # (memory) > Φ^^ΗΚ^Ι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hard disk)等电子组件。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100包括一盖体110以及一显示面板120,其中显示面板 120设置于盖体110内,且可以是一种非自发光型的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CD Panel) 0盖体110为笔记型计算机10的外壳组件,其例如是一般笔记型计算机制造业所称的A件,而盖体110适于枢接笔记型计算机主体200。盖体110的形状可为框形,并且具有一框口 112,其中显示面板120具有一显示面122,而框口 112会暴露出显示面122。图2是图1中沿线I-I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2,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100还包括一胶框130、一背光模块140以及一反射片150,其中胶框130、背光模块140 与反射片150皆设置于盖体110上,而显示面板120设置于胶框130上,如图2所示。背光模块140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142 (图2绘示多个)、一导光板144与一发光组件146。这些光学膜片142皆设置于盖体110与胶框130之间,且包括扩散片与增亮膜。 导光板144设置于盖体110与光学膜片142之间,并具有一出光面14 与一对第一侧面 144b (图2仅绘示一面第一侧面144b),其中出光面14 连接第一侧面144b。光学膜片142 位于出光面14 的对面,而发光组件146位于其中一面第一侧面144b的对面。此外,反射片150设置于导光板144与盖体110之间。发光组件146设置于盖体110与胶框130之间,并位于导光板144旁,其中发光组件146可以包括多个发光源146a (图2仅绘示一个)以及一电路板146b,而这些发光源 146a皆装设于电路板146b上。发光源146a可以是一种点光源,且可以具有高度指向性,而
4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这些发光源146a可以是多个发光二极管。从图2来看,相较于现有背光模块而言,背光模块140并不包括现有背光模块所具有的背板,而此背板原本所提供用于设置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的功能,则改由盖体110所提供。所以,从功能层面来看,基本上,本实施例的盖体110可以取代现有背光模块的背板。承上述,由于盖体110取代现有背光模块的背板,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一侧面144b与盖体110的壁体114之间会存有较大的容置空间Rl,以供发光组件146以及多种不同外型的胶框130来设置。如此,配合胶框130的外型,发光组件146与第一侧面 144b之间的距离Dl可以作较大范围的调整,从而能大幅拉开发光组件146与导光板144之间的距离(即距离Dl),减少在大视角的范围内发生漏光的情形,进而增加画面质量。图3是图2中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以及盖体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图3是在省略胶框 130的前提下所绘示。请参阅图2与图3,从外观来看,导光板144实质上为矩形板,且还具有一对第二侧面144c,其中出光面14 还连接第二侧面144c,而这些第一侧面144b连接于这些第二侧面IMc之间。此外,第一侧面144b的长度Ll小于第二侧面IMc的长度L2, 所以第一侧面144b为导光板144的短边侧面,而第二侧面IMc为导光板144的长边侧面。这些发光源146a位于电路板146b与第一侧面144b之间,而且这些发光源146a 的发光面Sl是面向导光板144的第一侧面144b,因此这些发光源146a所发出的光线会入射至导光板144中。此外,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这些发光源146a之间的间距P可以大于或等于6. 9厘米,以及小于或等于7. 5厘米。显示面板120具有一可视区122a,而可视区12 位于显示面122上。可视区12 与这些发光源146a之间的距离A可以大于4厘米,其中距离A乃是指发光面Sl与可视区 12 之间的距离。当发光源146a为具有高度指向性的点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时,这些发光源146a所发出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144之后会发生亮度分布不均的情形,进而出现热点(hot spot)ο承上述,以上所述的间距P与距离A 二者为控制热点的重要参数,而为了避免热点等亮度分布不均的现象出现在可视区12 内,间距P与距离A会满足以下数学式(1)(A/P)≥ 0.65..................................................(1)其中A代表距离A,而P代表间距P。如此,能促使热点局限在可视区12 以外的区域内,以使可视区12 的亮度分布均勻,提高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100的画面质量。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块并不包括现有背光模块所具有的背板,而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加大导光板的短边侧面(即第一侧面)处的容置空间,因而提供较大的容置空间供发光组件来设置。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让发光组件设置在导光板的短边侧面处,同时能大幅拉开发光组件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以增加可视区与发光源之间的距离(即距离A)。如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解决在大视角的范围内发生漏光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的制造成本与消耗功率。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更动与润饰的等效替换,仍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包括一盖体,适于枢接一笔记型计算机主体;一胶框,设置于所述盖体上;一背光模块,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胶框之间;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并具有一出光面、一对第一侧面与一对第二侧面,所述出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而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出光面的对面,所述第一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而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长度;一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胶框之间,并位于其中一第一侧面的对面;以及一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胶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源与一电路板,所述发光源装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区,所述可视区与所述发光源之间的距离大于4厘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6. 9厘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7. 5厘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区,其中A为所述可视区与所述发光源之间的距离,P为所述发光源之间的间距,A/ P 彡 0. 65。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还包括一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盖体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包括一盖体、一胶框、一背光模块与一显示面板。盖体枢接一笔记型计算机主体。胶框设置于盖体上。背光模块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一导光板与一发光组件。光学膜片设置于盖体与胶框之间。导光板设置于盖体与光学膜片之间,并具有一出光面、一对第一侧面与一对第二侧面。出光面连接于这些第一侧面与这些第二侧面,而光学膜片位于出光面的对面。这些第一侧面连接于这些第二侧面之间,而第一侧面的长度小于第二侧面的长度。发光组件设置于盖体与胶框之间,并位于其中一第一侧面的对面。显示面板设置于胶框上。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解决漏光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制造成本与消耗功率。
文档编号G06F1/18GK202058073SQ2010206940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单煦, 林应璞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