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机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826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伺服器机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架系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伺服器机架系统。
背景技术
伺服器系为网路系统中服务各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可提供网路使用者需要的磁盘与列印服务等功能,同时也可供各用户端彼此分享网路环境内的各项资源。伺服器的基本架构和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大致相同,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Memory)及输入/输出(I/O)设备等部件所组成,并由总线(Bus)在内部将其连接起来,通过北桥芯片连接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而通过南桥芯片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等。伺服器按机箱结构来说大约经历了三个演变过程从早期的塔式机箱到强调集中性能的机架式、再到高密度计算方式的 刀片伺服器。在此以机架伺服器为例,机架伺服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伺服器,配合机柜统一使用。可以说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的塔式伺服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伺服器空间的占用。很多专业网路设备都是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其多为扁平式,就如同抽屉一般。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这些。机架伺服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 = I. 75英寸=44. 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伺服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伺服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伺服器、集线器、磁片阵列柜等网路设备。伺服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架伺服器的所有界面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一般而言,现有机架伺服器内部的工作单元是通过网线及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及外部装置。随着机柜中计算与存储元件的密度增加,大量网线及电源线等缆线造成理线工作非常困难,插拔也较为不便,且堆积在机柜后方的缆线会阻碍气流的流通而恶化了散热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伺服器机架系统,可减少缆线的数量。本发明提出一种伺服器机架系统,包括机架、送电模块、供电模块及多个工作单元。机架具有多对导轨,且具有相对的前端及后端。送电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柱、至少一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第一导电柱配置于后端且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第二导电柱配置于后端。第三导电柱配置于后端。供电模块适于从前端滑入机架而滑设于其中一对导轨上,且安装到位时,供电模块电性连接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供电模块通过第一导电柱接收外部电源传送的高压直流电。工作单元适于从前端滑入机架而滑设于导轨上,且安装到位时,工作单元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当工作单元的其中之一安装到位时,工作单元通过第三导电柱传送安装就位信号至供电模块,供电模块根据安装就位信号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后并通过第二导电柱将低压直流电传送至工作单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工作单元包括多个伺服器,伺服器透过通过第二导电柱接收到低压直流电后,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待机电压,使伺服器进入待机状态。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工作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周边模块。周边模块通过第二导电柱接收到低压直流电,进入工作状态。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伺服器中的任意一者开机时,伺服器通过第三导电柱传送开机信号至供电模块,供电模块根据开机信号调整供电状态,并于调整完成后通过第三导电柱传送电源就绪信号至伺服器,伺服器接收到电源就绪信号后将低压直流电转化为工作电压,开始上电进入工作状态。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轨的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沿竖直方向从机架的顶部延伸至机架的底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导电柱的数量为两个,且至少一第二导电柱的数量为两个。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供电模块的后侧具有至少三个金属弹片,分别对应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设置。当供电模块沿导轨的其中一对滑入机架内并安装到位时,供电模块藉由金属弹片接触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形成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弹片为夹体,各夹体突出于供电模块的后侧。当供电模块沿对应的导轨滑入机架内并安装到位时,各夹体夹持对应的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工作单元具有至少两个金属弹片,分别对应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设置。当工作单元沿对应的导轨滑入机架内并安装到位时,工作单元藉由金属弹片接触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形成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弹片为夹体,各夹体突出于各工作单元的后侦U。当各工作单元沿对应的导轨滑入机架内并安装到位时,各夹体夹持对应的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伺服器机架系统的机架后端设置了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使外部电源可通过第一导电柱传送高压直流电至供电模块,且供电模块根据第三导电柱所传输的信号通过第二导电柱对各工作单元进行供电。藉此,可减少伺服器机架系统内缆线的配置,使理线较为简便,且可增进伺服器机架系统内部气流的流通以提升散热效率。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伺服器机架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伺服器机架系统的部分构件俯视图。图3为图I的伺服器机架系统的部分构件俯视图。
附图标记100 :伺服器机架系统110:机架IlOa:前端IlOb:后端112:导轨120 :送电模块122:第一导电柱124:第二导电柱126:第三导电柱130:供电模块132、142:金属弹片140 :工作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伺服器机架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伺服器机架系统的部分构件俯视图。图3为图I的伺服器机架系统的部分构件俯视图。请参考图I至图3,本实施例的伺服器机架系统100包括机架110、送电模块120、供电模块130及多个工作单元140。机架110具有多对导轨112,且具有相对的前端IlOa及后端110b。送电模块120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柱122(显不为两个)、至少一第二导电柱124(显示为两个)及第三导电柱126。第一导电柱122配置于后端IlOb且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皆配置于后端110b。供电模块130适于从前端IlOa滑入机架110而滑设于其中一对导轨112上(显示为滑设于最顶端的导轨112)。供电模块130如图2所示安装到位时,会电性连接第一导电柱122、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并通过第一导电柱122接收该外部电源传送的高压直流电。工作单元140适于从前端IlOa滑入机架110而分别滑设于导轨112上。工作单元140如图3所示安装到位时会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当工作单元140的其中之一安装到位时,工作单元140会通过第三导电柱126传送安装就位信号至供电模块130,供电模块130根据该安装就位信号将该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并通过第二导电柱124将该低压直流电传送至工作单元140,以对工作单元140进行供电。在上述的配置方式之下,伺服器机架系统100的机架110后端IlOb设置了第一导电柱122、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使外部电源可通过第一导电柱122传送高压直流电至供电模块130,且供电模块130根据第三导电柱所126所传输的信号通过第二导电柱124对各工作单元140进行供电。藉此,可减少伺服器机架系统100内缆线的配置,使理线较为简便,且可增进伺服器机架系统100内部气流的流通以提升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单元140的其中多个为伺服器。伺服器通过第二导电柱124接收到低压直流电后,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待机电压,使伺服器进入待机状态。当伺服器中的任意一者开机时,会通过第三导电柱126传送开机信号至供电模块130,供电模块130根据该开机信号调整供电状态,并于调整完成后通过第三导电柱126传送电源就绪信号至伺、服器,使伺服器接收到该电源就绪信号后将低压直流电转化为工作电压,开始上电进入工作状态。此外,本实施例的工作单元140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周边模块。周边模块适于通过第二导电柱124接收该低压直流电,以进入工作状态。详细而言,该周边模块例如为管理单元,用以对伺服器机架系统100的各信号进行管理。在本实施例中,导轨112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第一导电柱122、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沿竖直方向从机架110的顶部延伸至机架110的底部。本实施例的至少一第一导电柱122的数量为两个,且至少一第二导电柱124的数量为两个,以提升功率传送的效率。本发明不限制第一导电柱122及第二导电柱124的数量,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可为其它适当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130是滑设于最顶端的一对导轨112上,且工作单元140滑设于其它导轨112上。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供电模块130及工作单元140适于滑设于任意一对导轨112上。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130的后侧具有至少三个金属弹片132(显示 为五个),分别对应第一导电柱122、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设置。当供电模块130如图2所示沿导轨112的其中一对滑入机架110内并安装到位时,供电模块130藉由金属弹片132接触第一导电柱122、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形成电性连接。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金属弹片132为夹体且突出于供电模块130的后侧。当供电模块130沿对应的导轨112滑入机架110内并安装到位时,各金属弹片132夹持对应的第一导电柱122、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以确保第一导电柱122、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稳固地与对应的金属弹片132进行接触。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各工作单元140具有至少两个金属弹片142(显示为三个),分别对应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设置。当工作单元140如图3所示沿对应的导轨112滑入机架110内并安装到位时,工作单元140藉由金属弹片142接触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形成电性连接。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金属弹片142为夹体且突出于工作单元140的后侧。当工作单元140沿对应的导轨112滑入机架110内并安装到位时,各金属弹片142夹持对应的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以确保第二导电柱124及第三导电柱126稳固地与对应的金属弹片142进行接触。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伺服器机架系统的机架后端设置了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及第三导电柱,使外部电源可通过第一导电柱传送高压直流电至供电模块,且供电模块根据第三导电柱所传输的信号通过第二导电柱对各工作单元进行供电。藉此,可减少伺服器机架系统内缆线的配置,使理线较为简便,且可增进伺服器机架系统内部气流的流通以提升散热效率。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伺服器机架系统,包括 一机架,具有多对导轨,且具有相对的一前端及一后端; 一送电模块,包括 至少一第一导电柱,配置于该后端且电性连接于一外部电源; 至少一第二导电柱,配置于该后端;以及 一第三导电柱,配置于该后端; 一供电模块,适于从该前端滑入该机架而滑设于其中一对所述导轨上,且安装到位时,该供电模块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及该第三导电柱,该供电模块通过该第一导电柱接收该外部电源传送的一高压直流电;以及 多个工作单元,适于从该前端滑入该机架而滑设于所述导轨上,且安装到位时,所述工作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柱及该第三导电柱,其中当所述工作单元的其中之一安装到位时,该工作单元通过该第三导电柱传送一安装就位信号至该供电模块,该供电模块根据该安装就位信号将该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一低压直流电后并通过该第二导电柱将该低压直流电传送至所述工作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所述工作单元包括多个伺服器,所述伺服器通过该第二导电柱接收到该低压直流电后,将该低压直流电转换为一待机电压,使所述伺服器进入待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所述工作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周边模块,该周边模块通过该第二导电柱接收到该低压直流电,进入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当所述伺服器中的任意一者开机时,该伺服器通过该第三导电柱传送一开机信号至该供电模块,该供电模块根据该开机信号调整供电状态,并于调整完成后通过该第三导电柱传送一电源就绪信号至该伺服器,该伺服器接收到该电源就绪信号后将该低压直流电转化为一工作电压,开始上电进入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所述导轨的方向为水平方向,该第一导电柱、该第二导电柱及该第三导电柱沿竖直方向从该机架的顶部延伸至该机架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导电柱的数量为两个,且该至少一第二导电柱的数量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该供电模块的后侧具有至少三个金属弹片,分别对应该第一导电柱、该第二导电柱及该第三导电柱设置,当该供电模块沿所述导轨的其中一对滑入该机架内并安装到位时,该供电模块藉由所述金属弹片接触该第一导电柱、该第二导电柱及该第三导电柱形成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该金属弹片为夹体,各该夹体突出于该供电模块的后侧,当该供电模块沿对应的所述导轨滑入该机架内并安装到位时,各该夹体夹持对应的该第一导电柱、该第二导电柱及该第三导电柱。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各该工作单元具有至少两个金属弹片,分别对应该第二导电柱及该第三导电柱设置,当该工作单元沿对应的所述导轨滑入该机架内并安装到位时,该工作单元藉由所述金属弹片接触该第二导电柱及该第三导电柱形成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器机架系统,其中该金属弹片为夹体,各该夹体突出于各该工作单元的后侧,当各该工作单元沿对应的所述导轨滑入该机架内并安装到位时,各该夹体夹持对应的该第二导电柱 及该第三导电柱。
全文摘要
一种伺服器机架系统,包括机架、送电模块、供电模块及多个工作单元。机架具有多对导轨及相对的前端与后端。送电模块配置于后端且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柱。第一导电柱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供电模块滑设于一对导轨上,且安装到位时电性连接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柱,以通过第一导电柱从外部电源接收高压直流电。工作单元滑设于导轨上,且安装到位时电性连接第二及第三导电柱。工作单元安装到位时会通过第三导电柱传送安装就位信号至供电模块,使供电模块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并通过第二导电柱将低压直流电传送至工作单元。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736688SQ20111009751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徐继彭, 王世锋, 郑再魁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