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768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摸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是一种可以直接在显示器上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设备,其中触摸面板被放置在显示器的前面。由于可以根据从显示器输出的视觉获取的信息直接对触摸面板进行输入,所以触摸面板广泛用于各种用途。关于这样的触摸面板,电阻膜型触摸面板是广为所知的。电阻膜型触摸面板包括均设置了透明导电膜的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其中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被放置成使透明导电膜彼此相对。通过在上电极基板的一点上施加力,使透明导电膜在那点处接触, 以便可以检测施加力的位置。电阻膜型触摸面板可大体分类成4线型和5线型。在4线型的触摸面板中,将X轴的电极设置在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中的任一个上,而将Y轴的电极设置在上电极基板和下电极基板中的另一个上。另一方面,在5线型中,将X轴的电极和Y轴的电极两者都设置在下电极基板上,其中上电极基板用作检测电压的探针(参见,例如,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第2004-272722号和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第2008-293129号)。在传统触摸面板中,当同时存在多个接触位置时,不能检测相应的接触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即使同时存在多个接触位置也可以检测相应的接触位置,以及可以改善显示器的屏幕的可视性。按照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叠加在显示面板上使用的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沿着纵向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和沿着横向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的多个导电区;以及第二电极基板,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相对,其中所述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的对齐方向成预定角度。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可以从如下详细描述中更清楚地得知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I是5线型触摸面板的透视图;图2是5线型触摸面板的剖面的示意图3A和图3B是说明5线型触摸面板中的坐标检测方法的说明性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说明5线型触摸面板中的坐标检测方法的说明性示意图;图5是一个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结构图;图6是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下电极基板的结构图;图7是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8是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说明图;图9是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导电区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驱动电路的图形; 图11是示出驱动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驱动电路的时序图的图形;图12是示出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修改例子的图形;图13是示出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修改例子的图形;图14是示出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修改例子的图形;图15是示出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修改例子的图形;图16是示出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修改例子的图形;图17是示出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修改例子的图形;以及图18A和图18B是示出该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修改例子的图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为了便于理解,参考附图对一些问题作更详细描述。参考图I和2描述5线型的触摸面板。图I是5线型触摸面板的透视图。图2是5线型触摸面板的剖面的示意图。5线型触摸面板200包括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透明导电膜230、对应于上电极基板的膜210,并且包括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透明导电膜240、对应于下电极基板的玻璃220。膜210和玻璃220隔着间隔物250放置,使得透明导电膜230和透明导电膜240彼此相对。5线型触摸面板200通过电缆260与主计算机(未显示在图中)电连接。在具有上述配置的5线型触摸面板中,如图3A所示,经由设置在透明导电膜240的端部的四边上的电极241,242,243和244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交替施加电压。当透明导电膜230和透明导电膜240在接触点(A点)处彼此接触时,经由透明导电膜230检测电位Va,以便检测X轴和Y轴中的每一个的坐标位置,如图3B所示。按照5线型触摸面板,尽管可以检测一个点处的接触位置,但当在多个点处同时发生接触时,不能进行位置检测。也就是说,如图4A所示在通过设置在透明导电膜240的四边上的电极241,242,243和244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交替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如果透明导电膜230和透明导电膜240在接触位置A和接触位置B的两个点处彼此接触,则检测到A点与B点之间的未按下的中点处的坐标位置。如图4B所示,由于位置检测方法基于电位检测,所以即使透明导电膜在接触位置A和B的两个点处彼此接触,经由透明导电膜230也只检测到一个电位Vc0因此,确定接触位置只是一个点。按照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将在上电极基板上或在下电极基板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膜划分成多个区域,以便检测同时接触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的触摸面板。在这样的触摸面板中,如果多个区域之间的边界线按与显示器的像素的对齐方向相同的方向取向,则边界线被视觉地显示出来。因此,存在当叠加在显示面板上实现触摸面板时,使显示面板的屏幕的可视性变差的问题。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实施例。(实施例概述)按照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叠加在显示面板上 使用的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基板,该第一电极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在该第一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该第一导电膜包括沿着纵向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例如,8个区域)和沿着横向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例如,4个区域)的多个导电区;以及第二电极基板,该第二电极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在该第二基板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该第二导电膜与该第一导电膜相对,其中该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相对于显示面板的像素的对齐方向成预定角度。第一电极基板可以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侧上,或第二电极基板可以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侧上。第一基板在平面图中可以是长方形的,并且第一导电膜的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这样形成,使其相对于第一基板的端边成预定角度。第一导电膜的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可以是相对于第一导电膜的端边倾斜预定角度地沿着纵向或沿着横向直线划分第一导电膜的边界线。此外,第一导电膜的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可以是沿着纵向或沿着横向划分第一导电膜的锯齿线。此外,第一导电膜的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可以是沿着纵向或沿着横向划分第一导电膜的曲线。在该触摸面板中,多个导电区中的不与第一电极基板的任何端边接触的导电区可以包括延伸到第一电极基板的端边的引出部(leader part)。该触摸面板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多个导电区中的第一组导电区连接,第二连接器与多个导电区中的第二组导电区连接,其中第二组不包括在第一组中,以及其中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放置在第一电极基板的不同边上。该触摸面板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极,该电极被设置在第二导电膜的四边的端部上,以便在第二导电膜上形成电位分布;以及坐标检测电路,该坐标检测电路与第一导电膜的多个导电区的每一个连接,并且被配置成当多个导电区的一个导电区与第二导电膜接触时,检测该导电区中的坐标位置。按照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即使同时存在多个接触位置,也能够检测相应的接触位置,并且能够改善显示器的屏幕的可视性的触摸面板。(实施例描述)在下文中,描述一个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图5是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的结构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下电极基板的结构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包括上电极基板10和下电极基板20。上电极基板10的形状大致像长方形,上电极基板10包括膜11和透明电极膜12,透明电极膜12是在膜1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下电极基板20的形状几乎与上电极基板10的形状相同。下电极基板20包括玻璃基板21和透明导电膜22,透明电极膜22是在玻璃基板2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此外,该触摸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51,驱动电路51包括坐标检测电路50。显示在图7中的坐标检测电路50和驱动电路51仅仅是例子,坐标检测电路50和驱动电路51的配置不局限于显示在图7中的那些。作为例子,图7示出了显示面板。利用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经由间隔物(spacer) 31等将上电极基板10和下电极基板20连接在一起,使得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和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彼此相对。
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沿着较短边方向的纵向被划分成4个部分,沿着较长边方向的横向被划分成8个部分,使得透明导电膜12总共被划分成32个导电区。在将透明导电膜12划分成32个导电区的边界线中,沿着横向延伸的每条边界线被称为50X,沿着纵向延伸的每条边界线被称为50Y。在本实施例中,边界线50X和50Y是这样形成的,每条边界线50X和50Y相对于膜I的4边成预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例子,预定角度是20°。优选的是,预定角度在大约10°到大约80°的范围内。透明导电膜12的各个导电区(由边界线50X和50Y形成)的划分通过除去透明导电膜12的以后成为导电区的区域之间的部分来进行。于是,可以实现分导电区之间的电绝缘。透明导电膜12的分导电区分别与沿着上电极基板10的较短边方向设置在两端的引出电极部13中的引出电极连接。布线安装成围绕着上电极基板10,以便使电线在上电极基板的纵向的端部处与柔性板(柔性印刷线路FPC) 14连接。端子15与柔性板14的端部连接。端子15与包括坐标检测电路50的驱动电路51 (参照图7)连接。此外,如图8所示,下电极基板20设置有在下电极基板20的4边的端部中的在透明导电膜22上的长方形环状电极23。电极23由由Ag或Ag-C制成的电阻膜形成。在4个顶点LL,LR, UL和UR的每一个处,连接用于控制每个顶点的电位的引出线(或抽出线(extraction line))。引出线是从下电极基板20的外围抽出的。如图6所示,引出线在沿着下电极基板20的纵向的一个端部处与柔性板27连接。另外,端子28与柔性板27连接。柔性板14的端子15和柔性板27的端子28两者都与后述的驱动电路连接,并进一步与主计算机(未显示在图中)连接。将Al或GA等加入ITO(氧化铟锡)或ZnO(氧化锌)中获得的材料、将Sb加入SnO2 (氧化锡)等中获得的材料或类似材料可以用作形成透明导电膜12和透明导电膜22的材料。关于膜11,可以使用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 (聚碳酸酯)、或在可见光范围内透明的树脂材料。此外,可以使用树脂基板来取代玻璃基板21。在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中,通过用手指等按压上电极基板10,使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和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彼此接触。通过检测膜接触的位置的电压,可以指定上电极基板10和下电极基板20的接触位置,也就是说,指定用手指等按压上电极基板10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在上电极基板10中,以时分方式对透明导电膜12的每个分导电区进行扫描,以便可以根据接触的定时来指定包括接触位置的导电区。通过控制施加于设置在下电极基板 20的透明导电膜22上的长方形环状电极23的顶点LL,LR,UL和UR的每一个的电压,交替地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施加电压。按照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被划分成导电区 的触摸面板,即使上电极基板10和下电极基板20在多个接触位置上彼此接触,坐标检测电路50也可以指定从透明导电膜12划分出来的每个导电区中的接触位置。因此,可以独立地检测相应的接触位置。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即使如箭头A,B, C,D和E所指,在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与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之间存在5个接触位置,也可以独立地检测每个接触位置,因为透明导电膜12的存在接触位置的导电区彼此不同。更具体地说,在上电极基板10与下电极基板20之间的接触位置是箭头A所指的位置的情况下,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a与透明导电膜22接触。在上电极基板10与下电极基板20之间的接触位置是箭头B所指的位置的情况下,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b与透明导电膜22接触。在上电极基板10与下电极基板20之间的接触位置是箭头C所指的位置的情况下,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c与透明导电膜22接触。在上电极基板10与下电极基板20之间的接触位置是箭头D所指的位置的情况下,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d与透明导电膜22接触。在上电极基板10与下电极基板20之间的接触位置是箭头E所指的位置的情况下,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e与透明导电膜22接触。由于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12a,12b,12c,12d和12e是彼此隔离的不同区域,所以可以独立地检测它们中的每一个。因此,即使上电极基板10与下电极基板20之间的接触位置的数量是5个,也可以指定每个接触位置。实现上述控制的驱动电路的配置将在后面参考图10和11来描述。如上所述,即使在透明导电膜12与透明导电膜22之间存在多个接触位置,也可以指定发生接触的每个导电区。另外,通过检测透明导电膜22上的电位分布,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坐标位置。此外,即使透明导电膜12与透明导电膜22之间的接触位置移动,也可以检测接触位置的移动。另外,通过检测透明导电膜22的电位的分布,可以检测移动的接触位置的位置坐标。接着,描述上电极基板10中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的划分。将X轴和Y轴定义成如图9所示那样。X轴是与沿着膜11 (参照图5)的较长边方向延伸的膜11的端边平行的轴。Y轴是与沿着膜11的较短边方向延伸的膜11的端边平行的轴。此外,X轴和Y轴的方向与实现触摸面板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的对齐方向相同。如图9的(a)侧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着较短边方向的纵向将透明导电膜12划分成4个区域,沿着较长边方向的横向将透明导电膜12划分成8个区域,从而将透明导电膜12划分成32个区域。透明导电膜12的32个导电区被3条边界线50X1 50X3和7条边界线50Y1 50Y7划分。边界线50X1 50X3中的每一条相对于X轴成20°的角度θ x,边界线50Y1 50Y7中的每一条相对于Y轴成20°的角度Θ y。在如下描述中,当不彼此区分相应的边界线50X1 50X3时,将边界线50X1 50X3中的每一条称为边界线50X,当不彼此区分相应的边界线50Y1 50Y7时,将边界线50Y1 50Y7中的每一条称为边界线50Y。于是,通过使边界线50X,50Y分别相对于X轴和Y轴成一角度,当将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叠加在显示器上时,边界线50X和50Y变得几乎不可觉察(变得看不见),从而可以改善显示内容的可视性。在本实施例中,与沿着与像素的对齐方向相同的方向设置边界线的情况(即,θχ和ey两者都是0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边界线的反射。因此,使边界线50X和50Y变得看不见(不可觉察)。将32个分区分组成2个上行和2个下行。如图5所示,导电区的2个上行在沿着较短方向(纵向)上端的一个端部上与引出电极部13的引出电极连接,导电区的2个下行在沿着较短方向(纵向)下端的另一个端部上与引出电极部13的引出电极连接。 在这个实施例中,触摸面板被设计成主要通过用户的手指来操作。由于这个原因,每个导电区具有近似长方形形状或近似正方形形状,最大导电区的近似长方形形状的较长边或近似正方形形状的一边优选的是25mm或更小,更优选的是20mm或更小。导电区的尺寸的上限可以根据手指的大小来确定,以便能够独立检测用户的手指同时按压的多个接触位置。换句话说,如果导电区的一边短于用户的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则可以独立检测指尖同时按压的多个接触位置。于是,导电区的一边的尺寸范围可以根据人的指尖之间的间隔和可操作性等来确定。另一方面,如果导电区的尺寸太小,则引出电极部所占的区域增大,这可能使触摸面板的性能变差。因此,最小导电区的近似长方形形状的较短边或正方形形状的一边优选的是5mm或更大,更优选的是7mm或更大。透明导电膜12的每个导电区通过除去透明导电膜12沿着每个导电区的周围的部分形成。于是,可以保持相邻导电区之间的绝缘。在一种方法中,将激光照射在要除去的部分上,以便通过加热或磨蚀(abrasion)除去透明导电膜12的部分。在另一种方法中,将光致抗蚀剂涂在透明导电膜12上,以便通过使用曝光装置进行曝光和显影在与导电区相对应的区域上形成抗蚀剂图案,并通过进行干蚀刻或湿蚀刻除去透明导电膜12未形成抗蚀剂图案的区域。在又一种方法中,将蚀刻膏印刷在要除去透明导电膜12的部分上,以便除去该部分。优选的是,通过照射激光除去透明导电膜12的该部分。为了形成导电区而除去透明导电膜12的宽度优选的是小于等于1_。在触摸面板中,如果除去区域的宽度宽,则由于不可检测区增大,触摸面板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假设用手指或笔触摸触摸面板,笔等的尖端的半径约O. Smm0因此,如果透明导电膜12的除去区域的宽度小于1_,则除去区域不会引起触摸面板的功能的故障。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善可视性以及提高性能,除去透明导电膜12的区域的宽度是大约100 μ m。在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中,将上行中的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安排成具有与安排下行中的导电区(包括导电区121和导电区122)的模式(pattern)相反的模式。此外,沿着横向安排8个列,每列具有包括沿着纵向排列的4个导电区的模式。
图9的(b)侧示出了显示在图9的(a)侧中的2个下行的导电区的放大图,其中一个导电区用121指示,而另一个用122指示。如图9的(b)侧所示,导电区122与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接触。另一方面,导电区121未与上电极基板10的任何较长边接触。因此,导电区121含有区域部121a、和从区域部121a向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延伸的引出部121b。此外,形成将引出部121b与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连接的接触部121c。如图所示,引出部121b沿着导电区122的一边(S卩,右边形成),换句话说,引出部121b是在与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接触的导电区之间形成的。也就是说,弓丨出部121b是在导电区122和接触与导电区122相邻的一边的一个导电区之间形成的。也就是说,引出部121b主要在导电区122的区域中形成。因此,为了防止错误的位置检测,优 选的是使引出部121b沿着上电极基板10的纵向尽可能窄。导电区121在接触部121c处与引出部131连接,导电区122与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处接近导电区122的端部的引出部132连接。通过将银膏涂在接触部121c上使导电区121的接触部121c与引出电极131连接。类似地,通过在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之一(即,下边)的附近将银膏涂在导电区122上使导电区122与引出电极132连接。多个这样的引出电极131和132形成例示在图5中的引出电极部13。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驱动电路的图形。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驱动电路100包括微控制单元(MCU) 101、电位控制部102、多路复用器103、输出调整电路104、和噪声滤波器105。MCU 101驱动和控制电位控制部102和多路复用器103,并处理代表按压上电极基板10的接触位置的坐标的坐标信号,以便检测接触位置的坐标。MCU 101包括模数转换器(ADC) 101A,模数转换器(ADC) IOlA处理从透明导电膜12的32个导电区中的每一个获得的代表坐标的信号。电位控制部102包括6个晶体管102A到102F。电位控制部102控制施加于设置在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上的长方形环状电极23的顶部LL,LR,UL和UR的电压,以便在下电极基板20上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交替生成电位分布。晶体管102A,102C和102E由P型晶体管形成,晶体管102B,102D和102F由N型晶体管形成。将供电电压(例如,5V)施加在晶体管102A的发射极上,将晶体管102B的发射极接地。将从MCU 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l和PSW2分别输入到晶体管102A和102B的基极。另外,连接晶体管102A和102B的集电极,并且将连接集电极的节点与顶部LR连接。将供电电压(例如,5V)施加在晶体管102C的发射极上,将晶体管102D的发射极接地。将从MCU 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3和PSW4分别输入到晶体管102C和102D的基极。另外,连接晶体管102C和102D的集电极,并且将连接集电极的节点与顶部UL连接。将供电电压(例如,5V)施加在晶体管102E的发射极上,并且将从MCU 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5输入到晶体管102E的基极。将晶体管102E的集电极与顶部UR连接。将晶体管102F的发射极接地,并且将从MCU 101输出的驱动信号PSW6输入到晶体管102F的基极。将晶体管102F的集电极与顶部LL连接。电位控制部102根据从MCU 101输入的驱动信号PSWl到PSW6在下电极基板20上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交替生成电位分布。多路复用器103与透明导电膜12的每个导电区连接,其中如图8所示,透明导电膜12被划分成4行X8列的32个区域。多路复用器103每次一列地扫描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并检测代表导电区的电位分布的信号。该扫描是根据从MCU 101输出的区域选择信号S0,SI,和S2进行的。区域选择信号S0,SI,和S2是选择每行中沿着列方向逐个排列的8个区域中的每一个的信号。按照区域选择信号S0,S1,和S2,在行中沿着列方向依次选择每个区域。每次4行地进行选择。将代表每行的电位分布的输出信号ANO到AN3输入到检测xy坐标的MCU 101的ADC 101。输出调整电路104与将多路复用器103的每行的输出信号ANO到AN3输出到MCU101的每条信号线连接,输出调整电路104包括调整电阻器104a到104d和开关元件104A到104D。将来自MCU 101的驱动信号PSW7输入到开关元件104A到104D的基极。开关元件104A到104D被配置成将从MCU 101输出的PSWO信号输入到基极。开关元件104A到 104D在按压(触摸)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10之前最初是接通的,以便使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的电位最初保持为预定电位(例如,0V)。当按压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10时,使开关元件104A到104D断开,以便使相应的信号线的电位保持为合适电位。在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的导电区具有,例如,例示在图9的右部中的配置的情况下,2个中心行(沿着较短边方向的2个内部行)的16个导电区的阻值大于上下行(沿着较短边方向的2个外部行)的16个导电区的阻值。因此,由于阻值差,在检测2个中心行的16个导电区中的接触电位变化时会发生延迟。于是,将与2个中心行连接的调整电阻器104b和104c的阻值调整成小于与上下行连接的调整电阻器104a和104d的阻值。因此,输出调整电路104消除了 2个中心行中的导电区与上下行中的导电区之间检测接触位置的响应速度差异。噪声滤波器105由RC滤波电路形成,它与将多路复用器103的每行的输出信号ANO到AN3输出到MCU 101的每条信号线连接,并消除包括在输出信号ANO到AN3中的噪声。将通过噪声滤波器105的输出信号ANO到AN3输入包括在MCU 101中的模数转换器IOlA 中。图11是示出驱动触摸面板的驱动电路的时序图的图形。为了方便起见,假设在时间to和在时间tl按压上电极基板10使透明导电膜12和22接触。在时间t0之前的状态下,所有驱动信号PSWl到PSW6都具有低电平。因此,在电极23的顶部LR,UL和UR上的电位都是5V,顶部LL处于浮置电位(开路)。在这种状态下,驱动信号PSW7具有高电平,输出调整电路104和所有开关元件104A到104D都接通。因此,所有输出信号ANO到AN3都具有低电平(OV),指示未进行触摸。如图11所示驱动从MCU 101输出的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以便多路复用器103为每行逐个选择8个区域,并且将输出信号ANO到AN3输入MCU 101中。当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是S0 = L,SI =L,和S2 = L时,选择导电区(O)(也称为第O列中的导电区),其中“L”表示低信号电平。当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是SO = H,SI = L,和S2 = L时,选择第I列中的导电区,其中“H”表示高信号电平。当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是SO = L,SI =H,和
S2= L时,选择第2列中的导电区;当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是SO = H, SI = H,和S2 = L时,选择第3列中的导电区;当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是SO = L,SI = L,和S2 = H时,选择第4列中的导电区;当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是SO = H,SI = L,和S2 = H时,选择第5列中的导电区;当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是SO = L,S1 = H,和S2 = H时,选择第6列中的导电区;以及当区域选择信号SO到S2是SO = H, SI =H,和S2 = H时,选择第7列中的导电区。每次4行地进行选择。假设在时间t0处,在32个导电区的一个导电区中发生触摸。在这个实施例中,假设按压与输出信号ANO相对应的行中的第O导电区。例如,这个与输出信号ANO相对应的行中的第O导电区是处在显示在图9中的触摸面板的左上(UL)角的导电区。当输出信号ANO的电位在时间t0上升时,驱动信号PSW3,PSW4和PSW6上升到高电平,以便检测X坐标,因此,在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上生成沿着X轴方向的电位分布。在这种状态下,驱动信号PSW7具有低电平,并且输出调整电路104的开关元件104A到104D断开。此后,驱动信号PSW3和PSW4下降到低电平,并且驱动信号PSWl和PSW2上升到高电平,以便检测Y坐标。在时间t0处,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受到按压,与下电极基板20的透明导电膜22接触。由于这个原因,在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中生成与接触位置的X 坐标和Y坐标相对应的电位,并输出该电位作为输出信号ΑΝ0。将输出信号ANO输入MCU 101中,由MCU 101中的ADC IOlA将接触位置的XY坐
标转换成数字信号。当XY坐标的检测结束时,开关信号PSW1,PSW2和PSW6返回到低电平。其结果是,作好检测来自导电区(I)的输出信号的准备。当在时间tl接触位置出现在相同区域内时,以相似方式进行XY坐标的检测。当然,可以以与上述相似的方式检测出现在透明导电膜12的其它导电区内的接触位置。如上所述,透明导电膜12的32个导电区是彼此绝缘的,为每个导电区相继选择和从多路复用器103中输出来自导电区的输出信号。于是,可以根据与4个行相对应的输出信号ANO到AN3,分开地和独立地为8个列(第O到第7列)中的32个导电区中的每一个作出坐标检测。按照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以时分方式对上电极基板10上的透明导电膜12的分导电区进行扫描,以便可以根据扫描定时检测包括接触位置的任何导电区。此外,通过将上电极基板10的透明导电膜12划分成多个导电区,即使上电极基板10和下电极基板20在多个接触位置上接触,也可以对透明导电膜12的每个导电区检测接触位置。因此,即使在多个位置上触摸触摸面板,也可以独立地检测每个位置。接着,参考图12-18描述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修改例子。在至此所述的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12是在膜11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膜22和电极23是在玻璃基板21上形成的。但是,如图12所示,透明导电膜22和电极23可以在膜上形成,而透明导电膜12可以在玻璃基板21上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膜11上引起电位分布,以便在玻璃基板21这一侧检测接触位置。此外,在这个例子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可以进行多个位置的检测。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边界线50X和50Y(参照图9)在玻璃基板21那一侧中形成,所以边界线50X和50Y对于通过从膜11这一侧观看显示器进行操作的用户来说较不
可觉察。在前述实施例中,边界线50X1 50X3相对于X轴成一角度,边界线50Y1 50Y7相对于Y轴成一角度。但是,如图13所示,只有边界线50Y1 50Y7可能相对于Y轴成一角度。类似地,如图14所示,只有边界线50X1 50X3可能相对于X轴成一角度。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至少一种边界线不可觉察。 在前述实施例中,边界线50X1 50X3和边界线50Y1 50Y7的每一个都是直线。但是,如图15所示,通过使边界线50X1 50X3和50Y1 50Y7的每一个形成曲线,每条边界线相对于膜11的端边成一角度。 此外,如图16所示,边界线50X1 50X3和边界线50Y1 50Y7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锯齿形。此外,如图17所示,触摸面板160可以这样实现,使边界线50X1 50X3和50Y1 50Y7相对于X轴和Y轴形成的角度θχ和两者都是0,而使边界线50X1 50X3和50Y1 50Y7相对于显示器150成一角度。通过成一角度地将角度θ X和Θ y两者都是O的触摸面板附在显示器150上,边界线50X和50Y相对于显示器150的像素的对齐方向成一角度。因此,可以使边界线50X和50Y不可觉察。在图5的配置中,沿着较长边方向将柔性板14与上电极基板10的端部连接,并且将端子15设置在柔性板14的端部处。可以将柔性板14和端子15的配置修改成像图18A和18B所示那样。在显示在图18A中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10中,将柔性板14A和14B分别与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方向的两边连接,并且将布线安装成将引出电极部13分配给柔性板14A和14B。在柔性板14A和14B的端部中,分别设置端子15A和15B。在显示在图18B中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基板10中,将柔性板14A和14B分别与上电极基板10的较长边方向的端边和上电极基板10的较短边方向的端边连接,并且将布线安装成将引出电极部13分配给柔性板14A和14B。在柔性板14A和14B的端部中,分别设置端子15A和15B。如图18A和18B所示,从上电极基板10的不同端部引出柔性板14A和14B和端子15A和15B。通过将触摸面板配置成这样,即使导电区的数量多和引出电极部13的数量多,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引出电极部13的布线。此外,即使端子15A和15B的连接目的地的位置有限,也可以容易地将端子15A和15B与连接目的地连接。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的触摸面板仅仅是例子,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以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地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摸面板,叠加在显示面板上使用,所述触摸面板包含 第一电极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沿着纵向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和沿着横向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的多个导电区;以及 第二电极基板,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相对, 其中所述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的对齐方向成预定角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基板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基板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在平面图中是长方形,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所述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端边成所述预定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所述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是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所述端边倾斜预定角度地沿着纵向或沿着横向直线划分所述第一导电膜的边界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所述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是沿着纵向或沿着横向划分所述第一导电膜的锯齿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所述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是沿着纵向或沿着横向划分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曲线。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导电区中的不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的任何端边接触的导电区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一电极基板的端边的引出部。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触摸面板进一步包含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多个导电区中的第一组导电区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多个导电区中的第二组导电区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组不包括在所述第一组中,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基板的不同边处。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面板,进一步包含 电极,所述电极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膜的四边的端部上,以便在所述第二导电膜上形成电位分布;以及 坐标检测电路,所述坐标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所述多个导电区中的每一个连接,并且被配置成当所述多个导电区中的一个导电区与第二导电膜接触时检测所述导电区中的坐标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叠加在显示面板上使用的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沿着纵向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和沿着横向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的多个导电区;以及第二电极基板,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相对,其中所述多个导电区的每条边界线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的对齐方向成预定角度。
文档编号G06F3/045GK102736814SQ20121009966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6日
发明者关泽光洋, 近藤幸一 申请人: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