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3109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
背景技术
1553B总线通讯方式是航空航天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总线标准。比如,在雷达系统 中,很多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即采用1553B总线通讯方式;主设备通过1553B总线向子 设备发送各项命令,以实时读取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判断各个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以确保整个雷达系统能安全、稳定的工作。然而,各个子设备的通讯是有时序关系的,其每 次通讯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规定的时间要求,才能保证整个雷达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因 此,这就需要1553B通讯模块不仅仅是完成通讯的功能,还应具备精确定时通讯的功能,同 时其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模块,还需为系统其他模块提供同步时基,以保证整个系统能协 调、有序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1553B通讯模块不具备按照一定时序定时通讯的功 能,以及大容量数据传输时系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 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它包括SDRAM,它还包括一号 隔离变压器、二号隔离变压器、1553B总线接口芯片和FPGA,一号隔离变压器的输入或输出 端和二号隔离变压器的输入或输出端连入1553B总线;一号隔离变压器的电压信号输入或 输出端和1553B总线接口芯片的一号电压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二号隔离变压器的电压 信号输入或输出端和1553B总线接口芯片的二号电压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1553B总线 接口芯片的总线数据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FPGA的总线数据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1553B 总线接口芯片的总线地址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FPGA的总线地址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 1553B总线接口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FPGA的控制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FPGA 的PCIIP核的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入PCI总线;SDRAM的数据信号输入或输出端FPGA的数 据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SDRAM的地址信号输入或输出端FPGA的地址信号输出或输入端 连接;FPGA实现硬件定时通讯的过程中包括5个状态空闲状态IDLE、延迟状态DELAY、 数据读取状态READ、等待状态WAIT和判断状态JUDGE,所述5个状态之间的关系是FPGA默认状态为空闲状态IDLE,当FPGA中计数器计到设定的时间时即产生一个 定时脉冲,在该脉冲的上升沿触发下,FPGA进入延迟状态DELAY状态;在延迟状态DELAY下,如果SDRAM内为空,则将首次取数标志置为有效(为“0”), 并返回到空闲状态IDLE ;如果SDRAM内不为空且首次取数标志有效(为“0”),此时则将首次取数标志置为 无效(为“ 1”),并返回至空闲状态IDLE ;
如果SDRAM内不为空且首次取数标志无效(为“1”),则从SDRAM中读取本次通讯 的数据个数,并进入数据读取状态READ ;在数据读取状态READ下,FPGA读取SDRAM内的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写入到 1553B总线接口芯片中,并进入等待状态WAIT ; 在等待状态WAIT下,当FPGA完成将数据写入到1553B总线接口芯片后,等待状态 WAIT结束并进入到判断状态JUDGE ;在判断状态JUDGE下,FPGA判断待发送的这帧数据是否已经读取完,如果判断结 果为是,则返回至空闲状态IDLE,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至数据读取状态READ继续读 取这帧数据。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定时通讯的模式,能够实现用户自定义定时或芯片 内部定时;并且在需要进行大批量的数据传输时,通讯板卡上外扩了一片SDRAM,上位机可 以直接把数据一次性写入到该缓存中,由底层硬件直接实现通讯,整个通讯过程可以不需 CPU的参与,从而减小CPU的占用率,系统的工作效率较高。



图1是本发明的电气结构示意图,其中标记1为1553B总线,标记9为PCI总线; 图2是本发明的定时模块的工作状态图3是本发明BC模式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RT模式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5是FPGA内部逻辑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3B 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它包括SDRAM 6,它还包括一号隔离变压器2、二号隔离变压器3、1553B 总线接口芯片4和FPGA 5,一号隔离变压器2的输入或输出端和二号隔离变压器3的输入 或输出端连入1553B总线;一号隔离变压器2的电压信号输入或输出端和1553B总线接口 芯片4的一号电压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二号隔离变压器3的电压信号输入或输出端和 1553B总线接口芯片4的二号电压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1553B总线接口芯片4的总线数 据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FPGA 5的总线数据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1553B总线接口芯片4 的总线地址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FPGA 5的总线地址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1553B总线接 口芯片4的控制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FPGA 5的控制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FPGA 5的PCI IP核的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入PCI总线;SDRAM 6的数据信号输入或输出端FPGA 5的数据 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SDRAM 6的地址信号输入或输出端FPGA 5的地址信号输出或输入 端连接;FPGA 5实现硬件定时通讯的过程中包括5个状态空闲状态IDLE、延迟状态 DELAY、数据读取状态READ、等待状态WAIT和判断状态JUDGE,所述5个状态之间的关系是FPGA 5默认状态为空闲状态IDLE,当FPGA 5中或1553B总线接口芯片4的计数 器发出定时脉冲时,在该脉冲的上升沿触发下,FPGA 5进入延迟状态DELAY状态;在延迟状态DELAY下,如果SDRAM 6内为空,则将首次取数标志置为有效(为“O”),并返回到空闲状态IDLE;如果SDRAM 6内不为空且首次取数标志有效(为“0”),此时则将首次取数标志置 为无效(为“ 1 ”),并返回至空闲状态IDLE ;如果SDRAM 6内不为空且首次取数标志无效(为“ 1”),则从SDRAM 6中读取本次 通讯的数据个数,并进入数据读取状态READ ;在数据读取状态READ下,FPGA 5读取SDRAM 6内的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写入到 1553B总线接口芯片4中,并进入等待状态WAIT ;在等待状态WAIT下,当FPGA 5完成将数据写入到1553B总线接口芯片4后,等待 状态WAIT结束并进入到判断状态JUDGE ;在判断状态JUDGE下,FPGA 5判断待发送的这帧数据是否已经读取完,如果判断 结果为是,则返回至空闲状态IDLE,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至数据读取状态READ继续 读取这帧数据。所述定时脉冲,是由FPGA 5中的计数器发出的,当计数器计满设定的时间后,发 出该定时脉冲。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总线控制器模式(BC模式)和远程终端模式(RT模式)两 种工作模式的选择,以及用户自定义定时和芯片内部定时两种定时模式的切换,以满足固 定的消息定时间隔要求。此外,板上带有大容量缓存芯片SDRAM,当需要大批量的数据传输 时, 上位机可以直接把数据一次性写入到缓存中,由底层硬件直接实现通讯,整个通讯过程 可以不需CPU的参与,从而可以减小CPU的占用率,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这些 灵活的功能很好的改善了 1553B通讯板卡的通用性,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系统集成的需要。本实施方式中,FPGA作为主控制器,一方面实现PCIIP核的功能,完成本地设备与 PCI总线的通讯,另一方面主要负责1553B接口芯片与PCIIP核之间控制信号转换以及接收 数据缓存;1553B接口芯片实现1553B协议;TTL驱动电路实现上控制信号的驱动;差分驱 动电路实现同步时钟的驱动。该通讯模块的硬件定时有两种可供选择。一种是基于1553B协议芯片本身的定 时,其定时间隔从12us至65ms,该定时是通过对于1553B协议芯片相关寄存器的设置来实 现;当需要使用更长的定时间隔时,则可以使用用户自定义的定时。该定时模式的实现是基 于FPGA。上位机将需要发送的数据依次写入到缓存中,定时模块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从缓存 中取出每祯的需要发送的数据,传递给1553B协议芯片供其发送。缓存中数据存储格式如 图1所示。FPGA逻辑设计是整个通讯模块研制的关键部分,逻辑设计整体框图如图5所示。 整个逻辑包括仲裁模块、SDRAM控制模块,定时通讯模块、BTO1580控制模块以及PCIIP核等 5个模块组成。仲裁模块主要是用于完成PCI总线信号在SDRAM控制模块与BTO1580控制 模块之间的切换。当数据通讯量较小时,可以选择基于芯片本身的定时功能,因此上位机可 以通过PCI总线直接把数据写入BU61580协议芯片中;当数据通讯量较大时,则可以选择用 户自定义的定时功能,定时时间间隔可通过上位机来设置,同时上位机将数据写入到SDRAM 中,定时发送模块从SDRAM中取数,并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因此,整个FPGA逻辑设计 保证了 1553B通讯的灵活性,满足实际通讯的时序要求。本实施方式主要包含5个状态IDLE (空闲状态)、DELAY (延迟状态),READ (数据读取状态)、 WAIT (等待状态)、JUDGE (判断状态)。默认状态为IDLE状态,当计数器计满 定时时间,即产生一个定时脉冲,在IDLE状态下,即等待定时脉冲上升沿的到来。当定时脉 冲沿到来后,进入DELAY状态。DELAY状态是进行一个定时脉冲间隔的等待,用于避免此时 缓冲区内数据不足一帧。如果进入DELAY状态时,若缓冲区内不为空且firSt_flag(首次 取数标志)无效(为‘1’),表示可以进行取数,在该状态下取出待发送的数据量个数,并进 Λ READ状态;如果有效(为‘O,),则说明此时为第一次取数,将first_flag置为‘ 1,,回到 IDLE状态。如果发送缓冲区为空,则将first_flag置‘O,并回到IDLE状态。READ状态用 于读取缓冲区内的数据,每读取一个数据,待送的数据量个数就减1,此时,1553B协议芯片 的控制逻辑可以将定时模块从缓存中取出的数据写入到1553B协议芯片中。随后进入等待 状态。在等待状态下,是为确保在取出的数传入到1553B协议芯片中之后再进行下一次取 数。等待状态结束后则进入到JUDGE状态,再该状态下判断此帧数据是否已经取完。如果 取数完毕则回到IDLE状态等待下一帧数据读取,否则进入READ状态接着读取此帧数据。该通讯模块的软件设计基于灵活性考虑,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来实现BC模式 和RT模式的选择,BC模式和RT模式的实现流程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BC模式主要是用于实现消息的管理和传输,是整个总线通讯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结合图3说明整个BC模式的配置流程首先复位BTO1580协议芯片,向启动/复位寄存器 写入值为0x0001,执行软件复位;然后将协议芯片配置成增强的功能模式,以能够使用其 增强的功能(如重试、消息间隔、扩展BC控制字等),即向配置寄存器3中写入0x8000 ;然后 初始化中断屏蔽寄存器,设置是否需要产生中断,若不需要产生中断则向其中写入0X0000 ; 然后设置配置寄存器1-5,用于设置是否为帧自动重复模式、是内部触发还是外部触发,消 息间隔等,分别向这些寄存器中写入0x0060,Ox 0060,0x8400,0x8000,0x1860,0x4f00 ;然 后设置帧时间寄存器,帧时间间隔最大可设为65535US ;然后设置堆栈指针及初始堆栈指 针,均写入0x0000,表示消息传输从消息块0开始;然后初始化活动区域堆栈和消息块,用 于设置每次消息的控制字和命令字,并加载要发送的数据字;然后初始化消息计数器和初 始消息计数器,写入的数位OXfTfT-待发送的消息数;最后设置复位寄存器,开始进行BC传 输,写入值为0x000a。若有中断产生,则转到中断服务子程序执行。RT模式则用于被动接收BC的消息,并返回接收状态。结合图4说明整个RT模式的配置流程1、通过向启动/复位寄存器写入0x0001 执行一次软件复位;2、若要使用任何一种增强模式的功能(比如,子地址双重缓存),则须 通过向配置寄存器#3写入0x8000激活RT的增强模式;3、初始化中断屏蔽寄存器。对于大 多数RT应用,一般都须要在消息传输结束后产生中断,向中断屏蔽器重写入0x0001 ;4、将 堆栈的起始位置加载到RAM中的活动区域堆栈指针位置,一般写入0x0000 ;5、初始化活动 区域查询表。每个发送、接收和(可选地)广播子地址在查询表中的地址应该被初始化为 各自在查询表中的指针位置。若RT将被用于增强的内存管理模式,还需要通过初始化活动 区域的子地址控制字来为每个子地址选择内存管理和中断选项。如果对于某个RT,有几个 未被使用的子地址,建议将这些子地址的查询表指针初始化为同样的数值,以节省内存空 间。6、初始化配置寄存器2-5,分别写入0x9863,0x8001,0x8000,0x4f02 ;7、初始化非法化 表,可均写入0x0000 ’8、WSY表和方式代码的初始化可以选择设置,一般可以不用设置;最 后,只需要将数据块进行初始化,即可把RT挂接在1553B总线上开始其工作。
整个软件的驱动程序采用VISA库来编写,严格遵循VPP规范,包括模块初始化函 数、模块复位函数、BC模式初始化函数、RT模式初始化函数等一系列函数,用户可以不必了 解对于底层芯片的操作,只需调用这些驱动函数来实现对于该通讯模块的灵活配置。本发明方式提高了 1553B通讯板卡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可以实现用户自定义定时 和芯片内部定时的任意选择,并能实现RT和BC模式的切换,同时采用模块化硬件设计的 方法便于系统集成,节约了系统研制的成本;在需要进行大批量的数据传输时,通讯板卡上 外扩了一片SDRAM,上位机可以直接把数据一次性写入到该缓存中,由底层硬件直接实现通 讯,整个通讯过程可以不需CPU的参与,从而可以减小CPU的占用率,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 效率;该模块可以输出同步脉冲,脉冲周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为系统其它模块提供同 步时基,以保证整个系统稳定有序的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 的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TTL驱动电路7,TTL驱动电路7的TTL 驱动信号输入端与FPGA 5的TTL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可作为系统其他模块的启动信号或 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 的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差分驱动电路8,差分驱动电路8的差分 驱动信号输入端与FPGA 5的差分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作为系统其他模块的同步脉冲,使 系统的各个模块能协调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 的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的区别在于,SDRAM 6的型号为HY57V561620FTP-HI,在大容量 通讯时,通讯的数据存储在其中,供定时通讯模块进行发送。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讯数据量较大时,采用外扩存储芯片对数据进行缓存,选用此 型号的芯片,其容量为16MX 16bit,可存储32M字节数据,支持最高时钟可达133MHz,正常 工作温度范围_40°C 85°C。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 的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的区别在于,1553B总线接口芯片4的型号为BU61580,用于实 现1553B通讯协议,提高了整个设计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 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它包括SDRAM(6),其特征是它还 包括一号隔离变压器O)、二号隔离变压器(3)、1553B总线接口芯片(4)和FPGA(5),一号 隔离变压器O)的输入或输出端和二号隔离变压器(3)的输入或输出端连入155 总线; 一号隔离变压器O)的电压信号输入或输出端和155 总线接口芯片的一号电压信号 输出或输入端连接,二号隔离变压器(3)的电压信号输入或输出端和1553B总线接口芯片 (4)的二号电压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155 总线接口芯片(4)的总线数据信号输出或输 入端与FPGA(5)的总线数据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155 总线接口芯片(4)的总线地址 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FPGA(5)的总线地址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155 总线接口芯片(4) 的控制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FPGA(5)的控制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FPGA(5)的PCI IP核 (51)的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入PCI总线;SDRAM(6)的数据信号输入或输出端与FPGA(5)的 数据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SDRAM(6)的地址信号输入或输出端与FPGA (5)的地址信号输 出或输入端连接;FPGA (5)实现硬件定时通讯的过程中包括5个状态空闲状态IDLE、延迟状态DELAY、 数据读取状态READ、等待状态WAIT和判断状态JUDGE,所述5个状态之间的关系是FPGA(5)默认状态为空闲状态IDLE,当FPGA(5)中的计数器计到设定的时间间隔即产 生一个定时脉冲,在该脉冲的上升沿触发下,FPGA( 进入延迟状态DELAY状态;在延迟状态DELAY下,如果SDRAM (6)内为空,则将首次取数标志置0,并返回到空闲状 态 IDLE ;如果SDRAM(6)内不为空且首次取数标志有效,即为0时,将首次取数标志置为无效状 态,即为1,并返回至空闲状态IDLE;如果SDRAM(6)内不为空且首次取数标志无效,则从SDRAM(6)中读取本次通讯的数据 个数,并进入数据读取状态READ ;在数据读取状态READ下,FPGA(5)读取SDRAM(6)内的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写入到 1553B总线接口芯片中,并进入等待状态WAIT;在等待状态WAIT下,当FPGA (5)完成将数据写入到155 总线接口芯片(4)后,等待 状态WAIT结束并进入到判断状态JUDGE ;在判断状态JUDGE下,FPGA (5)判断待发送的这帧数据是否已经读取完,如果判断结果 为是,则返回至空闲状态IDLE,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至数据读取状态READ继续读取 这帧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 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其特征在 于它还包括TTL驱动电路(7),TTL驱动电路(7)的TTL驱动信号输入端与FPGA (5)的TTL 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 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其特征在 于它还包括差分驱动电路(8),差分驱动电路(8)的差分驱动信号输入端与FPGA ( 的差分 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 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其特征在 于 SDRAM(6)的型号为 HY57V561620FTP-H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 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其特征在 于1553B总线接口芯片的型号为BU61580。
全文摘要
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涉及一种1553B硬件定时通讯模块。它解决了现有的1553B通讯模块不具备按照一定时序定时通讯的功能,以及大数据量通讯时系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它的1553B总线接口芯片的总线数据信号、总线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的输出或输入端分别与FPGA的总线数据信号、总线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的输入或输出端连接;FPGA的PCI IP核的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入PCI总线;SDRAM的数据信号和地址信号输入或输出端分别与FPGA的数据信号和地址信号输出或输入端连接。本发明的硬件定时通讯过程经空闲状态、延迟状态、数据读取状态、等待状态和判断状态实现。本发明适用于各类具有1553B通讯的测控系统中。
文档编号G06F13/40GK102141971SQ20111000660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乔立岩, 付宁, 彭喜元, 朱宇杰, 邓立宝, 马云彤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