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制作装置和带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262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文件制作装置和带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沿着作为行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制作多个由一行以上的行构成的段落的文件制作装置、带印刷装置以及文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能够沿着作为行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制作多个由一行以上的行构成的段落的带印刷装置。例如,在非专利文献I中记述有下述内容:通过在一个标签设置多个段落,能够使各种行数混合在一起,或者对每个段落改变设计。即,通过沿带长方向排列配置各种行数和设计的多个段落,能够制作各种各样的标签。另外,在非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在制作新段落的情况下,将光标与原有段落的最末文字对齐,并同时按下[Shift]键和[换行]键。此时,在编辑画面中成为下述状态:在原有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的下侧设置有新段落的行首标记,且光标被附加至该行首标记。即,在进行了换段操作的情况下,与进行了段落内的换行操作的情况相同,从在换段操作前光标所在的行的下一行开始,输入新段落的文字。非专利文献I 打码机”PRO SR550操作说明书2009年7月第I版株式会社锦宫事务P.45 — 46 (增加段落(换段))可是,如上所述,在通过[Shift]键+ [换行]键进行新段落的制作的结构的情况下,对于初次进行段落制作的用户来说,存在对操作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是因为,在进行换段时,由于在原有段落的右侧制作新段落,因此直观的感觉是编辑位置向右方向移动,但这样的用户感觉与[Shift]键+ [换行]键的操作不一致。因此,用户在想要制作新段落的情况下,必须特意参照操作说明书来确认操作方法,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直观的操作来进行新段落的制作的文件制作装置、带印刷装置以及文件制作方法。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文件制作装置,通过装置壳体形成外轮廓,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前部上表面配置有键盘,在所述键盘上排列有文字键群和功能键群,在所述功能键群中包含印刷键、光标键以及选择换行键,其特征是:所述光标键作为进行新段落的制作的换段操作部或者进行段落之间的移动的段落间移动操作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标键中的右键作为所述换段操作部和朝向右侧段落的移动的段落间移动操作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标键中的左键作为朝向左侧段落的移动的段落间移动操作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后部上表面的右部配设有液晶显不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件制作装置包括中央处理装置,所述键盘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直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印刷装置,包括:前述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文件制作装置;和印刷部,所述印刷部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本实用新型的文件制作装置为能够沿着作为行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制作多个由一行以上的行构成的段落的文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制作装置具备新段落制作部,当在光标处于段落的最末行的最末文字的状态下、按下了用于使光标在文字间向右方向移动的右光标键的时候,所述新段落制作部制作新段落。本实用新型的文件制作方法为能够沿着作为行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制作多个由一行以上的行构成的段落的文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光标处于段落的最末行的最末文字的状态下、按下了用于使光标在文字间向右方向移动的右光标键的时候,制作新段落。根据这些结构,由于通过按下右光标键来进行新段落的制作,使得换段的操作和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相关联。由此,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在不参照操作说明书的情况下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制作新段落。在上述的文件制作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在光标所在的对象段落中未输入文字的状态下、按下了右光标键的时候,新段落制作部不制作新段落。根据该结构,在对操作不熟悉的用户连续按下右光标键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违背用户的意图而不必要地连续制作新段落。在上述的文件制作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光标所在的对象段落的下一段落不存在的情况下,新段落制作部随着右光标键的按下来制作新段落。在上述的文件制作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制作装置还具有段落间移动部,当对象段落的下一段落存在、并且在光标处于该对象段落的最末行的最末文字的状态下按下了右光标键的时候,所述段落间移动部使光标移动至下一段落。根据这些结构,能够以相同的操作来进行新段落的制作和朝向下一段落的移动。另外,新段落的制作和朝向下一段落的移动都通过直观的操作而容易理解。在上述的文件制作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对象段落的前一段落存在、并且在光标处于该对象段落的开头位置的状态下按下了左光标键的时候,段落间移动部使光标移动至前一段落。根据该结构,分别通过按下右光标键和左光标键来实现朝向下一段落的移动和朝向前一段落的移动这一完全相反的动作,因此,使得操作容易理解。在上述的文件制作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制作装置还具备编辑画面显示部,所述编辑画面显示部将与段落的各行相对应的文字列以对齐各行的行首的方式显示成纵向一列,编辑画面显示部以各段落的行编号和编辑画面的显示行一致的方式沿着左右方向排列显示各段落。在上述的文件制作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编辑画面显示部随着由新段落制作部进行的新段落的制作,将表示新段落的输入开始位置的光标显示在光标原来所在的移动前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的右侧。根据这些结构,由于以各段落的行编号和编辑画面的显示行一致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显示各段落,因此,使得段落的制作位置和编辑位置相关联。另外,随着新段落的制作,将表示新段落的输入开始位置的光标显示在移动前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的右侧,因此,即使是对操作不熟悉的用户,也能够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制作新段落。在上述的文件制作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制作装置还具备用于显示印刷预览画面的印刷预览画面显示部,随着由新段落制作部进行的新段落的制作,印刷预览画面显示部将表示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的新段落图像显示在光标原来所在的移动前段落的预览显示区域的右侧。根据该结构,在印刷预览画面上,显示用于表示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的新段落图像,因此,用户能够在文字输入前把握由此开始制作的段落配置在什么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带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带印刷装置具备:上述的文件制作装置的各部分;和印刷部,所述印刷部将通过文件制作装置制作出的文件印刷在带上。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下述这样的带印刷装置:该带印刷装置能够以直观的操作进行新段落的制作,并且能够通过将多个段落配置在一个带上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标签。

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带印刷装置的控制框图。图3是示出段落编辑的处理顺序的画面变化图。图4是与图3连续的画面变化图。图5是与图4连续的画面变化图。图6的(a)是示出段落的分割方法的画面变化图,图6的(b)、(c)是示出画面显示的变形例的图。标号说明1:带印刷装置;3:键盘;7:印刷头;41:显示画面;81:CPU ;82:RAM ;83:R0M ;91、95:预览显示区域;92:新段落图像;93、94、96:文字列显示区域;Da:印刷预览画面;Db:编辑画面;K:光标;L:标签;T: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技术方案中的“文件制作装置”应用于在带上进行印刷的带印刷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I的将开闭盖21打开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对于带印刷装置I,通过装置壳体2形成外轮廓,在装置壳体2的前部上表面配置有键盘3,该键盘3具备各种输入键,并且,在装置壳体2的后部上表面的左部安装有开闭盖21,在装置壳体2的后部上表面的右部配设有显示画面41。在开闭盖21的内侧凹陷地形成有用于安装带盒C的盒安装部6,带盒C在打开开闭盖21的状态下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盒安装部6。另外,在开闭盖21上形成有窥视窗21a,该窥视窗21a用于在关闭开闭盖21的状态下对带盒C的安装/非安装进行目视确认。在键盘3上排列有文字键群3a和功能键群3b,该功能键群3b用于指定各种动作模式等。文字键群3a是基于JIS排列的满键结构,在具备用于抑制所操作的键的数量增加的[Shift]键等方面,与一般的字处理器等相同。另外,在功能键群3b中,包含[印刷]键、[光标]键以及[选择(换行)]键等。[印刷]键是用于实施印刷的键。用户在利用文字键群3a进行信息输入后,通过按下[印刷]键,来执行基于输入信息(制作成的文件)的印刷。[光标]键由上下左右键(上光标键、下光标键、左光标键、右光标键)构成,是用于进行光标移动或滚动操作的键。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使用该光标键来进行新段落的制作或段落之间的移动。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并且,上下左右键在下面表述为[丨]键、[丨]键、[—]键、[—]键。另外,[选择(换行)]键是用于进行选择操作或换行操作的键,在下面表述为[换行]键。显示画面41为液晶显示器,用户为了确认以使用键盘3输入的输入信息为基础的编辑结果、或基于该编辑结果生成的印刷数据等而使用所述显示画面41。在装置壳体2的左侧部形成有将盒安装部6和外部连通的带排出口 22,带切断器23与该带排出口 22面对,该带切断器23用于切断被未图示的带搬送机构送出的带T。并且,将完成印刷的带T从带排出口 22送出预定长度的量,在使输送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利用带切断器23将该完成印刷的带T切断,从而制作出长条状的标签L (参照图5)。另一方面,在盒安装部6具备:头单元61,其将热敏式的印刷头7内置于头罩61a内而构成;压辊驱动轴62,其与印刷头7对峙;卷取驱动轴63,其用于卷取后述的墨带R ;以及后述的带盘17的定位突起64。另外,在盒安装部6的下侧内置有带输送马达26(参照图2),该带输送马达26用于使构成为带搬送机构的压辊驱动轴62和卷取驱动轴63旋转。带盒C构成为,在盒壳体51内部的上部中央部收纳有带盘17,该带盘17卷绕有固定宽度(大约4mm 48mm)的带T,并且在盒壳体51内部的右下部收纳有墨带盘19,该墨带盘19卷绕有墨带R,带T和墨带R以相同的宽度构成。另外,在带盘17的左下部形成有用于供覆盖所述头单元61的头罩61a插入的贯穿孔55。而且,压辊53和插入于贯穿孔55的头单元61配置成与带T和墨带R重合的部分相对应,该压辊53与压辊驱动轴62嵌合而旋转驱动。另一方面,接近墨带盘19配置有墨带卷取盘54,从墨带盘19送出的墨带R以环绕头罩61a的方式被卷取于墨带卷取盘54。S卩,从墨带盘19送出的墨带R经由贯穿孔55的周壁的墨带行走通道,被卷取于墨带卷取盘54。当将带盒C安装于盒安装部6时,贯穿孔55被头罩61a插入,带盘17的中心孔被定位突起64插入,墨带卷取盘54的中心孔被卷取驱动轴63插入,印刷头7夹着带T和墨带R与压辊53抵接,从而能够进行印刷。然后,用户一边确认显示画面41的编辑结果一边使用键盘3输入所希望的文件(文字、数字、记号、简单图形等文本信息)或图像,当指示进行印刷时,带印刷装置I利用带输送马达26从带盒C送出带T,并通过使印刷头7的发热元件有选择性地发热的印刷动作,来对带T进行印刷。带T的完成印刷的部分随时从带排出口 22送出至外部,当完成印刷时,通过带输送马达26进行带T的输送,直至带长的包含空白量的位置,然后停止。然后,利用切断器马达25 (参照图2)驱动带切断器23,将带T沿其宽度方向切断。另一方面,带T由在背面形成有粘结剂层的记录带Ta、和通过该粘结剂层粘贴于记录带Ta的剥離带Tb构成。并且,带T以使记录带Ta为外侧、且使剥離带Tb为内侧的方式卷绕成卷状,并收纳于盒壳体51内。另外,对于带T,准备有带种类(带宽度、带的底色、底纹、材质等)不同的多种带,在各盒壳体51中收纳有其中的一种带T (和墨带R)。另外,在盒壳体51的背面设有用于确定带盒C的类别的多个孔(省略图示)。另外,与多个孔相对应,在盒安装部6设置有多个用于检测所述多个孔的带识别传感器(微动开关等)27 (参照图2),通过利用该带识别传感器27检测多个孔的状态,能够判定带的类别。接下来,参照图2的控制框图,对带印刷装置I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带印刷装置I 具备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81、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82、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83、显示画面41、键盘3、切断器马达25、带切断器23、带输送马达26、印刷头7以及带识别传感器27。在这其中,RAM82以及R0M83经由总线85与CPU81连接,其它的结构要素与CPU81直接连接。CPU81为中央处理装置,其作为新段落制作部81a和段落间移动部81b起作用。并且,“段落”是指行的集合体(或者I行),是指定各种格式(装饰或配置结构)的单位。另外,在段落内的文字插入或行数增加不会对其它段落产生影响这一点上,与“页”的概念不同。并且,作为能够以“段落”为单位指定的格式,可以列举出下述格式等:指定装饰框(飾”枠)或表格(表組> )的“外框.表”;指定前端对齐、中间对齐、分散对齐、后端对齐等各行的分配位置的“分配”;实施空心、文字投影、空心投影等装饰的“装饰字”;指定文字的间隔的“文字间距”;实施修订线、下划线、阴影线(網掛K)、边框(囲A)的装饰的“边框.阴影线”;使文字伸缩变形的“伸.缩”;实施斜体、强调、斜体强调的装饰的“斜体.强调”;指定竖排或横排的“竖.横”;指定各行的文字尺寸的“文字尺寸”;以及汉字、假名、字母数字的字体的“字体”。在光标K (参照图3等)位于段落的最末行的最末文字的状态下,按下[—]键,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段落制作部81a制作新段落。但是,新段落的制作仅在下述情况下进行:光标K所在的对象段落的下一段落不存在。如果在对象段落的下一段落存在的情况下按下[—]键,则通过段落间移动部81b进行朝向下一段落的移动。另外,新段落的制作仅在下述情况下进行:在光标K所在的对象段落中输入有文字。由此,在对操作不熟悉的用户连续按下[―]键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不必要地连续制作新段落。另外,当对象段落的前一段落存在、并且在光标K位于该对象段落的开头位置(第I行的行首标记)的状态下按下了 [—]键的时候,段落间移动部81b进行朝向前一段落的移动。RAM82作为在CPU81进行各种控制时的工作区来使用。R0M83存储有用于供CPU81进行各种控制的控制程序和控制信息。作为控制程序,存储有用于进行段落的编辑的段落编辑程序、用于进行显示画面41的显示控制的显示控制程序、以及用于进行印刷处理和切断处理的印刷/切断处理程序等(省略图示)。显示画面41作为编辑画面显示部41a和印刷预览画面显示部41b起作用。编辑画面显示部41a表示用于显示键盘3的输入信息和其编辑结果的编辑画面Db(参照图3的画面D01)。另外,编辑画面显示部41a将各行的行首对齐为纵向一列来显示与段落的各行相对应的文字列,并且,以各段落的行编号和编辑画面Db的显示行相一致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显示各段落。印刷预览画面显示部41b表示用于显示以编辑画面Db的编辑结果为基础的印刷数据的印刷预览画面Da (参照图3的画面D01)。另外,随着由新段落制作部81a进行的新段落的制作,印刷预览画面显示部41b在光标K原来所在的移动前段落的预览显示区域91的右侧,显示用于表示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的新段落图像92(参照图3的画面D02)。键盘3作为信息输入部、用于进行编辑处理的编辑部、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设定部、用于进行印刷指示的印刷指示部等起作用。另外,[—]键作为换段操作部和段落间移动操作部(朝向右侧段落的移动)起作用,[—]键作为段落间移动操作部(朝向左侧段落的移动)起作用。切断器马达25与带切断器23连接,作为切断部起作用。另外,带输送马达26和印刷头7作为一边搬送带T 一边在该带T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起作用。另外,如上所述,印刷头7和带识别传感器27设于盒安装部6,带识别传感器27检测收纳于带盒C的带T的类另ij。CPU81根据该带识别传感器27的检测结果(根据带的宽度或材质等),进行能够作为输入信息输入的行数、文字数和文字尺寸的限制、以及能否切断的判别等。另外,CPU81根据从键盘3输入的指示,进行显示画面41的显示控制,并且进行印刷头7、切断器马达25、带输送马达26的驱动控制。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6的画面变化图,对段落编辑涉及的各种处理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所示的例子中,对段落以下述设定来进行说明:作为“文字尺寸”,指定了将各行设定为相同尺寸的“均等”;作为“分配”,指定了“前端对齐”;作为“竖 横”,指定了“横排”。另外,对于段落,能够制作两个段落。
首先,图3的画面DOl示出了输入文字[ABC]、[换行]键、文字[DE]后的情况的显示例。另外,显示画面41的画面上部为印刷预览画面Da,示出了带T的图像(涂黑区域)和印刷数据(空心文字)。另外,显示画面41的画面下部为编辑画面Db,能够与行首标记连续地显示2行的量的文字列。行首标记是以涂黑的四角形围住表示行数的空心数字而成的。但是,对于未输入文字的行,成为以空心四边形框围住表示行数的黑色数字的显示(参照画面D02等)。另外,在编辑画面Db中,使表示编辑位置的光标K (一根竖线)显示在成为编辑对象的文字的右侧。即,在画面DOl中,对文字“E”附加有光标K。如画面DOl所示,如果在光标K被附加于第I段落的最末行的最末文字的状态(光标K位于第I段落的最末位置的状态)下按下[—]键,则制作新段落,成为画面D02的状态。即,意味着通过按下[―]键来进行换段。当进行换段时,在编辑画面Db中,将表示新段落(第2段落)的输入开始位置的光标K显示在光标K原来所在的移动前段落(第I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93 (包围第I段落的文字列组的矩形区域)的右侧。此时,将第2段落的第I行的行首标记显示在与第I段落的第I行相同的行,并将光标K附加于该行首标记。另外,在第I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93和第2段落的行首标记之间插入一个文字的量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印刷预览画面显示部41b,随着换段,将表示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的新段落图像92显示在第I段落的预览显示区域91 (包围第I段落的文字列组的矩形区域)的右侧。新段落图像92显示为该图所示那样的虚线框、或者虚线框旋转的旋转边框线,在对新段落输入了文字的时候不显示新段落图像92。接着,如果从画面D02的状态按下[—]键,则如画面D03所示,显示数据瞬间不进行显示。由此,对用户发出警告。下面,将该非显示画面称为“警告画面”。在显示警告画面后,返回画面D02的状态(画面D04)。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如果在光标K所在的对象段落(第2段落)没有输入任何文字的状态下按下[—]键,则不制作新段落。当然,如果在光标K位于第I段落且在第I段落没有输入任何文字的状态下按下[—]键,则也不制作新段落。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最多只能制作两段,因此,假设在第2段落输入有文字的情况下,随着[—]键的按下,也会显示警告画面。例如,如果从画面D04的状态开始按下文字[FGH]、[换行]键、[I JK],则成为图4的画面D05所示的状态。如画面D05所示,如果在光标K被附加至第2段落的最末行的最末文字(最末位置,文字“K”)的状态下按下[—]键,则由于无法进行超过两段的段落制作,因此显示警告画面(画面D06)。在瞬间显示警告画面后,返回原来的画面(画面D05)(画面D07)。另外,如果从画面D07的状态按下I次[丨]键、并按下3次[—]键,则光标K随着该按下而移动,如画面D08所示,光标K被附加至第2段落的第I行的行首标记。这样,如果在将光标K附加至第2段落的开头位置的状态下按下[—]键,则如图5的画面D09所示,光标K移动至第I段落的最末位置。相反,如果在将光标K附加至第I段落的最末位置的状态下按下[―]键,则如画面DlO所示,光标K移动至第2段落的开头位置。这是因为,在光标K所在的对象段落(第I段落)的下一段落(第2段落)存在的情况下,将[―]键的按下看做是段落间移动操作,而不是看做换段操作。并且,在希望将新段落制作于第I段落和第2段落之间的情况下(不过,该情况以能够制作3段以上的段落为前提),通过从画面D09的状态同时按下[Shift]键和[换行]键,能够增加新段落(画面D11)。在这种情况下,在印刷预览画面显示部41b,表示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的新段落图像92显示在第I段落的预览显示区域91的右侧、且在旧第2段落(新第3段落)的预览显示区域95的左侧。另外,在编辑画面Db,表示新段落(第2段落)的输入开始位置的光标K显示在第I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93的右侧、且在旧第2段落(新第3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96的左侧。另外,如果例如从画面D09的状态按下[印刷]键,则显示出根据输入信息计算出的带长(长度)、基于带识别传感器27的检测结果的带宽(宽度)以及印刷张数(画面D12),在印刷后,返回画面D09。并且,此时制作出的标签L如该图所示,与画面D09所示的印刷预览画面Da的显示大致相同。另外,在希望对段落进行分割的情况下,如图6的(a)的画面D13所示,从光标K处在段落的中途(段落的开头位置(第I行的行首标记)和段落的最末位置以外)的状态开始同时按下[Shift]键和[换行]键,由此,能够在段落的中途进行换段(画面D14)。这种情况下,将附加有光标K的文字(文字“A”)作为最末文字来编辑对象段落(第I段落),将附加有光标K的文字的下一个文字(文字“B”)作为开头文字来制作下一段落(第2段落)。另夕卜,将光标K附加在第I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93的右侧、且在第2段落的开头位置。另夕卜,在印刷预览画面显示部41b,随着第I段落的行数从2行变更为I行,第I段落的文字(文字“A”)的尺寸被放大显示。并且,编辑画面Db的显示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在第I段落和第2段落之间插入有一个文字的量的空间(参照画面D14等),如图6的(b)所示,也可以省略段落之间的空间。即,也可以将第I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93和第2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94以在左右方向上接近的状态进行配置。根据该结构,在显示画面41较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显示尽可能多的文字信息,因此便利性良好。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以一条竖线表示光标K(参照画面D14等),但如图6的(C)所示,也可以以一条横线表示。这种情况下,将光标K附加于成为编辑对象的文字的下侧。另外,在进行换段或段落间移动等情况下,将光标K附加于开头位置(第I行的行首标记)。如以上所说明的内容,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在光标K处于段落的最末位置的状态下按下[—]键,则进行新段落的制作,因此,使得换段的操作和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相关联。由此,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在不参照操作说明书的情况下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制作新段落。另外,在编辑画面Db,由于以各段落的行编号和编辑画面Db的显示行一致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显示各段落,因此,使得段落的制作位置和编辑位置相关联。而且,在编辑画面Db中,随着新段落的制作,将表示新段落的输入开始位置的光标K显示在移动前段落的文字列显示区域的右侧(参照图3的画面D02等),因此,操作键和编辑位置的变化一致,能够更直观地进行操作。另外,在印刷预览画面Da,由于显示出表示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的新段落图像92(参照图3的画面D02等),因此,用户能够在文字输入前把握由此开始制作的段落配置在什么位置。另外,由于新段落的制作被限制在光标K所在的对象段落中输入有文字的时候,因此在对操作不熟悉的用户连续按下[—]键的情况下,不会违背用户的意图而不必要地连续制作新段落。另外,如果在光标K处于对象段落的最末位置的状态下按下[—]键,则判断对象段落的下一段落是否存在,在不存在的情况下,制作新段落,在存在的情况下,使光标K移动至下一段落,因此,能够以同样的操作进行新段落的制作和朝向下一段落的移动。另外,新段落的制作和朝向下一段落的移动都能够通过直观的操作来进行,使得操作容易理解。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当在光标K处于对象段落的最末位置的状态下按下了 [―]键、且对象段落的下一段落不存在的时候,制作新段落,但是,也可以在同时按下[Shift]键和[换行]键、而不是仅按下[—]键的情况下制作新段落。根据该结构,即使是对以往的操作不熟悉的用户,也能够没有障碍地操作带印刷装置I。另外,也可以当在光标K处于对象段落的最末行以外的最末文字的状态下按下了[—]键的时候,使光标K能够移动至下一段落。例如,在图4的画面D05中,也可以当在将光标K附加于第I段落的文字“C”的状态下按下了 [—]键的时候,使光标K移动至第2段落的第I行的行首标记。而且,也可以当在将光标K附加于对象段落的首行以外的最末文字(例如,第I段落的文字“E”)的状态下按下了 [—]键的时候,使光标K移动至第2段落的同一行(第2行)中的行首标记。另外,也可以在光标K所在的对象段落的下一段落存在的情况下、而不仅是在不存在的情况下,随着[—]键的按下来制作新段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键以外的其它键、或者通过同时按下[—]键和其它键来进行朝向下一段落的移动。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印刷预览画面Da和编辑画面Db在显示画面41上同时显示,但也能够通过画面切换来分别单独地显示。另外,印刷预览画面Da和编辑画面Db的配置也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印刷预览画面Da显示在编辑画面Db的下侦U、或者将印刷预览画面Da显示在编辑画面Db的右侧等。另外,能够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带印刷装置I的各结构要素作为程序来提供。另外,也能够将该程序存储于各种记录介质(CD — ROM、闪存等)来提供。S卩,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带印刷装置I的各部分起作用的程序、和记录该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另外,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文件制作方法(段落编辑处理)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或便携信息终端等、带印刷装置I以外的电子设备。另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权利要求1.一种文件制作装置,通过装置壳体形成外轮廓,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前部上表面配置有键盘,在所述键盘上排列有文字键群和功能键群,在所述功能键群中包含印刷键、光标键以及选择换行键,其特征是:所述光标键作为进行新段落的制作的换段操作部或者进行段落之间的移动的段落间移动操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标键中的右键作为所述换段操作部和朝向右侧段落的移动的段落间移动操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标键中的左键作为朝向左侧段落的移动的段落间移动操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制作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后部上表面的右部配设有液晶显示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制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文件制作装置包括中央处理装置,所述键盘与所述中央处理装置直接连接。
6.一种带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文件制作装置;和 印刷部,所述印刷部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通过直观的操作来进行新段落的制作的文件制作装置和带印刷装置,在键盘上排列有文字键群和功能键群,在功能键群中包含印刷键、光标键以及选择换行键,其特征是光标键作为进行新段落的制作的换段操作部或者进行段落之间的移动的段落间移动操作部。在能够沿着作为行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制作多个由一行以上的行构成的段落的带印刷装置中,当在光标(K)处于段落的最末行的最末文字的状态下(D01)、按下了用于使光标在文字间向右方向移动的右光标键([→]键)的时候,制作新段落(D02)。另外,随着新段落的制作,将表示新段落的制作位置的新段落图像(92)显示在光标(K)原来所在的移动前段落的预览显示区域(91)的右侧。
文档编号G06F17/24GK202986351SQ20122042292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村山纪章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