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

文档序号:648995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用三十二位单字节字符形成的一个编码表示一个具体的地址,编码由四段组成,分别是行政区划代码段、地名代码段、道路/区域代码段和区域内代码段,其中行政区划代码段由六位单字节字符组成,地名代码段由六位单字节字符组成,道路/区域代码段由八位单字节字符组成,区域内代码段由十二位单字节字符组成。本发明的编码方法科学严谨,规范性好,编码唯一,可以很好的兼容现有地址编码,保证地址标准化管理循序渐进,同时能实现有效共享,可以建立统一的标准地址库,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址编码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地址是描述标记点(无实体)、建筑物及其入口相对位置的定义,是依托路网架构,通过对道路、路边建筑物和区域内建筑物按一定规则顺序编号产生的,是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信息。随着信息应用的不断深化,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向多系统集成平台发展。各系统通过关键字段实现数据调用、关联共享。通过标准化的地址编码可实现多种信息的无缝对接。目前,使用最多的地址方案,用了 12个字段描述地址信息。该方案形成于八十年代,其目的是为了容纳所有的实体地址信息,解决了实有地址格式化录入问题。其缺点是规范性、规则性差,编码不唯一,移植性差,不能共享应用,没有地址变迁机制。因此,完善地址编制机制,规范地址编码,建立标准地址信息管理库,将成为深化信息化应用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规范性好,编码唯一、能实现有效共享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
[0004]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用三十二位单字节字符形成的一个编码表示一个具体的地址,编码由四段组成,分别是行政区划代码段、地名代码段、道路/区域代码段和区域内代码段,其中行政区划代码段由六位单字节字符组成,地名代码段由六位单字节字符组成,道路/区域代码段由八位单字节字符组成,区域内代码段由十二位单字节字符组成。
[0005]上述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的道路/区域代码段由道路/区域序列代码、道路/区域奇偶代码、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组成,其中道路/区域序列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奇偶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编号用四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副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代码段为一级代码段。
[0006]上述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的区域内代码段由区域内序列代码、区域内奇偶代码、区域内第一编号、区域内第一副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区域内第三副号组成,其中区域内序列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奇偶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编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副号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二编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三编号用三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三副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编号和区域内第一副号为二级代码段,区域内第二编号为三级代码段,区域内第三编号和区域内第三副号为四级代码段。
[0007]上述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的道路/区域代码段的道路/区域序列代码分为:普通、东、南、西、北、非标六种标识,分别用不同的单字节字符表示,普通标识适用于道路类、小区类、自然村的中心区,东、南、西、北方位标识适用于小区、自然村类地名的扩展区,非标标识是为了兼容非标准地址而设立的特殊标识符;道路/区域奇偶代码为单双数标识,其默认值为O (不区分奇偶),I表示单数,2表示双数,道路类地名、自然村类地名的扩展区强制区分单双号。
[0008]上述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的区域内代码段是对道路/区域代码段所示区域内建筑物、单元、楼层、独立使用空间,按建筑物类型分类逐级有序编号产生的地址信息,区域内序列代码分为普通、东、南、西、北、车库六种标识,分别用不同的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奇偶代码为单双数标识,其默认值为O (不区分奇偶),I表示单数,2表示双数,普通、车库序列不区分奇偶;区域内第一编号对应楼幢建筑编号,区域内第一副号是区域内第一编号的扩展编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对应单元或楼层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对应室或房编号,区域内第三副号是区域内第三编号的扩展编号。
[0009]上述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的地址编码分配实行从前向后逐级分配的原则,当该级地址对象不存在时,编码必须用单字节字符O表示。
[0010]上述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的道路/区域代码段的路网中,区域、建筑物具有多个互通入口的,必须确定一个主入口,其入口地址编码代表该区域、建筑物的地址编码,其它入口可分配入口标注地址编码;
[0011]已命名区域、建筑物只分配地址编码,已命名区域、建筑物的下级对象的地址编码在区域、建筑物的编码下分配;
[0012]具有独立产权的区域、建筑物,只能对区域、建筑物分配一个道路/区域代码段,不能直接对区域、建筑物包含的下级对象逐个分配道路/区域代码段;
[0013]道路类地名的道路/区域代码段采用普通序列,道路东侧、南侧采用单号,道路西侦U、北侧采用双号,奇偶标识根据道路/区域代码段编号值强制自动设置,I表示奇数,2表示偶数;道路起点设定:开放式道路的起点以靠近城市、区、镇中心端为起点,或以连接主干道端为起点,封闭式道路以道路行驶方向的第一个入口作为起点;道路刻度的设定:从道路的起点开始,沿道路两侧等距划定刻度,刻度间隔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推荐使用2米、20米、200米,城市普通道路刻度推荐使用2米间隔,国道、省道、封闭的高速路刻度推荐使用20米间隔;道路两侧等距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编号值,以某一道路/区域编号为基点,垂直道路向道路外侧延伸划定的刻度号或顺序编制的号码为道路/区域副号,对于封闭道路,道路/区域副号作为道路/区域编号的扩展号;刻度对应、顺序编号原则:路网中地址对象的道路/区域代码段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与路网刻度对应,其它情况按同级地址对象顺序编号,不得跳号。
[0014]上述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的道路/区域代码段的普通小区不需要分区的,采用普通标识,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均为O ;
[0015]大型小区需要分区的,采用普通标识,以主入口为起点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为O;
[0016]大型复杂小区,从中心区采用方位标识向外扩展,在各自的方位标识下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为O ;
[0017]自然村的中心聚集区以主入口为起点,采用普通序列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作为道路/区域编号的扩展号,不区分奇偶;聚集区以外的区域,采用网格化的方法,将区域划分成一系列的连续网格区;以聚集区为中心,采用方位序列,沿聚集区中轴线向外扩展形成东南西北四个区,每个区分单号区、双号区,轴线东侧、南侧为单号区,轴线西侧、北侧为双号区,设刻度间隔为100米,沿轴线方向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编号,垂直轴线方向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副号,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代表对应的一个网格,建筑物与网格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相匹配的为即为一级代码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网格内有多个建筑物的按区域内代码段编制规则分配区域内地址,多个建筑集中在相邻网格内的,合并相邻网格为一个区,分配一个一级代码段,然后按区域内代码段编制规则分配区域内地址,自然村采用方位序列扩展的区,其一级代码段强制区分奇偶。
[0018]上述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的区域内代码段按建筑类型归类逐级顺序编号,起点为该区域的主入口,区域内第一编号对应楼幢建筑编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对应单元或楼层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对应室或房编号,如果建筑物为独立的或连排的,无对应编号的代码段可用单字节字符O标识;附属房入口在区域内的,在所在建筑的二级代码段下分配四级代码段,封闭区域的附属建筑、附属房入口在区域外的,使用区域内序列代码进行方位标识,以该方位的区域入口处为起点,向两侧顺序编号,逆时针方向为单号,顺时针方向为双号,分配四级代码段;使用区域内序列代码进行方位标识时,依据四级编号值强制区分奇偶,其它序列不区分奇偶。
[0019]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发明的编码方法科学严谨,规范性好,编码唯一,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兼容现有地址编码,保证地址标准化管理循序渐进,对地名实现分类管理,按分类制定相应的地址编制规则,规范了地址格式,解决了地址编制的随意性问题,地名管辖、道路分段管理,解决了相同地名混用的问题,采用道路刻度化的方式分配编制道路地址,解决了编号挑号、编号颠倒问题,另一方面能实现有效共享,可以建立统一的标准地址库,通过对业务信息表中地址编码的查询获取记录,标准地址库引用可包括行政区划、社区、责任区,通过将地址与行政区划、责任区绑定可强化业务信息中行政区划、责任区的一致性、完整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一种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用三十二位单字节字符形成的一个编码表示一个具体的地址,编码由四段组成,分别是行政区划代码段、地名代码段、道路/区域代码段和区域内代码段,其中行政区划代码段由六位单字节字符组成,地名代码段由六位单字节字符组成,道路/区域代码段由八位单字节字符组成,区域内代码段由十二位单字节字符组成。
[0021]道路/区域代码段由道路/区域序列代码、道路/区域奇偶代码、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组成,其中道路/区域序列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奇偶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编号用四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副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代码段为一级代码段。
[0022]区域内代码段由区域内序列代码、区域内奇偶代码、区域内第一编号、区域内第一副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区域内第三副号组成,其中区域内序列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奇偶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编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副号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二编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三编号用三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三副号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编号和区域内第一副号为二级代码段,区域内第二编号为三级代码段,区域内第三编号和区域内第三副号为四级代码段。
[0023]道路/区域代码段的道路/区域序列代码分为:普通、东、南、西、北、非标六种标识,分别用不同的单字节字符表示,普通标识适用于道路类、小区类、自然村的中心区,东、南、西、北方位标识适用于小区、自然村类地名的扩展区,非标标识是为了兼容非标准地址而设立的特殊标识符;道路/区域奇偶代码为单双数标识,其默认值为O (不区分奇偶),I表示单数,2表示双数,道路类地名、自然村类地名的扩展区强制区分单双号。
[0024]区域内代码段是对道路/区域代码段所示区域内建筑物、单元、楼层、独立使用空间,按建筑物类型分类逐级有序编号产生的地址信息,区域内序列代码分为普通、东、南、西、北、车库六种标识,分别用不同的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奇偶代码为单双数标识,其默认值为0(不区分奇偶),I表示单数,2表示双数,普通、车库序列不区分奇偶;区域内第一编号对应楼幢建筑编号,区域内第一副号是区域内第一编号的扩展编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对应单元或楼层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对应室或房编号,区域内第三副号是区域内第三编号的扩展编号。
[0025]地址编码分配实行从前向后逐级分配的原则,当该级地址对象不存在时,编码必须用单字节字符O表示。
[0026]道路/区域代码段的路网中,区域、建筑物具有多个互通入口的,必须确定一个主入口,其入口地址编码代表该区域、建筑物的地址编码,其它入口可分配入口标注地址编码;
[0027]已命名区域、建筑物只分配地址编码,已命名区域、建筑物的下级对象的地址编码在区域、建筑物的编码下分配;
[0028]具有独立产权的区域、建筑物,只能对区域、建筑物分配一个道路/区域代码段,不能直接对区域、建筑物包含的下级对象逐个分配道路/区域代码段;
[0029]道路类地名的道路/区域代码段采用普通序列,道路东侧、南侧采用单号,道路西侦U、北侧采用双号,奇偶标识根据道路/区域代码段编号值强制自动设置,I表示奇数,2表示偶数;道路起点设定:开放式道路的起点以靠近城市、区、镇中心端为起点,或以连接主干道端为起点,封闭式道路以道路行驶方向的第一个入口作为起点;道路刻度的设定:从道路的起点开始,沿道路两侧等距划定刻度,刻度间隔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推荐使用2米、20米、200米,城市普通道路刻度推荐使用2米间隔,国道、省道、封闭的高速路刻度推荐使用20米间隔;道路两侧等距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编号值,以某一道路/区域编号为基点,垂直道路向道路外侧延伸划定的刻度号或顺序编制的号码为道路/区域副号,对于封闭道路,道路/区域副号作为道路/区域编号的扩展号;刻度对应、顺序编号原则:路网中地址对象的道路/区域代码段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与路网刻度对应,其它情况按同级地址对象顺序编号,不得跳号。
[0030]道路/区域代码段的普通小区不需要分区的,采用普通标识,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均为O;[0031]大型小区需要分区的,采用普通标识,以主入口为起点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为O;
[0032]大型复杂小区,从中心区采用方位标识向外扩展,在各自的方位标识下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为O ;
[0033]自然村的中心聚集区以主入口为起点,采用普通序列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作为道路/区域编号的扩展号,不区分奇偶;聚集区以外的区域,采用网格化的方法,将区域划分成一系列的连续网格区;以聚集区为中心,采用方位序列,沿聚集区中轴线向外扩展形成东南西北四个区,每个区分单号区、双号区,轴线东侧、南侧为单号区,轴线西侧、北侧为双号区,设刻度间隔为100米,沿轴线方向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编号,垂直轴线方向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副号,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代表对应的一个网格,建筑物与网格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相匹配的为即为一级代码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网格内有多个建筑物的按区域内代码段编制规则分配区域内地址,多个建筑集中在相邻网格内的,合并相邻网格为一个区,分配一个一级代码段,然后按区域内代码段编制规则分配区域内地址,自然村采用方位序列扩展的区,其一级代码段强制区分奇偶。 [0034]区域内代码段按建筑类型归类逐级顺序编号,起点为该区域的主入口,区域内第一编号对应楼幢建筑编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对应单元或楼层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对应室或房编号,如果建筑物为独立的或连排的,无对应编号的代码段可用单字节字符O标识;附属房入口在区域内的,在所在建筑的二级代码段下分配四级代码段,封闭区域的附属建筑、附属房入口在区域外的,使用区域内序列代码进行方位标识,以该方位的区域入口处为起点,向两侧顺序编号,逆时针方向为单号,顺时针方向为双号,分配四级代码段;使用区域内序列代码进行方位标识时,依据四级编号值强制区分奇偶,其它序列不区分奇偶。
[0035]下面以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桃园新村5幢甲单元101室为例,进行具体地址编码:
[0036]

标准地址编码
道路/区域代码段区域内代码段
—t幢单室/号
行政区地名代码序奇序奇-^--—--^-
项目戈m码列偶副列偶第第弟第第 段代代I号代代一一二三三
码码码码编副编编 Si

号号号号 号
编码长度 6 6 114 2 112 12 3 2
代码 320400 000501 O O0000 00 O O 05 O 01 Old 00
地址桃园新村5甲 I。!
[0037]第一段编码为行政区划代码段:320400 ;[0038]第二段编码为地名代码段:000501 ;
[0039]上述两段编码是目前现有地址编码体系中标准定义的编码,只需要直接使用;
[0040]第三段编码为道路/区域代码段,无对应地址,全部用单字节字符O标识;
[0041]第四段编码为区域内代码段:无对应区域内序列代码和区域内奇偶代码,二级代码段为05,代表5幢,三级代码段为01,代表甲单元,四级代码段为Old,代表101室。
[004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三十二位单字节字符形成的一个编码表示一个具体的地址,编码由四段组成,分别是行政区划代码段、地名代码段、道路/区域代码段和区域内代码段,其中行政区划代码段由六位单字节字符组成,地名代码段由六位单字节字符组成,道路/区域代码段由八位单字节字符组成,区域内代码段由十二位单字节字符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区域代码段由道路/区域序列代码、道路/区域奇偶代码、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组成,其中道路/区域序列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奇偶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编号用四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副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道路/区域代码段为一级代码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内代码段由区域内序列代码、区域内奇偶代码、区域内第一编号、区域内第一副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区域内第三副号组成,其中区域内序列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奇偶代码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编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副号用一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二编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三编号用三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三副号用二位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第一编号和区域内第一副号为二级代码 段,区域内第二编号为三级代码段,区域内第三编号和区域内第三副号为四级代码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区域代码段的道路/区域序列代码分为:普通、东、南、西、北、非标六种标识,分别用不同的单字节字符表示,普通标识适用于道路类、小区类、自然村的中心区,东、南、西、北方位标识适用于小区、自然村类地名的扩展区,非标标识是为了兼容非标准地址而设立的特殊标识符;道路/区域奇偶代码为单双数标识,其默认值为O (不区分奇偶),I表示单数,2表示双数,道路类地名、自然村类地名的扩展区强制区分单双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内代码段是对道路/区域代码段所示区域内建筑物、单元、楼层、独立使用空间,按建筑物类型分类逐级有序编号产生的地址信息,区域内序列代码分为普通、东、南、西、北、车库六种标识,分别用不同的单字节字符表示;区域内奇偶代码为单双数标识,其默认值为0(不区分奇偶),I表示单数,2表示双数,普通、车库序列不区分奇偶;区域内第一编号对应楼幢建筑编号,区域内第一副号是区域内第一编号的扩展编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对应单元或楼层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对应室或房编号,区域内第三副号是区域内第三编号的扩展编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其中之一所述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编码分配实行从前向后逐级分配的原则,当该级地址对象不存在时,编码必须用单字节字符O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区域代码段的路网中,区域、建筑物具有多个互通入口的,必须确定一个主入口,其入口地址编码代表该区域、建筑物的地址编码,其它入口可分配入口标注地址编码; 已命名区域、建筑物只分配地址编码,已命名区域、建筑物的下级对象的地址编码在区域、建筑物的编码下分配;具有独立产权的区域、建筑物,只能对区域、建筑物分配一个道路/区域代码段,不能直接对区域、建筑物包含的下级对象逐个分配道路/区域代码段; 道路类地名的道路/区域代码段采用普通序列,道路东侧、南侧采用单号,道路西侧、北侧采用双号,奇偶标识根据道路/区域代码段编号值强制自动设置,I表示奇数,2表示偶数;道路起点设定:开放式道路的起点以靠近城市、区、镇中心端为起点,或以连接主干道端为起点,封闭式道路以道路行驶方向的第一个入口作为起点;道路刻度的设定:从道路的起点开始,沿道路两侧等距划定刻度,刻度间隔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推荐使用2米、20米、200米,城市普通道路刻度推荐使用2米间隔,国道、省道、封闭的高速路刻度推荐使用20米间隔;道路两侧等距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编号值,以某一道路/区域编号为基点,垂直道路向道路外侧延伸划定的刻度号或顺序编制的号码为道路/区域副号,对于封闭道路,道路/区域副号作为道路/区域编号的扩展号;刻度对应、顺序编号原则:路网中地址对象的道路/区域代码段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与路网刻度对应,其它情况按同级地址对象顺序编号,不得跳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区域代码段的普通小区不需要分区的,采用普通标识,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均为O ; 大型小区需要分区的,采用普通标识,以主入口为起点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为O; 大型复杂小区,从中心区采用方位标识向外扩展,在各自的方位标识下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为O ; 自然村的中心聚集区以主入口为起点,采用普通序列顺序排列编制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作为道路/区域编号的扩展号,不区分奇偶;聚集区以外的区域,采用网格化的方法,将区域划分成一系列的连续网格区;以聚集区为中心,采用方位序列,沿聚集区中轴线向外扩展形成东南西北四个区,每个区分单号区、双号区,轴线东侧、南侧为单号区,轴线西侧、北侧为双号区,设刻度间隔为100米,沿轴线方向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编号,垂直轴线方向划定的刻度值为道路/区域副号,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代表对应的一个网格,建筑物与网格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相匹配的为即为一级代码的道路/区域编号、道路/区域副号,网格内有多个建筑物的按区域内代码段编制规则分配区域内地址,多个建筑集中在相邻网格内的,合并相邻网格为一个区,分配一个一级代码段,然后按区域内代码段编制规则分配区域内地址,自然村采用方位序列扩展的区,其一级代码段强制区分奇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网、区域建筑物地址数字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内代码段按建筑类型归类逐级顺序编号,起点为该区域的主入口,区域内第一编号对应楼幢建筑编号,区域内第二编号对应单元或楼层编号,区域内第三编号对应室或房编号,如果建筑物为独立的或连排的,无对应编号的代码段可用O标识;附属房入口在区域内的,在所在建筑的二级代码段下分配四级代码段,封闭区域的附属建筑、附属房入口在区域外的,使用区域内序列代码进行方位标识,以该方位的区域入口处为起点,向两侧顺序编号,逆时针方向为单号,顺时针方向为双号,分配四级代码段;使用区域内序列代码进行方位标识时,依据四级编号值强制区分奇偶,其它序列不区分奇偶。
【文档编号】G06F17/30GK103778127SQ20121039742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钱东炜 申请人:钱东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