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轨迹产生方法

文档序号:637443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轨迹产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ー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电路及组件在微型化技术上的迅速发展,已经大幅地降低了电子装置的体积与重量,并且增加了它们的功能性、可移植性及方便性。由于上述技术的重大变革,使得人机接ロ(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的技术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人机接ロ中的文字书写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ー种纪录或表达意识的方法。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手写输入的人机接ロ感测技术,其中大致可分为电磁式、电子式、超音波、压カ及光学式感测等五种。在电磁式人机接ロ感测技术方面,因其需要大量的电カ来产生电磁场,以侦测及定位书写装置笔尖的书写位置,所以需要较大的电池来提供电力,造成书写装置的重量较重而有携帯不便的缺点。在电子式人机接ロ感测技术方面,其需要搭配特定的电极纸,利用电极纸上面的传送电极与接收电极来侦测书写装置书写的轨迹。不过,高单价的电极纸是目前消费者接受度低的主因。在超音波人机接ロ感测技术方面,其利用超音波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差与三角定位原理来计算书写装置笔尖的书写轨迹坐标,虽然可以精准地捕捉书写装置在任意平面上的移动轨迹,但其需要搭配超音波接收设备,而超音波的接收范围较小,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在压カ人机接ロ感测技术方面,其书写范围被限制在一定面积的压力感测电子板上,因此也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方便。此外,在光学式人机接ロ感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光学鼠标中的光学传感器来进行书写装置在书写平面上的轨迹感测。其感测原理与光学鼠标相同,因此不须再开发另外的人机接ロ软件即可非常容易地将移动轨迹信息转换为操控鼠标鼠标的信号。然而,不论那ー种感测技术的书写装置于书写过程中,若不是在真实的ニ维平面上书写,而是在三维空间中书写时,由于空间中并没有真实书写平面的存在,故其移动轨迹信息并无法像于ニ维平面书写方式一祥,可以很容易地转换为ニ维平面的轨迹信号。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可侦测书写装置于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信号,并于ニ维平面上显示正确的移动轨迹,是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侦测书写装置于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信号,并于ニ维平面上显示正确的移动轨迹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本发明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包括透过ー移动轨迹感测模块感测ー书写装置于一空间中移动时产生的一移动轨迹,并产生一移动轨迹信号;透过ー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重建単元根据移动轨迹信号产生一虚拟投影平面及ー轨迹投影平面;计算虚拟投影平面与轨迹投影平面之间的一角度,并根据角度产生ー转换矩阵;根据转换矩阵将虚拟投影平面转换到轨迹投影平面;以及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以得到一二维轨迹信号。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移动轨迹信号包括移动轨迹于不同时间的三轴向的一角速度信号、一加速度信号、一磁场强度信号、一地磁方位信号或其组合。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移动轨迹产生方法还包括透过ー姿态运算模块根据角速度信号将加速度信号转换,以将加速度信号由书写装置的一体坐标系转换为ー參考坐标系。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加速度信号具有一第一轴向信号、一第二轴向信号及一第三轴向信号,且第一轴向、第二轴向及第三轴向彼此垂直。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产生虚拟投影平面及轨迹投影平面的步骤中,第三轴向为一法向量轴向,第一轴向及第ニ轴向为两基底向量轴向。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法向量轴向为第一轴向信号、第二轴向信号及第三轴向信号中,其信号強度最小者。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两基底向量轴向形成虚拟投影平面。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角度是根据第二轴向信号及第三轴向信号而得到。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移动轨迹为书写装置于空间中移动时投影至轨迹投影平面的轨迹。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之前,还包括透过轨迹重建模块的ー侦测校正単元根据第三轴向信号分别校正第一轴向信号及第ニ轴向信号,以分别产生ー第一轴向轨迹信号及一第二轴向轨迹信号。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校正所述第一轴向信号的步骤中,还包括当第三轴向信号于ー时间内的变化超过ー预设信号值时,透过侦测校正単元于时间内使第一轴向信号为零。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校正第二轴向信号的步骤中,还包括当第三轴向信号于ー时间内的变化超过ー预设信号值时,透过侦测校正単元于时间内使第二轴向信号为零。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移动轨迹产生方法,还包括透过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运算单元分别对ニ维轨迹信号进行运算。于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移动轨迹产生方法,还包括透过ー显示模块根据经运算后的ニ维轨迹信号显示ニ维的移动轨迹。承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透过ー移动轨迹感测模块感测一书写装置于一空间中移动时产生的一移动轨迹,并产生一移动轨迹信号,再透过ー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重建単元根据移动轨迹信号产生一虚拟投影平面及ー轨迹投影平面,然后,计算虚拟投影平面与轨迹投影平面之间的一角度,并根据角度产生ー转换矩阵,接着,根据转换矩阵将虚拟投影平面转换到轨迹投影平面,以及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以得到一二维轨迹信号。借此使得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可侦测书写装置于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信号,并于ニ维平面上显示正确的移动轨迹。


图IA及图IB分别为ー书写装置于一三维空间中书写时的示意图及其功能方块图;图IC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图IA的虚拟投影平面及轨迹投影平面的关系示意图;图3A是以书写装置书写数字「4」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应用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后,显示模块所显示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4A为书写装置于三维空间中书写时的另一功能方块图;图4B为移动轨迹信号的三轴向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图5A至图5C分别为加速度信号中,第一轴向信号、第二轴向信号及第三轴向信号的波形示意;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的另ー步骤流程图;以及图7及图8分别为应用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所显示的移动轨迹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书写装置A、B :位置g :重力gy:第三轴向信号gz:第二轴向信号Pl :虚拟投影平面P2 :轨迹投影平面SOl S07:步骤tl、t2:时间X、X’、Y、Y’、Z、Z’ 轴向Θ1、Θ2: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參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參照图IA及图IB所示,其分别为ー书写装置I于一三维空间中书写时的示意图及其功能方块图。书写装置I是ー种使用惯性感测组件的书写装置,其主要是透过惯性组件来进行书写装置在三维空间中的角度、姿态及位移感测。于此,书写装置I的形态是以一支笔为例,不过,其形态不限定为笔状,也可是其它形式或形态,例如是一只可供人握持的鼠标或其它形态。如图IB所示,书写装置I可包括一移动轨迹感测模块。另外,书写装置I也可包括一姿态运算模块。不过,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另ー处理装置(例如具有显示屏幕的计算机)也可包括姿态运算模块,并可透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移动轨迹感测模块产生的信号传输至姿态运算模块进行运算。
6
移动轨迹感测模块可感测书写装置I于三维空间中移动时产生的ー移动轨迹,并实时产生一移动轨迹信号。其中,移动轨迹感测模块可包括一多轴动态开关(multi-axisdyamic switch)。而移动轨迹可为ー数字、一文字、一符号、一线条或一任意书写轨迹。另外,移动轨迹信号可包括移动轨迹于不同时间点的坐标信息、角速度信息、重力信息、加速度信息、磁场强度信息、地磁方位信息或其它信息,或其组合。移动轨迹感测模块例如可包括一陀螺仪、一加速度计、一磁力计或ー电子罗盘,或上述仪器的组合,上述的仪器可为单轴或多轴(例如三轴),而移动轨迹信号可包括移动轨迹于不同时间的三轴向的一角速度信号、一加速度信号、一磁场强度信号、一地磁方位信号或其组合。于此,是以移动轨迹感测模块具有三轴的陀螺仪、三轴的加速度计及三轴向的磁力计,并实时产生感测信号为例,借此可量测到三轴向的角速度信号、重力g及加速度信号。其中,磁力计可补偿陀螺仪在偏航角所输出的旋转方向上的角度。先一提的是,书写装置I或另ー处理装置还可包括一校正滤波单元(图未显示),校正滤波单元可校正移动轨迹感测模块中的惯性组件(例如上述的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或电子罗盘,或其组合)本身产生的信号,并可滤除惯性组件本身产生的噪声或书写时手部动作的影响(例如颤抖)及其它外界环境所造成之影响而导致移动轨迹信号的误差。在本实施例中,得到移动轨迹信号(本实施例为角速度信号及加速度信号)时需先进行以下的前置处理,才可进行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的步骤。其中,如图IB所示,三轴向的角速度信号需先藉由姿态运算模块的一姿态转换単元经过一次积分后,得到书写装置I书写时的ー姿态角。其中,姿态角可包括一滚转角Φ (roll angle)、一俯仰角Θ(pitch angle)及一偏航角Ψ (yaw angle)。姿态角主要的功能在于获得书写装置I的体坐标系统(body frame)与參考坐标系统(local level frame,即大地坐标系)之间的相对角度或转动关系。滚转角是书写装置I沿着体坐标系统的一第一轴向转动的角度,其可由量测书写装置I的第一方向的角速度后,经由一次积分而得到。再者,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滚转角也可为书写装置I沿着第一方向转动的角度,其可由量测书写装置I中,加速度计三个方向所量测地球重力分量而得到。另外,俯仰角是书写装置I沿着一第二方向转动的角度,其可由量测书写装置I于第二方向的角速度后,经由一次积分而得到。再者,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俯仰角也可为书写装置I沿着第二方向转动的角度,其可由量测书写装置I中加速度计三方向所量测地球重力分量而得到。此外,偏航角是书写装置I沿着一第三方向转动的角度,其可由量测书写装置I于第三方向的角速度后,经由一次积分而得到。再者,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偏航角也可为书写装置I沿着第三方向转动的角度,其可由量测书写装置I中磁力计所量测的磁场强度或电子罗盘所量测的地磁方位而获得。再者,滚转角、俯仰角及偏航角也可由量测书写装置I的磁场强度或地磁方位、或其组合而获得。于此,并不加以限制。接着,再透过姿态转换单元根据角速度信号及其姿态角产生一坐标转换矩阵,并利用坐标转换矩阵将移动轨迹感测模块所产生之三轴向加速度信号由书写装置I的体坐标系统转换至參考坐标系统。此外,还可透过姿态运算模块的一重カ补偿单元将加速度信号进行重力g的补偿,以去除因重力的影响所造成的加速度变化。接着,再进行本发明的移动轨迹的产生。上述的坐标转换及重力补偿的技艺为本领域熟知此技艺人士常用的技木,于此不再多作说明。请再參照图1A、图IB及图IC所示,其中,图IC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ー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包括步骤SOl 步骤S05。首先,步骤SOl为透过ー移动轨迹感测模块感测ー书写装置I于一空间中移动时产生的一移动轨迹,并产生一移动轨迹信号。于此,如图IA所示,是透过书写装置I于空间中书写数字「4」为例。而移动轨迹感测模块及移动轨迹信号已于上述中详述其内容及处理过程,于此均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可得到经重力补偿后的參考坐标系的三轴向χ-γ-ζ之加速度信号,即第一轴向信号、第二轴向信号、第三轴向信号,且第一轴向、第二轴向及第三轴向彼此垂直。接着,进行步骤S02,是透过一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重建単元根据移动轨迹信号产生一虚拟投影平面Pl及ー轨迹投影平面P2。在本实施例中,于产生虚拟投影平面Pl及轨迹投影平面P2的步骤S02中,Y轴是一法向量轴向,X轴及Z轴是两基底向量轴向。其中,法向量的轴向是第一轴向信号、第二轴向信号及第三轴向信号的加速度信号中,其信号強度最小者。换句话说,移动轨迹是书写装置I于空间中书写时投影至轨迹投影平面P2的轨迹,即书写装置I书写时假设的书写平面。另外,于产生虚拟投影平面Pl吋,须先比较第ー轴向信号、第二轴向信号及第三轴向信号,以找出平均信号強度最小者当成法向量的轴向,以建立虚拟投影平面PI。其中,法向量轴向是垂直虚拟投影平面PI。在本实施例中,如图IA所示,法向量轴向为Y轴(于此称为第三轴向Y),而基底向量的轴向为X轴(于此称为第一轴向X)及Z轴(于此称为第二轴向Z),且所述基底向量的轴向(即第一轴向X及第ニ轴向Z)是形成虚拟投影平面Pl。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法向量的轴向也可是Z轴或X轴,端看三个轴向的加速度值来决定。接着,进行步骤S03,计算虚拟投影平面Pl与轨迹投影平面P2之间的一角度Θ 1,井根据此角度Θ I产生ー转换矩阵。于此,请參照图2A及图2B所示,其分别是图IA的虚拟投影平面Pl及轨迹投影平面P2的关系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法向量是第三轴向Y,而平行于虚拟投影平面Pl轴向是第ニ轴向Z,因此可过轨迹重建単元,并透过图2B的第二轴向信号(加速度gz)及第三轴向信号(加速度gy)求得角度Θ 2,而虚拟投影平面Pl与轨迹投影平面P2之间的夹角Θ 1=90° -Θ2。接着,再根据角度Θ I产生ー转换矩阵T。于此,角度Θ 2及转换矩阵T如下所示。= tan
^ V
I OOT=O COS(例)sin(沒I)
O - Sin(^l) cos(併)然后,进行步骤S04,是根据转换矩阵T将虚拟投影平面Pl转换到轨迹投影平面P2。于此,是透过轨迹重建単元根据转换矩阵T将虚拟投影平面Pl旋转角度Θ 1,以将虚拟投影平面Pl及轨迹投影平面P2重迭(即两者成为同一平面)。值得ー提的是,当于空间中
8CN 102915171 A



6/7页
书写的移动轨迹是位于图IA所示的X-Z平面吋,则轨迹投影平面即为X-Z平面,也就是轨迹投影平面与虚拟投影平面可为同一平面,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为O度,则不需进行步骤S03及步骤S04。相同情况,若轨迹投影平面与虚拟投影平面分别是X-Y平面,也不需要进行步骤S03及步骤S04。当然,若书写的移动轨迹是位于图IA所示的Y-Z平面吋,则也不需要进行步骤S03及步骤S04。
接着,步骤S05为,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P2,以得到一二维轨迹信号。于此,轨迹投影平面P2与虚拟投影平面Pl为同一平面,因此可直接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P2,以于轨迹投影平面P2 (虚拟投影平面Pl)上得到书写装置I书写的ニ维的轨迹信号。不过,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P2 (步骤S05)之前,可再进行另一校正步骤,以得到还正确的移动轨迹。请參照图3A所示,其为书写装置I于书写数字「4」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在图3A中,由于书写「4」时,轨迹由位置A至位置B是书写装置I因提笔、换行所产生的,因此,必须先将移动轨迹进行校正,以去除因提笔、换行所产生的轨迹(即去除位置A至位置B之间的移动轨迹),才可得到正确轨迹「4」,然后再投影至轨迹投影平面P2。因此,请參照图4A所示,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P2之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还可包括;藉由轨迹重建模块之ー侦测校正単元依据第三轴向信号分别校正第一轴向信号及第ニ轴向信号,以分别产生ー第一轴向轨迹信号及一第二轴向轨迹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一轴向为X轴,第二轴向为Z轴,而第三轴向为Y轴(法向量轴向),因此第三轴向Y的加速度信号是提笔、换行所产生的(不需要的部分),因此可透过Y轴的加速度信号校正X轴及Z轴的加速度信号。请分别參照图4B、图5A至图5C所示,其中,图4B为三轴向经过重力补偿后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示意图,而图5A至图5C分别是加速度信号中,第一轴向信号、第二轴向信号及第三轴向信号的波形示意。其中,为了清楚表示,图5A至图5C是将图4B的三轴向的加速度信号分开使用不同的坐标轴(參考坐标系)。在本实施例中,于校正第一轴向信号的步骤中,还可包括当第三轴向信号于ー时间内的变化超过ー预设信号值时,透过侦测校正单元于所述时间内使第一轴向信号为零。其中,预设信号值可由使用者自订。换句话说,第三轴向信号是不需要的信号(Y轴),因此,第三轴向信号于一段时间内(例如图5B的时间tl 时间t2之间)的变化超过预设信号值时,可得知其为提笔或换行所产生的,因此必须将同一时间的第一轴向X的信号消除,使第ー轴向信号为零(图5A只显不该段时间的第一轴向信号,并未显不该段时间的第一轴向信号为零)。另外,再透过侦测校正単元根据第三轴向信号校正第二轴向信号,以产生一第二轴向轨迹信号。同样道理,当第三轴向信号于ー时间内的变化超过ー预设信号值时,透过侦测校正单元于所述时间内使第二轴向信号为零。因此,也将同一时间内的第二轴向Z的信号消除,使第二轴向信号为零(图5C只显示该段时间的第二轴向信号,并未显示该段时间的第二轴向信号为零)。因此,于上述步骤S05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P2之前,进行上述的移动轨迹校正后,可消除因提笔或换行所产生的书写误差。再经步骤S05的投影后,得到的ニ维轨迹信号即为正确的ニ维书写轨迹。
9
另外,请參照图4A及图6所示,其中,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的另
一步骤流程图。与图IC主要的不同在于,移动轨迹产生方法还可包括步骤S06及步骤S07。步骤S06为,透过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运算单元分别对ニ维轨迹信号进行运算。于此,是进行两次积分,使第一轴向及第ニ轴向的加速度信号分别转换成一位移信号。最后,进行步骤S07 :透过ー显示模块根据经运算后的ニ维轨迹信号显示ニ维的移动轨迹。于此,显示模块将位移信号转换成移动轨迹并于显示平面上显示出如图3B所示的正确轨迹「4」。另外,请參照图7及图8所示,其分别是应用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所显示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7的实线为实际的移动轨迹,而虚线为应用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后所显示的轨迹。如图7所示,是以在空间中书写「3」为例。在本实施例中,虚拟投影平面是X-Y平面,而轨迹投影平面与虚拟投影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3. 9度。此外,图8的实线为实际的移动轨迹,而虚线为应用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后所显示的轨迹。如图8所示,是以在空间中书写「2」为例。在本实施例中,虚拟投影平面仍为X-Y平面,而轨迹投影平面与虚拟投影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3. 3度。由图7及图8可发现,实际的移动轨迹及经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后所显示的轨迹,两者相当接近,因此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可侦测书写装置于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信号,并于ニ维平面上显示正确的移动轨迹。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透过ー移动轨迹感测模块感测一书写装置于一空间中移动时产生的一移动轨迹,并产生一移动轨迹信号,再透过ー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重建単元根据移动轨迹信号产生一虚拟投影平面及ー轨迹投影平面,然後,计算虚拟投影平面与轨迹投影平面之间的一角度,并根据角度产生ー转换矩阵,接着,根据转换矩阵将虚拟投影平面转换到轨迹投影平面,以及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以得到一二维轨迹信号。借此使得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可侦测书写装置于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信号,并于ニ维平面上显示正确的移动轨迹。以上所述仅是举例性,而非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还,均应包括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0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包括 透过ー移动轨迹感测模块感测ー书写装置于一空间中移动时产生的一移动轨迹,并产生一移动轨迹信号; 透过ー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重建単元根据所述移动轨迹信号产生一虚拟投影平面及ー轨迹投影平面; 计算所述虚拟投影平面与所述轨迹投影平面之间的一角度,井根据所述角度产生ー转换矩阵; 根据所述转换矩阵将所述虚拟投影平面转换到所述轨迹投影平面;以及 将所述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所述轨迹投影平面,以得到一二维轨迹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迹信号包括所述移动轨迹于不同时间的三轴向的一角速度信号、一加速度信号、一磁场强度信号、一地磁方位信号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过ー姿态运算模块根据所述角速度信号将所述加速度信号转换,以将所述加速度信号由所述书写装置的一体坐标系转换为ー參考坐标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信号具有一第ー轴向信号、一第二轴向信号及一第三轴向信号,且所述第一轴向、所述第二轴向及所述第三轴向彼此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干,产生所述虚拟投影平面及所述轨迹投影平面的步骤中,所述第三轴向为一法向量轴向,所述第一轴向及所述第二轴向为两基底向量轴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向量轴向为所述第ー轴向信号、所述第二轴向信号及所述第三轴向信号中,其信号強度最小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基底向量轴向形成所述虚拟投影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角度是根据所述第二轴向信号及所述第三轴向信号而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迹为所述书写装置于所述空间中移动时投影至所述轨迹投影平面的轨迹。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干,将所述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所述轨迹投影平面之前,还包括 透过所述轨迹重建模块的ー侦测校正単元根据所述第三轴向信号分别校正所述第一轴向信号及所述第二轴向信号,以分别产生ー第一轴向轨迹信号及一第二轴向轨迹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校正所述第一轴向信号的步骤中,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轴向信号于ー时间内的变化超过ー预设信号值时,透过所述侦测校正単元于所述时间内使所述第一轴向信号为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校正所述第二轴向信号的步骤中,还包括当所述第三轴向信号于ー时间内的变化超过ー预设信号值时,透过所述侦测校正単元于所述时间内使所述第ニ轴向信号为零。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过所述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运算单元分别对所述ニ维轨迹信号进行运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过ー显示模块根据经运算后的所述ニ维轨迹信号显示ニ维的所述移动轨迹。
全文摘要
一种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透过一移动轨迹感测模块感测一书写装置于一空间中移动时产生的一移动轨迹,并产生一移动轨迹信号;透过一轨迹重建模块的一轨迹重建单元根据移动轨迹信号产生一虚拟投影平面及一轨迹投影平面;计算虚拟投影平面与轨迹投影平面之间的一角度,并根据角度产生一转换矩阵;根据转换矩阵将虚拟投影平面转换到轨迹投影平面;以及将移动轨迹信号投影到轨迹投影平面,以得到一二维轨迹信号。借此使得本发明的移动轨迹产生方法可侦测书写装置于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信号,并于二维平面上显示正确的移动轨迹。
文档编号G06F3/046GK102915171SQ20121027541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王振兴, 许煜亮 申请人:王振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