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666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电子标签监控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枪支监控管理系统,只能够实现在枪库管理方面的智能监控,而不能对枪支离开枪库之后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因此,当持枪人员发生枪支丢失和违规使用枪支等情况时,如何及时地发现和报警成为传统枪支管理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枪支属于管制设备,如何在枪支外勤交接过程中达到可靠,实时地监控,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中,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和数据网络对枪支的使用状态进行实时地监控管理和记录,从而增强了枪支管理过程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可追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枪支管理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可追溯性,提供了一种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地监控枪支的状态信息。本发明采取的方案是:一种由专用智能电子标签,智能手持设备,服务器及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软件构成的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其中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包含外接充电插孔、枪支连结保险绳,能与智能手持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池。其中枪支连结保险绳是由一条对折的高强度导线的两个线头分别焊接插头的两个接线柱致插头短接而成。枪支连结保险绳一端是高强度导线可以活结套的方式常规系在枪纲挂绳孔或枪带挂孔上,另一端是插头用于插入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形成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开关回路。当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插入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时,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处于开启正常状态下。当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被拔出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时,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处于报警或断电状态。智能手持设备需要有第三方软件运行环境、定位模块(其中包括卫星定位或无线基站定位)以及数据网络通信能力。管理软件由枪支管理服务器端软件(下简称服务器端软件)以及枪支管理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下简称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构成。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持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智能手持设备枪支管理客户端软件将枪支地理位置信息以及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持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相对距离通过数据网络发送至服务器端软件。服务器由此监控枪支状态。枪支管理软件实现了枪支出库、枪支入库、枪支外勤交接、枪支丢失报警以及枪支实时跟踪功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对枪支管理的全程实时监控,提高了枪支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以及可追溯性。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不仅仅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串接或挂接于手枪枪纲上,组成与枪纲连成一体的专用智能电子标签(简称智能枪纲)。实施例中智能手持设备为智能手机。智能枪纲与智能手机、服务器及枪支管理软件构成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枪支连结保险绳一端是高强度导线可以活结套的方式常规系在手枪枪纲挂绳孔上,另一端是插头用于插入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形成专用智能枪纲的开关回路。系统功能如下:
一、枪支出库:借枪人员在智能手机上通过智能手机端软件申请借枪,服务器显示借枪请求,相关管理人员操作服务器端软件批准请求。管理人员从枪库领取枪支交给借枪人员。借枪人员先将枪纲挂钩挂进手枪的枪纲挂绳孔,并将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插入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机建立连接。枪支出库完成。二、枪支入库:还枪人员在智能手机上通过智能手机端软件申请还枪,服务器显示还枪请求,管理人员操作服务器端软件批准请求。还枪人员先将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机断开连接,从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中拔出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将枪纲挂钩从手枪的枪纲挂绳孔卸出。管理人员将枪支放入枪库。枪支入库完成。三、枪支外勤交接:交枪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端软件申请交枪,接枪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端软件确认接受交枪。交枪人员在收到接枪确认后,先将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从其持有的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中拔出,并将枪纲挂钩从手枪的枪纲挂绳孔卸出,后将枪支(含枪支连结保险绳)交予接枪人员。接枪人员在收到枪支(含枪支连结保险绳)后,先将枪纲挂钩挂进手枪的枪纲挂绳孔,再将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插入其持有的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中,并操作智能手机建立连接,双方枪支交接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软件。四、枪支丢失报警:持枪人员在携带枪支的过程中,若枪支与智能手机相对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或者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机连接中断时,智能手机端软件视该情况为枪支丢失事件,从而产生报警并且将消息回报至服务器端软件。五、枪支实时跟踪功能:当智能枪纲的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机正常连接时,智能手机端软件周期性地回报地理位置信息与枪支持有状态至服务器端软件。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由专用智能电子标签、智能手持设备、服务器及枪支管理软件构成的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下简称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其中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包含外接充电插孔、枪支连结保险绳,能与智能手持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池;其中枪支连结保险绳一端可以活结套方式常规系在枪纲挂绳孔或枪带挂孔上,另一端是插头用于插入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形成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开关回路;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中的枪支管理软件由枪支管理服务器端软件(下简称服务器端软件)以及枪支管理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下简称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构成;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枪支出库、枪支入库、枪支外勤交接、枪支丢失报警以及枪支实时跟踪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中的专用智能电子标签能够与智能手持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无线连接包括无线物理连接、数据链路连接或网络连接;并且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在与智能手持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能够向该智能手持设备发送当前连接状态以及该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与该智能手持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当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插入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时,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为开启正常状态;当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与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分离时,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为报警或断电状态,即:专用智能电子标签的外接充电插孔可兼作为专用智能电子标签的工作开关与报警开关。
4.根据权利I中所叙述的枪支连结保险绳,其特征在于:枪支连结保险绳是由一条对折的高强度导线的两个线头分别焊接插头的两个接线柱致插头短接而成;枪支连结保险绳一端是高强度导线可以活结套的方式常规系在枪纲挂绳孔或枪带挂孔上,另一端是插头用于插入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形成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开关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中包含的智能手持设备需要有第三方软件运行环境、定位模块(其中包括卫星定位或无线基站定位)以及数据网络通信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支出库功能,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实现借枪者通过所持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申请借枪;经相关管理人员批准后借枪者将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插入所持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中;借枪者持有的智能手持设备与专用智能电子标签进行无线连接,建立连接后通过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回报至服务器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视与该专用智能电子标签挂接的枪支为出库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支入库功能,其特征在于:当枪支需要入库时,还枪者通过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申请还枪;经管理人员确认后,服务器端软件控制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解除与专用智能电子标签的连接;还枪者从其持有的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中拔出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并归还枪支,此时服务器端软件视枪支为入库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支外勤交接功能,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实现交枪者通过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申请交枪,接枪者通过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确认接受交枪;交枪者在收到接枪确认后,将枪 支连结保险绳插头从其持有的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中拔出,并将枪支(含枪支连结保险绳)交予接枪者;接枪者在收到枪支及枪支连结保险绳后,将枪支连结保险绳插头插入其持有的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中,并操作手持智能设备建立连接,双方枪支交接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软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支丢失报警功能,其特征在于: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持设备连接中断能够被多种事件触发,其中包括枪支连结保险绳从专用智能电子标签外接充电插孔中被拔出,枪支连接保险绳被破坏,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持设备相对距离大于设定阈值,专用智能电子标签电池耗尽以及专用智能电子标签或智能手持设备硬件损坏;当触发报警事件后,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能够驱动智能手持设备发出报警声提示报警事件,并且将消息回报至服务器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以声光电方式提示管理员报警事件;实时响应能力达到秒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支实时跟踪功能,其特征在于:当专用智能电子标签与智能手持设备正常连接时,智能手持设备端软件周期性地回报地理位置信息与枪支持有状态至服务器端软件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专用智能电子标签,智能手持设备,服务器及枪支管理软件构成的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专用智能电子标签采用无线连接与智能手持设备通信,智能手持设备收集专用智能电子标签的连接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用以监控枪支的实时状态。相较于其他仅限于库存枪支的枪支管理系统,本发明——枪支管理全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外勤中枪支丢失等异常状态报警,并且对枪支外勤交接等情况实时远程监控,从而提高枪支管理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文档编号G06Q50/00GK103093383SQ20111033254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刘心超, 阎斌, 王誓超, 佟小雨, 李非凡, 黄之晗 申请人:福州恒嘉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