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及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238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及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企业对顾客提供服务时,一般进行如下动作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其结果,关联到进一步提高服务。而且,公开了用于制作问卷调查问题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将选择率高的问题进一步变更为具体的问题的技术。另夕卜,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顾客分组,并按每个小组制作问题的分支说明(分岐'J才)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2340号公报(摘要等)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87667号公报(权利要求1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问卷调查中,经常使用如下方法也考虑顾客的作业负担来让顾客从例如I 5的分段的数值中选择一个。而且,根据回答逐渐将问题内容详细化、专门化。此时,客观地说,即使是相同的满意度,某顾客选择“5”,其他的顾客选择“4”这样的情况发生较多,需要排除这种各个顾客的主观。并且,当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出示的问题是固定的时,顾客对于某问题选择了与过去不同的倾向的回答的情况下,在其后面准备的问题有时也变得没意义。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无法使用于数值评价式的问卷调查。另外,无法解决与主观的排除及问题的固定化有关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回答的倾向使数值评价式的问卷调查的问题最优化,由此正确地把握顾客的评价。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回答用终端装置,由出示以数值回答的多个问题的问卷调查的回答者使用;以及问卷调查实施装置,连接于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并实施上述问卷调查,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具有存储部以及控制部,其中,上述存储部保存着问题信息和问卷调查信息,上述问题信息是指,层级地存储了应当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出示的上述问题的信息,上述问卷调查信息是指,与上述回答者建立关联地存储了上述问题及表示上述问题应当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出示的顺序即出示顺序的问卷调查模式的信息;上述控制部执行以下处理取得选择顺序,上述选择顺序是指,根据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在下位的层级更新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顺序,按照上述取得的选择顺序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附以顺序,从上述问题信息中取得与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有关的下位的问题,将取得上述下位的问题的顺序作为新的上述出示顺序,与上述回答者建立关联地,以上述取得的下位的问题及表示新的上述出示顺序的上述问卷调查模式更新上述问卷调查信息,按照上述更新了的出示顺序,将上述取得的下位的问题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关于其他的手段,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之中进行说明。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根据回答的倾向将数值评价式的问卷调查的问题最优化,由此能够正确地把握顾客的评价。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表不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一览回答画面的一例的图。图3的(a)及(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依次回答画面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定信息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问题信息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用问卷调查信息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回答信息的一例的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整体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步骤S303的详细流程图。图1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步骤S407、S408及S409的详细流程图。图1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步骤S304的详细流程图。图1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步骤S607的详细流程图。图1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判断为顾客异常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等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称为“本实施方式”)。(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图1的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I具有问卷调查实施者运营的问卷调查实施装置2及问卷调查实施者的顾客使用的回答用终端装置3。它们通过网络4相互连接。问卷调查实施装置I是一般的计算机,具有中央控制装置11、主存储装置12、辅助存储装置13、通信装置14、输入装置15及输出装置16。它们通过总线相互连接。辅助存储装置13保存有设定信息31、问题信息32、通用问卷调查信息33、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回答信息35及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 (详细均后述)。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问卷调查实施部22及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是程序。以下,将主体记为“〇〇部是”时,中央控制装置11从辅助存储装置13读出各程序,装载于主存储装置12,并实现各程序的功能(详细后述)。回答用终端装置3也是一般的计算机,具有中央控制装置、主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通信装置、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它们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未图示)。在图1中,为问卷调查实施装置2存在I台的结构。但是,问卷调查实施装置2也可以是分为多个框体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存在保存程序的一个或多个装置和保存各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并且,回答用终端装置3的个数也是任意的。(问卷调查回答画面)根据图2及图3,对提供各种业务应用的问卷调查实施者对于顾客实施与其应用的支持服务的质量有关的问卷调查的画面例。问卷调查实施装置2制作以下的回答画面,并在回答用终端装置3的输出装置上显示。图2的一览回答画面41中,问题54、56、58和回答选项55、57、59成对地从上到下排列(栏 51、52、53)。 问题54、56、58中,按照应对顾客出示问题的顺序即出示顺序,附以“Ql ”、“Q2”、.. 、“Q10”。问题是例如“接待的措辞如何? ”这种以程度来回答的这种形式。回答选项55、57、59中,并排显示有:非常满意即“5”、大体满意即“4”、一般即“3”、有点不满即“2”及非常不满即“I”。这些回答选项55、57、59对于全部问题54、56、58是通用的,顾客选择5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按下标有数字的按钮等)来回答。图3的依次回答画 面42是问题及回答选项仅显示I对的形式的画面。按照出示顺序,首先,显示“Q1”的问题及其回答选项(图3 (a))。当顾客结束对“Q1”的回答,并按下“进入下一问题”按钮67时,画面转换到图3 (b)。图3 (b)的依次回答画面42中,显示下一出示顺序涉及的“Q2”的问题和回答选项。当顾客结束对“Q2”的回答并按下“进入下一问题”按钮67时,画面转换到下一出示顺序涉及的“Q3”的依次回答画面(以下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I中,可以显示一览回答画面41及依次回答画面42中的任一个。但是,在一次问卷调查机会中,例如在根据对“Q1”的回答来动态地改变“Q2”以下的问题的情况下,显示依次回答画面42 (详细后述)。(设定信息)在图4的设定信息31中,与在设定项目栏101存储的设定项目建立关联地在设定值栏102存储有设定值。设定项目中的“选择顺序1”、“选择顺序2”、“选择顺序3”、“选择顺序4”.. 是应当对问题做法进行进一步具体地(下位概念地)深入思考的问题的顺序。在问卷调查中,能够重复相同的问题并对于每次所选择的“ I” “5”的数值取得平均值及方差值。平均值越大,顾客的满意度越高,方差值越大,顾客的满意度越不稳定。与设定项目“选择顺序I”对应的设定值是“从回答的平均值较小的起为第一个问题”,与设定项目“选择顺序2”对应的设定值是“从回答的平均值较大的起为第一个问题”,与设定项目“选择顺序3”对应的设定值是“从回答的平均值较小的起为第二个问题”,与设定项目“选择顺序4”对应的设定值是“从回答的方差值较大的起为第一个问题”。从这些情况可知,问卷调查实施者按(I)满意度最低的问题、(2)满意度最高的问题、(3)满意度第二低的问题、(4)满意度最不稳定的问题这一顺序,为了查清它们的理由而使对于该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了的其他问题作为下次的问题。设定项目中的“通用问卷调查模式修正实施次数”及“个别问卷调查模式修正实施次数”是连续地继续实施后述的通用(或个别)问卷调查模式的次数的限度。若不反复实施固定了问题的问卷调查,则难以知道顾客的有意义的回答倾向。但是,从顾客服务的点出发,在所需之外地反复实施固定了问题的问卷调查是不利的。也就是说,“通用(或个别)问卷调查模式修正实施次数”表示成为将多个问题的一部分进行替换的基准的问卷调查实施次数(详细后述)。在上述中,将对于全部顾客使用一个设定信息31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设定信息31也可以与顾客ID建立关联地在辅助存储装置13中存储该顾客用的设定信息。另夕卜,例如也可以与对顾客提供的应用建立关联地或与顾客的属性(初学者、熟练者等)建立关联地存储有各种设定信息31。此情况下,问卷调查实施装置2基于所输入的顾客ID,确定该顾客用的设定信息31。另外,与顾客ID建立关联地将存储了对该顾客提供的应用、属性的表存储于辅助存储装置13中,问卷调查实施装置2基于所输入的顾客ID,确定对该顾客提供的应用用的设定信息31或该顾客的属性用的设定信息31。所谓的问卷调查模式,是表示以哪个出示顺序出示哪个问题的概念。作为问卷调查模式的类型,有对特定的顾客定制的“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如初次的问卷调查那样不特别地以特定的顾客为对象的“通用问卷调查模式”。设定项目中的“异常顾客判定基准I ”及“异常顾客判定基准2”是判断为对于基于“通用问卷调查模式”实施了问卷调查的顾客,今后基于“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实施问卷调查这一情况的阈值(该时间点之前的问卷调查的实施次数)。当前的问卷调查模式以问题1、2、3、...、Ν构成。而且,Cn:该顾客的对问题η的过去的回答的平均值,c c2> c3>.. 的平均值,an:全部顾客的对问题η的过去的回答的平均值,a:a^a2^ a3>. . 的平均值,N:当前的问卷调查模式的问题的总数。此时,通过以下的式I及式2定义两个值。(式I) ( Σ ((cn-c)- (an_a))2)/N(其中,n=l,2,3,...,N)(式2) I (cn-c)- (an_a) I式I的值是关于问题整体对某顾客的过去的回答从全部顾客的过去的回答背离的程度进行定义的值。另一方面,式2的值是关于各个问题对某顾客的过去的回答从全部顾客的过去的回答背离的程度进行定义的值。与以式I定义的值相对应的阈值是“异常顾客判定基准I”。另外,与以式2定义的值相对应的阈值是“异常顾客判定基准2”。在式I及式2中,未简单地使“(cn-c) - (an_a)”的部分为“cn_an”是为了通过分别从“cn”及“an”减去“c”及“a”来排除顾客的主观。而且,通过以下的条件I或条件2来判断为某顾客是异常的。(条件I)式I的值为阈值以上。(条件2)式2的值为阈值以上这种问题存在。准备条件2的理由是,仅仅用条件I不能充分地进行正确的判断。例如,在图15中,关注顾客r。顾客r的回答关于大部分的问题都接近全部顾客平均,但关于问题4,从全部顾客平均背离。这种情况下,若以条件1,则看漏了顾客r是异常的顾客。通过条件2,能够判断出顾客r是异常的顾客。
如上所述,在使用依次回答画面42实施的问卷调查中,在某一顾客对特定的问题的回答与该顾客对该问题的过去的回答有意义地存在差时,有时与预定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显示于下一依次回答画面42。设定项目中的“问题动态追加基准”是该差的阈值。设定项目中的“最大问题数”是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包含的问题的最大数。(问题信息)在图5的问题信息32中,与在问题编号栏111中存储的问题编号建立关联地、在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12存储有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在问题内容栏113存储有问题。问题编号栏111的问题编号是唯一地确定问题的识别符。问题编号具有对表示层级的多个相对位置分配的I个或多个数字的次序的形式。例如在“I”的问题的下面的层级存在“1-1”的问题及“1-2”的问题。并且,在“1-1”的问题的下面的层级存在“1-1-1”的问题及“1-1-2”的问题。在此,设为每当向下位的层级前行则问题细分化为两个的结构,但这只不过是一例,例如也可以细分化为三个以上。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12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是在同一层级的问题存在多个的情况下,表示在它们间哪个问题应当先出示的优先顺序。此外,在此,所谓的“同一层级的问题”意味着,在上位完全没有问题的多个问题或上位的I个或多个问题全部通用的多个问题。例如,在图5中,问题编号是“ I”及“2”的问题是“同一层级的问题”,它们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分别是“I”及“2”。因此,问题编号是“I”的问题比问题编号是“2”的问题先出示。另外,问题编号是“ 1-1 ”及“ 1-2”的问题也还是“同一层级的问题”,它们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分别是“I”及“2”。因此,问题编号是“1-1”的问题比问题编号是“1-2”的问题先出
/Jn ο问题内容栏113的问题是问卷调查实施者对顾客进行的发问的语句。问题为如上所述那样、以“I” “5”的表示满意度的回答选项来回答的形式。而且,越向下位前行,问题变得越具体。例如,“ I”的问题关于“接待的对应”进行发问。“ 1-1”的问题关于“接待的对应”中的更细致的“印象”进行发问。同样地“1-2”的问题关于“接待的对应”中的更细致并且与“印象”不同的“时间”进行发问。(通用问卷调查信息)图6的通用问卷调查信息33定义通用问卷调查模式。同模式实施次数栏121中存储有实施了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的次数。通用问卷调查模式栏122的小栏即出示顺序I栏123、出示顺序2栏124、...、出示顺序7栏129中,存储有以该出示顺序出示的问题的问题编号。观察图6时可知,定义了如下通用问卷调查模式“出示问题‘1-1-1’作为‘出示顺序1’,接下来出示问题‘1-2’作为出示顺序2,接下来出示问题‘3-1’作为出示顺序3,接下来出示问题‘4’作为出示顺序4,接下来出示问题‘5-2’作为出示顺序5”。而且,也知道了该通用问卷调查模式对顾客实施完毕了 “234”次。此外,在图6中,小栏只到出示顺序7栏129为止,但也可以进一步在右侧增加出示顺序8栏、出示顺序9栏、...。另外,“Ν/Α”表示不存在与该栏的出示顺序相对应的问题(图7中也是同样的)。(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在图7的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中,与在顾客ID栏131中存储的顾客ID建立关联地、在通用/个别标记栏132中存储有通用/个别标记,在同模式实施次数栏133中存储有同模式实施次数,在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栏134中存储有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顾客ID栏131的顾客ID是唯一地确定对问卷调查进行回答的顾客的识别符。通用/个别标记栏132的通用/个别标记是表示基于“通用问卷调查模式”(参照图6)对该顾客进行问卷调查的“通用”、或表示基于面向该顾客而定制的“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对该顾客进行问卷调查的“个别”中的任一模式。此外,“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和“个别问卷调查模式”是不同的概念。“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有时也是“通用问卷调查模式”,有时也是“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同模式实施次数栏133的同模式实施次数是表示该顾客基于该“通用问卷调查模式”或该“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在过去回答了几次问卷调查的数目。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栏134的小栏即出示顺序I栏135、出示顺序2栏136、...、出示顺序7栏141中,存储有以该出示顺序出示的问题的问题编号。在观察图7的第一行记录时,可知,“定义了对于‘顾客I’,出示问题‘1-2-1’作为出示顺序1、接下来出示问题‘2-2’作为出示顺序2、接下来出示问题‘3’作为出示顺序3,接下来出示问题‘4-2-1’作为出示顺序4、接下来出示问题‘4-2-2’作为出示顺序5这一个别问卷调查模式,而且基于该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实施完毕了 24次问卷调查”。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的记录只存在顾客的数目个。

在观察图7的第二行及第四行的记录时,可知,“适用对于‘顾客2’及‘顾客4’出示问题‘1-1-1’作为出示顺序1、接下来出示问题‘1-2’作为出示顺序2、接下来出示问题‘3-1’作为出示顺序3、接下来出示问题‘4’作为出示顺序4、接下来出示问题‘5-2’作为出示顺序5这一通用问卷调查模式(与图6相同),而且基于该通用问卷调查模式,对‘顾客2’实施完毕了 32次问卷调查,对‘顾客4’实施完毕了 45次问卷调查”。(回答数据信息)图8的回答信息整体上是在横轴上排列问题编号(问题编号栏153的小栏154 161),在纵轴上排列顾客ID (行211 244)的矩阵。横轴的问题编号(小栏154 161)与图5的问题编号相同。在此,设置有与所预备的全部问题相对应的小栏。“每个问卷调查的回答”的分区201中,在纵轴与横轴的交点的单元,存储有纵轴的顾客在过去对横轴的问题编号的问题所选择的回答(“I” “5”的数值中的任一数值)。分区201的各行与问卷调查的一次实施相对应,从上向下按时序存储。空栏单元存在是由于当时的问卷调查中没有该问题。分区201的行的数目与接受问卷调查的顾客的总计人数一致。“平均”的分区202中,在纵轴与横轴的交点的单元,存储有纵轴的顾客在过去对横轴的问题编号的问题所选择的回答(“I” “5”的数值中的任一数值)的平均值。例如,行222中,存储有对属于分区201的行中的与“顾客I”有关的行即行211、行216、行217、.. 进行汇总并对每个问题编号计算出的平均值。关于行223、行224也是同样的。行221中,存储有对属于分区201的全部行进行汇总并对每个问题编号计算出的平均值(关于全部顾客的平均值)。分区202的平均栏162中,存储有栏154 栏161为止的值的平均值。“方差”的分区203中,在纵轴与横轴的交点的单元,存储有纵轴的顾客在过去对横轴的问题编号的问题所选择的回答(“I” “5”的数值中的任一数值)的方差值。行242中,存储有对属于分区201的行中的与“顾客I”相关的行即行211、行216、行217、.. 进行汇总并对每个问题编号计算出的方差值。关于行243、行244也是同样的。行241中存储有对属于分区201的全部行进行汇总并对每个问题编号计算出的方差值(关于全部顾客的方差值)。此外,在此的“平均值”及“方差值”是与“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相当的概念,但只不过是其一例。例如也可以是中间值、最频值等表示数值群大小的值来代替“平均值”。也可以是标准偏差等表示数值群的分散的值代替“方差值”。(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按照图9的问卷调查转换信息,对基于某现存问卷调查模式制作新问卷调查模式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此“现存”及“新”是与该问卷调查模式是“通用问卷调查模式”还是“个别问卷调查模式”无关地、表示在过去的问卷调查中使用过或未使用的词。关于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的问题编号栏171及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如在图5中所说明的那样。问题编号栏171中,存储有与所预备的全部问题有关的问题编号。关于栏173、177及181,当初仅存在问卷调查模式I栏173。而且,以基于问卷调查模式I栏173制作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基于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制作问卷调查模式3栏181、.. 这一方式,图9逐渐向右侧延长(详细后述)。问卷调查模式I栏173中存在出示顺序栏174、平均值栏175及方差值栏176作为小栏。关于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及问卷调查模式3栏181,也是同样的。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针对每个顾客ID存在一个,与顾客ID建立关联地存储于辅助存储装置13 。与它们分开地存在一个作为“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用,并存储于辅助存储装置13。(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的概要I)以下,对基于现存问卷调查模式(图9的问卷调查模式I)制作新问卷调查模式(图9的问卷调查模式2)的处理进行说明。此外,该处理也在其他流程图的说明的地方进行说明。作为说明的前提,(I)设在图4的设定信息31的设定项目中,存在选择顺序1、选择顺序2、选择顺序3及选择顺序4,它们的设定值如图4那样,最大问题数为“9”。(2)设在图7的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中,与顾客X有关的记录的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栏134表示“对于出示顺序I是问题编号‘I’、对于出示顺序2是问题编号‘2’、对于出示顺序3是问题编号‘3’、对于出示顺序4是问题编号‘4’、对于出示顺序5是问题编号‘5,。(3)设图8的回答信息35的分区202中,顾客X的平均值对于问题编号“ I”是“4.7”、对于问题编号“2”是“3.2”、对于问题编号“3”是“1.2”、对于问题编号“4”是“4.3”、对于问题编号“5”是“2.2”。(4)设在图8的回答信息35的分区203,顾客X的方差值对于问题编号“I”是“0.1 ”、对于问题编号“ 2 ”是“ 2.9 ”、对于问题编号“ 3 ”是“ 0.8 ”、对于问题编号“ 4 ”是“ 0.5 ”、对于问题编号“5”是“0.3”。(5)上述前提的(2)、(3)及(4)的内容存储于与顾客X建立关联的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 (图9)的问卷调查模式I栏173。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取得与图4的设定项目“选择顺序I”对应的设定值。所取得的设定值是“回答的平均值较小的起是第一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图9的平均值栏175的平均值中的、较小的起的第一个值。作为检索结果,行263的“1. 2”符合。与符合的平均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是“3”(行263的问题编号栏171)。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位于问题编号“3”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3-1”(行264)及问题编号“3-2”(行267)符合。符合的两个问题编号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对于问题编号“3-1”是“1”,对于问题编号“3-2”是“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重新地制作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在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64中存储“1”,在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67中存储“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取得与图4的设定项目“选择顺序2”相对应的设定值。所取得的设定值是“回答的平均值较大的起的第一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图9的平均值栏175的平均值中的、较大的起的第一个值。作为检索结果,行251的“4. 7”符合。与符合的平均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是“I”(行251的问题编号栏171)。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位于问题编号“I”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1-1”(行252)及问题编号“1-2”(行255)符合。符合的两个问题编号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对于问题编号“1-1”是“1”,对于问题编号“1-2”是“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制作完的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的,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52中存储“3”,在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55中存储“4”。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取得与图4的设定项目“选择顺序3”对应的设定值。所取得的设定值是“回答的平均值较小的起的第二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图9的平均值栏175的平均值中的较小的起的第二个值。作为检索结果,行271的“2. 2”符合。与符合的平均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是“5”(行271的问题编号栏171)。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位于问题编号“5”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5-1”(行272)及问题编号“5-2”(行275)符合。符合的两个问题编号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对于问题编号“5-1”是“1”,对于问题编号“5-2”是“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制作完的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的、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72中存储“5”,在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75中存储“6”。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取得与图4的设定项目“选择顺序4”对应的设定值。所取得的设定值是“回答的方差值较大的起的第一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图9的方差值栏176的方差值中的较大的起的第一个值。作为检索结果,行256的“2. 9”符合。与符合的方差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是“2”(行256的问题编号栏171)。
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位于问题编号“2”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2-1”(行257)及问题编号“2-2”(行260)符合。符合的两个问题编号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对于问题编号“2-1”是“1”,对于问题编号“2-2”是“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制作完的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的、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57中存储“7”,在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60中存储“8”。在该阶段,设定项目的选择顺序I 4全被考虑来确定下位的问题。但是,问卷调查模式2中的问题数在当前时间点是“8”,未达到最大问题数“9”。即,后面仅能够追加一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问卷调查模式I中,按问卷调查模式I中的出示顺序较小的顺序,从将自身或其最上位的层级作为通用的问题编号未被确定为包含于问卷调查模式2的问题编号中的问题中,检索一个问题。在此,作为将自身或其最上位的层级作为通用的问题编号未被确定为包含于问卷调查模式2的问题编号,仅存在问题编号“4”。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4”(行268)符合。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制作完的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的、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68中存储“9”。通过至此的处理,新问卷调查模式完成。新问卷调查模式表现为在图9的出示顺序栏178中存储的出示顺序及与它们对应的问题编号栏171的问题编号。(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的概要2)进一步在以下对基于现存问卷调查模式(图9的问卷调查模式2)制作新问卷调查模式(图9的问卷调查模式3)的处理进行说明。此外,该处理也在其他流程图的说明的地方进行说明。作为说明的前提,(I)设在图4的设定信息31中,存在选择顺序1、选择顺序2、选择顺序3及选择顺序4,这些设定值如图4那样,最大问题数为“10”。(2)设在图7的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中,关于顾客X的记录的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栏134表示“对于出示顺序I是问题编号‘3-1’、对于出示顺序2是问题编号‘3-2’、对于出示顺序3是问题编号‘ 1-1’、对于出示顺序4是问题编号‘ 1-2’、对于出示顺序5是问题编号‘5-1’、对于出示顺序6是‘5-2’、对于出示顺序7是‘2-1’、对于出示顺序8是‘2_2’、对于出示顺序9是‘4’。(3)设在图8的回答信息35的分区202中,顾客X的平均值对于问题编号“ 1_1”是“4. 8”、对于问题编号“1-2”是“3. 3”、对于问题编号“2-1”是“4. 7”、对于问题编号“2-2”是“ 1. 3 ”、对于问题编号“ 3-1”是“1.1 ”、对于问题编号“ 3-2 ”是“ 3. 2 ”、对于问题编号“ 4 ”是“4. 3”、对于问题编号“5-1”是“2. 2”、对于问题编号“5-2”是“3.1”。(4)设在图8的回答信息35的分区203中,顾客X的方差值对于问题编号“ 1_1”是“O.1”、对于问题编号“1-2”是“O.1”、对于问题编号“2-1”是“1.1”、对于问题编号“2-2”是“O. 9”、对于问题编号“3-1”是“O. 3”、对于问题编号“3-2”是“O. 2”、对于问题编号“4”是“O. 5”、对于问题编号“5-1”是“O. 3”、对于问题编号“5-2”是“O. 2”。(5)上述前提的(2)、(3)及(4)的内容存储于与顾客X建立关联的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 (图9)的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
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取得与图4的设定项目“选择顺序I”对应的设定值。所取得的设定值是“回答的平均值较小的起是第一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图9的平均值栏179的平均值中的较小的起的第一个值。作为检索结果,行264的“1.1”符合。与符合的平均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是“3-1”(行264的问题编号栏171)。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位于问题编号“3-1”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3-1-1”(行265)及问题编号“3-1-2”(行266)符合。符合的两个问题编号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对于问题编号“3-1-1”是“1”,对于问题编号“3-1-2”是“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重新地制作问卷调查模式3栏181,并在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65中存储“1”,在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66中存储“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取得与图4的设定项目“选择顺序2”对应的设定值。所取得的设定值是“回答的平均值较大的起的第一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图9的平均值栏179的平均值中的较大的起的第一个值。作为检索结果,行252的“4. 8”符合。与符合的平均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是“1-1”(行252的问题编号栏171)。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位于问题编号“1-1”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1-1-1”(行253)及问题编号“1-1-2”(行254)符合。符合的两个问题编号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对于问题编号“1-1-1”是“I”、对于问题编号“1-1-2”是“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制作完的问卷调查模式3栏181的、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53存储“3”,在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54存储“4”。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取得与图4的设定项目“选择顺序3”对应的设定值。所取得的设定值是“回答的平均值较小的起的第二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图9的平均值栏179的平均值中的较小的起的第二个值。作为检索结果,行260的“1. 3”符合。与符合的平均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是“2-2”(行260的问题编号栏171)。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位于问题编号“2-2”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2-2-1”(行261)及问题编号“2-2-2”(行262)符合。符合的两个问题编号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对于问题编号“2-2-1”是“1”,对于问题编号“2-2-2”的“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制作完的问卷调查模式3栏181的、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61存储“5”,在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62存储“6”。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取得与图4的设定项目“选择顺序4”对应的设定值。所取得的设定值是“回答的方差值较大的起的第一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图9的方差值栏180的方差值中的较大的起的第一个值。作为检索结果,行257的“1.1”符合。与符合的方差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是“2-1”(行257的问题编号栏171)。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检索位于问题编号“2-1”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2-1-1”(行258)及问题编号“21-2”(行259)符合。符合的两个问题编号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对于问题编号“2-1-1”是“1”,对于问题编号“2-1-2”是“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制作完的问卷调查模式3栏181的、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58存储“7”,在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59存储“8”。在该阶段,设定项目的选择顺序I 4全部被考虑来确定下位的问题。但是,问卷调查模式3中的问题数在当前时间点是“8”,未达到最大问题数“10”。即,后面仅能够追加两个问题。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问卷调查模式2中,按问卷调查模式2中的出示顺序较小的顺序,从将自身或其最上位的层级作为通用的问题编号未被确定为包含于新的问卷调查模式3的问题编号中的问题,检索两个问题。在此,作为将自身或其最上位的层级作为通用的问题编号未被确定为包含于新的问卷调查模式3的问题编号,存在问题编号“4”、“5-1”及“5-2”。问卷调查模式2中的这些问题编号的出示顺序分别是“9”、“5”及“6”。作为检索结果,问题编号“5-1”(行272)及问题编号“5-2”(行275)符合。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制作完的问卷调查模式3栏181的、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72存储“9”,在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75存储“10”。通过至此的处理,新问卷调查模式完成。新问卷调查模式表现为在图9的出示顺序栏182中存储的出示顺序及与它们对应的问题编号栏171的问题编号。(整体处理步骤)按照图10说明整体处理步骤。在步骤S301中,问卷调查实施部22受理来自回答者的访问。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受理顾客(回答者)经由回答用终端装置3的输入装置输入顾客ID及密码。在步骤S302,问卷调查实施部22对回答者进行认证。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将在步骤S301受理到的顾客ID及密码的组合作为检索关键字,对认证用表进行检索。认证用表是将顾客ID、顾客名及密码相互地建立关联的表,存储于辅助存储装置内13 (未图示)。当具有受理到的顾客ID及密码的组合的记录不存在时,问卷调查实施部22将督促顾客再次进行顾客ID及密码的输入的画面显示在回答用终端装置3的输出装置(重复进行直到认证成功为止)。此外,受理输入,将在认证中成功的顾客ID叫做“对象顾客ID”。在步骤S303,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确定问卷调查内容。步骤S303的详细后述。在步骤S304,问卷调查实施部22实施问卷调查。步骤S304的详细后述。之后,整体处理步骤结束。(步骤S303的详细)按照图11,说明步骤S303的详细。在步骤S401,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判断实施次数是否达到阈值。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将对象顾客ID作为检索关键字,对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 (图7)进行检索,取得符合的记录(将该记录叫做“对象顾客记录”)。而且,对对象顾客记录的同模式实施次数和设定信息(图4)的个别问卷调查模式修正实施次数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在该比较中,在所取得的同模式实施次数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401 “是”),进入步骤S402,在这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401 “否”),进入步骤S404。
在步骤S402,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判断通用/个别标记是否为“个别”。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在对象顾客记录的通用/个别标记为“个别”时(步骤S402 “是”),进入步骤S407,在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402 “否”),进入步骤S403。在步骤S403,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判断回答者是否为做出了异常的回答的顾客。具体而言,第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取得回答信息35 (图8)的行221的全部栏154 161,162的值(平均值)。第二、将对象顾客ID作为检索关键字,对回答信息35 (图8)的分区202进行检索,取得符合的记录(行)的全部栏154 161、162的值(平均值)。第三、使用所取得的值(平均值),计算(Σ ((Cn-C)- (an_a))2)/N (其中,n=l,2,3,...,N)的值。第四、对计算结果和设定信息31 (图4)的“异常顾客判定基准I”的设定值进行比较。第五、比较的结果,计算结果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403 “是”),进入步骤S406,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403 “否”),进入步骤S405。此外,“第三”中,在此,在设对象顾客ID例如是“顾客I”时,Cn与图8的行222的各栏154 161的值相当。c与图8的行222的平均栏162的值相当。an与图8的行221的各栏154 161的值相当。a与图8的行221的平均栏162的值相当。此外,也可以将步骤S403的、“第三”、“第四”及“第五”代替以下的“ ”中的处理。“第三、使用所取得的值(平均值),计算I (Cn-C)- (an-a) I的值。计算结果仅计算图8的问题编号的数。在此,在设对象顾客ID例如是“顾客I”时,Cn与图8的行222的各栏154 161的值相当。c与图8的行222的平均栏162的值相当。an与图8的行221的各栏154 161的值相当。a与图8的行221的平均栏162的值相当。第四、对计算结果中的最大的值和设定信息31 (图4)的“异常顾客判定基准2”的设定值进行比较。第五、比较的结果,在计算结果中的最大的值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403“是”),进入步骤S406,这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403 “否”),进入步骤S405。”在步骤S404,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判断通用/个别标记是否是“个别”。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在对象顾客记录的通用/个别标记是“个别”时(步骤S404 “是”),进入步骤S412,这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404 “否”),进入步骤S405。在步骤S405,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判断实施次数是否达到阈值。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取得通用问卷调查信息33 (图6)的同模式实施次数。而且,对所取得的同模式实施次数和设定信息(图4)的通用问卷调查模式修正实施次数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在该比较中,所取得的同模式实施次数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405 “是”),进入步骤S409,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405 “否”),进入步骤S411。在步骤S406,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将通用/个别标记变更为“个别”。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将对象顾客记录的通用/个别标记变更为“个别”。在步骤S407、S408及S409,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基于按顾客(通用)问卷调查信息的记录制作新问卷调查模式。这些步骤的处理相互类似,所以归纳地后述详细。这些步骤如在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图9)的说明中记述的那样,是将现存问卷调查模式作为输入并输出新问卷调查模式的处理。在步骤S410,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以新问卷调查模式更新通用问卷调查信息的记录。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根据在步骤S409中制作的新问卷调查模式的出示顺序,将问题编号存储在通用问卷调查信息33 (图6)的栏123 129。在步骤S411,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使通用问卷调查信息的记录的实施次数增力口。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在通用问卷调查信息33 (图6)的同模式实施次数上加I并覆盖。在步骤S412,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使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的记录的实施次数增加。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在对象顾客记录的同模式实施次数上加上I并覆
至JHL ο在步骤S413,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以新问卷调查模式更新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的记录。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根据在步骤S407、S408或S409中制作的新问卷调查模式的出示顺序,将问题编号存储在对象顾客记录的栏135 141。之后返回到步骤S304。(步骤S407、S408, S409 的详细)安装图12,说明步骤S407、S408、S409的详细。在步骤S501中,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使O — n,I — i,制作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1,第一,将O代入变量“n”,将I代入变量“i”。并且“ η ”同时表示问题的数及出示顺序,“ i ”表示选择顺序。第二、从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 (图7)中取得对象顾客记录的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出示顺序及与出示顺序对应的问题编号),从回答信息35 (图8)的分区202中取得具有对象顾客ID的记录(行)的回答的平均值。第三、在与对象顾客ID建立关联的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 (图9),重新地制作问卷调查模式I栏173,转记在“第二”中所取得的信息。在步骤S50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对于选择顺序i判断是否存在下位的问题。此外,为了说明方便,设为当前“i=l”并继续以下的说明。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第一,将“选择顺序I”作为检索关键字,对设定信息31 (图4)进行检索,取得符合的记录的设定值。在此,取得“回答的平均值较小的起的第一个问题”。第二、在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中,检索平均值栏175的值较小的起的第一个的记录(行)。在图9的例中,在平均值栏175存储的值中的较小的起的第一个的值是“1.2”,所以行263符合。而且,确定与该平均值对应的问题编号。此情况下,对于“1.2”,确定问题编号“3”(问题编号栏171的行263)。第三、在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中,对属于确定的问题编号的下位的层级的问题编号进行检索。此情况下,问题编号“3-1”(行264)及问题编号“3-2”(行267)符合。第四、在“第三”在中,符合的问题编号存在时(步骤S502 “是”),在全部保持符合的问题编号的状态下进入步骤S503,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502 “否”)下,进入步骤S506。在步骤S503,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设n+1 — η。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对参数“η”加上I。为了说明方便,设该步骤之后为“η=1”,并继续以下的说明。
在步骤S504,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确定下位的问题。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第一,将在步骤S502中保持的问题编号中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最高的(数字较小的)问题编号确定为出示顺序η的问题编号。问题编号“3-1”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是“I”(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的行264),问题编号“3-2”的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是“2”(分支号码间优先度栏172的行267)。在此例中,问题编号“3-1”被确定为出示顺序I的问题编号。第二、在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 (图9),重新地制作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在其出示顺序栏178的、具有在“第一”中确定的问题编号的行中存储“η”。在此例中,在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64中存储“I”。在步骤S505,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判断是否没有未处理的下位的问题或问题数是否达到最大问题数。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第一,判断是否存在在步骤S502中保持的问题编号中的、在步骤S504未确定为下位的问题编号的行。第二、判断“η”是否为与设定信息31 (图4)的设定项目“最大问题数”对应的设定值以上。设与“最大问题数”对应的设定值是“9”,来继续以下的说明。第三、“第一”中的判断结果是“不存在”或“第二”中的判断结果是“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3505“是”),进入步骤S508,这以外的情况(步骤3505“否”),返回到步骤S503。在此例中,“第一”中的判断结果是“问题编号‘3-2’存在”,“第二”中的判断结果是“不为设定值以上”(η=1 <9 (设定值))。因此,返回到步骤S503。顺带一提,在重复执行的步骤S503及S504中,问题编号“3-2”被确定为出示顺序2的问题编号,在图9的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67中存储“2”。在步骤S506,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设η+1 — η。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对参数“η”加上I。在步骤S507,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确定为实施相同的问题。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将在步骤S502的“第二”中符合的记录的问题编号直接原样地确定为问题编号。假定在图9中,在问题编号“3”的下位的层级不存在问题编号。此情况下,问题编号“3”直接原样地被确定为出示顺序“I”的问题编号,在图9的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63中存储“I”。这意味着,顾客的满意度低,因此作为问卷调查实施者,在下一次问卷调查机会中想要进一步出示下位的深入思考的问题,但由于未预备下位的问题(或由于问题的性质上、无法设想下位的问题),因此继续出示相同的问题。在步骤S508,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设i+Ι — i。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对参数“i”加上I。为了说明方便,设该步骤的后述“i=2”,并继续以下的说明。在步骤S509,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判断是否没有未处理的选择顺序或问题数是否达到最大问题数。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第一,判断“i”是否比作为设定信息31 (图4)的设定项目而存储的选择顺序的数大。第二、判断“η”是否为与设定信息31 (图4)的设定项目“最大问题数”对应的设
定值以上。第三、“第一”中的判断结果为“比选择顺序的数大”或“第二”中的判断结果为“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509 “是”),进入步骤S510,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509 “否”),返回到步骤S502。在以上的处理中,基于预先设定的选择顺序来确定问题的处理结束。以下,是不基于选择顺序确定问题的处理。顺带一提,在重复执行的步骤S502以下,基于“选择顺序2”、“选择顺序3”、...,确定问题编号及其出示顺序。在图12的从步骤S502 S509的循环离开的时间点(进入步骤S510的时间点),图9的出示顺序栏178在行264存储“1”,在行267存储“2”,在行252存储“3”,在行255存储“4”,在行272存储“5”,在行275存储“6”,在行257存储“7”,在行260存储“8”。另外,在从步骤S502 S509的循环离开的时间点,n=8, i=5。行268中存储“9”是在以下的步骤。在步骤S510,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设η+1 — η。该步骤的处理与步骤S503相同。在步骤S511,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不基于选择顺序确定问题。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第一,按出示顺序栏174中的出示顺序小的顺序,从在问卷调查模式I栏173中存储的问题编号即将自身或其最上位的层级作为通用的问题编号未存储于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的问题编号中的问题中检索一个问题。在此例中,仅问题编号“4”符第二、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在出示顺序栏178的行268中存储“η”。此情况下,存储“9”。在步骤S512,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判断是否没有未处理的问题或问题数是否达到最大问题数。具体而言,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23,第一,判断是否有在图9的问卷调查模式I栏173中存储有出示顺序的问题编号、即、将自身或其最上位的层级作为通用的问题编号的出示顺序未存储于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这种问题编号。第二、判断“η”是否为与设定信息31 (图4)的设定项目“最大问题数”对应的设定值以上。第三、“第一”中的判断结果为“没有这种问题编号”或“第二”中的判断结果为“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512 “是”),返回到步骤S410或S413,这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512 “否”),返回到步骤S510。当前“η”是“9”,与“最大问题数”对应的设定值是“9”,所以在此,返回到步骤S410或 S413。以上,说明了基于问卷调查模式I栏173的信息,对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的出示顺序栏178进行填写的例子。基于问卷调查模式2栏177的信息,对问卷调查模式3栏181的出示顺序栏182进行填写的情况也完全同样。对出示顺序栏182被填写的过程进行简单地说明。(I)作为前提,与“最大问题数”对应的设定值是“10”。(2)设定项目的“设定顺序I 4”及与它们对应的设定值如图4那样。因此,在步骤S509之前的处理中,在出示顺序栏182中已经存储有“1”、“2”、.. 、“8”。(3)步骤S510以下的处理中,作为应当成为出示顺序9及出示顺序10的问题编号的候补,存在“4”、“5-1”及“5-2”。这些问题编号的在出示顺序栏178中的出示顺序分别为“9”、“5”及“6”。因此,问题编号“5-1”被确定为出示顺序9的问题编号(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72),问题编号“5-2”被确定为出示顺序10的问题编号(出示顺序栏182的行275)。以上的步骤S501 S512的处理是步骤S407的详细处理,也是S408及S409的详细处理。但是,在作为步骤S408及S409的详细的步骤S501中,将上述中设为“第二、从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 (图7)取得对象顾客记录的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出示顺序及与出示顺序相应的问题编号),”及“第三、在与对象顾客ID建立关联的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图9)中,”的地方,分别换为“第二、从通用问卷调查信息33 (图6)取得通用问卷调查模式(出示顺序及与出示顺序相应的问题编号),”及“第三、在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用的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36 (图9)中,”。(步骤S304的详细)按照图13,说明步骤S304的详细。在步骤S601,问卷调查实施部22取得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的记录。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将对象顾客ID作为检索关键字对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4 (图7)进行检索,并取得符合的记录的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问题编号及其出示顺序的多个组合)。在步骤S602,问卷调查实施部22出示问题。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第一,将在步骤S601中取得的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中的、还未出示的问题编号中的出示顺序最小的问题编号(叫做“出示问题编号”)作为检索关键字对问题信息32 (图5)进行检索,并取得符合的记录的问题。第二、将所取得的问题显示在回答用终端装置3的输出装置。此时,为显示依次回答画面42 (图3 (a))。在步骤S603,问卷调查实施部22受理回答。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受理顾客从依次回答画面42的回答选项64中选择“I” “5”中的一个且按下“进入下一问题”按钮67的动作。在步骤S604,问卷调查实施部22判断回答与上次相比是否不同。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第一,在回答信息35 (图8)的分区202中,取得纵轴具有对象顾客ID且横轴具有出示问题编号的单元的平均值。第二、计算所取得的平均值与在步骤S603中取得的回答的值的差分的绝对值。第三、对设定信息31 (图4)的设定项目“问题动态追加基准”的设定值和差分的绝对值进行比较,在差分的绝对值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604 “是”),进入步骤S605,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604 “否”),进入步骤S608。在步骤S605,问卷调查实施部22更新回答信息。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第一,在回答信息35 (图8)的分区201中,制作新的记录(行),在顾客ID栏152存储对象顾客ID,在横轴具有出示问题编号的单元中,存储在步骤S603受理到的回答的值。在重复循环中经由步骤S605时,在纵轴具有对象顾客ID且横轴具有出示问题编号的单元中,存储在步骤S603取得的回答的值。第二、基于更新过的分区201的信息,更新分区202及分区203。在步骤S606,问卷调查实施部22判断是否有下位的问题。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在问题信息32 (图5)中存在出示问题编号的下位的问题编号时(步骤S606 “是”),进入步骤S607,在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606 “否”),进入步骤S609。
在步骤S607,问卷调查实施部22出示下位的问题,并受理回答。步骤S607的详细后述。在步骤S608,问卷调查实施部22更新回答信息。步骤S608的处理与步骤S605的处理相同。在步骤S609,问卷调查实施部22判断是否没有未出示的问题或出示完的问题数是否达到最大问题数。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第一,判断在步骤S601取得的按顾客问卷调查模式所包含的问题编号中是否存在还未出示的问题编号。第二、判断出示完的问题数是否为与设定信息31 (图4)的设定项目“最大问题数”对应的设定值以上。第三、“第一”中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或“第二”中的判断结果为“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609 “是”),结束整体处理步骤,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609 “否”),返回步骤S602。(步骤S607的详细)按照图14说明步骤S607的详细。在步骤S701,问卷调查实施部22出示下位的问题。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第一,在问题信息32 (图5)中取得一个出示问题编号的下位的问题编号(叫做“下位出示问题编号”)。当在相同的层级存在多个问题编号的候补时,取得一个分支号码间优先度的值较小的。第二、将与下位出示问题编号对应的问题显示在回答用终端装置3的输出装置。此时,为显示依次回答画面42 (图3 (b))。在步骤S702,问卷调查实施部22受理回答。步骤S702的处理与步骤S603的处理相同。在步骤S703,问卷调查实施部22更新回答信息。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第一,在回答信息35 (图8)的分区201中,在纵轴具有对象顾客ID且横轴具有下位出示问题编号的单元,存储在步骤S702取得的回答的值。第二、基于更新过的分区201的信息,更新分区202及分区203。在步骤S704,问卷调查实施部22判断是否没有未出示的下位的问题或出示完的问题数是否达到最大问题数。具体而言,问卷调查实施部22,第一,判断是否存在还未出示的下位出示问题编号。第二、判断出示完的问题数是否为与设定信息31 (图4)的设定项目“最大问题数”对应的设定值以上。第三、“第一”中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或“第二”中的判断结果为“为设定值以上”时(步骤S704 “是”),返回到步骤S609,这以外的情况(步骤S704 “否”),返回到步骤S701。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变更实施。符号说明I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2问卷调查实施装置3回答用终端装置4 网络
11中央控制装置(控制部)12主存储装置(存储部)13辅助存储装置(存储部)14通信装置15输入装置16输出装置21问卷调查内容确定部22问卷调查实施部23新问卷调查模式制作部31设定信息32问题信息33通用问卷调查信息34按顾客问卷调查信息35回答信息36问卷调查模式转换信息41一览 回答画面42依次回答画面
权利要求
1.一种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回答用终端装置,由出示以数值回答的多个问题的问卷调查的回答者使用;以及 问卷调查实施装置,连接于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并实施上述问卷调查, 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具有存储部以及控制部,其中, 上述存储部保存着问题信息和问卷调查信息, 上述问题信息是指,层级地存储了应当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出示的上述问题的信息, 上述问卷调查信息是指,与上述回答者建立关联地存储了上述问题及表示上述问题应当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出示的顺序即出示顺序的问卷调查模式的信息; 上述控制部, 取得选择顺序,上述选择顺序是指,根据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在下位的层级更新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顺序, 按照上述取得的选择顺序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附以顺序, 从上述问题信息中取得与 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有关的下位的问题, 将取得上述下位的问题的顺序作为新的上述出示顺序, 与上述回答者建立关联地,以上述取得的下位的问题及表示新的上述出示顺序的上述问卷调查模式更新上述问卷调查信息, 按照上述更新了的出示顺序,将上述取得的下位的问题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问卷调查模式是以特定的回答者作为对象的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及不以特定的回答者作为对象的通用问卷调查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的控制部, 对与上述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的对象即回答者有关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和与全部回答者有关的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代表值进行比较,基于上述比较的结果,对以后将该回答者作为上述个别问卷调查的对象的情况予以确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的对象即回答者有关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及、上述与全部回答者有关的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代表值, 基于各自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与全部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的差分来计算。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的控制部, 将上述问题逐一地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上, 计算回答者对上述显示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与该回答者对该问题的过去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的差分, 当上述计算出的差分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 确定该问题的下位的问题,将上述确定出的下位的问题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上。
5.一种问卷调查实施装置,与由出示以数值回答的多个问题的问卷调查的回答者使用的回答用终端装置连接并实施上述问卷调查,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存储部和控制部,其中, 上述存储部保存了问题信息和问卷调查信息, 上述问题信息是指,层级地存储了应当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出示的上述问题的信息, 上述问卷调查信息是指,与上述回答者建立关联地存储了上述问题及表示上述问题应当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出示的顺序即出示顺序的问卷调查模式的信息, 上述控制部, 取得选择顺序,上述选择顺序是指,根据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在下位的层级更新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顺序, 按照上述取得的选择顺序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附以顺序, 从上述问题信息中取得与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有关的下位的问题, 将取得上述下位的问题的顺序作为新的上述出示顺序, 与上述回答者建立关联地,以上述取得的下位的问题及表示新的上述出示顺序的上述问卷调查模式更新上述问卷调查信息, 按照上述更新了的出 示顺序,将上述取得的下位的问题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问卷调查模式是以特定的回答者作为对象的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及不以特定的回答者作为对象的通用问卷调查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的控制部, 对与上述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的对象即回答者有关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和与全部回答者有关的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代表值进行比较,基于上述比较的结果,对以后将该回答者作为上述个别问卷调查的对象的情况予以确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的对象即回答者有关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及、上述与全部回答者有关的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代表值, 基于各自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与全部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的差分来计算。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 将上述问题逐一地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上, 计算回答者对上述显示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与该回答者对该问题的过去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的差分, 当上述计算出的差分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 确定该问题的下位的问题,将上述确定出的下位的问题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上。
9.一种记录介质,保存使问卷调查实施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与由出示以数值回答的多个问题的问卷调查的回答者使用的回答用终端装置连接并实施上述问卷调查,上述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使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的存储部保存问题信息和问卷调查信息,上述问题信息是指,层级地存储了应当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出示的上述问题的信息, 上述问卷调查信息是指,与上述回答者建立关联地存储了上述问题及表示上述问题应当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出示的顺序即出示顺序的问卷调查模式的信息; 上述程序使上述问卷调查实施装置的控制部执行以下处理: 取得选择顺序,上述选择顺序是指,根据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在下位的层级更新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顺序, 按照上述取得的选择顺序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附以顺序, 从上述问题信息中取得与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有关的下位的问题, 将取得上述下位的问题的顺序作为新的上述出示顺序, 与上述回答者建立关联地,以上述取得的下位的问题及表示新的上述出示顺序的上述问卷调查模式更新上述问卷调查信息, 按照上述更新了的出示顺序,将上述取得的下位的问题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问卷调查模式是以特定的回答者作为对象的个别问卷调查模式及不以特定的回答者作为对象的通用问卷调查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上述程序使上述控制 部执行如下处理: 对与上述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的对象即回答者有关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和与全部回答者有关的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代表值进行比较,基于上述比较的结果,对以后将该回答者作为上述个别问卷调查的对象的情况予以确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通用问卷调查模式的对象即回答者有关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及、上述与全部回答者有关的对上述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代表值, 基于各自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与全部的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的差分来计算。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使上述控制部执行如下处理: 将上述问题逐一地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上, 计算回答者对上述显示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与该回答者对该问题的过去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的差分, 当上述计算出的差分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 确定该问题的下位的问题,将上述确定出的下位的问题显示在上述回答用终端装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问卷调查制作辅助系统(1)的特征在于,具有出示以数值回答的多个问题的供问卷调查的回答者使用的回答用终端装置(3)以及与回答用终端装置连接并实施问卷调查的问卷调查实施装置(2),问卷调查实施装置,根据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的回答的数值的代表值,取得将过去出示过的问题在下位的层级中更新的顺序即选择顺序,按所取得的选择顺序对过去出示过的问题附以顺序,从问题信息取得与在过去出示过的问题有关的下位的问题,将取得下位的问题的顺序作为新的出示顺序,并与回答者建立关联地将所取得的下位的问题及表示新的出示顺序的问卷调查模式作为问卷调查信息存储,按照所存储的出示顺序,将所取得的下位的问题显示在回答用终端装置。
文档编号G06Q50/00GK103080967SQ20108006870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4日
发明者中川胜晴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