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班组全面创新培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340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班组全面创新培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班组全面创新培训系统,具体包括对班组创新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系统培训的演练模盘,并对班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估的系统。
背景技术
创新已成为衡量国家未来竞争カ的关键因素,谁率先创新谁就拥有下ー轮经济发展的优先权。许庆瑞院士在《全面创新管理(TM)理论与实践》中指出以构建和提高核心能力为中心,以价值创造和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包括从企业闻层战略、文化、组织机构到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将它们进行有机组合与协同,凭借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如果把国家比作整个机体,企业则是机体中的器官或组织,而班组是最基本的“细 胞”单元。企业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或管理工作,其落脚点就是班组,班组强则企业优,企业优则国家強。虽然近年来各行业涌现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但是由于班组类型多种多祥,涉及エ作千变万化,大部分员エ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科学办法和抓手,员エ主动创新积极性普遍不高、成果在行业内难以推广等实际问题。为此,对基层班组长及成员的创新技能的培训演练,以及对班组创新活动能力评价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班组创新培训缺乏相应的实践平台和较为系统的方法培训,在日常创新活动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连贯的方法在实际应用的机理,员エ就不能熟练地将“战略目标、技能素养和执行效能”有机结合,创新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如果对班组创新能力各要素缺少量化评估,也就不易发现并解决影响班组创新的短板和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员エ快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制约了业务技能提升和职业素质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班组创新活动中没有相应的培训演练模盘和评估方法,而提供的ー种用于班组全面创新能力的培训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班组创新活动中各流程所遇到的一般情形,以提供给基层班组ー个全面创新管理的实践平台和量化评价体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班组全面创新培训系统,该系统包括
一班组创新分类定级模块,所述对班组创新类型确定和參数进行课程调整而提供的相应工具。ー班组外部辅导机制建设模块,所述对班组创新的外部支撑条件;
ー创新任务窗ロ模块,所述对在班组“原创型创新、学习型创新及应用型创新”即三创过程中,学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学员在创新培训中分别呈现出的结果;
一班组创新能力评估模块,所述班组全面创新运行模式中各要因的综合能力评估方法。
所述班组创新类型模块包括
根据班组性质和创新类型,结合团队所关注的兴趣点和热点问题以确定创新方向,标明各參培团队创新类型、成员、队名和预期目标等内容。上述模块中,讲师要结合团队实际和创新选题情况,确认“三创”的评判分数和权重系数标准,根据培训课程顺序,学员依次领取创新能力记分卡。所述班组外部辅助机制建设模块包括体制保障、主题牵引、激励推动、氛围营造讲解的具体内容。所述创新任务窗ロ模块,分别根据学员对“原创型、学习型和应用型”创新——即三创所要掌握的方法和工具,按照“选题准备——工具加工——过程实施——成果展示”四个步骤,分别对“三创”逐一进行讲解,并提供培训案例以进行佐证。上述模块中,讲师要根据培训进度适当安排“三创”创新子任务,学员领取任务分 值币,投入到相应的创新能量杯中。学员按分别讲述的方法、工具和流程逐一完成,双方综合评定分数,计入该子项记分卡。所述班组创新能力评估模块包括,根据学员完成的“三创”各子项目记分卡数据,按照班组创新类型模块各要素的权重,计算出班组全面创新能力分数,以对于參培团队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在培训活动中,讲师要随时关注队员的观点和做法,对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记下并放到建议池中;对创新火花,记下并放到智囊库中。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系统能够模拟实际的班组创新活动中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工具,为培训者提供较为系统的创新管理的实践平台,从而实现了企业班组创新体验式培训,达到对班组创新教学的创新。本系统简化了各企业班组创新活动的多样不确定性问题,按照“思想力——学习力——应用力”的基本規律,通过对学员的“原创型、学习型和应用型”创新的系统培训,使得班组创新活动的操作实践变得简单、方便、快捷、灵活和互动。本系统结合了企业目标、员エ技能素养和执行绩效在创新活动的整个流程中得到具体演练操作,使学员能够将培训效果直接应用于日常创新活动中,将团队成员“想到、说至IJ、做到”融为一体,最终变成实际创新行为,并使创新成为ー种优良习惯,增强员エ參与创新的积极性,強化团队创新实战操练和成果转化工作,也同步提高了员エ的工作素养和职业水平。本培训系统对创新活动中的各要素进行了明确,对各个创新子项确定了分数和权重,进ー步将班组的创新活动进行数据分析,对班组全面创新能力及绩效评估提供了依据,以提高班组创新管理水平。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ー步说明本发明。图I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培训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原创型创新运行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学习型创新运行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应用型创新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更加简洁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ー步阐述本发明。本发明提供的班组全面创新管理实践平台,为ー种用于班组创新活动的培训、演练和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四个模 块的组合,对班组创新活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按照流程进行一一讲解、分析、评价。对学员的创新活动成果进行量化分析,以使学员在培训中把“想到、说到、做到”三者合一,以形成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良好工作习惯。同时,通过该系统的模块结构提供了一种对企业各班组创新能力中要素因子的评价量化办法,生成与实际创新活动相关的分析图表,进而对班组创新活动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绩效考核的依据,以提高班组创新管理水平。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提供的系统主要由班组创新分类定级模块100,班组外部辅导机制建设模块200,三创创新任务窗ロ模块300和创新能力评估模块400四个部分组成(參见图I)。其中,班组创新分类定级模块100用于创建形成班组创新各要因的培训课程而提供相应的控制数据;
班组外部辅导机制建设模块200用于讲师对班组创新的外部要点的讲述,对班组创新的辅导机制建设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议。“三创”创新任务窗ロ模块300用于讲师对班组创新的“原创型创新、学习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按照三种创新运行示意图的流程(分别參见图3、图4和图5),对学员分别进行方法、工具、案例讲授,同时,讲师要根据培训进度适当安排学员领取该类创新任务分值币,引导团队完成该项子任务的创新运用教学。创新能力评估模块400,讲师针对各个学员团队的创新任务完成情況,进行综合评分,计算出该团队的创新能力分值。为实现上述各模块的功能,本发明进一步实施如下
班组创新分类定级模块100由创新团队类型分类名称卡101和创新能力记分卡102组成。创新团队类型分类名称卡101用于讲师根据学员班组类型和创新类型对创新团队进行分类定级,同时记录团队名称和成员情況。创新能力记分卡102由讲师在课堂发放到培训小组,根据学员的日常工作关注度确定各创新能力的权重系数,以记录每个子任务的最終得分情況。班组外部辅导机制建设模块200包括体制保障201、主题牵引202、激励推动203、氛围营造204四个板块的内容讲解,以引导学员对创新的外部辅导机制建设的客观认识,并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议。三创创新任务窗ロ模块300,由选题准备301、工具加工302、过程控制303和成果展示304四个窗ロ任务构成。进ー步,为了使创新培训系统运行更为合理并符合实际,本发明“三创”创新任务模块按照班组日常活动基本规律,分为“原创型、学习型和应用型”创新三个部分,讲师通过对“三创”运行模式的逐一讲授,引导出相应的常用方法和工具,以使学员快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基干“三创”能力在本培训系统的重要作用,讲师要掌握所述创新子系统的运行示意图,根据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其具体运行模式如下
对学员进行原创型创新能力培训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的讲解第一歩,培养成员的创意思考能力的方法;第二步,寻找可能存在的创意;第三歩,引导学员使用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将形成的新创意转化为创新成果。原创型创新的运行示意如图3所示;
做好学习型创新一般要对学员做如下步骤讲解ー是掌握学习平台中资料来源和选取的方法,让员エ养成随时学习的习惯;ニ是掌握整合转化、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工具和方法;三是能够形成作业指导书、培训课件,甚至形成经验案例或成果上报。学习型创新的运行示意如图4所示;
对学员讲解应用型创新的两个关键点,首先要清楚当前工作中的实际现状、难点问题,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是什么;其次是充分了解行业内外已经有哪些提案、QC成果可供引用,哪些成功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并用于现场生产管理中,使用包括流程优化等办法,培训学员以正确的做事方式,解决或改善工作中的实际难题或现状。应用型创新的运行示意见图5内各o在对“三创”能力运行模式讲解的同时,讲师要根据培训进度适当安排学员领取相应部分的任务分值币,引导受训团队完成该子项任务的创新运用案例,计算出各创新能力的分数,计入创新能力记分卡102中。创新能力评估模块400,包括能量杯401、智慧库402、建议池403和图表分析404四个板块。讲师根据学员领取的创新子任务分数值,计入到能量杯中,对在培训中迸发出的创意和建议,分别记录并投入到智慧库402和建议池403中。根据班组创新能力积分和各要素及权重,讲师(特别是内部讲师)可对班组进行整体的量化评估,其具体实施的过程如下
通过对班组创新课题的关联度、提案数量、创新能力、效益评估、质量提高、安全环境、辅助机制建设等方面选定评价因素,建立评价因素集;
根据创新的目标要求划分出绩效评定等级,结合以往数据、经验标准或采用书面调查等方式,对相关评价因素集的各因素进行关联评价;
根据创新评价因素集中各个因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赋予各个因素一定的权重,通过数学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这ー运行模式,讲师通过对班组日常创新各个要素的综合分析,使用计算机生成图表分析404,提供学员在创新过程需要改善的短板和经验,进而提供给受培単位绩效考核导向方面的数据參考。根据上述实施的全过程,形成了班组创新培训的整个流程(參加图2)。通过这样的一种模拟參与的方式,能够使得学员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员的创新水平和良好的职业习惯,也为班组全面创新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据。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 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班组全面创新培训系统,该系统包括 一班组创新分类定级模块,所述对班组创新类型确定和參数进行课程调整而提供的相应工具,用于创建形成班组创新各要因的培训课程而提供相应的控制数据; ー班组外部辅导机制建设模块,所述对班组创新的外部支撑条件的描述; ー班组三创创新任务窗ロ模块,所述对在“原创型创新、学习型创新及应用型创新”三创过程中,学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学员在创新培训中分别呈现出的结果; 一班组创新能力评估模块,所述班组全面创新运行模式中各要因的综合能力评估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班组全面创新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班组创新类型模块包括 创新团队类型分类名称卡,根据班组类型和创新类型对创新团队进行分类定级,标明各參培团队创新类型、成员、队名和预期目标等内容; 上述模块中,其中讲师结合团队实际和创新选题情况,确认“三创”的评判分数和权重系数标准,根据培训课程顺序,学员依次领取创新能力记分卡; 创新能力记分卡由讲师发放到培训小组,根据学员的日常工作关注度确定各创新能力的权重系数,记录每个子任务的得分情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班组全面创新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班组外部辅助机制建设模块包括体制保障、主题牵引、激励推动、氛围营造讲解的具体内容,以引导学员对创新的外部辅导机制建设的客观认识,并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企业班组创新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创新任务窗ロ模块,分别根据学员对“原创型、学习型和应用型”创新所要掌握的方法和工具,按照“选题准备——工具加工——过程实施——成果展示”四个步骤,逐步进行讲解并提供案例进行佐证; 三创创新任务窗ロ模块,由选题准备、工具加工、过程控制和成果展示四个窗ロ任务构成; 进ー步,为了使创新培训系统运行更为合理并符合实际,本发明三创创新任务模块按照活动处事规律分为“原创型、学习型和应用型”创新三个部分,讲师通过对这些流程的逐ー讲授,引导出相应的常用方法和工具,以使学员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上述模块中,讲师根据培训进度适当安排创新子任务,学员领取任务分值币,投入到相应的创新能量杯中; 讲师根据培训进度适当安排学员领取各个部分的任务分值币,受训团队完成该子项任务的创新运用案例,计算出各创新能力的分数,计入创新能力记分卡中。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企业班组创新培训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班组创新能カ评估模块包括,根据学员完成的“三创”各子项目记分卡数据,按照班组创新类型模块各要素的权重,计算出班组全面创新能力分数,以对于參培团队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创新能力评估模块,包括能量杯、智慧库和建议池、图表分析四个板块; 讲师根据学员领取的创新子任务分数值,计入到能量杯中,对在培训中迸发出的创意和建议,分别记录并投入到智慧库和建议池中; 进ー步,通过该系统的模块结构,提供了一种对企业各班组创新能力中要素因子的评价量化办法,讲师根据各參培团队的创新能力积分和各要素及权重,对受培团队进行整体的量化评估,使用计算机生成活动相关的数据分析图表,提供学员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改善 的短板和经验,进而在班组创新活动中,对參培単位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绩效考核导向方面的參考依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班组全面创新培训系统,具体包括对班组全面创新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培训及开发应用模盘,以及对班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班组创新分类定级模块、班组外部辅导机制建设模块、“三创”创新任务窗口模块和创新能力评估模块四个部分组成,该系统通过四个模块的组合,对班组创新活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按照流程进行一一讲解、分析、评价。对学员的创新活动成果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通过该系统的模块结构,提供了一种对企业各班组创新能力中要素因子的评价量化办法 ,生成与活动相关的数据分析图表,提供学员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改善的短板和经验,进而在班组创新活动中,对参培单位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绩效考核导向方面的参考依据,以提高企业整体创新管理水平。
文档编号G06Q10/06GK102768739SQ20111011111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日
发明者洪流 申请人:洪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