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系统与dcbr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346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系统与dcbr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系统与DCBR。该方法包括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DCBR接收虚拟机通过第一DCPE发布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布到UPE;响应于虚拟机从第一IDC迁移至第二IDC时,DCBR接收第二DCPE发布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其中,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的IP地址保持不变,并在第二DCPE上产生虚拟机的主机路由;DCBR将接收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与虚拟机的主机路由进行路由聚合,并将聚合后的路由发布至UPE。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用户对虚拟机访问造成的流量绕转问题。
【专利说明】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系统与DGBR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云计算,特别地,涉及一种访问跨IDC( 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 数据中心)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系统与DCBR (IDC Border Router,IDC边界路由器)。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虚拟机跨IDC迁移时IP地址保持不变,用户对虚拟机的访问首先到达原IDC, 然后由原IDC再转发至新IDC。对于该类流量绕转,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GSLB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e,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和 LISP (Location-ID Separation Protocol,名址分罔网络协议)-VM (Virtual Machine,虚拟机)Mobility技术。
[0003] (1) GSLB 技术
[0004] 该技术的原理是使用不同的LB (Load Balance,负载均衡)将后端相同的真实虚 拟机IP地址映射为对外的不同虚IP地址。
[0005] 图1是现有的GSLB技术的工作原理。
[0006] 如图1所示,当用户访问虚拟机VM1时,首先通过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 系统)服务器将虚拟机VMl域名对应的IP地址解析为LBl的IP地址。当虚拟机跨IDC迁 移时,云计算管理平台通知授权DNS服务器修改该虚拟机域名对应的IP地址为LB2。当新 用户发起访问时,通过DNS服务器将虚拟机VM1域名解析为LB2,进而通过LB2访问虚拟机。
[0007] 该技术需要对授权DNS服务器进行改造,其仅可以解决新上线用户的流量绕转问 题,对于在线用户因为不会再次发起DNS请求,因此流量仍存在绕转问题。另外,虚拟机和 授权DNS服务器一般分别由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分别管理,两者之间配合实际操作难度较 大。
[0008] (2) LISP-VM Mobility 技术
[0009] LISP技术通过Locator和ID分离的IPinIP (是一种隧道类型,就是IP包封装在 另一个IP中传输)隧道技术,外层隧道标识Locator内层IP地址标识ID,通过映射数据库 实现ID和Locator的映射。
[0010] 图2是现有的LISP-VM Mobility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11] 如图2所示,当虚拟机Y从West Data Center迁移到Easy Data Center时,将 会在映射数据库Mapping Database中生成一个新的映射表项10. 1· 0· 2/32RL0C (Router Location,路由器位置)C,当用户访问虚拟机Y时,在ITR (Ingress tunnel router,入口 隨道路由器)查询Mapping Database表项中查询对应的Locator,通过封装LISP險道转发 至C,实现对虚拟机Y的访问。
[0012] 该技术实现较为复杂,需要维护一个庞大的Mapping Database,表项的更新机制 等都较为复杂,ITR/ETR (Egress Tunnel Router,出口險道路由器)升级工作量大,技术较 难实用化。


【发明内容】

[0013] 本公开鉴于以上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
[0014] 本公开在其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其在虚拟机跨 IDC迁移时,可以有效解决用户对虚拟机访问造成的流量绕转问题。
[0015] 本公开在其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DCBR,其在虚拟机跨IDC迁移时,可以有效解决 用户对虚拟机访问造成的流量绕转问题。
[0016] 本公开在其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系统,其在虚拟机跨 IDC迁移时,可以有效解决用户对虚拟机访问造成的流量绕转问题。
[0017]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包括:
[0018] 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IDC边界路由器接收虚拟机通过第一 IDC服务提供 商边缘路由器发布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0019] 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布到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0020] 响应于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时,IDC边界路由器接收第二IDC服务 提供商边缘路由器发布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其中,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的IP地址保持不 变,并在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上产生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0021] IDC边界路由器将接收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与虚拟机的主机路由进行路由 聚合,并将聚合后的路由发布至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002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0023] 在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后,如果用户发起对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则 IDC边界路由器接收用户通过聚合后的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0024] IDC边界路由器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虚拟机的路由信息进行 匹配,得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0025] 通过得到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 器,以实现对虚拟机的访问。
[0026]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0027] 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如果用户发起对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则IDC边界路由 器接收用户通过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0028] IDC边界路由器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虚拟机的路由信息进行 匹配,得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0029] 通过得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 路由器,以实现对虚拟机的访问。
[003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IDC边界路由器接收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记分发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扩展发布的虚拟机所属 的网段路由。
[0031]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IDC边界路由器接收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记分发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扩展发布的虚拟机的主 机路由。
[0032] 根据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IDC边界路由器,包括:
[0033]网段路由接收单元,用于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迀移前接收虚拟机通过第一 IDC服 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发布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0034]网段路由发布单元,用于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布到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 路由器;
[0035]主机路由接收单元,用于响应于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时,接收第二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发布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其中,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的1?地 址保持不变,并在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上产生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0036] 聚合路由发布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与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进行路由聚合,并将聚合后的路由发布至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0037]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IDC边界路由器还包括:
[0038] 第一访问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后,如果用户发 起对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则接收用户通过聚合后的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0039] 第一路由匹配单元,用于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虚拟机的路由 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0040] 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单元,用于通过得到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第 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以实现对虚拟机的访问。
[0041]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IDC边界路由器还包括:
[0042] 第二访问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如果用户发起对虚拟 机的访问请求,则接收用户通过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0043] 第二路由匹配单元,用于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虚拟机的路由 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0044] 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单元,用于通过得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 至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以实现对虚拟机的访问。
[0045]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网段路由接收单元接收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 器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记分发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扩展发布的虚拟机所 属的网段路由。
[0046]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主机路由接收单元接收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 器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记分发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扩展发布的虚拟机的 主机路由。
[0047] 根据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迀移的虚拟机的系统,包 括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 缘路由器以及前述实施例中的IDC边界路由器。
[0048]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IDC边界路由器中存储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和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因此,在IDC边界路由器接收到用户对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后,可以通 过将虚拟机的目的地址与所存储的虚拟机的路由信息进行匹配的方法找到最精细的路径, 进而可以基于该路径直接访问到迁移后的IDC内的虚拟机,避免了访问请求至原 IDC的绕 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9]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 图中:
[0050] 图1是现有的GSLB技术的工作原理。
[0051] 图2是现有的LISP-VM Mobility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52]图3是本公开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0053] 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4] 图5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5] 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DCBR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7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DCBR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8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DCBR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9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要注意的是,以下的描述在本质上仅是解释性和示 例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在实施 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以及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另外, 本领域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装置可能不被详细讨论,但在适当的情况下意在成为 说明书的一部分。
[0060] 本公开下述实施例采用层次化MPLS (Multi _ 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 标签交换协议)技术设计网络方案实现最优路径的选择。基本思想认为,用户对IDC虚拟 机的访问最短路径均会通过IDC互联网络对应的每个接入网(g卩,城域网)的DCBR。用户到 虚拟机的最短路径即为用户到DCBR以及DCBR到虚拟机的路径之和。基于H-VPN (Hybri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混合虚拟专用网),采用层次化MPLS技术,将路径分为2段LSP (Label Switch Path,标记交换路径),分别为 DCBR-DCPE(IDC Provider Edge, IDC 服务提 供商边缘路由器),和UPE (User Provider Edge,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DCBR,将 DCBR-DCPE的路径称为精细化路径,将UPE-DCBR的路径称为汇聚后路径,最短路径为两段 LSP的粘接。
[0061] 图3是本公开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迁移的虚拟机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0062] 如图3所示,本公开采用MPLS技术,将网段路由和虚拟机迁移产生的/32路由 (即,主机路由)通过 MPLS LDP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记分发协议)和 MP-BGP (Multiprotocol Extensions for BGP,BGP 多协议扩展)技术发布至 DCBR。
[0063] DCBR是一个新型网元,它的主要功能是当收到DC-ΡΕ的label route后弹出标签, 进行路由汇聚后,为汇聚路由分配标签,然后将标签路由发布给UPE。这样,对于虚拟机迁 移产生的精细路由仅保存在DCBR,可避免精细路由的扩散,同时DCBR将汇聚后的路由发送 给UPE,用户仅得到网段路由,因此可实现虚拟机迁移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对虚拟机的访 问经DCBR最优路径选择后可以避免流量的绕转。
[0064] 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5]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66] S402,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DCBR接收虚拟机通过第一 DCPE发布的虚拟机 所属的网段路由;
[0067] 举例说明,在虚拟机处于第一 IDC时,虚拟机将其网段路由发送至第一 DCPE,第一 DCPE再将接收的虚拟机所属的网络路由发送至DCBR。
[0068] S404,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布到UPE。
[0069] S406,响应于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时,DCBR接收第二DCPE发布的虚 拟机的主机路由,其中,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的IP地址保持不变,并在第二DCPE上产生虚 拟机的主机路由;
[0070] 举例说明,由于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的IP地址保持不变,在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 往第二IDC时,首先在第二DCPE上形成虚拟机的主机路由,然后第二DCPE再将虚拟机的主 机路由发布给DCBR。
[0071] S4〇8, DCBR将接收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与虚拟机的主机路由进行路由聚 合,并将聚合后的路由发布至UPE ;
[0072] 具体地,在虚拟机从第一 DC迁移到第二DC后,由于接收到虚拟机的两个路由信 息,即,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和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因此,需要在DCBR上对这两个路由进 行聚合,聚合后的路由为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DCBR再将聚合后的路由发布给UPE。 [0073]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在DCBR中存储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和虚拟机的主机路 由,因此,在DCBR接收到用户对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后,可以通过将虚拟机的目的地址与所 存储的虚拟机的路由信息进行匹配的方法找到最精细的路径,进而可以基于该路径直接访 问到迁移后的IDC内的虚拟机,避免了访问请求至原IDC的绕行。
[0074] 在步骤S408之后,在虚拟机已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后,如果用户发起对虚 拟机的访问请求,则DCBR接收用户通过聚合后的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此时聚合后的路由 为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0075] DCBR将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虚拟机的路由信息进行匹配,进而根 据目的IP地址匹配出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0076] 通过匹配出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DCBR可以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第二DCPE,以实现 对虚拟机的访问。进而避免了在访问请求到达DCBR后先绕到第一 DCPE,再由第一 DCPE通 过DCBR转发至第二DCPE。
[0077] 在步骤S406之前,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如果用户发起对虚拟机的访问请 求,则DCBR接收用户通过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0078] DCBR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虚拟机的路由信息进行匹配,由于 此时DCBR中只存储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因此根据目的ip地址只能匹配出虚拟机所 属的网段路由;
[0079]通过匹配出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至第一 DCPE,以实现对虚拟 机的访问。
[0080] 进一步地,DCBR接收第一 DCPE通过MPLS LDP和MP-BGP发布的虚拟机所属的网 段路由。
[0081]进一步地,DCBR接收第二DCPE通过MPLS LDP和MP-BGP发布的虚拟机的主机路 由。
[0082]图5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83]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
[0084] S5〇2,虚拟机 VM1 属于 DC1,网段为 100. 1. 〇· 〇/16, VM1 通过 DC-PE1 采用 MPLS LDP 和MP-BGP将其网段路由发布到DCBR,DCBR采用相似的技术(即,MPLS LDP和MP-BGP)将接 收的网段路由发布给UPE,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标签交换的方式实现对DC1中的VM1的访问, 参见图5中的①-④;
[0085] S504,当虚拟机VM1从DC1迁移至DC2时,其IP地址保持不变,仍为 100. 1. 0· 10/32,首先在DC-PE2上产生100. 1. 0. 10/32的主机路由,同时DC-PE2为主机 路由分配标签,并通过MPLS LDP和MP-BGP将VM1的主机路由发布给DCBR,参见图5中的 ⑤-⑦;
[0086] S5〇6, DCBR收到标签路由后弹出标签,然后和之前收到的10. 1. 〇. 〇/16的路由进 行路由聚合,为聚合后的路由分配标签,并将其发布给UPE,向用户发布聚合路由可减轻表 项压力,参见图5中的⑧-⑨;
[0087] S508,当用户访问VM1时,通过聚合路径LSP至DCBR,DOTR根据路由优先级,由于 /32路由具有最高优先级,因此DCBR再通过选出的精细化路径选择转发至DC-PE2,然后实 现对VM1的访问,参见图5中的⑩。
[0088]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和部分步骤可以通过 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 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碟 和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89]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DCBR的结构示意图。
[0090]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路由器60可以包括网段路由接收单元602、网段路由发 布单元604、主机路由接收单元606和聚合路由发布单元608。其中,
[0091] 网段路由接收单元6〇2,用于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接收虚拟机通过第一 DCPE发布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0092]网段路由发布单元604,用于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布到UPE ;
[0093] 主机路由接收单元606,用于响应于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时,接收第 二DCPE发布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其中,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的IP地址保持不变,并在第 二DCPE上产生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0094]聚合路由发布单元6〇8,用于将接收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与虚拟机的主机 路由进行路由聚合,并将聚合后的路由发布至UPE。
[0095]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在DCBR中存储了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和虚拟机的主机路 由,因此,在DCBR接收到用户对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后,可以通过将虚拟机的目的地址与所 存储的虚拟机的路由信息进行匹配的方法找到最精细的路径,进而可以基于该路径直接访 问到迁移后的IDC内的虚拟机,避免了访问请求至原IDC的绕行。
[0096] 图7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DCBR的结构示意图。
[0097] 如图7所示,与图6中的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中的路由器70还可以包括第一访 问请求接收单元702、第一路由匹配单元7〇4和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单元706。其中,
[0098]第一访问请求接收单元7〇2,用于在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后,如果用 户发起对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则接收用户通过聚合后的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00"]第一路由匹配单元704,用于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虚拟机的路 由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0!!°?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单元706,用于通过得到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 至第一 DCPE,以实现对虚拟机的访问。
[0101]图8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DCBR的结构示意图。
[0102]如图8所示,与图6中的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中的路由器so还可以包括第二访 问请求接收单元802、第二路由匹配单元804和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单元806。其中,
[0103]第二访问请求接收单元8〇2,用于在虚拟机进行跨 IDC迁移前,如果用户发起对虚 拟机的访问请求,则接收用户通过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0104] 第二路由匹配单元804,用于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虚拟机的路 由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0105] 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单元8〇6,用于通过得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将访问请求 转发至第一 DCPE,以实现对虚拟机的访问。
[0106]进一步地,网段路由接收单元接收第一 DCPE通过MPLS LDP和MP-BGP发布的虚拟 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0107]进一步地,主机路由接收单元接收第二DCPE通过MPLS LDP和MP-BGP发布的虚拟 机的主机路由。
[0108]图9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109] 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系统9〇可以包括UPE902、第一 DCPE904、第二DCPE906 以及DCBR90心其中,DCBR908可以通过前述实施例实现。
[011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 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和相似的部分可以相互参见。对于装置实施例 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 部分的说明。
[0111]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完全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以现有MPLS技术为基础进行改进,对 网络转发和处理流程未进行较大的改变,仅对DCBR路由器需要进行一些功能支持,因此对 网元要求低、组网灵活,适用场景广泛,能同时解决新上线用户和已在线用户因虚机迁移导 致的流量绕转问题。此外,本公开为纯网络解决方案,无需其他业务系统的配合,整个迁移 过程对用户完全透明。
[0112] 需要强调的是,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尤其对于已在线用户也能很好的避免流量绕转 问题。因为,对于每个在线用户,其每次流经DCBR的数据都会根据DCBR本地存储的虚拟机 的路由信息匹配出精确的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可以直接将数据流导向到第二IDC中的虚拟 机,而不会再根据网段路由绕行到第一 IDC中。
[0113]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条件下修改 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 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 一种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IDC边界路由器接收所述虚拟机通过第一 IDC服务提供 商边缘路由器发布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将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布到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响应于所述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时,所述IDC边界路由器接收第二IDC服 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发布的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其中,所述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的IP 地址保持不变,并在所述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上产生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所述IDC边界路由器将接收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与虚拟机的主机路由进行路 由聚合,并将聚合后的路由发布至所述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后,如果用户发起对所述虚拟机的访问请求, 则所述IDC边界路由器接收所述用户通过聚合后的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所述IDC边界路由器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所述虚拟机的路由信息 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通过得到的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 路由器,以实现对所述虚拟机的访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如果用户发起对所述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则所述IDC 边界路由器接收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所述IDC边界路由器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所述虚拟机的路由信息 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通过得到的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 边缘路由器,以实现对所述虚拟机的访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IDC边界路由器接收所述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协 议-标记分发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扩展发布的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IDC边界路由器接收所述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协 议-标记分发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扩展发布的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6. -种IDC边界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段路由接收单元,用于在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接收所述虚拟机通过第一 IDC服 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发布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网段路由发布单元,用于将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布到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 路由器; 主机路由接收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时,接收第二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发布的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其中,所述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 的IP地址保持不变,并在所述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上产生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 由; 聚合路由发布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与虚拟机的主机路由进行 路由聚合,并将聚合后的路由发布至所述用户侧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DC边界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DC边界路由器还包括: 第一访问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虚拟机从第一 IDC迁移至第二IDC后,如果用户发 起对所述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则接收所述用户通过聚合后的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第一路由匹配单元,用于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所述虚拟机的路由 信息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单元,用于通过得到的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至所 述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以实现对所述虚拟机的访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DC边界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DC边界路由器还包括: 第二访问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虚拟机进行跨IDC迁移前,如果用户发起对所述 虚拟机的访问请求,则接收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发起的访问请求; 第二路由匹配单元,用于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与接收的所述虚拟机的路由 信息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单元,用于通过得到的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将访问请求转发 至所述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以实现对所述虚拟机的访问。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DC边界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段路由接收单元接收所 述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记分发协议、和边界网关 协议多协议扩展发布的所述虚拟机所属的网段路由。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DC边界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路由接收单元接收 所述第-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记分发协议、和边界网 关协议多协议扩展发布的所述虚拟机的主机路由。
11. 一种访问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迁移的虚拟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侧服 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第一 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第二IDC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以 及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IDC边界路由器。
【文档编号】G06F9/455GK104219142SQ20131020817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0日
【发明者】杨锋, 史凡 申请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