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奶牛补饲查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974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奶牛补饲查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持式奶牛补饲查询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奶牛个体之间体重、体况、产奶量、乳成分、泌乳胎次、妊娠天数等各不相同,其营养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只使用统一配方的全混合日粮,难于满足不同个体的营养需要,因而也难于实现精细化饲养。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奶牛补饲查询装置,内部存储每头奶牛个体的营养需要数据,贴近奶牛时自动识别,显示该奶牛应补饲料种类和数量等数据,通过查询实现差异化、精细化饲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持式奶牛补饲查询装置,包含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键盘和显示窗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通讯模块、RFID读卡模块,所述微处理器与通讯模块、RFID读卡模块顺次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上连接有显示模块、键盘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RFID读卡模块与佩带在奶牛身上的RFID识别模块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内部存储每个奶牛所需要的饲料种类和数量的数据,经过奶牛号码识别后,调取数据并查询,得到单个奶牛需要的营养数据,再通过饲养员进行差异化补充饲养,避免饲料的浪费,同时实现了精细化、差异化的饲养,特别适用于无法高额投资自动补饲设备的小型牧场,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一种手持式奶牛补饲查询装置,包含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键盘和显示窗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I、通讯模块2、RFID读卡模块3,所述微处理器I与通讯模块2、RFID读卡模块3顺次连接,所述微处理器I上连接有显示模块11、键盘模块12、存储模块13和电源模块14,所述RFID读卡模块3与佩带在奶牛身上的RFID识别模块4配合使用。所述通讯模块2与PC上位机5连接,实现每个奶牛应补饲料种类和数量数据的下载和上传。本实施例中,RFID识别模块4设置于电子耳标内,佩带在奶牛耳朵上,当奶牛在牛舍颈枷栏采食时,饲养人员将手持本实用新型依次靠近每头奶牛的电子耳标,位于本实用新型前部的RFID读卡模块3读取奶牛电子耳标的ID号,然后在事先下载到存储模块14内的补饲数据中查找该奶牛,查到后将该奶牛应补饲料种类和数量等信息显示到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窗口上,由饲养人员根据显 示的数据实施差异化补充饲喂。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手持式奶牛补饲查询装置,包含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键盘和显示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I)、通讯模块(2)、RFID读卡模块(3),所述微处理器(I)与通讯模块(2)、RFID读卡模块(3)顺次连接,所述微处理器(I)上连接有显示模块(11)、键盘模块(12 )、存储模块(13 )和电源模块(14 ),所述RFID读卡模块(3 )与佩带在奶牛身上的RFID识别模块(4)配合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奶牛补饲查询装置,涉及畜牧养殖设备领域,包含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键盘和显示窗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1)、通讯模块(2)、RFID读卡模块(3),所述微处理器(1)与通讯模块(2)、RFID读卡模块(3)顺次连接,所述微处理器(1)上连接有显示模块(11)、键盘模块(12)、存储模块(13)和电源模块(14),所述RFID读卡模块(3)与佩带在奶牛身上的RFID识别模块(4)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内部存储每头奶牛个体的营养需要的数据,贴近奶牛时自动识别,显示奶牛应补饲料种类和数量等数据,通过查询实现差异化、精细化饲养。
文档编号G06K7/10GK202615409SQ20122019949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李松和, 武传涛, 郭予伟, 韩忠东 申请人:山东成城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