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8878阅读:10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种植义齿基台的个性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口腔种植技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具有非常理想的支撑效果,已成为口腔修复的主流技术,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然而由于患者个体的全身条件和局·部骨质因素不尽相同,所需要基台的形态也不尽相同。但是目前,世界上生产基台产品的商家有数千家之多,几乎所有厂家的产品均为批量化生产,因此目前无法选择一个完全适合于每位患者的基台产品。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对于每个开展种植义齿修复的医院来说则必须储备大量的产品供临床选择,库存倍增,耗资巨大,并且在使用时只能勉强选择近似产品,影响医疗质量,而长期积存的产品最后均要做报废处理,看似为节约成本,实际为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研发适合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基台系统成为必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根据患者自身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设计,充分满足患者需求,并且节约医疗资源的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术前通过临床检查以及CBCT影像检查获取的各种口腔数据;
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所应用的种植体种类的不同确定需要设计的基台的类型;
软件设计模块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及数据分析模块分析的结果输入设计软件,并按照基台设计流程完成基台的形态设计;
数字加工模块将设计完成的基台机型数字加工并应用。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为包括肩台直径、穿龈高度、基台端部长度、基台角度在内的基台数据。所述的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基台类型具体为切牙类型I、尖牙类型C、磨牙类型M和粗短类型U中的哪一种。所述的基台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001,采集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患者术前各种口腔数据;
步骤1002,分析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具体的基台类型;
步骤1003,输入基台数据,启动Solidworks设计软件,并向Solidworks设计软件中输入基台数据,基台数据包括肩台直径、穿龈高度、基台端部长度、基台角度;
步骤1004,判断,通过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判断需要设计的基台类型是否为尖牙类型C,如果是,执行步骤1005,如果不是,执行步骤1006 ;
步骤1005,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C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
计;
步骤1006,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判断,判断需要设计的基台类型是否为切牙类型I,如果是,执行步骤1007,如果不是,执行步骤1008 ;
步骤1007,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I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
计;
步骤1008,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M、U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计;
步骤1009,结束,基台形态设计完成。所述的C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2001,开始;
步骤2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2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
步骤2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2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
步骤2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2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2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2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2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2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2012,第三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端部;
步骤2013,第二次倒角,形成端部外侧倒角; 步骤2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2015,判断,判断基台肩部斜面直径是否大于4mm,如果大于4mm,执行步骤2016 ;如果小于4mm,执行步骤2017 ;
步骤2016,第三次切除扫描,形成端部内螺纹;
步骤2017,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2018,结束,C型基台设计完成。所述的I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3001,开始;
步骤3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3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
步骤3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3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步骤3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3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3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3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3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3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3012,第一次放样,形成切牙类型I铲状基台端部;
步骤3013,判断,判断基台肩部斜面直径是否大于4mm,如果大于4mm,执行步骤3014 ; 如果小于4mm,执行步骤3016 ;
步骤3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3015,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3016,结束,I型基台设计完成。所述的M、U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4001,开始;
步骤4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4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
步骤4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形成肩台;
步骤4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
步骤4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4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4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4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4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4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4012,第三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端部;
步骤4013,第二次倒角,形成端部外侧倒角;
步骤4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4015,第三次切除扫描,形成端部内螺纹;
步骤4016,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4017,结束,M、U型基台设计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根据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对基台进行针对性设计,设计完成的基台可以充分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了医疗成本;
2、本发明根据人体牙齿牙位、形状以及种植体种类,将牙齿分成多个类型,使得医生在对患者的基台设计时更具有针对性;
3、本发明通过患者术前临床检查所得出的数据,使用Solidworks专业设计软件进行基台的设计,设计精确度更高,数字样机检验完备;4、在程序中,根据牙齿种类的不同,在程序设计时对每个数据均设定了最佳取值范围,当实际输入的数值超出范围时均有提醒,防止了技术人员误操作导致的不合格品的出现。


图I是本发明原理方框图。图2为本发明设计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C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I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M、U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设计的切牙类型I形态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设计的尖牙类型C形态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设计的磨牙类型M形态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设计的粗短类型U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I、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一颗完整的种植义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牙冠、基台、种植体。种植体为最内部,旋进患者的牙槽骨内,起到固定支撑作用的部分,种植体自内而外又可分为四个部分种植体底部、种植体体部、种植体颈部,种植体肩台。基台是位于种植体和牙冠之间,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部分,分为三个部分基台底部、基台颈部、基台端部。其中基台底部为基台伸入种植体的部分,基台颈部为穿过牙龈的部分,基台端部为最顶端连接牙冠的部分。牙冠为最外部暴露在口腔内,接触食物并进行咀嚼动作的部分。由于人体口腔内各处牙齿的具体牙位以及牙齿功能的不同,本发明首先将牙齿类型分为下面几类切牙类型I,尖牙类型C,磨牙类型M和粗短类型U。其中切牙类型I为细长锥状设计,主要用于人体的切牙区域;尖牙类型C为细长锥形设计,主要用于人体的尖牙、双尖牙区域;磨牙类型M为粗短锥形设计,主要用于人体的磨牙区域;粗短类型U为超短锥形设计,主要用于种植区域垂直距离骨量不足的病例。如图I所示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方框图,本发明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数据集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软件设计模块和数字加工模块。在进行基台的个性化设计之前,患者首先通过临床检查及CBCT影像检查,通过CBCT影像检查获取患者全颌影像资料,由此获得患者咬合关系、缺失牙位、局部骨质骨量条件、缺失牙及邻牙等医学数据,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设计基台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具体为包括肩台直径、穿龈高度、基台端部长度、基台角度在内的基台数据。数据分析模块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和人体口腔内各处牙齿的具体牙位以及种植体类型确定出需要进行设计的基台具体为切牙类型I,尖牙类型C,磨牙类型M和粗短类型U中的哪一个类型,然后将具体的基台数据具体基台的类型送至软件设计模块。软件设计模块根据数据分析模块送来的数据进行基台形态的设计,并将设计完成的基台的形态送至数字加工模块进行加工,加工完成之后,医生便可以对患者进行基台连接。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设计流程图,具体步骤为
步骤1001,采集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患者术前各种口腔数据;
步骤1002,分析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具体的基台类型;
步骤1003,输入基台数据,启动Solidworks设计软件,并向Solidworks设计软件中输入基台数据,基台数据包括肩台直径、穿龈高度、基台端部长度、基台角度; 步骤1004,判断,通过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判断需要设计的基台类型是否为尖牙类型C,如果是,执行步骤1005,如果不是,执行步骤1006 ;
步骤1005,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C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
计;
步骤1006,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判断,判断需要设计的基台类型是否为切牙类型I,如果是,执行步骤1007,如果不是,执行步骤1008 ;
步骤1007,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I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
计;
步骤1008,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M、U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计;
步骤1009,结束,基台形态设计完成。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C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2001,开始;
步骤2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2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
步骤2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2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
步骤2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2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2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2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2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2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2012,第三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端部;
步骤2013,第二次倒角,形成端部外侧倒角;
步骤2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2015,判断,判断基台肩部斜面直径是否大于4mm,如果大于4mm,执行步骤2016 ;如果小于4mm,执行步骤2017 ;
步骤2016,第三次切除扫描,形成端部内螺纹;
步骤2017,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2018,结束,C型基台设计完成。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I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3001,开始;
步骤3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3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
步骤3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3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
步骤3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3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3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3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3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3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3012,第一次放样,形成切牙类型I铲状基台端部;
步骤3013,判断,判断基台肩部斜面直径是否大于4mm,如果大于4mm,执行步骤3014 ;如果小于4mm,执行步骤3016 ;
步骤3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3015,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3016,结束,I型基台设计完成。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M、U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4001,开始;
步骤4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4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
步骤4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形成肩台;
步骤4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
步骤4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4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4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4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4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4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4012,第三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端部;
步骤4013,第二次倒角,形成端部外侧倒角;
步骤4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4015,第三次切除扫描,形成端部内螺纹;
步骤4016,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4017,结束,M、U型基台设计完成。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软件设计模块设计的切牙类型I的基台形态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软件设计模块设计的尖牙类型C的基台形态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软件设计模块设计的磨牙类型M的基台形态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软件设计模块设计的粗短类型U的基台形态示意图。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数据采集模块首先采集患者过临床检查及CBCT影像检查获得的基台数据肩台直径、穿龈高度、基台端部长度、基台角度。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需要进行设计的基台的类型具体属于切牙类型I,尖牙类型C,磨牙类型M和粗短类型U中的哪一个类型,然后将具体类型及基台数据送至软件设计模块根据种植体设计流程进行种植体形态的设计。
启动Solidworks,并开始运行设计程序,之后系统会弹出第一个对话框,要求输入基台数据,依次填写完成之后点击确定,然后程序自动判断需要设计的基台类型是否为尖牙类型C或者切牙类型I,如果均不是,则根据M、U型基台设计流程进行设计。首先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然后形成肩台,然后依次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的内螺纹,然后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然后依次形成基台颈部、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基台端部并在基台端部外侧形成倒角,然后形成基台端部内螺纹模型和内螺纹以及基台颈部的螺丝通道,M、U型基台形态设计完成。如果系统判断出需要进行设计的为尖牙类型C,则根据C型基台设计流程进行设计。首先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然后形成肩台,然后依次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的内螺纹,然后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然后依次形成基台颈部、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基台端部并在基台端部外侧形成倒角,然后形成基台端部内螺纹模型,此时判断基台肩部斜面直径是否大于4mm,如果大于4mm,依次内螺纹以及基台颈部的螺丝通道,如果小于4mm直接形成基台颈部的螺丝通道,尖牙类型C型基台设计完成。如果系统判断出需要进行设计的为切牙类型I,则根据I型基台设计流程进行设计。首先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然后形成肩台,然后依次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的内螺纹,然后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然后依次形成基台颈部、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以及铲状的基台端部。此时判断基台肩部斜面直径是否大于4_,如果大于4_,形成基台端部内螺纹模型和内螺纹以及基台颈部的螺丝通道,如果小于4mm,跳过形成基台端部内螺纹模型和内螺纹以及基台颈部的螺丝通道的步骤,切牙类型I型基台设计完成。软件设计模块将基台形态设计完成之后,由数字加工模块对基台进行数字加工,加工完成之后,医生便可以对患者进行基台的种植手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术前通过临床检查以及CBCT影像检查获取的各种口腔数据; 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所应用的种植体种类的不同确定需要设计的基台的类型; 软件设计模块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及数据分析模块分析的结果输入设计软件,并按照基台设计流程完成基台的形态设计; 数字加工模块将设计完成的基台机型数字加工并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为包括肩台直径、穿龈高度、基台端部长度、基台角度在内的基台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基台类型具体为切牙类型I、尖牙类型C、磨牙类型M和粗短类型U中的哪一种。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台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001,采集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患者术前各种口腔数据; 步骤1002,分析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具体的基台类型; 步骤1003,输入基台数据,启动Solidworks设计软件,并向Solidworks设计软件中输入基台数据,基台数据包括肩台直径、穿龈高度、基台端部长度、基台角度; 步骤1004,判断,通过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判断需要设计的基台类型是否为尖牙类型C,如果是,执行步骤1005,如果不是,执行步骤1006 ; 步骤1005,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C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计; 步骤1006,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判断,判断需要设计的基台类型是否为切牙类型I,如果是,执行步骤1007,如果不是,执行步骤1008 ; 步骤1007,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I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计; 步骤1008,通过软件设计模块按照M、U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进行基台形态的设计; 步骤1009,结束,基台形态设计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2001,开始; 步骤2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2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 步骤2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2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 步骤2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步骤2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2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2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2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2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2012,第三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端部; 步骤2013,第二次倒角,形成端部外侧倒角; 步骤2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2015,判断,判断基台肩部斜面直径是否大于4mm,如果大于4mm,执行步骤2016 ;如果小于4mm,执行步骤2017 ; 步骤2016,第三次切除扫描,形成端部内螺纹; 步骤2017,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2018,结束,C型基台设计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3001,开始; 步骤3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3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 步骤3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3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 步骤3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3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3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3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3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3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3012,第一次放样,形成切牙类型I铲状基台端部; 步骤3013,判断,判断基台肩部斜面直径是否大于4mm,如果大于4mm,执行步骤3014 ;如果小于4mm,执行步骤3016 ; 步骤3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3015,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3016,结束,I型基台设计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U型基台Solidworks设计流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4001,开始; 步骤4002,第一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上半部分; 步骤4003,第二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底部的下半部分;步骤4004,第一次切除拉伸,形成肩台; 步骤4005,第一次倒角,形成基台底部外侧倒角; 步骤4006,第一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下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4007,第二次切除扫描,形成基台底部上半部分内螺纹; 步骤4008,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底部下半部分阵列模型; 步骤4009,第一次圆周阵列,根据第二次切除拉伸形成的阵列模型将基台底部下半部分进行12等分; 步骤4010,第一次旋转,形成基台颈部,即颈圈形态; 步骤4011,第一次切除旋转,形成肩台斜面,并形成基台角度; 步骤4012,第三次凸台拉伸,形成基台端部; 步骤4013,第二次倒角,形成端部外侧倒角; 步骤4014,第三次切除拉伸,基台设计过渡步骤; 步骤4015,第三次切除扫描,形成端部内螺纹; 步骤4016,第四次切除拉伸,形成基台颈部螺丝通道; 步骤4017,结束,M、U型基台设计完成。
全文摘要
个性化基台形态设计系统,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软件设计模块和数字加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术前通过临床检查以及CBCT影像检查获取的各种临床数据;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的分析判断所需要进行设计的基台的类型,软件设计模块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及数据分析模块分析的结果进行基台形态的设计,数字加工模块完成最后基台的加工。该设计系统和设计方法可以根据患者自身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设计,适合度更高、充分满足患者个性化要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
文档编号G06F17/50GK102902862SQ2012103915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安敬滨 申请人:安敬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