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657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文献技术内容的检索技术。具体属于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分析挖掘与揭示技术和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揭示检索与重组技术。
背景技术
当前文献信息检索主要是利用文献题录数据、全文数据进行建库检索。文献题录信息检索方式是通过分类、题名、文摘、主题词、元数据关联等手段对整篇文献进行题录数据的加工和检索。通过对文献集合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与特定主题对象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是由分散在若干相关领域的不同层级的多篇文献中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所组成的网状的知识内容与指标体系。目前的文献题录数据库不能提供针对文献中所涵盖的具体知识概念的面向主题对象或面向技术指标的集成检索功能,而仅仅能以整篇文献的主题作为处理对象进行检索。要想查全成体系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用户必须十分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与技术原理,在检索中按照潜在知识体系进行反复推论,获取并阅读、分析大量原始文献以得到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无法直接实现高效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定位检索、对比检索与聚类检索,也无法进行针对相关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知识体系的检索;以正文识别为基础的文献全文检索方法虽然可以实现文献内容的查询,但是由于是对文献全部文字内容的相似查询或知识挖掘,因其检索结果的不精确性,导致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差,检索的查准率较低,因而实用性受到很大影响,无法实现准确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检索。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通过对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结构规律与属性特点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解析方法、表达方法、检索方法与知识重组方法,实现了对文献中涵盖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的精确检索、对照检索、聚类检索以及知识体系的体系检索。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表述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主要目的是解决整篇文献标引过程中对文献中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无法进行精确定位检索、对照检索、聚类检索和体系检索的问题。通过本揭示检索技术,能够使用户实现摒弃整篇文献的载体形式,按照人们实际的检索目的,实现面向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的高效、精确、系统、完整、全面的检索,代替传统检索中需要先行进行文献相关性查询,然后获取并阅读大量文献,再从中归纳提炼相关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的繁琐过程。克服传统检索的效率较低,检索不够精准,检索结果不完整的问题,以便提高检索的效率,提高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的查准率;帮助用户实现自动聚类检索,帮助用户按照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检索,提高检索的查全率。
2、本发明的详细描述2. 1文献集合内容结构形式模型作为知识载体的技术文献中涵盖了大量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但是针对某个对象、某项技术或者针对某项产品的知识内容、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往往是分散在不同文献当中的。围绕某一项事物、技术或产品的知识内容,从基本原理原则,到其分类、定义、命名、 规则、再到其具体技术方法、手段;从设计、工艺、生产到验收、检验、包装、储运、安装、操作、 运行、维护直至报废,以及与之相关的环保、节能、安全、卫生等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经常来自多篇文献。有的知识是集中综合在一篇文献当中的,有的是按照不同的详细主题分散在不同文献之中的;有的文献阐述的是学科总论,有的文献阐述的是具体分支技术; 有的文献阐述的是单一学科,有的文献阐述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技术相互交叉。本发明通过对文献知识内容分布特征与结构形态的研究,经过对众多文献的分析、解构、分类、综合、归纳,提出了对文献集合内容结构形式的抽象的认识方法模型,将一篇文献的知识内容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析分解文献所论述的独立主题,独立主题所涉及的主题对象,文献所论述的主题方面,文献所阐述内容的结构构成,文献所表达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等。模型的提出解决了文献知识内容分析分解的认识框架与解析手段。2. 2文献体例元数据为了解决文献主题对象的标引与检索,为了解决文献主题方面的确定与标识,为了解决文献体例结构构成要素的确定与标识,为了解决文献知识内容与文献所论述或规范的技术指标的识别、标引与检索等一系列问题,本发明通过对文献主题内容构成形式与聚类规律的研究,通过对文献主题方面类型和形态及其与主题对象的重叠关系以及检索权重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文献体例结构的分析、类比、归纳和结构形式及其与主题对象的冗余关系、重叠关系的研究,设计出了满足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解析标引与重组检索的数据解析与组织的概念模型,提出了通过对特定集合文献建立专门的文献主题对象主体、文献主题对象结构、文献体例结构元数据、体例结构元数据属性,对特定集合的文献按照统一的结构方法解析其所属行业、内容主题、主题方面,并且按照统一的文献体例特征解析揭示文献内涵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文献体例元数据构建原理,实现了按照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而不是按照文献篇名主题进行数据的分析解析与知识内容的挖掘,亦即实现了脱离文献的载体形式和体例构成,直接按照文献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进行揭示标引与检索。体例元数据的构成是行业名称、主题对象主体、主题对象结构、体例结构元数据、 体例结构元数据属性。体例元数据理论的提出与构建,将论述特定专业的、论述其特定方面的文献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体例构成元素从具体文献论述的主题对象内容及其方面中抽象出来, 从而解决了每篇文献所研究对象的对象结构与数据属性千差万别,难以对文献内容的构成元素进行统一分析标引的矛盾,找到了解析描述一类文献体例构成元素的统一方法(特定专业体例);体例元数据理论的提出与构建,将论述各个专业的、论述其各个方面的文献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体例构成元素从论述特定专业及其特定方面的文献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体例构成元素中抽象出来,从而解决了论述不同专业,论述不同方面的文献所研
5究对象的对象结构与数据属性构成各有不同,对文献内容的构成结构元素既要按照不同的结构形式进行针对性标引,又需要在进行属性描述时做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归一之间的矛盾,找到了各类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属性描述的具体依托,为主题对象的属性分类、属性描述、属性揭示、属性检索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通用专业体例);体例元数据原理的提出与构建,通过以体例元数据元素为依托进行主题对象分析,主题对象标引,将文献所含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从文献载体形态中抽象出来,与属性描述分离开来,形成了构建知识本体的概念类;通过体例元数据分析原理,将文献所含知识体系与技术指标体系同属性关系区分出来,以文献中所反映的知识体系关系为依托,构建专用知识本体类表,解决了本体类表构建中理论概念类与实际概念类,理论概念关系与实际概念关系之间有差异的矛盾,找到了确认本体概念类与概念关系的事实判断依据(本体类与类表);体例元数据原理的提出与构建,将体例元数据元素和技术指标特性值与本体概念类表中的概念类之间通过实际标引实例进行动态关联,实现了后组配形式的本体概念的属性描述。解决了本体概念类属性分类不稳定、不唯一,概念类属性描述元素与随时发展变化的文献体例元数据元素不一致,属性标引困难的矛盾,为建立后组式主题对象属性描述模式提供了方法支撑。为构建以实际文献知识内容为依托的后组式概念类属性标引与检索模式提供了解决方案(后组式本体类属性);体例元数据原理的提出与构建,以文献主题对象分析,主题对象标引为手段,将文献所含的复杂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中的复合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与其属性描述通过职能角色分离开来,解决了传统标引方式中复杂主题中复合主题对象与属性描述难以区分的矛盾,找到了对复合主题进行有效后组配标引以及后组配关系提示检索的解决方案(复合概念);体例元数据理论的提出与构建,通过将数据结构数据化,解决了不同专业、不同内容主题、不同主题方面的文献,在解析分析与揭示标引中其内容构成丰富多样,其结构形式复杂多变,其实际体例结构差异巨大,要想充分地进行针对性的解析分析与揭示标引,就必须按照不同专业、不同主题、不同主题方面的文献的特殊体例进行差异性揭示标引的需求与检索系统中数据结构明确、稳定、统一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检索系统的统一构建与承载文献的不断扩展提供了解决方案(体例数据结构与体例元数据结构);本发明将体例元数据的属性描述原理与本体分类相结合,为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揭示标引及数据描述、数据检索、数据重组提供了解决方案。具体实现步骤为(1)、设计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揭示检索的元数据数据结构。元数据实体集信息见图1 ;(2)、建立数据加工处理与标引著录的系列加工规范与著录规范;(3)、通过文献内容主题与主题结构和文献体例的分析,把同一行业的文献集合按照不同的整体主题进行归类,并按照同类文献建立反映文献类概念的文献主题对象主体;0)、通过对相同主题对象主体的文献或其内容构成的分析归纳,按照文献所论述的主题方面的分布规律及文献内容结构的分布规律建立反映文献主题方面分类的文献主题对象结构;(5)、通过对相同主题对象主体和主题对象结构的文献或其组成部分的内容结构构成与体例特征的分析归纳,建立文献体例结构元数据;(6)、以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为单元,对文献体例进行分析归纳,对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对主题对象主体的方面分类和对主题对象结构的从属类别进行整合与归纳,针对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建立面向主题对象主体的,反映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属性特征的体例结构元数据属性;(7)、通过对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所涉及的具有独立检索价值的主题概念的分析分解建立本体概念类;根据文献主题对象或其内容所揭示的知识概念所在学科的学科规律与技术规律并且优先根据文献知识内容或指标体系所描述的科技规律与知识体系关系,按照种属关系、等同关系、相关关系建立概念本体,并标注相关关系类型;(8)、根据文献单元建立文献题录数据库,对文献进行管理;(9)、建立文献全文数据库,与题录数据进行连接;(10)、以文献中的独立主题为单元建立文献主题对象元数据,对主题对象元数据进行题录加工,补充标引主题词和相关文献元数据;(11)、建立范畴分类表,对文献主题对象进行范畴分类;(12)、建立专业分类表,对文献主题对象进行专业分类;(13)、按照文献主题对象主体、主题对象结构和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为依托,对文献中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分解,对于文献中论述的具有独立检索价值的知识内容概念及技术指标对象进行揭示标弓I,建立一级揭示指标元数据;(14)、对于可以分解为多个具有检索意义复合概念的复杂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建立一级揭示指标组配词元数据,对复合主题进行组配标引;(15),对于文献中描述的一级揭示指标概念的属性特征、特性值或规范指标进行揭示标引,建立二级揭示指标元数据;(16)、对于文献中独立标引的具有复杂分类和具有复杂特性值的揭示指标,通过建立揭示指标类的方法对多级或多维细分的揭示指标数据进行降级处理,并在检索与展示检索结果中引入揭示指标类,以便实现揭示指标检索与表达形式的一致性;(17)、对揭示指标的内容描述数据或指标值进行标引,建立揭示内容元数据;(18)、对于形式复杂的表格、图形等揭示内容建立特殊格式存储的揭示内容元数据;(19)、对于以特殊格式存储的揭示内容元数据,同时以文本格式进行存储,以便实现全文检索;(20)、对于需要特别以图形表达的符号和计量单位建立图形元数据;(21)、对于需要展开说明的内容、概念或分类建立注释元数据;(22)、对于需要详细说明的内容、概念或分类以及标准内、标准间的引用关系也可通过建立浮动条说明详细内容,或通过建立超链接引用本条揭示记录的相应部分;(23)、对于标准内、标准间的引用关系,建立引用条款元数据,以便实现检索过程中的知识链接;(24)、建立体例元数据同义词、一级揭示指标注释、二级揭示指标注释、揭示内容注释、一级揭示指标同义词、二级揭示指标同义词、各级元数据的英文与第三文种元数据等辅助检索和辅助说明元数据,提高检索效果,细化内容说明与类别说明;
(25)、对在文献中详细标引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单元具有共性描述价值的文献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进行标记,以便于在独立检索文献中的细分主题对象时,能同时检索到符合文献整体主题对象概念的文献体例元数据元素;( )、将标引的一级揭示指标和重要的二级揭示指标概念,组配标引的组配概念补充到本体类表中;(27)、建立检索系统,通过直接提问,查询文献的各级揭示指标、揭示指标同义词、揭示指标组配词、揭示指标注释、揭示指标类、各级体例元数据,实现对揭示内容与技术指标的简单检索。(观)、建立检索系统,通过查询本体概念类,展示与浏览本体类表,选择特定主题概念作为用于检索的本体概念类,通过对一级揭示指标的检索,进行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检索;(29)、建立检索系统,通过是否选择含上层和/或下层文献的选项,实现调用本体类表的本位类、本位类加上位类、本位类加下位类、本位类加上位类加下位类概念参与对一级揭示指标的检索,增减控制参与检索的本体类,实现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聚类检索与体系检索;(30)、建立检索系统,通过选择含相关条款选项,实现独立检索文献中的细分主题对象时,能同时检索到符合整篇文献整体主题对象概念的文献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31)、建立检索系统,在查询本体概念类,浏览本体类表,选择特定主题概念时,将所标引一级揭示指标的一级揭示指标组配词作为待选复合词列出,通过枚举组配关系的方法,提示实际发生的组配概念,通过点选复合词,增加或减少组配概念,增加或减小标引深度,缩小或扩大检索范围;(32)、建立检索系统,通过点选作为复合词列出的参与组配的一级揭示指标组配词,查询与切换当前浏览的主题概念与本体类表,实现本体概念类与组配关系的切换与刷新;(33)、建立检索系统,通过本体概念类与体例元数据及二级揭示指标的灵活组配,以后组式检索方式,实现对本体类属性的归纳、描述与检索;(34)、建立检索系统,建立主题特性检索功能,对相同主题的揭示数据,展示其所属主题对象结构和各级体例结构元数据,提示用户选择检索与主题对象结构和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35)、建立检索系统,建立主题指标检索功能,对相同主题的揭示数据,展示其所属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对应的体例结构元数据属性元数据和二级揭示指标,提示用户选择检索与概念类属性以及二级揭示指标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36)、建立检索系统,通过范畴分类、专业分类进行分类组合检索;(37)、建立检索系统,通过以文本格式存储的揭示内容元数据,实现文献的全文检索;(38)、建立检索系统,通过引见关系元数据对引用条款调用显示;(39)、建立检索系统,将符合以上检索条件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揭示数据实现以下显示形式文献类别、检索对象、属性类型、技术指标、内容、来源、相关文献
(文献分类)(一级揭示指标)(主体对象结构+末级体例元数据)(二级揭示指标)(揭示内容)(母体文献)(引用文献)3、有益的效果按照本发明所设计的方法可以实现通过知识概念类表的检索,实现了知识概念的分析推衍和定位检索;通过含上层文献和含下层文献的检索实现了本体类表的上下位登录,从而实现按照知识体系的聚类检索和体系检索;通过复合概念的标引与选取,实现文献中复合概念的组配检索;通过对技术指标和技术特性选项的选择,实现按照文献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体系的检索和实现按照文献知识内容的结构体系的检索;本发明解决了以下问题通过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实现了对离散分布和潜藏于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文献当中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普适性的、动态的、 随机的、体系的、对比的、跨文献、跨文献品种的揭示检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不同技术文献对特定主题对象或产品的某个方面特征属性所反映的特定技术指标的检索,为研究、检验提供依据——一个对象的某一技术指标的检索(精确检索);(2)、实现不同技术文献对特定主题对象或产品的各个方面特征属性所反映的技术指标的检索,为研究、加工、生产及销售提供依据——一个对象的所有技术指标的检索 (全面检索);(3)、实现国内外技术文献对特定对象或产品的同一技术指标的不同要求的比对查询,为分析应对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问题提供参考信息——不同文献对一个对象或产品的技术指标的检索(对比分析);(4)、实现技术文献中对某一族产品中技术指标的族性查询,满足人们对某一类对象或产品的技术指标的检索——系统展示出某类所有产品的技术指标(自动聚类检索);(5)、实现对特定对象与产品知识体系与技术指标体系的检索,满足人们对特定对象或产品相关的不同层次的全套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数系统的检索——系统地检索出涉及特定对象或产品的系统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知识与指标体系检索);(6)、实现对特定对象与产品相关技术指标数值的检索,也可满足特定对象与产品相关论述条文的检索——可检索相关技术指标,也可检索规范条款(规范条款,如术语、规范要求);(7)、实现复杂主题的多概念多层面的组配检索,满足人们对复杂事物实现从不同角度进行灵活的概括检索和深入检索——从多个专业角度或层面组合检索特定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可以通过复合检索实现复杂事物的灵活扩检与详检(组配检索)。


图1是元数据实体集信息,表示文献揭示系统元数据体系逻辑结构; 图2是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揭示元数据片段,枚举了揭示元数据条目实例; 图3是简单检索界面,表示应用实例中简单集中形式提问检索的界面;
图4是高级检索界面,表示应用实例中复杂组合形式提问检索的界面;
9图5是检索结果显示介面,表示应用实例中检索结果的表达形式。五、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在技术标准上的应用实例根据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所设计的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挖掘揭示与检索重组原理,从标准文献中选取了乳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四个专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分析文献对象主体、文献对象结构、文献体例结构元数据入手,编制用于解析揭示标准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体例元数据,根据四个专业标准及其技术内容所涉猎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研究编制专用本体分类表,进行文献揭示标引,建立内容揭示数据库,开发管理与检索软件,成功的实现了四类个专业文献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知识挖掘与知识检索。本技术实例的核心技术内容示例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文献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分解、揭示、重组、检索、表达的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其特征在于根据文献内容结构建立体例元数据,根据文献知识内容所涉及的主题概念建立概念本体,通过对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标引,建立文献内容揭示数据库,通过对本体概念、体例元数据元素与技术指标概念的查询,实现了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揭示、重组与检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其特征在于,通过文献内容主题与主题结构和文献体例的分析,把同一行业的文献集合按照不同的整体主题进行归类,并按照同类文献建立反映文献类概念的文献主题对象主体,通过对相同主题对象主体的文献或其内容构成的分析归纳,按照文献所论述的主题方面的分布规律及文献内容结构的分布规律建立反映文献主题方面分类的文献主题对象结构,通过对相同主题对象主体和主题对象结构的文献或其组成部分的内容结构构成与体例特征的分析归纳,建立文献体例结构元数据,以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为单元,对文献体例进行分析归纳,对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对主题对象主体的方面分类和对主题对象结构的从属类别进行整合与归纳,针对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建立面向主题对象主体的,反映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属性特征的体例结构元数据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所涉及的具有独立检索价值的主题概念的分析分解建立本体概念类;根据文献主题对象或其内容所揭示的知识概念所在学科的学科规律与技术规律并且优先根据文献知识内容或指标体系所描述的科技规律与知识体系关系,按照种属关系、等同关系、相关关系建立概念本体,并标注相关关系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其特征在于,以文献中的独立主题为单元建立文献主题对象元数据,对主题对象元数据进行题录加工,补充标引主题词和相关文献元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其特征在于,按照文献主题对象主体、主题对象结构和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为依托,对文献中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分解,对于文献中论述的具有独立检索价值的知识内容概念及技术指标对象进行揭示标引,建立一级揭示指标元数据,对于可以分解为多个具有检索意义复合概念的复杂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建立一级揭示指标组配词元数据,对复合主题进行组配标引,对于文献中描述的一级揭示指标概念的属性特征、特性值或规范指标进行揭示标引,建立二级揭示指标元数据,对于文献中独立标引的具有复杂分类和具有复杂特性值的揭示指标,通过建立揭示指标类的方法对多级或多维细分的揭示指标数据进行降级处理,并在检索与展示检索结果中引入揭示指标类,以便实现揭示指标检索与表达形式的一致性,对揭示指标的内容描述数据或指标值进行标引,建立揭示内容元数据,对于形式复杂的表格、图形等揭示内容建立特殊格式存储的揭示内容元数据,对于以特殊格式存储的揭示内容元数据,同时以文本格式进行存储,以便实现全文检索,对于需要特别以图形表达的符号和计量单位建立图形元数据,对于需要展开说明的内容、概念或分类建立注释元数据,对于需要详细说明的内容、概念或分类以及标准内、标准间的引用关系也可通过建立浮动条说明详细内容,或通过建立超链接引用本条揭示记录的相应部分,对于标准内、标准间的引用关系,建立引用条款元数据,以便实现检索过程中的知识链接,建立体例元数据同义词、一级揭示指标注释、二级揭示指标注释、揭示内容注释、一级揭示指标同义词、二级揭示指标同义词、各级元数据的英文与第三文种元数据等辅助检索和辅助说明元数据,提高检索效果,细化内容说明与类别说明,对文献中详细标引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单元具有共性描述价值的文献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进行标记,以便于在独立检索文献中的细分主题对象时,能同时检索到符合文献整体主题对象概念的文献体例元数据元素,将标引的一级揭示指标和重要的二级揭示指标概念,组配标弓I的组配概念补充到本体类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其特征在于,建立检索系统,通过直接提问,查询文献的各级揭示指标、揭示指标同义词、揭示指标组配词、揭示指标注释、 揭示指标类、各级体例元数据,实现对揭示内容与技术指标的简单检索,通过查询本体概念类,展示与浏览本体类表,选择特定主题概念作为用于检索的本体概念类,通过对一级揭示指标的检索,进行文献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检索,通过是否选择含上层和/或下层文献选项,实现调用本体类表的本位类、本位类加上位类、本位类加下位类、本位类加上位类加下位类概念参与对一级揭示指标的检索,增减控制参与检索的本体类,实现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的聚类检索与体系检索,通过选择含相关条款选项,实现独立检索文献中的细分主题对象时,能同时检索到符合整篇文献整体主题对象概念的文献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在查询本体概念类,浏览本体类表,选择特定主题概念时,将所标引一级揭示指标的一级揭示指标组配词作为待选复合词列出,通过枚举组配关系的方法,提示实际发生的组配概念,通过点选复合词,增加或减少组配概念,增加或减小标引深度,缩小或扩大检索范围,通过点选作为复合词列出的参与组配的一级揭示指标组配词,查询与切换当前浏览的主题概念与本体类表,实现本体概念类与组配关系的切换与刷新,通过本体概念类与体例元数据及二级揭示指标的灵活组配,以后组式检索方式,实现对本体类属性的归纳、描述与检索,建立主题特性检索功能,对相同主题的揭示数据,展示其所属主题对象结构和各级体例结构元数据,提示用户选择检索与主题对象结构和体例结构元数据元素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建立主题指标检索功能,对相同主题的揭示数据,展示其所属体例元数据元素对应的体例元数据属性元数据和二级揭示指标,提示用户选择检索与概念类属性以及二级揭示指标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通过范畴分类、专业分类进行分类组合检索,通过以文本格式存储的揭示内容元数据,实现文献的全文检索,通过引见关系元数据对引用条款调用显示,将符合以上检索条件的知识内容与技术指标揭示数据实现以下显示形式文献类别、检索对象、属性类型、技术指标、内容、来源、相关文献(文献分类)(一级揭示指标)(主体对象结构+末级体例元数据)(二级揭示指标)(揭示内容)(母体文献)(引用文献)
全文摘要
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文献技术指标揭示检索技术。该发明设计了对文献知识内容和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分解、揭示、重组、检索、表达的技术方法。该方法根据文献内容结构建立体例元数据,根据文献知识内容所涉及的主题概念建立概念本体。通过对文献内容特征与技术指标的标引,建立文献内容揭示数据库。通过对本体概念和体例元数据属性概念的查询,实现了文献知识内容与揭示指标的特性与指标值的揭示检索与重组。
文档编号G06F17/30GK102368238SQ20111006965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周洁 申请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