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0409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所述每个感应电极组的相邻感应电极通过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连接线连接,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不重叠。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触摸显示面板能避免金属电极层中的金属电极与感应电极层中的感应电极形成正对面积,且能避免金属电极层中的金属电极与感应电极层中的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大幅增加,进而能为提高触摸屏的性能奠定基础。
【专利说明】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触摸屏发展迅速,当前主流产品多采用(直接将触摸面板增加到显示面板的表层(Add On结构)的触摸屏。但是,这种传统Add on结构的触摸屏,其整体结构厚重,且成本较高。随着消费者对触摸屏的轻薄化的需求,嵌入式触摸屏(In Cell Touch)成为触摸屏领域中一个重要发展的方向。
[0003]对于目前的嵌入式触摸结构,即将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都设计在液晶面板的内部,其中,所述驱动电极采用的是共用公共电极,且每条公共电极均作为一条驱动电极使用,所述感应电极制作在对盒基板的内侧相对于黑色矩阵的位置上,虽然上述感应电极的设计方式可以实现触控功能,但是,由于受限于工艺能力,所述感应电极的负载和节点电容等较难做到很合适的范围,不在集成电路标准内,因而影响触摸屏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能避免驱动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层中的感应电极形成正对面积,且能避免驱动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层中的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大幅增加,进而能为提高触摸屏的性能奠定基础。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极层,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感应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感应电极组的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交叉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感应电极组的相邻感应电极通过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连接线连接,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不重叠。
[0007]较佳地,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平行。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层与所述驱动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非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通过过孔连接,所述过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区域。
[0009]较佳地,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通过周边连线与公共电极相连。
[00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
[00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在第一基板上通过构图工艺依次形成金属电极层、第一绝缘层、驱动电极层、第二绝缘层,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至少多个驱动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电极;
[0012]在第二基板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感应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感应电极组相邻的感应电极通过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连接线连接,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不重叠。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层与所述驱动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非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通过过孔连接,所述过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区域。
[0014]较佳地,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通过周边连线与公共电极相连。
[0015]本发明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既减小了感应电极的负载,又没有增加额外节点电容,而且,本发明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能通过软件模拟找出最优化配置方案,将各项负载控制在最优范围内,进而能提供触摸屏的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各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18]图3a为图2中金属电极A对应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3b为图2中金属电极B对应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第一基板,10、金属电极层,100、金属电极A, 101、金属电极B, 11、第一绝缘层,12、驱动电极层,120、驱动电极,122、过孔,13、第二绝缘层,2、第二基板,20、感应电极层,200、感应电极,201、感应电极连接线,3、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各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如图中所示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所述第一基板I上设置有驱动电极层12,所述驱动电极层12包括多个驱动电极120,所述第二基板2上设置有感应电极层20,所述感应电极层20包括多个感应电极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感应电极200,所述驱动电极120与所述感应电极200交叉设置,一般地,驱动电极120为横向设置,贝Ij感应电极200为纵向设置,相邻感应电极200通过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连接线201连接,且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201在所述第一基板I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120不重叠。
[0025]优选地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201与驱动电极120的延伸方向平行,即与感应电极200的方向垂直,当然也可不平行只要感应电极连接线201在所述第一基板I上的投影与驱动电极120不重叠即可。
[0026]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感应电极连接线201间隔设置是指,相邻感应电极可以通过平行的多条感应电极连接线201连接,每个感应电极组中相邻的感应电极200通过感应电极连接线201连接可以降低感应电极组的电阻,感应电极连接线20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0027]通过将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不重叠,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增加的感应电极连接线与驱动电极形成正对面积,从而减少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的互容。
[0028]这里,图1仅给出了感应电极层有三个感应电极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此结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各层中电极的个数、以及各电极间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感应电极层中相连的三个感应电极可以称为一个感应电极组,感应电极组中的每个电极传输相同的感应信号,所述感应电极层中包括若干个相同的感应电极组,且每个感应电极组不相连;其中,所述感应电极组的个数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如根据触摸屏的大小、触摸屏的分辨率等确定感应电极组的个数。
[0029]实施例二
[0030]如图1和图2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依次设置在第一基板I上的金属电极层10,第一绝缘层11,驱动电极层12,第二绝缘层13。
[0031]还包括第二基板2,第二基板2上设置有多个感应电极组,每个感应电极组包括多个感应电极200,其中每个感应电极组的相邻感应电极200通过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连接线201连接。
[0032]所述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对盒后灌注液晶层3即得到图1所示的触摸显示面板。
[0033]其中,所述金属电极层10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电极,每个金属电极的分布与驱动电极方向平行,且金属电极与驱动电极在第一基板I上的投影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0034]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非对应位置处的金属电极A100,所述金属电极A100与所述驱动电极120通过过孔122连接,所述过孔122在所述第一基板I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驱动电极120所在区域,如图3a所示。
[0035]进一步地,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对应位置处的金属电极BlOl,所述金属电极BlOl通过周边连线与公共电极相连,金属电极BlOl没有通过过孔与驱动电极连接,如图3b所示。
[0036]对于金属电极A100,由于金属电极AlOO通过过孔与驱动电极120连接,在显示面板分时驱动的触摸阶段,金属电极AlOO传输驱动信号,提供驱动灵敏度。金属电极BlOl无论在触摸阶段还是显示阶段均与公共电极连接,只作为公共电极的一部分。
[0037]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时,所述金属电极层中与所述驱动电极层中驱动电极连接的的金属电极A、与所述驱动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同时作为驱动电极,而金属电极层中的金属电极B只作为金属电极,与公共电极连接;所述具有上述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的触摸屏处于显示阶段时,所述金属电极层中未与所述驱动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连接的金属电极B作为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A与所述驱动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也作为驱动电极;如此,能避免驱动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层中的感应电极形成正对面积,且能避免驱动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层中的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大幅增加,进而能为提高触摸屏的性能奠定基础。而且,由于金属电极层中的金属电极B无论在显示阶段、还是触控阶段均作为金属电极,因此,能进一步减小驱动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层中的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进一步为提高触摸屏的性能奠定基础。
[0038]本发明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将感应电极层中相邻的感应电极相连,以使所述相邻的感应电极相连,如此,能减小感应电极组的电阻。
[0039]总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既减小了感应电极的负载,又没有增加额外节点电容,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能通过软件模拟找出最优化配置方案,将各项负载控制在最优范围内,进而能提供触摸屏的性能。
[0040]进一步的,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主要针对的是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驱动电极采用的是共用公共电极,每条公共电极作为一条驱动电极使用,因此所述第一基板I可以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可以为对盒基板。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
[004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任一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主要应用于高级超维场转换(ADvanced Super Dimens1n Switch,ADS)模式的触摸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ADS模式的触摸显示面板驱动电极共用的是位于阵列基板上的采用铟锡金属氧化物材料(Indium Tin Oxides, ITO)的透明公共电极,由于铟锡金属氧化物相对电阻率较大,因此会采用将铟锡金属氧化物通过过孔与电阻率较小的金属相连,以降低公共电极的电阻。
[004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0043]在第一基板上通过构图工艺依次形成金属电极层、第一绝缘层、驱动电极层、第二绝缘层,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至少多个驱动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电极;
[0044]在第二基板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感应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感应电极组相邻的感应电极通过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连接线连接,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不重叠。
[0045]进一步地,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非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通过过孔连接,所述过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区域。
[0046]进一步地,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通过周边连线与公共电极相连。
[0047]进一步地,金属电极可以采用与阵列基板中的栅线或数据线相同的材料,但不限于此。
[004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嵌式触摸显不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极层,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感应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感应电极组的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交叉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感应电极组的相邻感应电极通过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连接线连接,且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层与所述驱动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非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通过过孔连接,所述过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通过周边连线与公共电极相连。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内嵌式触摸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通过构图工艺依次形成金属电极层、第一绝缘层、驱动电极层、第二绝缘层,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至少多个驱动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电极; 在第二基板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感应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组,每个所述感应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感应电极组相邻的感应电极通过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连接线连接,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非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通过过孔连接,所述过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线对应位置处,所述金属电极通过周边连线与公共电极相连。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4238785SQ20131022864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8日
【发明者】王磊, 董学, 杨盛际, 薛海林, 王海生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