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991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内嵌式触摸屏(Incell Touch Panel)为触摸屏和显示屏集成为一体的装置。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集成在显示屏中,同时实现触控和图像显示的功能。由于内嵌式触摸屏结构简单、轻、薄,低成本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参见图1,为横向设置的触摸驱动电极100和纵向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200,相邻触摸驱动电极100和触摸感应电极200之间稱合产生交互电容Cm (mutual capacitance),当手指触碰屏幕时,手指的触碰会改变所述交互电容Cm的值,触摸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手指触碰前后电容Cm对应的电流的改变,从而检测出手指触摸点的位置。 在内嵌式触摸屏中,为了提高触摸屏的触控效果,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的面积较大,相应地,位于上下两层的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垂直方向的交叠面积也较大。参见图2,内嵌式触摸屏的横向设置的触摸驱动电极100和纵向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200之间垂直交叠面较大,交叠面之间形成的交互电容(或交互电场)较大。由于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积比较可观,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场既包括用于实现触摸功能的有效投射电场(带箭头的曲线为边缘电场的电场线),还包括对实现触摸功能没有任何有益效果的正对电场(带箭头的直线为正对电场的电场线)。当正对电场或正对互电容较大时,导致触摸检测装置检测初始值较大,无法准确检测出手指触碰触摸屏后投射电场信号的微弱变化,因此,触摸屏的触控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内嵌式触摸屏的触控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摸驱动电极,以及多条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用于屏蔽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之间的正对电场的具有一定图案的屏蔽层。较佳地,所述屏蔽层设置于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相对应的位置。较佳地,还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填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触摸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触摸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屏蔽层设置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较佳地,所述屏蔽层设置于第二基板上,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上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内嵌式触摸屏还包括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较佳地,所述屏蔽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上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内嵌式触摸屏还包括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与所述屏蔽层之间。较佳地,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为栅线;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包括多个纵向分布的条状驱动电极单元,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与所述栅线相连;所述屏蔽层设置于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单元和与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相对应的位置。较佳地,所述第二绝缘层为第一基板上的钝化层,所述屏蔽层设置于所述钝化层上方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较佳地,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为公共电极;所述屏蔽层的图案等于或略大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的图案。较佳地,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纵向触摸感应子电极和横向设置的横向触摸感应子电极。较佳地,所述纵向触摸感应子电极设置于与第二基板上的黑色矩阵相对应的区域,所述横向触摸感应子电极置于与第一基板上的栅线相对应的区域。较佳地,所述屏蔽层为金属膜层或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内嵌式触摸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摸屏,通过在触摸感应电极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设置屏蔽层,触摸感应电极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的正对电场被屏蔽,减小触摸感应电极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减小触摸检测装置的初始探测值,提高触摸检测装置对触摸点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触摸屏的触控效果。


图I为现有内嵌式触摸屏触控原理示意图;图2为现有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实现触摸定位的电场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屏蔽层的触摸定位的电场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层位于第二基板上的内嵌式触摸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层位于第一基板上的内嵌式触摸屏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相对位置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相对位置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驱动电极、触摸感应电极和屏蔽层相对位置俯视不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相对位置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驱动电极和屏蔽层相对位置俯视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驱动电极结构示意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屏蔽层的内嵌式触摸屏实现触控功能的电场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实现触控功能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用以降低内嵌式触摸屏相邻的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正对交互电容Cm,提高内嵌式触摸屏的触控效果,并且实现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内嵌式触摸屏。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触摸驱动电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之间设置具有一定图案的屏蔽层40,该屏蔽层40优选地设置在与触摸驱动电极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在垂直方向上交叠面相对应的位置,用于屏蔽触摸驱动电极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垂直交叠面之间形成的正对电场,由于屏蔽层40连接至参考接地点,因此,正对电场转化为地电场。减小触摸感应电极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减小触摸检测装置的初始探测值,提高触 摸检测装置对触摸点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触摸屏的触控效果。并且,本发明增加的屏蔽层40不会改变触摸检测电路的原有模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可以集成在TN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或高级超维场开关(ADS, 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模式的液晶显不面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可以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基板上。例如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可以均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上,或均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上,或者触摸驱动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上,触摸感应电极设置在彩膜基板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摸驱动电极,以及多条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以及位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用于屏蔽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之间的正对电场的具有一定图案的屏蔽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层薄膜厚度和形状不反映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以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设置在不同的基板上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内嵌式触摸屏,包括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填充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第一基板I上形成有多条横向设置的触摸驱动电极10,第二基板2上形成有多条纵向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20 ;还包括位于触摸驱动电极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之间用于屏蔽触摸驱动电极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垂直交叠面之间的正对电场的屏蔽层40 ;屏蔽层40为导电层,可以为金属或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较佳地,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内嵌式触摸屏的光透光率,屏蔽层40为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例如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膜层或铟锌氧化物IZO膜层。因此,屏蔽层40和触摸感应电极20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21绝缘。由于触摸屏内嵌在显示屏中,本发明实施例图4所示的内嵌式触摸屏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I上的子像素单元11以及绝缘子像素单元11与触摸驱动电极10的第三绝缘层1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在触摸感应电极20上施加恒定电压,在触摸驱动电极10上施加触摸驱动电压,触摸感应电极20与触摸驱动电极10之间形成电场,实现触摸功能。所述第一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层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图4所示的内嵌式触摸屏,屏蔽层40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位于触摸感应电极20上朝向液晶层3的一侧;
当屏蔽层40与液晶层3之间没有其他膜层时,所述屏蔽层40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位于触摸感应电极20上与液晶层3相接触的一侧。图4所示的所述内嵌式触摸屏还包括第一绝缘层21,位于触摸感应电极20与屏蔽层40之间。参见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屏蔽层40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位于所触摸驱动电极10上朝向液晶层3的一侧;同理,当屏蔽层40与液晶层3之间没有其他膜层时,所述屏蔽层40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位于所触摸驱动电极10上与液晶层3相接触的一侧。图5所示的所述内嵌式触摸屏还包括第二绝缘层14,位于触摸驱动电极10与屏蔽层40之间。由于所述屏蔽层是用于屏蔽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在垂直方向上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之间产生的电场,也即正对电场。如图3中所示的电场线为直线所示的电场。当图4和图5所示的内嵌式触摸屏,为内嵌于TN模式的液晶显示屏中时,公共电极设置在内嵌式触摸屏的第二基板上(也即上基板),为了提高内嵌式触摸屏的触摸感应效果,位于第二基板上的触摸感应电极位于公共电极上方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且与公共电极相绝缘。为了保证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场尽可能不被公共电极屏蔽,公共电极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狭缝的导电膜层。当然,当内嵌式触摸屏为内嵌于TN模式的液晶显示屏中时,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同理,公共电极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狭缝的导电膜层,以使得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投射电场尽可能多地通过公共电极的狭缝被人手指感应,实现较佳效果的触摸功能。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公共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上靠近液晶层的位置,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上远离液晶层的位置。也就是说,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位于第二基板和公共电极之间,此时,公共电极可以是无狭缝的导电层(或无任何图案的导电层)。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为集成在ADS模式的液晶显示屏中时,公共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当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设置在不同的基板上,且公共电极位于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时,公共电极可以设置为具有狭缝状的导电膜层,以使得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投射电场尽可能多地通过公共电极的狭缝被人手指感应,实现较佳效果的触摸功能。或者公共电极位于第二基板与触摸驱动电极和/或触摸感应电极之间时,公共电极优选设置为具有狭缝状的导电膜层。无论是针对TN模式的液晶显示屏还是针对ADS模式的液晶显示屏,屏蔽层优选设置于与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垂直交叠面相对应的位置。参见图4或图5,屏蔽层40设置在触摸感应电极20的正下方,也就是说,屏蔽层40设置于与触摸驱动电极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之间垂直交叠面相对应的位置。所谓垂直交叠面也即触摸驱动电极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在垂直方向上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屏蔽层与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位置,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以ADS模式的液晶显示屏为例说明。图6至图11,为本发明设置有屏蔽层40的内嵌式触摸屏的俯视示意图,该图6仅说明屏蔽层40与触摸驱动电极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不说明内嵌式触 摸屏的具体结构。实施例一参见图6和图7,触摸驱动电极10为第一基板I上的公共电极。在具体实施例过程中,公共电极分时复用,当在图像显示时段时,为所述公共电极施加公共电极信号;在触控时间段,为所述公共电极施加触摸驱动信号。公共电极在不同的时段参与实现不同的功能。图6和图7所示的触摸感应电20形状不同,图6对应的触摸感应电极形状较简单。公共电极(触摸驱动电极)10被分割成多个条状电极,每个条状公共电极10的宽度相比较触摸感应电极较宽。图6所述的触摸感应电极20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条状电极。图7所示的触摸感应电极20包括多个纵向触摸感应子电极202 ;触摸感应子电极202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基板上黑色矩阵对应的区域;还包括横向触摸感应子电极201(如图7中封闭的虚线内所示),横向触摸感应子电极201可以设置在与横向设置的栅线相对应的区域。这样触摸感应电极20不影响像素的开口率。图6和图7中,可以设置屏蔽层40的图案为触摸感应电极的图案,屏蔽层40设置在与触摸感应电极20相对应的位置。也即屏蔽层40在公共电极层上的投影与触摸感应电极20在公共电极上的投影重叠(图6和图7中的屏蔽层被触摸感应电极20遮盖,未体现)。图7中虚线框内的图案对应触摸感应电极。较佳地,参见图8,为与图6对应的内嵌式触摸屏的俯视示意图。当屏蔽层设置在与触摸感应电极20和触摸驱动电极10在垂直重叠区域相对应的位置时,屏蔽层的面积可以略大于与触摸感应电极20和触摸驱动电极10在垂直方向的重叠区域对应的面积,以避免屏蔽层可能不能完全屏蔽触摸感应电极20和触摸驱动电极10之间的正对电场。但是,这样有可能会较低内嵌式触摸屏像素的开口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设置合适图案的膜层,以使得屏蔽层既能最大限度满足完全屏蔽摸感应电极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的正对电场,又满足像素高开口率的要求。实施例二 参见图9,触摸驱动电极10为第一基板I上独立于公共电极、栅线或数据线等条状电极,触摸感应电极20也为条状电极。参见图10,为在图9所示的触摸驱动电极10和触摸感应电极20之间设置的屏蔽层40。屏蔽层40仅设置在触摸感应电极20和触摸驱动电极10在垂直重叠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如图11所示,实施例二图9中所示的触摸驱动电极10还可以是连接有触摸驱动电极单元的栅线;屏蔽层设置于与触摸驱动电极单元101与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相对应的位置(图11中未体现)。图11所示的触摸驱动电极单元101可以和栅线同层设置,也可以为不同层设置。当触摸驱动电极单元101可以和栅线同层设置时,触摸驱动电极单元101设置在相邻子像素单元显示区域之间的非显示区域。
触摸驱动电极单元101可以和栅线不同层设置时,例如触摸驱动电极单元101可以和第一基板I上的SD (源漏极层)层同层设置。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层可以是金属膜层,如可以是与栅线或数据线等材料相同的膜层;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层,如铟锡氧化物ITO膜层。较佳地,为了不影响像素的开口率和光线的透过率等,屏蔽层为透明金属氧化物层,如ITO I旲层。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能够提高触摸屏触控效果的原理。Incell触摸屏结构设计中无法避免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正对(垂直方向)交叠面积过大。正对交叠面积会引起正对电容。由图I所示的触摸屏触摸点定位的原理可知。正对交叠面积引起正对电容,对触摸点定位没有任何有利影响。这是因为,触摸显示原理为,当手指触碰触摸屏时,手指会影响相邻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场,触摸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手指触摸前后相邻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场对应的电流的变化,检测触摸点的位置。而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正对电场无法投射到触摸屏外,手指不会改变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正对电场。但是,相邻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场对触摸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手指触碰屏幕前的初始电流有贡献,使得初始电流太大,当初始电流太大,触摸点引起的初始电流变化就显得很小,以至于触摸检测装置无法准确检测出电流的变化,导致触摸点定位精度下降,触控效果下降。如图1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于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屏蔽层,将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正对电场屏蔽掉,减小触摸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手指触碰屏幕前的初始电流,提高触摸前后电流的改变比例,从而提高触控效果。本发明通过公共电极或栅线实现触摸驱动电极。为了不影响内嵌式触摸屏同时实现图像显示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通过分时驱动的方式,实现图像显示和触摸功能。以触摸驱动电极为栅线为例说明。参见图13,为实现图像显示和触摸功能的时序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图13中,Vsync为时序信号。包括η条栅线,分别为栅线l(Gate I)、栅线2(Gate2)......栅线 m (Gate m)、栅线 m+1 (Gate m+1)、栅线 m+2 (Gate m+2)、栅线 m+3 (Gate
m+3)、栅线 n_l (Gate n_l)、栅线 n (Gate n)。还包括数据线 Date。m条触摸驱动电极(T1、T2,……,Tm)的时序,以及m条触摸感应电极(R1、R2,……,Rm)的时序。如图12,前11. 7ms依次为栅线施加栅电压,同时依次为数据线施加数据信号。为公共电极(触摸驱动电极)施加一定的恒定电压,实现图像显示。当一帧图像显示完后,在下一帧图像显示之前,5ms内为栅线、数据线施加低电平信号,使得与栅线相连的TFT关断。依次为公共电极(触摸驱动电极)施加一定触摸驱动电压V1,以及同时为触摸感应电极施加恒定电压N0。施加有电压Vtl的触摸感应电极和施加有 电压V1的触摸驱动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实现触摸功能。上述图像显示阶段的11. 7ms以及触摸显示阶段的5ms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所示的一个个例,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图像显示阶段的不限于为11. 7ms,触摸显示阶段不限于为5ms ο下面简单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制作的部分工艺流程。不同结构的内嵌式触摸屏工艺流程有所区别。I)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触摸驱动电极为栅线时,屏蔽层和SD层同层设置。触摸感应电极可以设置在位于TFT最外层用于保护TFT的钝化层之上,此时,钝化层同时作为绝缘触摸感应电极和屏蔽层的绝缘层,栅极绝缘层作为绝缘触摸驱动电极和屏蔽层的绝缘层。屏蔽层和SD层同层设置,且形成的材料相同,也就是说,在制作SD层图案时,同时使用屏蔽层的掩膜图案形成具有一定图案的屏蔽层。并且保证屏蔽层和SD层相绝缘。这样可以简化内嵌式触摸屏的结构,不增加工艺流程。2)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上,触摸驱动电极为公共电极(针对公共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TN模式的液晶显示屏)。屏蔽层设置在触摸驱动电极和第二基板之间,屏蔽层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的绝缘层可以为第二基板上位于公共电极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绝缘层,无需再设置一层绝缘层,可以节约工艺流程。屏蔽层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屏第二基板上现有的用于屏蔽电磁信号的屏蔽层。触摸感应电极设置在屏蔽层与第二基板之间。3)触摸驱动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上,触摸感应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上,触摸驱动电极为公共电极(针对公共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ADS模式的液晶显示屏)。屏蔽层可以是设置在TFT钝化层上的导电层。钝化层作为绝缘屏蔽层和触摸驱动电极的绝缘层。省去了单独设置绝缘屏蔽层和触摸驱动电极的绝缘层,简化触摸屏工艺,节约工艺流程。上述三种情况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发明旨意,本发明触摸驱动电极、触摸感应电极,屏蔽层、绝缘屏蔽层和触摸驱动电极,以及绝缘屏蔽层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的绝缘层,可以是单独设置在基板上的导电膜层或绝缘层,也可以为现有液晶显示屏中实现图像显示的结构膜层,具体实现过程根据触摸屏结构不同而不同。当采用现有液晶显示屏中实现图像显示的结构膜层时,可以分时驱动实现图像显示和触摸功能,或屏蔽正对电场的功能,既简化触摸屏结构,还减少电路布线,降低器件成本。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内嵌式触摸屏,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面板、OLED显示器、OLED电视或电子纸等显
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摸屏,通过在触摸感应电极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设置屏蔽层,触摸感应电极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的正对电场被屏蔽,减小触摸感应电极和触摸驱动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减小触摸检测装置的初始探测值(也即初始电流值),提高触摸检测装置对触摸点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触摸屏的触控效果。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摸驱动电极,以及多条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用于屏蔽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之间的正对电场的具有一定图案的屏蔽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设置于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相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填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触摸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触摸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屏蔽层设置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设置于第二基板上,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上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内嵌式触摸屏还包括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上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内嵌式触摸屏还包括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为栅线; 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包括多个纵向分布的条状驱动电极单元,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与所述栅线相连; 所述屏蔽层设置于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单元和与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相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为第一基板上的钝化层,所述屏蔽层设置于所述钝化层上方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为公共电极;所述屏蔽层的图案等于或略大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的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纵向触摸感应子电极和横向设置的横向触摸感应子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触摸感应子电极设置于与第二基板上的黑色矩阵相对应的区域,所述横向触摸感应子电极置于与第一基板上的栅线相对应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金属膜层或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
12.—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权项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内嵌式触摸屏的触控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屏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摸驱动电极,以及多条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之间用于屏蔽触摸驱动电极和触摸感应电极垂直交叠面之间的正对电场的具有一定图案的屏蔽层。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937845SQ20121041937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丁小梁, 董学, 王海生, 赵卫杰, 任涛, 刘红娟, 杨盛际, 刘英明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